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分析.docx
《电影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行业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行业分析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产业经济学》作业
公共管理学院
1.产业界定
电影产业,也称为“电影工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广义的电影产业链即“大电影产业链”,则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
中国电影观众:
特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近一年内在电影院观看过至少一次电影的群体。
制作公司:
完成电影的融资、拍摄和后期制作环节,制片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某一期限内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或其他渠道收购商。
发行公司:
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及与院线洽谈拷贝投放。
发行公司从制作公司购买代理电影发行权,然后以买断或票房分账的方式与院线公司合作。
电影院线:
影院的管理公司,负责和发片公司沟通制定排片放映时间。
一条院线下面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统一管理,统一排片,统一供片。
影院:
电影产业链的一个终端,影院营收模式除票房分账之外,爆米花、可乐等附加产品及电影衍生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10%~16%不等,也是影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产业链主体:
2.现状描述
3.行业结构分析
3.1产品结构
3.1.1产品的技术
电影行业从2D到3D新纪元时代,在发展周期上经历了技术断层。
电影技术已经进入了3D技术新纪元。
3.1.2产品的需求
调查显示,观众对影片的喜好程度为:
灾难片>科幻片>战争片>言情片>侦探片>武侠片>恐怖片>歌舞片
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华人引以为荣的武侠片已经不再稳居榜首,退居科幻、灾难、战争片之下,甚至低过言情片与侦探片。
伴随电脑游戏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落,更乐意接受好莱坞大制作的灾难、科幻、战争影片。
究其原因是18至26岁年龄段的青年人属于电影观众结构中的最大群落,其次成分居高群落为27至39岁年龄段的观众。
如果说后者内心深处依然残留对武侠的钟情的话,那么前者是在电子游戏、科幻故事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电影消费群落,西方消费文化对这一消费群落影响颇深。
中国的电影客户分类:
可以从文化的角度细分为主流文化消费者、精英文化消费者和大众文化消费者三个主要群体。
(1)主流文化消费者群体:
是由具有主流文化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
有官方性强、客观性强、集体性强、社会性强、商品性较弱的基本特征。
(2)精英文化消费者群体:
是由当代中国具有精英文化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
有官方性较强、客观性弱、集体性弱、社会性弱、商品性弱的基本特征。
(3)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
是由当代中国具有大众文化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
在中国的当代消费者群体中,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是主导的强势群体,是消费市场中的主流和核心力量。
有官方性弱、客观性较强、集体性较强、社会性较强、商品性强的基本特征。
不同类别客户的需求变化:
(1)主流文化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一、影片风格娱乐化
二、影片主题低调化
三、影片教育传统化
四、影片人物平凡化
(2)精英文化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一、影片主题主流化
二、影片叙事生活化
(3)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化:
一、影片风格艺术化
二、影片叙事情感化
3.1.3产品的供给
3.2企业结构
集中度分析(CRn):
定义:
本文对中国电影院线的产业集中度分析主要采用CR4指标。
采样数据为2009年电影产业。
若CR4超过30%的产业为高度集中,处于15-30%的产业为中度集中,低于15%的产业为低度集中。
制作方:
CR4=26%(中影,上影,保利博纳,华谊兄弟)
------竞争结构
发行方:
CR4=75.7%(中影,华夏,保利博纳,华谊兄弟)
------高度集中
院线&影院:
CR4=46.8%(大连万达,中影星美,上海联合,北京新影联)
------相对集中
3.3竞争结构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者主要集中在三类企业中,如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民营企业、外资合营企业三类,每种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产权关系
运营模式
名称
代表作品
国企
以电影业为主,构建全娱乐产业链。
中影集团
以电影发行为主,构建全影视产业链。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
以电影制片为主,从事衍生产品开发。
上海电影集团、长春电影集团、西部电影集团、峨眉电影集团、珠江电影集团。
其他
各大省级电影制片厂
民营
以电影业为主,构建传媒产业链。
华谊兄弟
以电影发行为主,拓展影视产业链。
保利博纳
以娱乐产业为主,拓展市场发展。
橙天娱乐
以影视基地为主,拓展旅游产业。
横店影视基地
专业电影制作公司。
北京新画面
以新媒体行业(游戏、文学)为主。
盛大集团,完美时空
外资
制片与发行方的竞争力分析
1.竞争力在于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建构
从艺术创作看,增强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主流电影,更在于建构具有当下性、大众性、富有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
例子:
影片《唐山大地震》的创作者对原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和重构,淡化乃至摒弃了原着中人性的阴暗面,注入了更多符合主流情感、主流价值的元素。
同样,《集结号》、《梅兰芳》、《十月围城》之所以能获得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正在于有效建构和表达了富有感召力、穿透力的主流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
2竞争力在于现实主义创作的现代化转化
国产电影对现实生活、对人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和观照,对当下社会的折射和反思,对当下本土观众情感和欲望的满足,及其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人性深度,都会对观众产生亲切感、亲近感,形成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的巨大“磁力”,最终会转化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例子:
近几年票房上获得成功的影片如《非诚勿扰》、《画皮》、《叶问》、《锦衣卫》等,其秘诀就是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以一种巧妙、独特的方式唤醒了当下观众心中的日常生活经验、伦理感情经验。
院线竞争力分析
1.竞争力在于电影创作规律下的技术创新电影不再以追求逼真性为目的,而是依赖新技术创造出过去从未见过的影像奇观,给观众送去视觉盛宴,产生“视觉文化”。
像《星际穿越》、《集结号》、《十月围城》、《唐山大地震》等电影,把高科技有效转化为艺术创新能力、艺术表现能力,打造富于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视听景观,在各个层面保持与现代电影的同步。
2.随着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IPAD、MP4等新传媒对影院的市场冲击很大,很多人都选择在网上下载观看,竞争加剧,如何能在大网络时代不流失客户,甚至扩大市场成了各个影院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4.产业风险及其控制
4.1市场风险
1.需求:
电影制作周期长,市场需求很可能已经改变。
2.政策:
审查不通过或者提出重大修改意见都可能导致硬盘无法上映,投资颗粒无收。
3.盗版和法律:
盗版对电影行业冲击很大,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4.竞争加剧:
市场上影片数量多,而有效档期有限。
4.2制作风险
1.成本:
电影拍摄遇到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总成本超预算和拍摄延期。
2.核心人才变动:
电影业务的开展对核心人才的依赖性很强。
3.产品品质:
电影产品是负责的精神产品,其生产过程制约因素有很多,其品质难以保证。
4.3风险控制
1.保险:
给一线明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器材损害保险等。
2.相关多元化:
通过增加产品类型和种类,扩大产品的生产经营范围。
如联合投资制片、同时投资于若干项目。
3.信息完全化:
指的是在决策之前搜集尽可能完全的信息,以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控制风险。
5.产业发展困境与发展趋势分析
5.1主要问题:
5.2制片市场
(1)中小制作影片将凭借创新剧本及题材展现竞争力
如《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
随着80后、90后成为观影的主要人群后,这部分人群对多样性、多元化的影视内容需求不断增强,也存在巨大的蓝海市场。
(2)合拍片成为国产电影拓展海外市场的试金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产电影将不断通过合拍片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借助合作伙伴先进的影片制作技术、具有全球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及社会风俗、观影偏好等优势,增强海外市场的票房竞争力。
5.3院线
(1)中国院线两极分化态势严重
未来两到三年,中国院线市场两极分化将不断拉大,存在兼并与重组的可能性。
(2)一线城市仍将是竞争主战场,二三线城市蓄势待发
一线城市院线市场的竞争仍将持续,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区域的二三线城市,如苏州、扬州、温州、大连等城市也将成为院线争夺的主战场。
(3)院线品牌意识不断提升
未来院线下属影院的管理形式更愿意采用资产联合的形式,即自主投资或参与投资形式建立院线,有利于院线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管理。
利于院线建立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6.国外成功模式
6.1印度电影业的成功经验
6.2日韩电影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6.3法国电影模式的经验借鉴
7.建议
品牌效应
建立更多影院,增加品牌辨识度,提供特别群体(学生,老年人,教师情侣,家庭等)的优惠活动增加品牌吸引力等。
顾客价值管理
从价格,位置,服务,放映质量入手。
例如提供优惠,选址在购物中心,让人除了看电影的选择外,还可以吃饭,逛街,采用会员制保证客户的忠诚度,引入更好的硬件设施打造顶级的视听效果和观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