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教学文案.docx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教学文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基础名词解释教学文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
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这是货币首要的基本职能。
3.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4.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又称可兑换的信用货币,是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
5.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又称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它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6.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指用计算机储存和转移的资金,是信用货币未来的主要形态和发展方向。
1.信用在经济学中是指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2.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
4.信用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它是记载信用活动的金额、期限、利息等内容的书面文件,它对债权债务双方具有法律约束效力。
5.商业票据它是在以信用方式买卖商品时,由一方签发给另一方证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6.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
7.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出资者的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红利的凭证。
8.利息是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超出本金的那一部分金额。
9.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10.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1.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和供求规律自愿进行交易的场所或行为。
2.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又叫短期资金市场。
3.资本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
4.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5.票据贴现市场是对未到期票据的提前兑现。
票据的持票人以贴付一定的利息为代价,在票据未到期前向银行兑现的一种票据转让市场即为票据贴现市场。
6.回购市场是指资金的需求方暂时将其持有的证券(主要是国债)卖出,同时签订协议于议定的期限按议定的价格购回证券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行为。
7.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发行的证券所形成的市场。
8.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指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有关设施和各项服务的固定场所。
9.期权交易期权交易指买卖双方就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时间买进或卖出证券而达成的契约交易。
10.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指由各国中央银行、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和客户组成的买卖外汇的交易场所。
11.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买卖外汇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交割日期买卖双方再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
12.套汇交易是指在外汇汇率形成地区差价时,在低价地区买进,同时在高价地区卖出,借此获取差额收益的一种交易行为。
1.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
2.间接融资指由专门的机构来充当资金融通中介的融资方式。
3.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和办理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经营目标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4.政策性银行是政府出于特定的目的而设立,或由政府施以较大干预,以完成政府的特定任务,满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设立的银行机构。
5.投资银行是专门经营对工商企业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6.保险公司是为社会经济及人身安全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金融机构。
7.证券公司是证券经营机构,是专门从事与证券经营有关的各项业务的金融机构。
8.信托公司是以资金及其他财产为信托标的,根据委托人的意愿,代为管理及运用信托资财的金融机构。
9.信用合作机构是成员相互之间为解决内部余缺,促进内部资金合作而自愿组成的信用组织。
10.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行集合投资的金融机构。
1.商业银行是指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开展贷款和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其负债业务将社会各阶层的闲置、分散的资金集中到银行,然后再通过其资产业务将集中起来的资金投向社会各经济部门,实现资金的间接融通。
3.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技术、网络、资源为客户代理收付、汇兑、转账等,起到资金转移的桥梁的功能。
4.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通过对外负债方式筹措日常工作所需资金的活动。
5.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商业银行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品而发放的贷款。
6.中间业务指通常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代客办理资金收付、转移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取得手续费收入的业务。
7.结算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由商品交易、劳务供应、资金调拨及其他款项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了结债权债务关系的有关业务。
8.信托业务是指银行以受托人的身份,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其要求代为经营、管理、处置资金(或财产)并收取手续费的中间业务。
9.金融租赁是由银行(租赁公司)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按协议将设备长期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分期收取租金来收回购买设备款和利息。
1.准备金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从其吸收的存款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存款准备金,作为存款支付的准备而缴存在中央银行。
2.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以贴现方式得来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取得资金的行为。
3.清算业务是指各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通过其在中央银行开立的清算账户,进行划转结算的行为。
4.货币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5.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通货和金融机构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总和,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银行库存现金、向中央银行借款、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等。
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或信用总量进行控制和调节的常规手段。
7.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主要是国债市场)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借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项政策措施。
8.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进行直接限制、约束和引导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9.资本充足条件是保持银行正常运营和防范风险所必需的资本比率条件。
10.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针对银行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倒闭而设立的一种对存款风险的补偿机制。
15.国际收支: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全部对外支出与收入的总和。
16.外汇储备:
通常是指由各国官方持有的,可以自由支配和自由兑换的储备货币。
1.自由外汇:
是指不需要外汇管理当局批准,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或可与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汇。
2.汇率: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与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折算比率。
3.直接标价法:
是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等于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也称应付标价法。
4.外汇管理:
也称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政府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汇价稳定而授权货币金融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通过法令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及国际结算、汇率、外汇市场、外汇资金的来源和运用所进行的干预和控制。
5.资本项目:
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本与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
6.出口信贷:
是银行对本国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以解决出口贸易中金额较大、订货期较长的成套设备、船舶等货款的支付问题。
7.补偿贸易:
是指买方以赊购方式进口设备和技术等,并以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产品或其他指定的商品还本付息。
8.直接产品补偿贸易:
指买方以赊购方式进口设备或技术,并以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的产品还本付息。
9.间接产品补偿贸易:
指买方以赊购方式进口设备或技术,并用双方商定的与进口设备或技术无直接联系的其他商品还本付息。
10.发行国际债券:
是一国政府、公司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外国货币或境外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1.货币:
货币就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
3.国际收支: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全部对外支出与收入的总和。
4.支付中介职能:
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技术、网络、资源为客户代理收付、汇兑、转账等,起到资金转移的桥梁的功能。
5.金融机构:
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
6.商业票据:
它是在以信用方式买卖商品时,由一方签发给另一方证明买卖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
7.证券交易所:
证券交易所是指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有关设施和各项服务的固定场所。
8.再贴现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以贴现方式得来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取得资金的行为。
9.汇率:
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与另一个国家货币单位的折算比率。
10.货币供给:
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
※7.本位币:
本位币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又称为“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8.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主要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9.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0.原始存款是指最初以现金形式存入商业银行的存款。
1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必须上交中央银行,并由中央银行代为保管的存款准备金。
8.1.主观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意愿或动机上对货币的需求。
2.微观货币需求是指家庭或企业在既定收入条件下的货币需求。
1.货币供给是指银行体系通过信贷业务向非银行体系供应货币的过程。
2.基础货币它通常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1.通货膨胀:
是由于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从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2.生活费用指数:
是反映一定阶层居民在吃、穿、住、用、行等方面所购买的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3.收入指数化:
是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收入同生活费用指数紧密联系在一起。
4.通货紧缩:
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有经济的负增长,或者货币供给缩减的经济现象。
四、问答题
1.代用货币相对金属货币有何优点?
答:
①纸币印刷的成本大大低于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
②纸币流通可以克服金属货币在流通中所产生的问题。
③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携带和运输。
2.信用货币的主要形态有哪几种?
答:
信用货币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纸币或银行券,纸币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发行,银行券由各国的中央银行发行。
(2)辅币。
即辅助货币,是主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零星支付和“找零”。
(3)银行存款。
主要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及汇票、支票等。
(4)电子货币。
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
3.简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主要内容?
答:
在平行本位制下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两种货币的比价,两者按法定的比例流通。
但是金银的市场比价经常变化,当金银法定比价同金银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就会被人们收藏、熔化,逐渐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就会独占市场,最后流通中只有一种货币,即劣币,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4.简述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
答:
这种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纸币由中央银行发行并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政府只规定各种纸币的面值,不规定纸币对黄金的比价,纸币不能兑换黄金;货币的发行不再受金银的约束,一般根据国内的需要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而不是由金币进行自发的调节;货币对内价值的稳定,要靠中央银行在信用上作适当的管理,对货币数量作适量的供应,以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5.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其崩溃的原因。
答:
(1)基本特点是: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黄金;金币和黄金可以自由输入、输出,并同时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2)崩溃的原因:
由于帝国主义各国矛盾的加剧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黄金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它们在政策上限制黄金的自由兑换和输出。
再加上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黄金的需要量剧增,而黄金的开采不可能相应地满足需要。
因此,金币本位制的基础受到严重冲击,最终被“金块本位制”所代替。
2.1.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答: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了工商企业现有资本量的限制。
由于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借贷物是个别商品资本,即使是企业的全部商品资本,它也不可能使受信企业的现有资本量得到追加的增长,除非是货币资本,但那便不属于商业信用了。
第二,商业信用的范围和期限被严格限制,商业信用只适用于有商品交易关系的企业,因而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此取得必要的信用支持。
此外,商业信用是一种短期的信用,如果提供信用的卖方不能按期收回货款,必然会影响企业自身正常的生产和经营。
2.请简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答:
首先,信用中介是银行信用最主要的特点。
银行通过自己的存款业务广泛吸收社会上一切闲置的货币资金,再通过贷款和投资方式把它们贷放出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使自己成为整个社会信用活动的中心,起着社会信贷运动中枢的作用。
其次,银行信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广泛的接受性。
由于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因此它适用于任何部门。
它可根据工商企业的不同需求,灵活地在流通规模、范围、期限等各方面给予对方最大的满足。
更由于银行的活动对象除了工商企业外,还涉及国家政府部门、各种经济单位和居民个人等各个社会阶层,而且相对于众多的工商企业,银行的信誉是最好的,因此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3.按偿还期限划分信用工具分为哪几类?
答:
以偿还期限为标准,信用工具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与长期信用工具。
(1)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是指提供信用的有效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信用凭证,主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等。
(2)长期信用工具是指提供信用的有效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信用凭证,主要包括债券和股票。
4.试述股票与债券的异同。
答:
(1)相同点:
股票和债券都是融通长期资金的金融工具。
作为有价证券,都是真实资本的代表,都是虚拟资本。
它们都能获得一定的收益,并且都具有流动性。
(2)股票和债券不同点:
股票是一种所有权投资,是企业在筹集自有资金时发行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股东,在法律上拥有股份公司的部分所有权,体现着所有权关系;而债券只是一种借贷投资,是为筹集追加资金而发行的,体现着债权债务关系。
股票认购后不能退股,股票投资是一种无限期的投资;而债券则期限固定,到期还本付息。
股票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价格与价值有较大的距离,收入不确定;债券则利息固定,收入稳定。
投资股票(普通股)有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权力;投资债券则没有这方面的权力。
5.利率的功能有哪些?
答:
(1)在我国,个人或家庭把利率作为金融投资收益的尺度,利率的变动客观上将调节个人消费、储蓄和金融投资行为。
(2)企业把利率作为资金的成本价格。
(3)国家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手段。
6.试论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答:
(1)平均利润率。
利息是借款人将借入资金所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支付给贷款人作为报酬,而借款人在借入资金进行生产时,由于社会竞争的结果,只能得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利润。
因此,平均利润率成为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基本因素。
(2)社会再生产状况。
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再生产的状况决定着借贷资本的供求,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借贷资本供小于求,利率上升。
(3)国家经济政策。
利率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杠杆,必须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国家根据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影响市场利率,进而达到调节经济、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的目的。
因此,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利率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4)国际利率水平。
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的当代,国际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对国内利率也有重要影响。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是通过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实现的。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调整国内利率时必须考虑国际利率水平。
3.11.金融市场与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
(1)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
(2)金融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借贷关系和委托关系。
(3)金融市场的交易场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形的。
2.金融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答:
金融市场作为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以下几种经济功能和作用:
(1)融通资金的功能。
(2)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3)转换资产的功能。
(4)调节经济的功能。
(5)反馈经济信息的功能。
3.简述货币市场的特点。
答:
(1)融资期限短。
最短只有半天或1天,最长不超过1年。
(2)融资目的是为了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满足流动资金的临时不足。
(3)参与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
(4)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变现性。
4.简述票据市场的作用。
答:
票据市场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结合体,对发展经济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
我国开拓并完善票据市场,有利于企业搞活生产和流通,加速短期资金周转,有利于国家通过承兑和贴现业务对商业信用进行引导和管理。
票据贴现代替一部分流动资金贷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一项基本内容。
5.简述股票发行程序。
答:
股票发行,必须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首先,要经过设立准备阶段。
由发行者拟定设立方案,成立筹备工作组进行资产评估、财务审议、拟定股票发行方案。
其次,申请与批准。
发行者必须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正式书面申请并提交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有关文件,并经过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最后,募集股份。
发行者的设立申请获得批准后,即可按规定发行股票。
6.简述证券交易所的作用。
答:
其作用表现在:
①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席位和有关交易设施。
②制定有关场内买卖证券的上市、交易、清算、交割和过户等各项规则,形成证券成交的公平价格。
③管理交易所的成员,执行场内交易的各项规则,对违纪现象作出相应的处理。
④证券交易所可以提供发行者经营状况的资料,并随时公布有关市场的成交数量、金额等信息,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便利。
⑤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流通市场的中心可以促进证券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协调7.简述外汇市场的功能。
答:
(1)为国际经济交易提供资金融通。
(2)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
8.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
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美元汇价稳定与否。
一般美元汇价疲软、贬值时,金价上升;反之,金价下跌。
(2)国际上大范围的通货膨胀率的高低,通货膨胀率高,则金价上扬;反之则下调。
(3)世界石油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
石油危机刺激金价上扬;反之则金价下调且平稳。
(4)世界黄金产量和供应量的增减对金价有一定的影响。
(5)世界政治局势稳定与否、市场供求的影响、证券市场的繁荣与萧条等对金价波动有直接影响。
展。
4.1.金融机构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
金融机构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有如下不同之处:
(1)业务活动领域不同。
(2)业务活动方式不同。
(3)利润核算方式不同。
(4)社会地位不同。
2.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从银行的发展历史来看,银行的演进先后经历了货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早期银行—现代银行等历史发展阶段。
(1)货币兑换业与货币经营业。
货币兑换业就是从事货币兑换的行业。
在进行国际贸易或跨地区贸易时,商人们为了完成支付行为,就要进行货币兑换,使得商人中逐渐分离出一些人专门从事货币鉴别和兑换的业务,从而形成了货币兑换商和货币兑换业。
(2)早期银行。
货币经营业转化为银行业的主要标志是信用业务成为主要业务。
(3)现代银行。
现代银行是指从1694年英国英格兰银行产生以后的银行,现代银行是新兴资产阶级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在与高利贷者的长期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3.一国金融体系的构成一般包括哪些?
答:
一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包括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
(1)银行机构主要包括: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政策性专业银行。
(2)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
保险公司、证券机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机构、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信用卡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4.2
4.政策性银行具有哪些性质?
答:
(1)金融性。
(2)政府控制性。
(3)专业性。
(4)政策性。
(5)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5.为什么农业产值比重较大的国家都设立了农业发展银行?
答:
设立农业发展银行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使得农业对资金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资金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另一方面,农村地域广阔,资金需求分散,占用时间长,而利息负担能力又较低;此外,由于农业贷款中的抵押品管理困难,使得许多贷款主要凭借农户信誉。
所有这些,都表明经营农业信贷具有风险大、期限长、收益低等特点,需要政策性的农业发展银行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6.非政策性专业银行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答:
非政策性专业银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专门经营对工商企业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
(2)储蓄银行:
储蓄银行是专门办理储蓄存款业务的一种专业银行。
(3)消费信贷银行:
消费信贷银行是指专门从事消费贷款业务的专业性银行机构。
(4)不动产抵押银行:
不动产抵押银行是指专门经营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抵押贷款的长期信用机构。
(5)外汇银行:
外汇银行是指专门从事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业务的专业性银行机构。
7.简述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主要类型。
答:
(1)资金信托,指委托人将其货币资金提供给受托人(信托公司),由受托人按委托人指定的对象和用途,为受益人的利益代为管理和运用,如信托存款、信托贷款,以及各类基金信托等。
(2)财产信托,是委托人将其非货币资金的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约定的对象和条件进行出售、转让和保管的信托业务,如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无形资产信托以及管理遗产等。
(3)代理(委托)业务,指信托公司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以代理人身份代委托人办理其指定的经济事务,如代理公司债券的发行,代理股票过户登记,代理公债及公司债券的付息等。
8.投资基金有何特征?
答:
①集合投资。
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受益凭证或基金单位向分散的大众投资者筹集资金,集中进行投资。
②分散风险。
科学的投资组合能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③专家管理。
基金实行专家管理制度,这些专业管理人员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他们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各种信息资料,能对金融市场上多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作出较正确的预测,最大限度地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