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重庆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一中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8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刘根生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
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
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
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
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
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
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
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
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
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
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
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
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
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
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是实用价值的副产品。
B.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技术的诗意,目的是让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
C.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让科技可观可触可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具体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
B.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
C.文章第四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彼此独立、互为因果的关系。
D.文章第五段运用比喻论证手法,阐述了技术诗意的内涵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因为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和创新能力的制约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B.一切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
C.“夜光自行车道”具有作为自行车道的实用价值,又能使人产生银河的联想,折射出梵高名画《星空》的文化内涵,从而具有了审美价值。
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懒人老舍
一间小屋,墙角长着些兔儿草,床上卧着懒人。
他姓什么?
或者因为懒得说,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大家只呼他为懒人,他也懒得否认。
幸而人人有个弱点,不然我便无法与他来往;他的弱点是喜欢喝一盅。
更可喜的是三杯下去,他能暂时的破戒——和我说话。
我还能舍不得几瓶酒么?
他的话有些是,很奇怪可喜的。
而且极其天真,因为他的脑子是懒于搜集任何书籍上的与旁人制造的话的。
他没有常识,因此他不讨厌。
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
据他说,他是自幼便很懒的。
旁的妇女是孕后九或十个月就生产,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
他的妈妈后来死了,他不记得怎样将她埋葬。
可是,他还记得妈妈的面貌。
妈妈,虽在懒人的心中,也难免被想念着;懒人借着酒力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泪是终于懒得落的。
他入过学。
懒得记忆一切,可是他不能忘记许多小四方块的字,因为学校里的人,自校长至学生,没有一个不象活猴儿,终日跳动;所以他不能不去看那些小四方块,以得些安慰。
他是一块木头,被猴子们向四边推滚。
他似乎也毕过业,但是懒得去领文凭。
“人类的纷争都是出于好事好动,假如人都变成桂树或梅花,世上当怎样的芬香静美?
”我故意诱他说话。
他似乎没有听见,或是故意懒得听别人的意见。
我决定了下次再来,须带白兰地;普通的白酒还不够打开他的说话机关的。
白兰地果然有效,得着了空前的胜利,他坐起来了!
我的惊异就好似看见了死人复活。
我要盘问他了。
“朋友,在过去的经验中,你可曾不懒过一天或一回没有呢?
”
“你说,什么事足以使懒人不懒一次。
”他猛孤丁的问了我一句。
我一时找不到相当的答案;不知道是怎么想起来的,我这么答对了他:
“爱情,爱情能使人不懒。
”
“你是个聪明人!
”他说。
我也吞了一大口白兰地,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
他的眼合成一道缝,好象看着心中正在构成着的一张图画。
“一株海棠树,”他大概是形容他心里哪张画,“第一次见着她,便是在海棠树下。
开满了花,象蓝天下的一大团雪,围着金黄的蜜蜂。
我与她便躺在树下,脸朝着海棠花,时时有小鸟踏下些花片,象些雪花,落在我们的脸上,她,那时节,也就是十几岁吧,我或者比她大一些。
她是妈妈的娘家的;不晓得怎样称呼她,懒得问。
我们躺了多少时候?
我不记得。
只记得那是最快活的一天:
听着蜂声,闭着眼用脸承接着花片,花荫下见不着阳光,可是春气吹拂着全身,安适而温暖。
我们俩就象埋在春光中的一对爱人,最好能永远不动,直到宇宙崩毁的时候。
她是我理想中的人儿。
她和妈妈相似——爱情在静里享受。
别的女子们,见了花便折,见了镜子就照,使人心慌意乱。
她能领略花木样的恋爱;我是讨厌蜜蜂的,终日瞎忙。
可是在那一天,蜜蜂确是不错,它们的嗡嗡使我半睡半醒,半死半生;在生死之间我得到完全的恬静与快乐。
这个快乐是一睁开眼便会失去的。
”
他停顿了一会儿,又喝了半杯酒。
他的话来得流畅轻快了:
“海棠花开残,她不见了。
大概是回了家,大概是。
临走的那一天,我与她在海棠树下——花开已残,一树的油绿叶儿,小绿海棠果顶着些黄须——彼此看着脸上的红潮起落,不知起落了多少次。
我们都懒得说话。
眼睛交谈了一切。
”“她不见了,”他说得更快了。
“想她的时候,我便在海棠树下静卧一天。
第二年花开的时候,她没有来,花一点也不似去年那么美了,蜂声更讨厌。
”
这回他是对着瓶口灌了一气。
“又看见她了,已长成了个大姑娘。
但是,但是,”他的眼似乎不得力的眨了几下,微微有点发湿,“她变了。
她一来到,我便觉出她太活泼了。
她的话也很多,几乎不给我留个追想旧时她怎样静美的机会了。
不久听说她出嫁了。
不久,听说她被丈夫给虐待死了。
懒是不利于爱情的。
但是,她,她因不懒而丧了一朵花似的生命!
假如她始终不改懒的习惯,也许我们到现在还是同卧在海棠花下,虽然未必是活着,可是同卧在一处便是活着,永远的活着。
只有成双作对才算爱,爱不会死!
”
我将酒瓶挪开。
他又说了话:
“假如我死去——虽然很懒得死——请把我埋在海棠花下,不必费事买棺材。
我懒得理想,可是既提起这件事,我似乎应当永远卧在海棠花下!
”
过了些日子,我果然将他埋葬了。
在上边临时种了一株海棠;有海棠树的人家没有允许我埋人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我”起到了串联全文情节的作用,读者跟随“我”的视角对懒人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B.小说中懒人在学校里面被其他人“四边推滚”,这一遭遇反映了懒人的生活态度与当时社会主流格格不入。
C.小说对海棠树的第一次描写,渲染了和谐静谧、甜蜜美好的氛围,也是懒人追求的“花木样的恋爱”的物化呈现。
D.小说将主人公的特征“懒”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酒精暂时的刺激之外,懒人的肉体与精神是全无生命力的。
5.怎样理解“他确是个宝贝,在这可厌的社会中”,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网络电视又称IPTV(InteractivePersonalityTV),它基于宽带高速IP网,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体,将电视机、个人电脑及手持设备作为显示终端,通过机顶盒或计算机接入宽带网络,实现数字电视、时移电视、互动电视等服务,网络电视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方法,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
(摘编自XX百科)
材料二:
(摘编自《2016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的营收版图中,虽然已经有了会员服务、付费点播、终端销售、游戏联运、版权分销等模式,但广告仍是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虽然近年来广告收入所占比例比起最早的90%以上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但基本仍然维持在70%左右。
也正是因为如此,年初遨游推出可以快速跳过视频内容中的贴片广告,具有“马上看”功能的浏览器,此举立刻引发各主流视频网站的严重不满,警告信、律师函不断,优酷、土豆和搜狐视频甚至一度全面封杀遨游——屏蔽所有的遨游浏览器用户。
(摘编自《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报告》)
材料四:
现阶段,我国网络电视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版权问题。
网络电视为了吸引大量的受众,提供了大量没有版权限制的电影或电视剧,或者分享了很多盗版电影和电视剧。
然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风波,版权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也就出现了不少网络电视平台因视频源版权问题导致突然停止运营的情况。
再有,就是我国网络电视在内容上是缺乏创新的,缺少原创内容,尤其是各地广电旗下的网络电视台,基本上是以播放电视频道内容为主。
目前很多网络电视平台存储的节目资源都比较少,很难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收视需求。
此外,网络电视发展起步晚,相关新媒体政策、法规不完善,容易导致行业监管出现“一刀切”现象。
受我国传统电视产业环境的特殊影响,用户无付费基础,尤其是很多中老年用户,他们对网络电视消费本身有排斥与不理解心理。
这都是制约网络电视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刘瑾《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视频自2008年到2016年,使用率最低时为62.1%,最高时为73.2%,虽然有起伏,但总体上变化幅度并不大。
B.从2008年到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近8年的时间里在2亿多用户的基础上增加到了5亿多。
C.2008年至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处于黄金发展时期,而在2014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增长率却呈现断出崖式下跌。
D.从2008年到2016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逐渐增大,但增长率逐年下降,这说明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已趋于饱和。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新的网络电视模式中,只要人们拥有了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显示终端,即可随时随地享受互动电视服务,获得交互式观影体验。
B.过去的电视观看模式下,用户处于被动地位,而新兴的网络电视则扭转了这一局面,使用户能够更加自由地掌控观看时间与进行节目选择。
C.中国网络视频的营销规模近年快速增大,盈利手段也更加丰富,所以虽然广告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手段,但近年广告收入已然大幅下降。
D.由于网络电视平台分享了很多盗版电影和电视剧,常因版权问题导致突然停止运营,因此用户对网络电视消费本身具有排斥和不理解心理。
9.为应对网络电视高速发展的形势,请为相关各方提出适当建议。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班彪字叔皮,扶风安陵人也。
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
父稚,哀帝时为广平太守。
彪性沈重好古。
年二十余,更始①败,三辅大乱。
时隗嚣拥众天水,彪乃避难从之。
嚣问彪曰:
“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世然后定。
意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
将承运迭兴,在于一人也?
愿生试论之。
”对曰:
“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汉承秦制,改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故王氏擅朝,因窃号位。
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
十余年间,中外搔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同辞。
方今雄桀带州域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而百姓讴吟,思仰汉德,已可知矣。
”嚣曰:
“生言周、汉之势可也;至于但见愚人习识刘氏姓号之故,而谓汉家复兴,疏矣。
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羁之,时人复知汉乎?
”
彪既疾嚣言,又伤时方艰,乃著《王命论》,欲以感之,而嚣终不寤,遂避地河西。
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以师友之道。
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西河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
“所上章奏,谁与参之?
”融对曰:
“皆从事班彪所为。
”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
彪复辟司徒玉况府。
时,东宫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
彪上书奏,帝纳之。
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
建武三十年,年五十二,卒官。
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
论曰: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
何其守道恬淡之笃也。
(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更始:
此处代指汉更始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B.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C.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D.周之废兴/与汉殊异昔/周爵五等/诸侯从政/本根既微/枝叶强大/故其末流有从横之事势/数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在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成型于秦汉时期。
C.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统治权。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国丢失了一只鹿,天下人共逐之。
D.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彪沉静庄重。
更始帝败,三辅大乱。
年仅二十余岁的班彪面对战争时局,冷静对比分析了秦汉兴废之不同。
B.班彪善议时政。
他认为,天下百姓念想汉朝的恩德,打着刘氏的旗号,政权一统是大势所趋。
C.班彪心系汉室。
他痛恨隗嚣的狂言,感叹时局艰难,写了一篇《王命论》用以感动隗嚣,可隗嚣始终不觉悟,并因此避走河西。
D.班彪志行高洁。
他置身于危难动乱之中,行为不逾越道义,言语不背离正轨,守志不背弃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雅闻彪才,因召入见,举司隶茂才,拜徐令,以病免。
(2)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原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画鹘行(节选)杜甫
乌鹊满樛枝①,轩然②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③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注】①樛枝:
向下弯曲的树枝。
②轩然:
骚乱貌。
③粉墨:
绘画用的颜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一幅画鹘之作,诗人之神与画中鹘鸟之神相融通,进而创造了超越于原画的新境界。
B.诗歌描写画中之鹘侧头而看青霄,因囿于纸上而无法奋飞,故希望如其他的禽鸟一般翱翔于天空之上。
C.诗人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画中的鹘鸟翅膀如同刀剑,体现了鹘鸟的神骏,可以超越于世间凡尘。
D.诗人描写完画中之鹘后,又进一步想到了于云沙之际腾举的真鹘,想象其羽毛与空中的云雾融为一体。
15.顾随认为杜诗“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7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认为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的原因是“”,而他回避廉颇的内在原因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高潮之后戛然而止的句子是“,”。
(3)《张衡传》中张衡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作了《二京赋》的社会背景是,
其写作目的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上面所引的最后那首小词后,“挂冠服江边,弩舟长啸去矣。
郡守徐君犹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暑录话》),正睡大觉呢,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
本来,()也许,只有在佛学禅宗中,勉强寻得一些安慰和解脱吧。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派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里没有屈原、阮籍的忧愤,没有李白、杜甫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当然更不像韩愈那样盛气凌人。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味,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的对象。
终唐之世,陶诗并不显赫,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
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并从此之后,地位便巩固下来。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了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改动)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又何必那样呢?
B.因为这个人世大罗网根本逃不掉,又何必那样呢?
C.又何必那样呢?
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
D.又何必那样呢?
因为根本这个人世大罗网逃不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烜赫一时沽名钓誉奉为圭臬
B.闲云野鹤不可一世沽名钓誉顶礼膜拜
C.行云流水不可一世矫揉造作顶礼膜拜
D.闲云野鹤烜赫一时矫揉造作奉为圭臬
19.文中画横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B.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C.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美表达出来了,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了美,被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20.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文体特点,找出每条摘录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4分)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积极参加。
(校团委会通知)
(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小李,我将鼎力为大家服务。
(解说词)
(3)你寄来的特产我笑纳了,这些家乡特产,让我忆及你对我一贯的关心,不胜感激。
(便条)
(4)某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及饭卡等物,请失主前往学生处找李干事认领。
(招领启事)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改为
(4)将改为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①,“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②,疾病必来。
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③,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称为“药”。
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一般的鱼有储气的鳔,便于上浮与下沉,在水中游动自如。
鲨鱼无鳔,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避免下沉。
鲨鱼少一个生存条件,却成为“水中霸王”;相反,一般的鱼虽然多一个生存条件,命运却不见得怎样好,有时还被鲨鱼吃掉。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重庆一中高2020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C(A.“审美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副产品”错误,原文是二者“相得益彰”;B.除了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还有获得美的体验;D“人的尺度”强调的是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体现的是科技的真、善、美。
)
2.C(三者不是“彼此独立、互为因果”,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
3.A(“受创新能力的制约”错误,原文说的是“不是创新能力达不到”)
4.D(“懒人的肉体与精神均是全无生命力”错,他仍然会怀念自己的母亲,对爱情也有美好的追求。
)
5.
(1)社会可厌,但是他的话极其天真,而不搜集可厌社会中的话与常识。
(2)在社会的缩影学校中,其他人好事好动,充满纷争;但是他不为文凭学习,单纯的学习那些小四方块。
(3)在不良的社会环境中,女性处于弱势地位,她的丈夫将她虐待致死,而懒人能真正体会爱情的美好,始终忠贞于爱情,死后都愿葬于海棠树下。
6.
(1)夸张。
“懒人的妈妈怀了他一年半,因为懒得生产”。
叹了一口十年未曾叹过的气。
我的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