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165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docx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

回流,是逆流还是潮流

  “文物回流是一个老话题,这种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至2002年,2003年时达到高峰,而今已经从高峰回落了。

”  谈到回流文物,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为我们画出了一条曲线。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拍卖行业兴起,市场回流文物滥觞。

来自全球范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回流,其势渐成江河,进入21世纪之初更是波涛汹涌。

按照业内人士的统计,回流文物数量在目前拍卖市场上占据30%以上的份额,而且这些文物往往拍出较高价格,其成交额所占比例要远高于30%。

  然而,在对文物回流的看法上,业内各执一词,或言趋向所在,或称已显颓势。

那么,回流文物在中国收藏市场上将一帆风顺,最终成为中流砥柱,还是仅仅是逆水行舟,在掀起一轮泡沫之后就消失无踪呢?

  

  枯竭

  

  “以前我们十几个人去一个地方,一次就能带回15件拍品。

而今十几个人分去十几个地方,如果一共能

  带回5件拍品,我都会高兴坏了。

”面对本刊采访,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总经理甘学军实话实说。

  刚刚出差回来的甘学军满脸疲惫,牙痛不已,而第二天他还要继续出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征集拍品。

问及前一天出差的收获,他直言“不太好”,神情不免暗淡。

而关于回流文物,甘学军认为是市场需要,大势所趋,“国内文物市场资源面临枯竭,文物从海外回流是必然的。

  时下,征集拍品的困难已经成为国内拍卖公司共同面临的最大难题。

文物属于稀缺而且不能再生的资源,而在中国市场上的需求量却与日俱增。

十几年市场发展运作的结果,就是很多文物名花有主,沉淀出了市场之外。

  北京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是最早涉及回流文物的拍卖公司之一,现任总经理就是曾在保利公司成功将圆明园三尊兽首买回国内的易苏吴先生。

易苏昊先生表示,一个真正的藏家拿到喜欢的藏品后,会将其长期持有。

而作为一般投资行为的文物购买,也往往要经历5年左右的持有期。

所以,文物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结果,就是面临资源枯竭的考验,当国内很难找到拍品之后,拍卖公司只好向国外延伸触角。

随着国内文物市场价格攀升,全球文物向高价区域的流动,中国文物回流也就顺理成章。

  “很多征集来的回流文物都是没有曝过光,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的,所以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

”易苏昊分析说,“像日本,现在年轻一辈相比老一辈来说,对中国艺术品的爱好没有那么强烈,所以在这些年轻一辈的手里可以拿到很多文物。

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法国,英国等也都可以遇到。

这些文物往往价值不俗,它们的回流可以满足一些国内藏家的需要。

  就国内而言,所谓文物资源的枯竭,首先是相对需求的枯竭。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

  人,因对文化的仰慕而加入收藏行列。

收藏成为文物稀缺表现的直接推动者。

而对于国家来讲,回收和保有文物则还包含国家文化主权的宣扬和维护的意义。

  “你要考察的话,去国外各大博物馆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文物。

在为中国文化自豪的时候,你也在想,为什么中国人不能保管好这些东西,却到别人家去看?

”说到文物回归,甘学军颇有感慨,“这是个历史的现象,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但我们今天通过各种途径让这些重要的东西重归故土,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弱国的形态,经济上的强盛带来文化上的自豪,这种回归的感觉是可以触摸得到的。

中国强大了,首先就要修补好我们的文化,完善我们的文化载体,而文物就是这样的载体,我们现在有这种需求,也有这个能力,把我们流失海外的文物拿回来,而且要努力,尽力拿回来。

  

  困境

  

  有这样三组数据:

  数据1.据统计,我国有至少10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

  数据2.据某国外媒体透露,近30年来,仅流入美国的中国文物就有大约230万件。

其中20多万件精品被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其中大多数文物是在最近20年左右时间内通过境外走私非法所得。

  数据3.据拍卖行业内部统计,每年中国拍卖会上出现的回流文物约在2万件左右,经过拍卖,其中8成左右留在了国内,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虽然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大量的文物仍然在向外流。

文物回流是以文物外流为基础的。

而如果文物回流是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外流数量远远超过回流数量,这也是一个事实。

  根据中国《文物法》第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出土文物包括青铜器,陶俑,玉器等不能进入市场交易。

由于监管不利,盗墓成为全球中国文物供应的一个黑色源头。

而碍于国家政策,被掘出土的文物在国内无法合法交易,在国外却可以卖到高价,于是文物走私愈演愈烈。

  走私文物的出口可谓五花八门,海关也并不是专家,很多文物“顺利”通过海关的“抽检”制度,堂而皇之地走出了国门。

  “一部分盗墓出土的文物在国内已经被销售了。

”一位业内人士所传递的信息在收藏圈内根本算不上秘密。

很多文物被盗墓者挖出之后,会直接进入国内藏家的手中。

也许《文物法》对于拍卖企业有着更强的约束力,但对于民间私下的交易就显得力道不足。

只不过由于这样的交易往往价格不如卖到国外高,所以很多人宁愿铤而走险将文物走私海外。

  这些非法出境的文物在国外“走一圈儿”之后,就赫然有了“合法”的身份,然后再被国内藏家买回来。

对此,国内藏家心知肚明。

同样心知肚明的是,这一圈儿下来的代价,就是文物价格十倍、几十倍地上涨。

不要以为出去的文物只是多跑了些路程,多花了些冤枉钱就完璧归赵了,因为当文物真正地流出去之后,回不回来,怎么回来就很难说了。

  2007年7月3日,中国颁布了《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对出入境文物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将因销售等原因临时进境文物在境内的滞留时间限定在6个月。

这一规定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将回流文物尽可能留在国内。

但同时,6个月的限定对海外文物持有人来说,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业内认为,回流文物对这个管理办法反应敏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文物回流的强度。

  

  趋势

  

  将流出与流入文物数量相比就可清晰看出,中国目前是文物流出国,而这一情况有可能正在发生着某种逆转,一方面,中国正面临文物资源枯竭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为回流趋势提供越来越强的有力支撑。

  “这才是刚刚开始。

”甘学军说,“在国内拍卖行业刚刚兴起时,一次拍卖会上出现几件回流文物,并且最后留在了国内,这就很让人鼓舞了。

而今,回流文物在拍品数量上占据了30%以上,这本身是一个进步,但我们不能认为每年回流2万件文物就是伟大的成绩,还有两个问题必须想到:

第一,是我们出去的东西太多了;第二,是我们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并没有回来。

  “其实,我们回流文物的质量并不高。

”甘学军说出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我们很多很重要的文物还是在外面。

我们拍卖行业发展了16年,我们从海外回流了几件国宝级的文物呢?

2002年中贸圣佳拍的《研山铭》算一个,还有其他吗?

即使有,也是屈指可数。

大多数回流文物都是中国文物里中档甚至中下档的东西,我们太多的国宝都在国外难见一面。

  这是一个来自业内的深刻认识。

一些业内人士私下里就有类似的说法,那就是,拍卖会上面的天价文物艺术品,实际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二流文物。

因为文物在国外“走一圈儿”的过程中,好的东西会先被国外购走,有多少好东西能够回来呢?

  鉴于回流文物存在质量偏低,且数量渐减的现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赵榆得出结论――回流文物的高潮期已过,作为收藏品,真正能在市场上流通的仍是少数。

  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和江西省政协常委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理事长彭中天共同提出了一个提案,希望以市场的手段解决文物流失的问题。

作为产业与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彭中天的提案直指文物回流问题。

陈清华对于《文物保护法》的评价更加尖锐。

他认为,《文物法》已经过时,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是该修改的时候了。

  

  责编 晓 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