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733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docx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doc西城区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

公共财政发展规划

 

北京市西城区财政局

2005年12月

目录

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

为促进西城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筹办及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参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北京市西城区“十一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

一、“十五”时期西城区财政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西城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合理使用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区级财源建设。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结构日趋优化,财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

(一)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1.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五”西城区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从“九五”时期末的229891万元,增加到“十五”时期末的460731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88%,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超过了《北京市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9%左右到2005年达到350000万元的目标。

2.财政经济良性互动,主体税种高速增长

“十五”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带动下,主体税种及非税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实现了财政运行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房产税等四大主体税种从“九五”时期末的197980万元,增加到“十五”时期末的40310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25%,高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0.37个百分点,有力拉动了财政增收。

“十五”期间四大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88%左右,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和稳定作用十分显著。

3.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十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从“大力发展五业,重点建设五街”向“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的转变。

传统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稳步发展;符合首都功能核心区、体现区域特色的金融保险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步,特别是金融保险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对财政收入贡献十分明显,占财政收入比重保持在21%左右,有力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财政支出达到新水平

1.落实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十五”期间,西城区落实北京市《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加大对金融产业政策的支持,改善“金融街”投资环境;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德胜科技园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加快德胜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搭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西城区城市化建设步伐

“十五”时期,西城区财政基本建设资金共计607252万元,重点用于道路改造、市政建设、危旧房改造和居住环境改善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同时注意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努力推进基本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加强财政基本建设资金的监管,发挥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3.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确保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财政投入法定增长。

保障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对基础教育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数字西城”和电子政务支持系统的建设;保障文化投入,加大对文物保护、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图书馆等的投入;支持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区级卫生经费预算内法定投入从2001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7750万元,重点支持卫生防疫、预防保健、社区网底建设和医疗重点学科建设,有力地改善了西城区的卫生服务水平。

4.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维护社会稳定

“十五”时期,西城区在初步建立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和社会保障资金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各种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建立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费医疗管理,推行医疗保险改革;积极研究和落实各项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2000万元“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财政管理水平实现新提高

1.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框架初步搭建

第一,不断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改革。

“十五”期间,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全区68个一级预算单位及186个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明确了“人员按实际,公用按定额,项目按财力”的部门预算基本原则。

严格预算编审,建立项目库、人员、公务用车基础数据库,预算资金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2002年西城区以成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为试点,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有益尝试。

2004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正式推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初步建立。

截止2005年底,共有135家单位,9505人实现了工资统发;政府采购支出实现了财政直接支付;5家预算单位实施了授权支付改革。

第三,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十五”期间,西城区政府采购工作完成了从试点到全面推进的转变。

政府采购覆盖面迅速扩大,基本上涵盖了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范围不断拓宽,采购项目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采购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2000年西城区政府采购规模仅为3809万元,到2005年已达到38828万元;政府采购的流程和管理逐步规范和高效,实现了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的衔接,初步建立起了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2.强化财政职能,规范财政管理行为

第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

“十五”期间,西城区积极推进财政法制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意识得到增强,法治财政建设成效显著。

财政基础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财政执法程序和手段不断规范;法制机构建设不断完善,财政法制工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第二,财政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强化。

“十五”期间,西城区积极探索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围绕财政改革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共开展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等400户次,查处违规金额20000万余元,有效提高了区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内部监督,规范财政管理行为,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积极贯彻《会计法》,增强会计法制意识,强化会计队伍业务及诚信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将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考核工作;定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指导和推动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深化会计管理改革,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一级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

第四,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十五”期间,西城区启动了“金财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基础系统、应用系统、一体化系统一期建设任务,建成了包括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管理、拨款管理、国库直接支付、银行清算、总会计、工资统发、政府采购、电子报表等9个子系统的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开通了西城区财政网上服务大厅,实现了财政业务办理的网络化和电子化。

(四)当前财政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收支面临较大压力

西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功能定位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为西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西城区城市建设、安全管理、居住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都需要财政对公安、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公共医疗卫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同时,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对道路建设、奥运场馆建设、市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预见,“十一五”时期,财政支出的压力将是巨大的。

而财政收入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难度很大。

2.财政支出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按照公共财政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财政资金应逐步转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上来。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过大,包揽的事情过多,需要政府投入资金支持的,往往供给不足;而应通过市场运作解决的,财政反而予以负担,限制了财政职能的发挥,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

因此,财政支出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退出市场竞争性领域,真正转到弥补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

3.统筹资金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各项改革处于攻坚阶段,一些政府部门的基础工作较弱,影响了财政资金的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和有效运作,突出表现在:

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不统一,部分预算项目调整频繁,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一些支出项目缺乏整体规划,不能适应早编预算的要求;资金的科学分配机制有待健全,项目管理上还存在内部“切块”,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开放共享机制等。

二、“十一五”时期西城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统筹协调发展为主线,以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定位为依据,积极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按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以解决影响西城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为实现“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三、“十一五”时期西城区财政工作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2010年达到740000万元左右。

财政支出年均增速10%。

——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改革,搭建起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框架,形成管理科学、流程规范、监督有力的财政管理体系。

四、拓宽财源,壮大地方财政实力

(一)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壮大财政实力

转变经济发展的思路,坚持拓展与挖潜并重,实现经济与财政收入的协同发展。

继续支持六大功能街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发挥金融街金融管理中心的优势,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丰富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财税政策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关规定,大力深化企业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外资利用效率,培育市场涵养税源,推动经济与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加强收入监管,提高收入评价把握能力

“十一五”时期,西城区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财税政策,稳步推进各项税制改革,科学规范税政管理。

贯彻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等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并做好税制调整对收入影响的调研和分析工作。

认真落实加强收入征管的各项措施,强化财源监控,加大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税收监管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健全财政收入体系

推动非税收入改革,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

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非税收入的管理机制。

一是从严管理收费(基金);二是完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政策,防止国有资源(资产)收入流失;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维护国有资本权益;四是规范罚没、捐赠等其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五、优化财政支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重点支持市政道路、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以及关系民生的水、电、居住环境等项目建设。

立足于西城区首都核心区的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委区政府加快功能街区建设的发展战略,积极做好配套资金的筹措工作,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

二是支持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库。

研究制定代建制方式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办法;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财务管理和监督。

(二)强化公共财政理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加快教科文卫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确保教科文卫各项事业财政投入法定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结构,突出重点。

教育重点向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困难群体倾斜,加大对义务教育、基础科研的投入;卫生事业主要在于改善区域内卫生资源不均衡的现状,重点支持防治防疫、计划生育、预防保健、社区网底建设和医疗重点学科建设,推进公费医疗改革;科学事业重点在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文化事业重点加强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以及其他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2.保证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能的资金需要

“十一五”期间,除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的正常增长外,要增加专项经费投入,维护行政政法机关的正常运转。

加大对安全生产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建立安全隐患治理、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信息化、安全监督体系等,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水平,确保重大生产安全问题的顺利解决。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十一五”时期,西城区社会保障工作的着力点是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长效机制,确保各类社会保障对象按时领取各项补助,从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角度健全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机制。

逐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占财政总体支出的比重,确保区域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4.支持社区建设

切实加强对社区的管理,深入挖掘社区服务潜力,强化服务功能;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卫生、医疗、文化等基础环境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的纽带功能;整合社区资源,探索社区投入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非营利性社区服务事业。

六、规范财政管理,加强财政监督

(一)继续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一是创新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决策机制。

理顺财政与预算单位分配关系,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中的责任与权利。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

探索全口径的预算管理方式,将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公共资源配置标准和政府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政府资产管理系统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三是加大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

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财政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绩效评价的范围、对象和内容,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预算基础资料数据库。

按照“积极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积极开展项目绩效考评,探索绩效评价的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的结合方式。

四是加强财政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健全预算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人员资料数据库和政策资料数据库,健全西城区人员支出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

严格规范拨款程序,及时反映预算指标的变动情况,提高资金的调拨效率。

2.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一是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体系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二是进一步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使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行;三是逐步加大财政直接支付力度,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四是全面推行授权支付改革试点,深化授权支付试点的管理;五是做好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轨的工作;六是逐步推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实现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七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系统,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3.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扩大政府采购的覆盖面,采取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将公共工程采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等措施,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实现政府采购规模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采购效率。

逐步完善西城区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实现采购活动的程序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

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对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的资格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反馈和监督考核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在政府采购中引入公证制度。

三是拓宽政府采购功能,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积极利用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和导向作用,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环境保护,保护民族产业,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4.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一是建立政府债务管理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分析现有政府债务状况,综合考虑利率、汇率等变动情况,确定合理的政府债务结构。

对未来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做出明确规划,以保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和偿还能力。

二是建立政府债务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

加强政府债务的归口管理,进一步明确财政部门在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建立政府债务报告制度,以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和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创新债务偿还机制,降低偿还风险;加强对或有债务的管理和控制。

5.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十一五”时期,将在确保应用的基础上,以基础数据与财政资源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与完善西城区“金财工程”建设。

一是将全区一级、二级预算单位全部通过光纤网联接到财政局,全区财政财务工作全部纳入西城区一体化财政系统之中,实现大财政、建成大系统。

二是建设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集中财务系统、集中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区的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纳入到一体化财政系统之中,实现财务与资产联动,互为监督制约。

三是建设涵盖人员、资产、公共资源等信息的动态财政基础数据库,对财政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自动生成单位基本支出预算、为日常预算管理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

四是推动绩效分析。

建设财政滚动项目库,对全区预算项目进行动态管理,

(二)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监督建设

1.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逐步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和质量;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做到行为规范、程序正当、内容适当,保证财政违法行为、执法过错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建立健全各项财政执法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探索财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促进财政工作;依法规范权限和程序,健全财政管理内部工作规程;加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财务人员的法律素质;建立对社会宣传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法治环境建设力度。

2.强化财政监督管理

逐步完善财政监督职能,规范财政监督程序和监督手段,依法强化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事中、事后及绩效评价的监督,构建系统、全面、有效的动态监控体系。

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建立长效稳定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夯实监督检查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检查程序,完善检查制度,健全信息化、科学化的监督手段;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监督队伍执法水平。

3.完善会计管理

强化会计监管,规范会计秩序。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将会计监管与会计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以及财政监督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并用,惩戒会计违法违规行为;稳步推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与单位管理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区属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抓好会计队伍业务素质和诚信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七、2020年远景规划

预计2020年,公共财政框架将得到进一步健全,各项财政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管理更加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平稳,政府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大部分政府的采购产品和项目;财政支出结构更趋合理,财政的“公共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体制运行顺畅,财政法律制度体系较为完善,法治财政取得显著成效;财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程序正当、内容适当;财政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全部财政业务的数字化和动态化,财政信息系统分析决策功能更加完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