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6072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docx

郑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设计

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精神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全面提高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郑教职成〔2012〕41号)要求,特制定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思想教育与科学管理相融合的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递进原则;坚持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教师、班主任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原则。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使中等职业学校形成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为重点,创设赋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任务: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以及生态文明、生命安全、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等其它专题教育为重点的工作内容,并根据时代发展、国家要求和学生需要,不断丰富德育体系内容。

三、实施途径和内容

(一)探索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构建中职德育体系

以郑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中职德育体系。

以德育课程体系、德育活动体系、德育评价体系为抓手,优化德育环境,使德育课堂赋有生命力。

文化课、艺术课、专业课等其它课程,应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将知识与技能、情趣与素养、就业与创业以及职业人文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学科教育教学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

积极探索德育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推广优秀德育活动案例、德育改革成果,不断更新德育观念,拓宽校内外教育渠道,促进优秀企业文化、地方文化进校园。

已试行学分制工作的学校,要继续开办好选修课,加强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德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实施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班级及班主任评价和社会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创新德育评价新机制。

(二)突出主题教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内容

1、强化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养成教育,从规范学生仪容仪表、卫生习惯、文明礼仪、职业行为等方面入手,促成学生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纪律观念、自立自强、团队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行为等综合素养的形成。

2、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通过组织设计推荐阅读、读书批阅、摘抄感悟、撰写心得、美文共赏、展评展览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悟文化魅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

3、开展励志教育,引导学生坚强自信,珍爱生命,积极进取。

通过优秀毕业生师生定期谈话和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等形式,励志故事、格言、职业规划设计、优秀毕业生成功奋斗的典型实例,激励学生,警醒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进而转化为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成就人生的内在动力;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

4、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通过征文、演讲、辩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规范、职业纪律与法制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诚信守法的合格公民。

定期邀请时代英雄或模范人物到学校举办讲座,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5、开展国内、国际重大主题教育宣传日活动。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艾滋病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五四运动纪念”、“文化遗产日”等,以主题班会、集体讲座、参观调查、影像观看等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安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远离毒品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

6、开展就业创业教育。

通过优秀毕业生返校演讲、职业指导师报告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挖掘潜能,掌握职业与人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奠定学生求职创业的基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

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岗位技能标准和用人单位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更新实践内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扎实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创建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

1、利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

利用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劳动的内在价值。

利用行业企业文化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2、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科技场馆、公共文化设施、优秀企业等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野外拓展训练等活动。

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公益机构等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活动。

3、以家访、家电、家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

要加强与企业、社区的联系,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

要特别关爱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4、认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和援助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学生违法犯罪预警机制,预防和减少学生心理障碍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5、组织开展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先进班集体等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用榜样引导和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四)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教育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要致力于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和“职业人生的起点”。

1、突出校园功能区规划设计的艺术性、自然性和创新性,致力于校舍、校园的安全、整洁、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2、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彰显学校特色文化。

创作体现学校特色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标等,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熟知。

融入企业优秀文化,狠抓实习实训环节的教学管理,创设独特的专业文化。

3、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实训室文化、寝室文化建设。

通过建立规范、民主、科学的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各类文化环境的凝聚作用,营造知荣明耻、向上向善、勤奋好学的学习生活环境。

4、组织开展运动会、艺术节、专业技能展演、“5+1”综合职业素质竞赛和“文明风采”等活动,针对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德育活动。

5、加强校刊、校报、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突出学校宣传工作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

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舆论和网络信息传播。

有效依托校刊校报、橱窗宣传栏、校内广播站、校园网等宣传阵地,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文化信息传播环境。

四、保障措施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研工作,保证经费投入,重视宣传工作,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保障。

(一)健全德育管理领导机制

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团委、班主任、德育课教学人员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校长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评估,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评价落实。

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明确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应进一步理顺工作职责,完善统一领导,党政工教齐抓共管,处室各负其责,全员参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工作机制。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长联系沟通的桥梁,应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在学生思想引领和行为规范养成上形成教育合力。

班主任应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组织建设好班集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防止校园暴力、自我伤害等情况的发生。

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好班委会、团支部工作,引导学生参加社团组织等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应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精神,选好、配好班主任,实施“班主任导师制”,培养好班主任后备力量。

切实保障班主任工作、学习待遇,维护班主任的合法权益,强化班主任工作的荣誉感,在绩效工资分配、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向班主任倾斜。

2、加强团的建设。

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有组织、协调和实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责。

党支部负有组织实施德育内容、考核德育工作的职责。

学校团组织在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好团结、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按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2009〕35号)要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发展专业能力以及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社会化技能。

学校要按照团章和有关规定,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加强培养,规范程序,积极开展团员发展工作。

学校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学生会领导机构,支持学生会依照有关规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3、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整体素质好、专业化水平高的德育课教师队伍。

德育课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较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还应具有相应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了解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

学校要按照德育课设置和教学任务要求配齐配足德育课教师。

德育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基本教育,并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支持德育工作者参加省内外组织开展的专题性学习培训,切实解决德育专兼职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等实际问题,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积极开展德育教研工作

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要加强对德育中心教研组的指导,充分发挥德育中心教研组的教学指导作用和中职德育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头作用。

围绕德育考核评价体系、德育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内容,积极开展德育教研工作。

开展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和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等相关课题研究。

建立和完善德育教研成果鉴定、奖励、推广机制。

学校要加强对德育教研工作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校本学术研讨交流等活动,研究分析德育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德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典型做法,不断提高德育教研水平。

(四)加强德育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和传播先进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

应注重宣传工作的导向性、教育性、激励性和针对性。

突出宣传德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取得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及学校、教师和学生中涌现出德育先进代表人物的事迹,反映学生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不断扩大德育工作的影响力。

(五)确保经费投入

学校应根据开展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大对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要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不断改善条件。

应把建设适应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德育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并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