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625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docx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有哪些?

一、进餐的常规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

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

进餐

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

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

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

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

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

位后离开餐桌。

(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在茶杯架的相应

位置上粘贴上各种小动物、蔬菜、水果的图案,或直接在水杯上贴防水的图案,图案不能重复,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个仅属于他的图案)能根据自己的标识,正确拿取杯子。

(2)组织幼儿拿取水杯,可用分组轮流的方法,以免拥挤,并减少等待的时间。

(3)分组组织,轮流取水,并学会排队,做到不拥挤。

(4)喝完水,立即把杯子放回原位,不玩杯子。

三、就寝的常规

幼儿睡眠除了要培养良好的睡姿,能自然、安静入睡等良好的习惯外,就寝时还要求幼儿遵守就寝的常规,它能使午睡室整洁有序,能让幼儿学会穿脱衣、裤、鞋、袜,就寝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睡前能按顺序穿脱外衣、外裤、鞋子,并把衣裤叠整齐放在床后头或教师指定的地方;鞋子整齐地摆放,做到美观、整洁。

起床后,会自己按顺序穿衣裤、鞋袜;起床后会自己整理床铺,将被子叠整齐,放置在床头。

(2)小班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以上任务,中班开始慢慢过渡到独自完成。

四、盥洗的常规

(1)分组组织幼儿,按顺序轮流进入盥洗室,尽量避免拥挤,以免发生矛盾。

幼儿盥洗时,应有教师在现场指导、照顾和督促幼儿认真洗,洗干净,提醒幼儿不玩水。

(2)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

(3)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盥洗时,不要把

水龙头开得太大,不浪费水。

五、入厕的常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除了培养幼儿定时大便、按时小便等排便习惯外,同时要求幼儿在入厕时遵守一定的规则,可以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料理生活的技能,培养讲卫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入厕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对初入园的幼儿,要会用语言表达要大、小便,学会坐盆或蹲坑,有些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便盆或蹲坑,教师应耐心说服,逐渐使之习惯。

(2)4岁后的幼儿,开始学习自己料理大、小便,学习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应事先将手纸裁好,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儿拿取。

一般纸宽10厘米,纸长13厘米左右,并教会幼儿使用方法。

第二节教育、教学活动常规

一、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的常规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1)小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等简单的礼貌用语。

(2)中、大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请”、“不客气”、

“您好”等常见的礼貌用语。

并会主动用礼貌用语跟人打招呼和回答别人的问候。

2.学会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

听别人说话时有礼貌,表示对说话方的尊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交往。

(1)小班幼儿,要做到能安静地听人说话,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

人说话。

(2)中、大班幼儿,要做到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

不打断别人说话,学会用轮流的方式与人交谈,不抢着讲,不乱插嘴。

与人交谈时,做到有目光和表情的交流。

个别交谈时,知道要控制音量,以对方能听到为准,不影响其他人。

3.在自由结伴游戏时,能热情而有节制地寻找合作伙伴。

找朋友时,

会面带笑容,态度友好、动作轻柔,自然大方。

4.在集体活动中不与他人相撞。

5.学会看问题不仅要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也要考虑别人的立场和观点,能和同伴共同商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简单问题,玩具的分配、游戏角色的分配等。

二、劳动的常规

幼儿应从小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包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

教师应按照幼儿年龄的不同,鼓励幼儿参加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活动手、脑和整个身体,锻炼意志,培养爱劳动的态度和责任感。

幼儿应遵循的劳动常规如下。

小班幼儿

(1)学习自己穿鞋子、袜子,能分清鞋子的左右脚,分清袜子的底

和背,并能穿入脚上。

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不要老师喂。

(2)学会自己搬椅子。

方法为:

双手分别握住椅子的两旁,椅背朝

上,搬动椅子,不能在地面上拖着走。

(3)会自己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嘴;会自己擤鼻涕。

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4)会按老师的指令做简单的事。

如帮老师拿扫帚、簸箕,帮小朋友拿衣服、鞋子,给花浇水、给小鱼喂食等。

(5)会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懂得东西从哪儿拿,应放回哪儿。

中、大班幼儿

(1)会自己穿脱衣服,会叠衣服;会扣纽扣、系鞋带。

当同伴有需要时会帮助同伴扣纽扣、系鞋带。

(2)会整理被褥,会把被子叠成正方形,会铺平床单。

(3)会用筷子吃饭,不掉饭粒,不剩饭。

吃饭时不高声说笑,不弄脏衣服,能钻心进餐。

(4)会正确盥洗,盥洗时专心,不玩耍,不弄湿衣服和地面;动作迅速,不拥挤。

(5)会自觉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阅读过的图书,做到物归原处。

(6)会按活动需要,摆放桌椅,搬动桌子时,做到两人抬着走,不推、拉桌子。

(7)会擦桌子、窗户,会扫地,自觉保持环境清洁,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8)会给植物浇水,给动物喂食,能做力所能及的园地劳动。

(9)能较好地完成老师指派的劳动任务,如分发和收拾餐具、教具

(10)能完成“值日生”的任务,尽到“值日生”的责任。

三、避免噪声的常规

噪声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众所周知,避免产生噪声人人有责。

由于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自控能力差,再加神经活动过于兴奋,这些往往使幼儿成了幼儿园内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疲劳,心情烦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幼儿园教师应引起重视,要加强教育,建立预防噪声的常规,并引导、督促幼儿严格遵守,尽量避免噪声的产生,保证身心健康。

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平和、安宁的心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避免噪声的常规如下。

(1)不高声喊叫。

(2)与人文明交谈,个别交谈时会控制音量,集体交谈时,会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或乱插嘴,做到一个接着一个发言。

(3)唱歌、念儿歌时也要注意控制音量,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和念儿歌。

(4)自由活动时,不狂奔乱喊,否则既制造噪声,又损伤嗓子。

(5)轻轻地走路。

(6)不在活动室里或走廊上跑跳,会轻轻地稳稳地走。

(7)进午睡室,会小心地、悄悄地走。

(8)轻轻地拿放东西。

(9)搬桌子,两人抬着走;搬椅子,两手抱着走,不在地面上拖动,

以免发出噪声。

(10)饭后、饮水后、轻轻地把杯、碗、盘、勺、筷等放入指定的筐或桶内,尽量不发出声音。

(11)平时不敲打桌子,不摇动椅子。

四、教学活动常规

幼儿园教学活动常规有一般性的组织常规,如排队、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等;也有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如针对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等不同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一些特别的常规要求。

教师应明确各项教学活动的规则要求,并指导、督促幼儿遵守各项规则要求,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一)教学活动中幼儿需遵守的一般常规

1.排队

在集体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少不了排队这一组织形式,它是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习惯。

教师不但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排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习惯。

让幼儿知道,一般有三人以上出现等待现象时,就要自觉排队。

(1)盥洗、入厕、饮水时遇到等待现象应排队。

(2)集体走楼梯、过走廊,要排好队靠右边走,把左边空出来,供别人用,以免挡住别人的通道。

(3)玩滑梯、秋千、浪椅等大型活动器械时,要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来,懂得先来后到的道理,学会必要的等待。

保证活动的安全。

(4)在早操、游戏、音乐、体育等活动中,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和教师的指令,排成各种队形。

(5)集体出游、散步需要排队,一般排成两路纵队,幼儿两两拉手行进。

小班幼儿可用绳子做护栏,即绳子两端分别由两位老师牵住,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用右手扶住绳子,就可向前行进,这种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低年龄幼儿行走,比一个幼儿拉着一个幼儿的衣服走效果要好得多。

2.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常规

(1)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按老师的指令开始、展开和结束活动,

步调一致、反应灵敏、行动迅速。

(2)举手发言。

养成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的主动态度。

同时又要做到回答问题或要求发言时,应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可起立发言。

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教师邀请。

注意倾听同伴发言,不随便打断或插嘴。

(3)不随便进出活动室。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喝水、入厕,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随便借故离开活动室,更不擅自离开活动室,随便进出。

能坚持完成学习活动。

(4)不随便玩弄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以保证

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中。

(5)坐姿端正。

背部挺直,靠着椅背,肩部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保持正确的坐姿,既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又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

(6)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简单的学具、乐器、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整理场地。

离开时,能迅速地将椅子轻轻靠近桌子。

(二)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

音乐活动中韵律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起立和坐下。

一般采用旋律向上的音乐作为“起立”的音乐,用旋律向下的音乐作为“坐下”的音乐。

(2)听音乐的信号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

(3)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活动后迅速找到空位子就座。

(4)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道具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2)听音乐的信号变换队形,一般采用进行曲,听进行曲音乐,按音乐的节拍,边踏步边走成新的队形。

(3)在没有队形要求的情况下,找比较空的地方活动。

(4)在自由移动或活动时,不与他人或场地内的道具桌椅等相撞。

(5)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安静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选择同伴、交换舞伴、分组或分配角色。

(6)在自由结伴活动中,热情而有节制地与舞伴交流、合作。

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位底下取出或放回。

(2)乐器取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做到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3)开始演奏时,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

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

(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

(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

(3)演奏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

(4)交换乐器时,须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椅子上,再迅速、安静地找到新位子坐下。

(5)交换乐器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椅子相碰撞。

体育活动的常规

(1)听口令或哨声踏步、走队形、做动作。

(2)教师示范讲解时,集中注意倾听和观看。

(3)解散活动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