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10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docx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和对策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及对策

日期:

2008-12-03作者:

潘劲松【选择字号:

大中小】

  个体税收管理,定额核定是关键。

长期以来,传统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虽然有一系列的操作方法,但是各地仍然存在着对定额核定的标准和方法不规范统一;定额核定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定额核定过程甚至存在着“关系税”、“人情税”的现象;地区内各征收单位之间、征收单位内各管理区域之间、甚至同一区域内同类纳税户之间出现定额高低不一,税负不尽一致的现象。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

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探讨定额核定工作中的难点及应对之策。

  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难点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是个体税收工作的重点,也是个体税收工作的难点,我们认为“核定难”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l.定额核定和个人利益密切相连。

个体工商户有别于企业纳税人,企业纳税其负税人是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不大;而个体工商户其负税人是他本人,其利益关系是直接的。

由于征纳的利益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易使“双定方式”变得具有“弹性”,从而加剧了征纳的利益矛盾。

  2.定额核定缺少依据。

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没有设置健全的经营帐簿,没有完整的资料。

经营业务不填发票或乱填、伪填发票,购进商品和原材料不索取发票或虽索取但隐匿起来不予申报,使定额核定找不到根据。

  3.定额核定方法落后。

以基层征收单位为主进行的税收定额核定因辖区、力量等因素,在典型调查方面缺乏广度和深度,部分税务单位、税务人员凭直觉和经验定税,主观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采取先定税再倒推销售额、收益额的办法,程序颠倒。

有的单位税负核定后,一般一年内不再变动,只在次年根据税收计划情况,采取“平抬式”调整,搞一刀切。

  4.定额核定受社会关系影响。

税务人员和个体工商户都是社会的成员,个体工商户为自身的利益在定税上总要“投亲靠友”,甚至和税务人员出现“一次生,二次熟,三次是朋友”的征纳关系。

这种“关系税”、“人情税”必然使税收定额核定失衡,造成口径不一致,有失税负公平、公正。

  5.定额核定有地域局限性。

各税务管理人员在定税中受地域局限,往往只掌握辖区内一条街或一个行业的情况;各税务单位往往只能掌握本单位情况,而不能掌握全局,这种情况下定税很难平衡行业和行业、街道和街道、地区和地区、局部和整体、农村和城区的税负。

  二、规范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对策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体税收征管的质量,同时它也

  是纳税人、社会各界及相关政府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

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信访、上访以及集体抗税、冲击税务机关等不良后果。

我们认为,做好税收定额核定工作应当从提升纳税意识、规范核定流程、优化核定方法、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内外监督、搞好业务衔接等方面着手,积极、稳妥、创新地推进定额核定工作,确保税收定额核定公平、公正、公开。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纳税意识。

相对而言,个体工商户对税收知识了解较少,纳税意识比较淡薄,税收宣传工作尤为重要,要积极开展税法宣传,使纳税人了解相关政策内容,让他们知道自己该交哪些税,该缴多少税,如何计算,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促进纳税人自觉运用政策维护自身权益,自觉申报纳税,形成诚信纳税氛围。

同时,将个体工商户纳入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体系,通过科学评估个体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依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促进个体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2.规范定额核定流程,明确职责。

根据《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个体税收管理的实践,将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程序拓展为业主自报、情况调查、核定建议、核定定额、定额公示、上级核准、下达定额、公布定额等八个环节。

明确各环节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合理进行职责分工。

税源管理分局税收管理员负责对个体工商户经营情况进行调查测算,提出初步定税建议。

税源管理分局核定岗位人员负责对税收管理员提出的定税建议进行调查核实,向分局局务会提出定税意见;负责个体工商户的整体税负评价;负责按要求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核定类型分类,按行业、区域选择一定数量并具有代表性的定期定额户,对其经营情况进行典型调查;负责定额公示、公布和定额下达执行工作。

分局局务会负责对核定岗提出的定税意见进行审定。

县局征管科负责对分局上报的定额核定情况进行审核。

稽查局和县局法规、监察等单位负责对个体工商户定税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定额核定的公平合理。

  3.合理分类,优化定额核定方法。

本着抓住大户、建帐建制,管理好中户、核准定额,稳定小户、简便征收的原则实施征管,对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状况分为全年在起征点以上按月缴税户、淡季在起征点以下按季缴税户、全年在起征点以下户和流动经营户四类;根据经营行业特点分为超市、摩托车销售、家具制造、小砖厂、液化汽、建材、医药、家电、服装及其他等十大行业。

根据分类的不同,分别制定出适应不同经营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程序和适应不同行业特点的个体工商户经营额或销售额测算核定方法。

在定额核定方法上,主要采取返本倒算法、以耗定产法、蹲点法、参照核定法、库存盘点法、以票核税法等合理方法。

在征管实践中,我们应当综合考虑纳税人生产经营的行业、地段、主要设备、从业人数、经营面积、用电量、设备容量等各方面因素,优化定额核定方法,提高核定水平。

同时对不同的程序和办法,在具体的定税实践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尤其对证据不够充分、容易产生冲突的纳税入,应当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确保核定结果的真实准确。

  4.加强对定额核定的内外监督。

一方面是加强内部监督。

稽查局每年应有针对性地对一至二个行业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体工商户纳税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分析其定税是否准确合理;县局征管、法规、监察等部门每月对个体工商户的定税情况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对定税明显不合理的将对税源管理分局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执法责任追究,实行经济处罚。

男一方面是提高纳税人参和度。

一是完善“三方定税”制度。

首先是邀请特邀监察员和纳税人代表参和定税;其次是在部分经营户少且比较集中的行业开展税负互评,让纳税户自己给自己定税;再次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纳税人评税活动。

二是完善定额公示制度。

使定额公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通过定额公示,公开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同时,鼓励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定税不公的行为进行举报,对举报情况属实的适当给予奖励,确保个体工商户定额核定的公正、公平、公开。

  5、搞好定额核定和其它征管业务的衔接。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管理是一项和其它征管业务密切相关的工作,必须和其它征管工作一起抓,才能达到协同推进,整体提高的目的。

一是和税收管理员平台的使用相结合,通过搞好税收管理员平台的使用夯实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管理的基础。

二是和税收户籍规范化管理相结合,通过实施户籍规范化管理,避免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推进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管理工作。

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个体工商户观看可视化户籍管理信息系统,了解整体定税情况进行评税,促进公平定税。

三是和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相结合,通过加强普通发票管理,搞好普通发票管理信息的综合利用,实施以票控税,提高个体工商户税收定额核定的准确性。

四是和推进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工作结合,对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工商户逐步推行建账建制,通过对建账户的纳税额和未建账的定税额相互比较,既可以了解未建账户的定税是否合理,又可以分析建账户的账簿是否真实,达到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个体工商户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以下简称“定额核定系统”)是税务总局主持开发内嵌于税收综合征管软件2.0版的系统,现已成为税收综合征管软件2.0版的有机组成部分。

按照省局制定的推行方案,遵循“积极、稳妥、适当、先试点、后推广”的基本原则,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到2011年底,定额核定系统在全省国税系统全面推行。

 

一、扎实做好定额核定系统试点和推广工作

 

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结合本地特点,在定额核定系统试点和推行前的各个阶段扎实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了系统如期上线运行。

(一)加强宣传动员,取得各界支持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阐明推广定额核定系统的重大意义,赢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配合,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有的地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国税机关组织召开的定额核定系统推广启动大会,明确要求工商、公安、地税、街道等部门密切配合国税机关信息采集工作,并发动街道社区干部协助税务机关调查采集相关信息,夯实了工作基础。

 

(二)做好典型调查,确定定额要素

 

在开展典型调查过程,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落到实处,严格按照分税收管理员、分区域的标准,选择经营规模不同的纳税人进行调查,确定了科学合理的调查比例,保证了典型调查质量。

各地以第三方信息为重点,积极同工商、地税、市场物业等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取得大量可靠的外部信息。

采取采集、初审、复审三级审核方式,确保采集信息准确,促使调查数据更为全面和完整。

 

(三)强化采集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结合各行业采集项目不同的特点,对税收管理员进行了专门培训,指导填写《个体工商户定额信息采集表》,并要求在采集过程中实地用尺测量经营户面积,两名管理员共同采集并签字确认。

一些基层局还成立了考核监督组,按一定比例对采集信息进行了复查,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保证了数据采集质量。

针对采集表中部分核定依据和调整参数难以准确采集或作用不大的实际情况,在先期初步模拟测试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信息采集数量,有效减少一线数据采集人员的工作量,加快了推行进度。

 

(四)反复测算数据,建立指标体系

 

在建立科学指标体系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确保定额核定系统运行平稳。

有的市局以现行定额水平为参照,采取“边采集、边测算、边录入”的方式,对辖区内大、中、小型有代表性的个体定额典型户先行采集、录入和测算,将计算生成结果和预计或实际执行的定额反复进行比对分析,对定额标准及调整系数作出相应调整,最终合理确定各定额项目的定额标准、权数、调整系数取值区间,使建立的指标体系更加贴近工作实际。

 

(五)集中录入信息,公平调整定额

 

数据录入是定额核定系统上线前的最后一项工作,工作任务量大且录入质量要求高。

基层国税机关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组织业务人员集中录入数据,并做好复查工作,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核定工作结束后,各单位都及时将调整情况予以公示,确保此项工作置于阳光下运行。

 

(六)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

 

在积极做好定额核定系统上线运行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办法,规范定额核定系统运行管理。

各市局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教训,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个体工商户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操作办法》,就定额核定系统的适用范围及工作原则、初始化设置及维护、定额操作及日常业务、监督考核等工作作出了全面细致的规定,为定额核定系统高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全面推广定额核定系统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省定期定额征收个体工商户33.97万户,通过系统核定定额的27.90万户,占总户数的82%;全省共对5.57万户个体工商户进行了定额调整,占核定定额户数的20%;全省月调增定额460万左右,全年增长5500万左右。

定额核定系统在增加税收收入的同时,定额核定更趋科学合理,切实减轻了基层单位的工作量,也有力促进了干部队伍廉洁从政。

 

(一)有利于促进定额核定科学合理

 

利用系统核定定额,是在对个体纳税人的经营项目进行分类(即确定定额项目)的基础上,归纳、提取每类经营项目的定额核定依据和调整系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定额核定依据和调整系数的标准和比例的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