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838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docx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21必修

阶段性测试题二十一(必修三 综合评估测试)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3·苏州)朱熹说:

“性即理也。

当然之理,无有不善者。

……孟子之言性,指性之本而言。

”朱熹的主张(  )

A.否定孟子的伦理观

B.与孟子的伦理观一脉相承

C.倾向荀子的伦理观

D.在伦理观上自相矛盾

【答案】B

【解析】朱熹主张“理,无有不善者”,这与孟子所主张的“性本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2013·福州)学者黄仁宇曾评价说: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他所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答案】D

【解析】有可能去“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的只能是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统治力量强大,使他难以改造正统的教条。

3.(2013·湖北联考)在唐宋之际儒学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相对于佛教的佛与佛学而言的圣人、圣人之学逐渐发展并在宋代成熟的过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推动唐宋儒学的发展

B.儒学的发展、成熟与佛学毫无关联

C.唐宋发展儒学的目的是巩固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地位

D.理学的创立标志儒学的成熟

【答案】C

【解析】推动唐宋儒学发展的经济是自然经济,排除A项;B项明显错误,排除;儒学成熟是在汉代,排除D项。

4.(2013·安徽模拟)《书传纂疏》是元代安徽休宁县著名学者陈栎的代表性著作,此书就儒学流踪,将历代名家的意见加以纂疏,凡数十万言。

以下名作中的观点可能被引用的是(  )

A.《道德经》B.《明夷待访录》

C.《四书章句集注》D.《焚书》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书传纂疏》出现于元代,其内容主要讲述“儒学流踪”的问题。

《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的作品,可能被引用;《道德经》是关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不可能被引用,排除A项;《明夷待访录》是明末清初黄宗羲的作品,排除B项;《焚书》是明末李贽的作品,排除D项。

5.(2013·茂名)黄宗羲在一首诗歌中感叹:

“近来学人少,谁何识真伪。

……括帖上下文,原无真实义。

推之入理窟,涂车可略地。

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

”该诗歌主要抨击明朝(  )

A.君主专制加强B.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C.理学的空疏学风D.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B

【解析】明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内容陈旧、封建呆板限制人们思维,这从“原无真实义……有明三百年,人物多憔悴”等处便可明了,其内容之陈旧之长。

6.(2013·茂名)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

“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这本书是(  )

A.《齐民要术》B.《授时历》

C.《农书》D.《农政全书》

【答案】D

【解析】玉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的明朝时期,从美洲传入中国的,题中四部书中只有《农政全书》是明朝的著作,故选D项。

7.(2013·日照)明末徐光启仰慕西方自然科学,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出版了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鉴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还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这主要反映了(  )

A.知识界出现西学东渐之风

B.西方殖民势力已经侵入中国

C.士人对科举制度提出挑战

D.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国家前途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科学注重实用经验,轻视理论研究,徐光启的思想反映了当时已经收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开始注重理论的研究。

8.(2013·扬州)《梦溪笔谈》记载: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该技术出现于(  )

A.秦汉时期B.宋元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记载的含义是:

有些生僻的字平时没有准备的,临时现刻,用草火烧,转眼功夫就可以制成。

这体现了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特征。

9.“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造成这首唐诗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际关系的淡漠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社会风气的败坏D.价值观念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

题中这首诗言浅意深,富有哲理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A、C两项具有较强的干扰性,但题干的限制条件是现象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确定B项正确。

10.(2013·安徽模拟)亚里士多德指出:

一个纵情恣乐、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一个像乡下人一样,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的人。

下列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自然就是人的天性,冲动的素质

B.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C.只有信仰可以使人成为义人

D.人的自由是在法律之下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人要学会自控、坚持自律,D项是康德主张人要自律的主张,故正确;A项符合智者学派的主张,B项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C项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11.(2013·安徽联考)智者学派指出:

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

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

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

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智者学派重视永恒的正义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的作用

C.启蒙运动萌发于古代希腊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答案】D

【解析】由“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也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D项正确。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义并不具有永恒性,A项错误;智者学派反对束缚人性的法律、法规,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

12.(2013·吉林市)“我不相信犹太教会、罗马教会、希腊教会、土耳其教会、新教教会以及我所知道的任何教会所宣布的信条,我自己的头脑就是我的教会。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D.“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潮。

题干中的话是要反对各种教会的各种信条,实质上就是反对各种外在的权威,相信人类自己的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智进行判断,这就是理性主义。

13.(2013·汕头)“要勇于探索未知!

要有勇气运用你的头脑!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探索未知、运用你的头脑”体现了重视理性的启蒙运动的特征。

14.(2013·东莞)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法语自身的魅力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启蒙运动的影响D.文艺复兴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

17~18世纪。

这一时期启蒙运动兴起,其中心是在法国,该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为近代社会制定了一套法则,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15.(2013·济南)“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

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

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

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伏尔泰B.孟德斯鸠

C.卢梭D.康德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主张防止权力的滥用,孟德斯鸠重视权力制衡,其三权分立学说起到了防止权力滥用的作用,故选B项。

16.(2013·广东联考)威廉·布莱克(1757~1827)是文艺史上一名重要的诗人、版画家。

他认为“所有的形式都在诗意的构想中完美,但这不是抽象,也不是来自自然,而是来自想象”,写下了“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

以下作品与威廉·布莱克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西风颂》B.《大卫·科波菲尔》

C.《老人与海》D.《百年孤独》

【答案】A

【解析】“诗意的构想中”“来自想象”体现了布莱克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雪莱的《西风颂》是浪漫主义作品。

17.(2013·吉林市)历史学家蒋廷黻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历史人物时说:

“一方面他要革新,那就是说,他要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他要守旧,那就是说,恢复我国固有美德。

革新守旧,同时并举。

”这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魏源B.曾国藩

C.郑观应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由题干中的“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和“恢复我国固有美德”可知这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8.(2013·开封)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

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

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B.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期间的言论自由,A项符合题意;其它各项中的“切实、广泛、成为社会主流”过于绝对化、扩大化。

19.(2013·德州)近代一篇文章写道: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文章作者应该是(  )

A.洋务派B.维新派

C.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代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先从时间上判断“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此时为1915年,再从主张上“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强调解放思想,故选D项。

20.(2013·济南)陈独秀曾写道:

“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

”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

A.《狂人日记》B.《庶民的胜利》

C.《文学改良刍议》D.《文学革命论》

【答案】C

【解析】陈独秀称赞的是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文学革命的率先引导作用,实际考查胡适的著作,据所学知识C项是胡适的作品,A、B、D三项分别是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的作品。

21.(2013·德州)“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以上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出自(  )

A.李鸿章B.康有为

C.孙中山D.谭嗣同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该人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君主制,主张民主、民权,故此人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以选C项。

22.(2013·苏州)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其中深刻阐明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________、“三个有利于”论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

空白处应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B.“一国两制”论

C.科学发展观D.世界两大主题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1992年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邓小平提出了关于“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等主张,故选A项。

B、D两项的提出是在南巡之前,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

23.(2013·安徽联考)在1953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凡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体系”用语的地方一律被删去,其中有些就是毛泽东亲笔删改的。

1954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起草了一个《关于毛泽东思想应如何解释的通知》,特别说明,“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

”这一做法在当时(  )

A.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B.有利于加强党的凝聚力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个人崇拜

D.削弱了毛泽东的影响力

【答案】C

【解析】不提毛泽东思想,减少个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人们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

24.(2013·厦门)“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恩格斯所评价的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

C.瓦特D.爱因斯坦

【答案】B

【解析】材料所指是17世纪牛顿创立的力学,它开始了人类科学革命的新时代。

25.(2013·广东联考)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大力倡导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并使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兴办半工半读学校的热潮。

该热潮出现在(  )

A.建国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十年D.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半工半读学校是开始于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的特征,这一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3分,共计50分)

26.(13分)(2013·莱芜)人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人性的讨论都经久不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荀子则曰: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使人向善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分)

材料二 《朱子语类》中说: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

(2分)

材料三 彼特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

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3)材料三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与材料二相比有何不同(3分)

材料四 恩格斯曾这样评价启蒙思想家们:

“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4)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三相比有何发展?

(4分)

【答案】

(1)孟子:

性本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2分)荀子:

性本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2分)

(2)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分)

(3)人文主义思想。

材料二是泯灭人性,材料三是提倡重视人性。

(3分)

(4)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主要批判神学到整个封建专制制度,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4分)

27.(12分)(2013·北京四中)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

心是性、情的统一。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

(2分)

材料二 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

——(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

(2)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颙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分)

材料三 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四 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

……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

(4分)

(4)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

(4分)

【答案】

(1)规范社会道德,维护社会秩序。

(2分)

(2)官场黑暗,人心道德沦丧;知识分子醉心四书五经,忽视社会现实问题。

(2分)

(3)异:

冯桂芬主张中学为主(本、体),西学为辅(末、用);康有为主张中西融会,无分上下。

同:

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4分)

(4)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是根本原因,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有所认识,经世致用学风的潜移默化。

(4分,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宋明理学倡导的“体用”思想是为了宣扬儒家伦理道德,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2)材料二中李颙的思想明显是针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空谈理学,做学问无关现实的情况提出来的,主张经世致用。

(3)冯桂芬早期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则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制度。

二者相同的地方就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是学习的内容不同。

体用之争的变化关键在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单单学习西方的技术不能救中国。

28.(12分)(2013·苏州)19世纪中期以来,“师夷长技”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康有为借助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

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

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代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据材料二说明其认识的局限性。

(3分)

(2)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能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3分)

(3)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我们如何看待此观点?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轨迹。

(2分)

【答案】

(1)核心: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导致其难以挣脱传统。

(3分)

(2)原因:

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自身的儒学教育;现实社会的需要。

(3分)

(3)观点:

只要引进了西方民主、科学,就可以救国。

评价: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但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的偏激看法。

(4分)

(4)轨迹:

向西方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器物—制度—思想)(2分)

29.(13分)(2013·南师附中)思想的创新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仁人无敌于天下。

“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法不两适。

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想的优势。

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

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或赞赏新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

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材料四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治国理念?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

(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性主义对18世纪法国的冲击。

(3分)

(3)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某同学在阅读材料三及相关课文后,拟了一份有关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小论文提纲。

请你帮助他完成空缺部分。

(标题)(1分)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

(一)

(小标题1)维新变法——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赞赏利用西方文化

1.其方式是(1分)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其作用是“思想界之大飓风”

(二)

(小标题2)(1分)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用新文化全面否定旧文化

1.提倡民主与科学

2.提倡新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2分)材料四中邓小平的思想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案】

(1)德治、法治。

(2分)

(2)条件:

牛顿的物理学证实理性的重要性。

(1分)

冲击:

政治上,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经济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分)

(3)①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结合。

(1分)

②托古改制。

(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相结合)(1分)

③新文化运动。

(1分)

(4)背景:

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国际上,苏东剧变(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分)

影响: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