消防培训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7437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培训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消防培训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培训大纲.docx

《消防培训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培训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培训大纲.docx

消防培训大纲

消防培训大纲

一、消防法规

A:

中国的消防法是1998年4月29日中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于1998年9月1日实施。

B:

我国的消防方针: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坚持专群结合的原则,实施“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放火责任制。

二、一般娱乐场所的消防设施

光电感烟    手动报警器     消防水带    背景音乐    各种类型灭火器     消防指示牌    应急照明灯   室内消防指路牌    自动喷淋

三、灭火器的种类:

A:

常用灭火器以形式可分为手持式和手推式和固定式

以种类不同具体可分为:

   干粉灭火器    1211灭或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   酸碱灭火器   清水灭火器

B:

灭火器型号应以汉语拼音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于筒体,如“MF2”等。

其中第一个字母M代表灭火器,第二个字母代表灭火剂类型(F是干粉灭火剂、  FL是磷铵干粉、  T是二氧化碳灭火剂、  Y是卤代烷灭火剂、    P是泡沫、     QP是清水水泡沫灭火剂、    SQ是清水灭火剂),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容积,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C:

灭火器的使用扑火类型:

清水灭火器:

常用的为MSQ9主要是用管内喷出的清水进行灭火,因而它主要适用于纺织品、棉麻、纸张、粮草等一般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不适于扑救油类、电气、轻重金属、可燃气体的火灾。

这种灭火器由筒体、钢瓶、提圈、保险帽和喷嘴等组成,保险帽下部为灭火器的器头,器头中央装有一个弹簧打击机构,器头下面连接一个钢瓶(贮气用)。

使用方法:

灭火时,在距燃烧物10米左右处,将灭火器直立放稳,取下器头的保护帽,用力打击一下凸头,这样,弹簧打击机构刺穿贮气瓶口的密封片,贮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喷到筒体内,产生压力,使清水从喷嘴喷出灭火

泡沫灭火器:

 MP型手提式泡沫灭火器主要由筒体、器盖,瓶胆和喷嘴等组成。

筒体内装碱性溶液,瓶胆内装酸性溶液,瓶胆用瓶盖盖上,以防酸性溶液蒸发或因震荡溅出而与碱性溶液混合。

使用灭火器时,应一手握提环,一手抓底座,把灭火器颠倒过来,轻轻抖动几下,对火喷射火。

干粉灭火器:

使用外装式手提灭火器时,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干粉即可喷出。

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时,将其后部向着火源(在室外应置于上风方向),先取下喷枪,展开出粉管(切记不可有拧折现象),再提起进气压杆,使二氧化碳进入贮罐,当表压升至 0 . 7 兆帕~ 1 兆帕时,放下进气压杆停止进气。

这时打开开关,喷出干粉,由近至远扑火。

如扑救油类火灾时,不要使干粉气流直接冲击油渍,以免溅起油面使火势蔓延。

使用背负式灭火器时, 应站在距火焰边缘 5 米~ 6 米处,右手紧握干粉枪握把,左手扳动转换开关到“ 3 ”号位置(喷射顺序为 3 、 2 、 1 ),打开保险机,将喷枪对准火源,扣扳机,干粉即可喷出。

如喷完一瓶干粉末能将火扑灭,可将转换开关拨到 2 号或 1 号的位置,连续喷射。

二氧化碳灭火器:

本类灭火器是充装液态二氧化碳,利用气化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降低燃烧区温度,隔绝空气并降低空气中氧含量来进行灭火的。

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 600 伏以下的电气设备及油类初起火灾,不能扑救钾、钠等轻金属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由钢瓶、启闭阀、虹吸管和喷嘴等组成。

常用的又分为 MT 型手轮式和 MTZ 型鸭嘴式两种。

 使用手轮式灭火器时,应手提提把,翘起喷嘴,打开启闭阀即可。

使用鸭嘴式灭火器时,用右手拔出鸭嘴式开关的保险销,握住喷嘴根部,左手将上鸭嘴往下压,二氧化碳即可以从喷嘴喷出。

121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211是一种甲烷的卤代物,灭火效率高,适用于仪表、电子仪器设备及文物、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初起火灾扑救。

本类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两种。

手提式1211灭火器外形主要由钢瓶、压把、压杆、密封阀、虹吸管、保险销和喷嘴等组成。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把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

2消防培训大纲

酸碱灭火器:

酸碱灭火器是利用装在筒内的两种药液混合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气体产生压力将水溶液喷出灭火。

它主要适用于扑救木材、纺织品、棉麻、纸张、粮草等一般固体物质初起火灾, 不适于扑救油类、电气、轻金属和可燃气体的火灾。

酸碱灭火器的构造主要由筒身、硫酸瓶、瓶夹和喷嘴等组成。

硫酸瓶由瓶夹固定,瓶内装的是浓硫酸,瓶口用铅塞塞住,以防硫酸吸水稀释与瓶外的药液混合。

筒体内装有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没有发泡剂。

使用灭火器时。

颠倒筒体,上下摇晃几次,不能将简盖或筒底部分对向人体,以防爆破伤人。

在液体喷完前,切记不可旋转筒盖,以免伤人。

注:

在使用灭火器依据着火物的性质不同,火势大小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灭火器类型,在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时先拔掉灭火器的保险插销,然后右手应持灭火器的手柄,用力压下,左手紧握灭火器软管,在压下灭火器手柄的同时对准火苗根部扫射灭火。

四、火灾种类和燃烧

C:

火灾可分为A、B、C、D四类

      A指可燃固体;B为可燃液体; C为可燃气体;D为轻金属。

燃烧: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只有具备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的情况下才能形成燃烧

五、如何报警

A:

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做的:

首先应当发生火灾进行灭火时先看着火物是什么,使用不同的灭火工具,同时迅速招人帮忙救火,切断电源:

就地取材,奋力扑救,关掉电器,维持秩序,保护现场。

当发现火势太大无法扑救时应立刻报警

发生火灾时我们怎么报警:

B:

发现火灾,视情况应立即拔打“119”火警电话并做到 

说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   起火时间、    着火物质、    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        联系电话、     起火单位名称、     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六、防火安全制度

1. 每位公司员工都负有保卫公司安全。

而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火灾是公司的最大危害,必须严加防范,坚决杜绝易燃易爆物流如公司。

3、每位员工必须熟记消防信号,各安全出口的位置,熟悉公司个消防器材的使用。

4、每位员工都要做到“三懂三会”既:

懂火灾的危害性,懂预防火灾,懂扑救火灾的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灾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5. 一旦发生火灾每位员工必须做到,保持冷静,立即报警、关掉电器、切断电源,就地取材、奋力扑救,维护秩序

七、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的使用:

因为灭火器内充装的灭火剂量有限,喷射时间一般都较短,要求操作正确无误。

因此,掌握各类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对尽快控制火灾非常重要。

使用手提灭火器灭火时;可手提灭火器,迅速奔至距离燃烧处约3-5米左右。

放下灭火器,取掉铅封,拔出保险销,一手握住灭火器的喷嘴处,对准火焰根部,用力压下开启压把,并紧压不松开,这时灭火剂即喷出,操作者由近而远左右扫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

注意事项:

1.在使灭火器时,不准横置和颠倒,防止驱动气体短路不能将灭火剂喷出。

2.在扑救容器内的可燃液体火灾时,要注意不能直接对着液面喷射,以防止可燃体飞溅造成火势扩大,增加扑救难度。

3.扑救室外火灾时,应站在上风方向;

4.使用清水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时,不能直接灭带电设备火灾,应先断电灭火,以防止触电。

5.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1301灭火器时,要注意防止对操作者产生冻伤危害,不得直接用手握灭火器的金属部位。

八、部门和部门员工的消防责任:

A:

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1. 贯彻执行消防法规,掌握本部门的消防安全情况。

2. 配合消防人员进行防火检查巡查。

3. 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整改,不能解决的及时申报解决。

4. 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申请单,由消防员提供)

5.组织本部门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督促本部门员工进行防火巡视。

3消防培训大纲

B:

员工消防安全职责:

1. 懂火灾的危害性,懂预防火灾、懂扑救火灾的方法。

2. 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

3. 积极参加本单位消防知识培训和消防业务训练。

4. 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单位制定的消防安全制度。

C:

各岗位有各岗位职责:

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1. 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2. 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3. 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4. 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 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 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

7. 组织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各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九、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冷却、  窒息、   隔离   ------物理过程

化学抑制 --------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

十、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要点:

1、 当发现火情时,不要惊慌;查看着火的位置,查看火势的大小,查看火情的真实性,确定起火则以扑火程序冷静灭火或视情况报警,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立即利用通讯设备或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手报按钮、防排烟按钮)向控制发出火警信号,随即清除周围可以清除的可燃物,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寻找一切可以扑灭火灾的物品(灭火器、食用水、扫帚)阻止火势蔓延、等待其他人员到场增援。

2、火灾发生后,当大火威胁着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保存生命,迅速逃离危险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自救是常用的逃生方法,在实施自救行动之前,一定要强制自己保持头脑冷静,根据周围环境和各种自然条件,选择自救的方式。

熟悉所处的建筑物内部环境,对火灾逃生起到重大的帮助。

3、火场逃生的方法有多种多样,由于火场的火势大小,被周围人员所处位置和使用的器材不同,所采取的逃生方法也不一样。

火场上逃生有以下主要方法:

A. 立即离开危险区域:

一旦在火场上发现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围困,生命受到威胁时,要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且不可为了穿衣服和贵重物品;耽误时间,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争分夺秒,设法脱险。

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B. 选择简便、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

逃生路线的选择,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择最简便、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楼房着火时,首先选择疏散楼梯,更安全可靠,在火灾逃生时,应充分利用。

C. 准备简易防护器材

逃生人员要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区域。

此,如果浓烟呛得人透不过气来,可用湿手巾,湿口罩捂住口鼻。

无水时干毛巾,干口罩也可以。

在穿过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口鼻上拿开。

一旦拿开就有立即中毒的危险。

在穿过烟雾区时,除用毛巾,口罩捂住口鼻,还应将身体尽量贴近地面,或爬行穿过危险区。

如果门窗、通道、楼梯等已被烟火封锁,冲出危险区有危险时,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冷水或用湿手巾等将头部包好,用湿被子、湿毯子将身体裹好或穿上阻燃的衣服,再冲出危险区。

D. 制做简易救生器材,切勿跳楼。

E. 创造避难场所

在各种通道全部被烟火封死时,应保持镇静。

可利用各种结实的绳索,如无绳索可用被褥、衣服、床单、或结实的窗帘布等物撕成条拧成绳,拴在牢固的窗框,床架或室内其它的牢固物体上,然后沿绳缓慢下滑到地面或下层的楼层内面顺利逃生。

F、创造避难场所

在各种通道被切断,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情况下,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设法创造避难场所与浓烟烈火搏斗。

当被困在房间里时,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

但不能打碎玻璃,要是窗外有烟进来时,还要关上窗子。

如门窗缝隙或其它孔洞有烟进来时,应用湿毛巾,湿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被等难燃或不燃的物品,并不断向物品上和门窗上洒水,最后向地面洒水,淋湿房间的一切可燃物。

要运用一切手段和措施与火搏斗,直到消防队到,救助脱险。

4. 互救

互救是指在火灾中,表现出舍已救人,以帮助他人为行为目的。

互救分为自发性互救和有组织的互救。

自发性互救是指在火灾现场,在无组织无领导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自觉自愿的救助行为。

如当火灾发生时高喊:

“着火了!

”或敲门向左邻右舍报警,帮助年老体弱者,妇女和儿童逃离火场。

有组织的互救是指在火灾初期,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火场之前,由起火单位的干部和职工组织起来互救行为,表现为火灾发生时利用喊话,广播通知,引导被火围困人员逃离险境。

当疏散通道被烟火封锁时,协助架设梯子,抛绳子,递竹竿等帮助被困人员逃生,还可以利用建筑物内的水带,水枪为被围人员开辟通道,帮助迅速逃离火场。

5.火场逃生注意事项。

A. 火场逃生要迅速,动作越快越好,切不要为了穿衣服,或寻找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逃生第一的思想。

B. 逃生时要注意随手关闭通道上的门窗,以阻止和延级烟雾向逃离的通道流窜。

C. 不要向狭窄的角落退避,如床下,墙角,案子底下,大衣柜里等。

D. 如果身上着火,应迅速将衣服脱下,就地滚动,将火扑灭。

E. 火场上不要乘坐电梯。

火灾刚刚发生的时候,应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积极参加初起火灾的扑救。

十一、消防编组:

公司的消防要有专门的消防机制,各部门员工要明白自己的消防责任,明白当火灾发生和自己属于那一组该干些什么。

公司消防办公室分组及成员编制:

  指挥组   疏散组   救护组    灭火组    报警组   火警通告组    指挥主任    副主任   小组队长    部门负责项目    小组成员分配

注:

1、各部门根据所在位置以及工作性质进行合理分配

2、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必须了解自己的责任岗位和实施方法

3、各小组负责人必须清楚自己的岗位和成员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