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244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 精品.docx

最新地理高二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题精品

安阳一中高二地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

回答1~2题:

表1:

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

中国

日本

印度

美国

消费量

(以美国为1)

2.3

0.47

1.3

1

年增长率(%)

-1.3

-3.1

+1.4

-2.2

1.中、印、美、日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2.表1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3、下列关于城市的地域形态叙述错误的是:

A、城市的形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几大类型

B、集中式各组成部分都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例如:

兰州

C、集中式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D、条带式或放射状格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右侧四幅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4-7题

4.A、B、C、D四国可能是:

A孟加拉、美国、墨西哥、德国

B德国、美国、印度、墨西哥

C日本、德国、墨西哥、印度

D埃及、印度、美国、德国

5.在A、B、C、D四国中每年人口增长绝对数最大的是:

6.在A、B、C、D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国家是:

7.在A、B、C、D四国中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8.下列关于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城市的形态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

B集中式的城市地域形态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例如:

兰州

C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改善,城市形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D城市虽有等级差别的,但它们都是区域的管理、服务和经济增长中心,发挥着相同的作用

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的数量,右图为四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性别比变化曲线,据此回答9-11题

9.1950年之前俄罗斯人口性别比偏低的原因是:

A战争B移民

C疾病D政策

10.曲线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性别比,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是: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

D由于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自然现象

11若某地区性别比的变化如曲线①所示,则可能带来:

A人口老龄化B劳动力缺乏C资源枯竭D婚姻困难

12.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城市是一个地域内的管理、服务和增长中心,所以住宅区所占的城市面积最小

B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功能区,早期的城市中就有大面积的住宅区

C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部位,并往往与文化区相连

D低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内部,通常地势低洼,与工业区相连

读某年年初人口相等的四城市的人口资料,判断回答13-14小题。

13.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应为

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

14.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较好、就业水平较高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荚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

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产,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条件,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

这个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1/4,但人口占全国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完成15~16题

15、材料中反映了美国早期的人口迁移,其原因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五大湖的淡水B、内地肥沃的平原C、丰富的矿产资源D、历史悠久

16、美国有许多老人在退休以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地形D、矿产资源

17、右图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示意图,关于这三个城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丙地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B、甲地的等级最高

C、乙地的服务人口最多

D、甲地拥有乙、丙所没有的功能

下图是20—21世纪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据图分析回答18—19题:

18、对

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

人口数量

B、

人口数量

环境污染

自然资源

C、

环境污染

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

D、

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

环境污染

19、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

C、由自然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

D、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20-21题。

20.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B.②C.③D.④

21.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完成下列两题。

22.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____________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23.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

[注: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下面三题。

24.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A.1970前后B.1990前后C.2010前后D.2030前后

25.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A.20年左右B.40年左右C.60年左右D.80年左右

26.“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27.下图中四条曲线中,已知A曲线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判断另三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

28、我国领土最西端(约73°E)在帕米尔高原上。

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B.9时8分C.10时28分D.11时18分

29.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

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B.5时多C.不到5时D.7时多

一天,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4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

据此回答下题。

30.该城市的经度为

A.

B.

C.

D.

31.读下图,若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界线的地方时为0时,阴影部分为4月5日,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A.4月4日12时40分B.4月5日12时20分

C.4月5日12时40分D.4月6日12时20分

32.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1-1,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甲地时间为。

A.8时B.9时

C.15时D.16时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1-1,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判断33-34题。

33.此时甲地时间为()

A.15时B.9时C.3时D.12时

34.此时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B.7日8时C.6日20时D.7日20时

35.

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若图中的时期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B.8日8时C.7日8时D.8日4时

二、综合题

36、人口问题是中国现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4分)

 

2000—2150年中国人口变动预测

2000—2150年世界人口增长预测

(1)据联合国的中位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达78.24亿,20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

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比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205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取中位数字),2050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可实

现增长(取中位数字)。

37.阅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完成下列题目:

(5′)

省、市、自治区

15岁以下人口的比例(%)

15~64岁人口的比例(%)

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

北京

13.60

78.04

8.36

上海

12.19

76.28

11.53

河南

25.94

67.01

6.96

江苏

19.65

71.59

8.76

四川

22.65

69.90

7.45

西藏

31.20

64.30

4.50

全国

22.89

70.15

6.96

⑴请在右侧图中分别用A点和B点标出上海和西藏人口年龄结构的位置;

⑵上述省(市、区)中老龄化比较明显的是、、。

38.读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I的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A是该城的中心商务区,右图中能反映A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是__。

39.读欧洲西部地区气候图和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欧洲西部主要的气候类型有_____气候、_____气候、_____气候。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原因是这里地势低平、盛行的西风携带着_____洋的暖湿气流进入大陆内部,另外沿岸强大的_____暖流加强了海洋对本区气候的影响。

(3)读三城市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断它们各属于左图中哪个气候类型,请将代号填在左图相应的气候类型区内。

40.读右面六幅沿经线或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煤炭资源丰富,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了著名工业区,现在仍是该国“工业心脏”的序号。

(2)耕地比重大的传统稻米产区的国家序号是,占世界首位的经济作物是黄麻和。

(3)参加APEC会议的国家中,地跨两洲、频临三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序号是。

(4)铁矿丰富,热带农产品出口多的国家序号是,其能源以为主。

(5)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序号是。

(6)简述⑥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班级姓名

地理周周练五答题卷

二、综合题(共30分)

36、

(1),

(2),亿,增长

37.⑴填在右图中

 

38.

(1)

(2)

(3)

39.

(1)气候,气候,气候,

(2)洋

(3)填在右图中

 

40.

(1)

(2)、

(3)(4),

(5)

(6)。

地理周周练五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DBBCDACAB11-20:

DDBACAABCD

21-30.CDACBDCBCC

31、C若图中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界线的地方时为0时,即70ºW为0时,则110ºE为12时,120ºE必然是12时40分;阴影部分为4月5日,则此时同属4月5日的地区应为70ºW向东至180º,故北京时间也应是4月5日。

故选C。

32.B解题首先从前提入手,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图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为逆时针方向。

阴影部分表示夜,顺着地球自转进入白天的即为晨线,且此时应为6点(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二分,全球为6点日出18点日落)。

甲点在6点以东45°应早3个小时9时,故B选项正确。

33-34:

CB

35:

B首先应判断哪条虚线为晨昏线,哪条虚线为日期的分界线。

据此时公转速度较慢可断定为北半球的夏季。

则图中左边与经线相交的虚线为晨昏线,且为晨线。

它与赤道相交的点即6点,另一条虚线为180°日界线,甲点在日界线西侧应为8日。

甲点所在经线与6点所在经线相隔30°即差2小时,又在其东侧所以应为8点。

选项B正确。

二、综合题

36、

(1)变慢,

(2)弱,15亿,零

37.⑴略⑵北京上海江苏

38.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出率大体相等

(3)D

解析:

(1)由城市结构图和人口迁移差额率数据可看出,城市中心的AB两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为负值,而CDEFGHI等各地人口迁移差额率都为正值,说明老城区人口往外迁的较多;这主要原因是城市大了以后,老城区环境问题严重造成的。

39.

(1)温带海洋性地中海温带大陆性

(2)大西北大西洋(3)略

40.

(1)①

(2)③茶叶(3)②(4)④水力

(5)⑤(6)由北向南、东向西、南向北降水量呈半环状逐渐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