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预习课文,整体理解
1.填空
①鲁迅原名 ,浙江 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 。
②本文选自《 》,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大致分为两部分:
百草园、三味书屋。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
过渡段:
三味书屋:
3. “百草园” 一段,又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4.在课本上划出生字词并注音释义。
5.提出你的问题。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
朗读: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一段有一个词,不但是全段的中心,还是前半部分的中心——整个关于“百草园”的文字,全部围绕这个词来写。
这个词是:
。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你发现问题了吗?
——“似乎”和“确凿”是矛盾的(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留待最后探究)。
3.朗读第二自然段,注音:
斑蝥 攒成
4.第二自然段描写事物又生动又形象。
请按课文填空,体会这一点。
不必说 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 , 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 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 “窜”字改成“飞”可以吗?
为什么?
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这样写,洋溢着对虫儿们的_______之情,是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
7.描写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作者是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写的,请分别举出例子,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和准确。
颜色:
声音:
形状:
姿态:
8.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是想强调什么意思?
9.有同学评本段:
鲁迅所说的“乐园”只是一座“荒园”而已!
他自己也说“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怎么能说是“乐园”呢?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很普通嘛!
黄蜂、蜈蚣都是毒虫,让人害怕!
斑蝥,就是放屁虫么,煞风景!
哪里有什么“无限的趣味”?
对此,你怎样评价?
阅读“美女蛇”一段
1.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有同学评本段:
美女蛇的故事很不科学,很不可信么!
世上怎么会有“美女蛇”呢?
老和尚怎么能从人脸上看出“妖气”呢?
“飞蜈蚣”怎么能有那样神奇的魔力呢?
“结末的教训”也很荒谬么——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地地道道的歪理!
鲁迅也很傻么——不但相信这瞎编的故事,还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智商太低了!
对此,你怎样认为?
3.朗读指导:
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段落,一定要读熟和表情朗读,要读出其中情趣,要注意语气表情。
特别是下面一段: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
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
后来,老和尚说……”
阅读“雪地捕鸟”
1.朗读: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2.给下列生字注音:
罕 秕 系
3.这一段动作具体、真切、生动。
请按课文填动词。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 住了。
”
4.再次朗读品味.
三、阅读过渡段
1.朗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2.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起什么作用?
3.“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称为”可以删除吗?
为什么?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4.三个“也许是……”表现什么心理?
提示:
这里作者又把自己写得很“傻”。
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5.为什么在蟋蟀和覆盆子前面加上“我的”,在后面加上“们”?
6、“Ade”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用德文?
7、小结:
这一段流露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感情?
四,阅读“三味书屋”部分
【指导】本段学习方法
1.把课文读熟;自学生字词。
2.本练习只点拨两个重点难点段落:
①学生的读书,②先生的读书。
其余内容由同学们自己质疑,自己研讨,主动学习。
学生的读书
1.朗读: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2.读准下列字音(注音):
人都到那里去了 蝉蜕 狗窦大开 厥土 苞茅橘柚
3.下列古语出自什么书?
请给它们断句(加标点)。
①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②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③ 上九潜龙勿用——
④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3.作者为什么不给这几个句子加上标点?
——其中有奥秘,有艺术。
4.请你想象并模仿学生读书的情景。
先生的读书
1.朗读:
先生自己也念书。
……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2.给下列汉字注音:
倜傥 叵 拗
3.先生读的文章出自一篇赋,原文如下: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金叵罗,颠倒淋漓,千杯未醉。
但先生读时加了三个语气词、两个波浪号: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这是为什么?
文中的波浪线又是怎么回事?
——其中更有奥秘,更有艺术。
4.请你想象并模仿书屋先生的语气、神态读上面这段话。
五、归纳 积累
1.下面的字容易读错,请你读一读。
(此外还有吗?
)
确凿 菜畦 斑蝥 攒 豁 收敛 脑髓 陌生 罕至 宿儒 蝉蜕 锡箔 叵箩 东方朔 系一条绳 倜傥 厥土 鼎沸 拗过去 狗窦 苞茅橘柚
2.下面的字容易写错,请你写一写。
(此外还有吗?
)
攒 拗 确凿 菜畦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书塾 博学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3.下列词语需要解释。
确凿
轻捷
无从
方正
质朴
消释
宿儒
倜傥
高枕而卧
人迹罕至
攒
人声鼎沸
拗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鲁迅对他的看法是什么?
请选择: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④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选择:
①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 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的生活况味,表现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心理。
6.勾画出写三味书屋先生的内容。
说一说:
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
这实际上是口头作文,请列好提纲,进行说话练习。
7.仿写: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提示】开头可以是:
我们班有许多特色人物……
我们家养了许多花……
我们的学校……
我的家乡……
我的电脑……
8.仿写“捕鸟”(写一种活动,动作描写要具体生动)。
例如:
炒菜 做标本 猫捉老鼠 摄影 打篮球 蚂蚁搬家……
六、深入探究 自主创造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1. “似乎”和“确凿”矛盾吗?
【提示】对此,许多教辅资料都这样解释:
这句话是用成人的眼光来看的。
“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
你觉得这样解释对吗?
为什么?
2.以上只是课本和老师安排的任务,此外你还有什么问题、见解?
特别是“三味书屋”一段,老师只是点拨了两个重点难点,好多问题留待同学们自己提出和解决。
【提示】一位教育专家指出:
中国的学生只注意听老师讲,结果全像一个车床制作的标准件;而美国学生特别注意自己探究,总想证明自己比教授高明。
结果中国人没人能获得诺贝尔奖,而美国人有一大批。
爱因斯坦: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可以网上讨论与探究。
答案
一.预习课文,整体理解
1.①周树人绍兴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②朝花夕拾 散文
2.百草园:
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过渡段: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一段。
三味书屋:
从“出门向东”到结尾;
3. ①我的乐园 第一段。
②百草园景物 第二段。
③美女蛇的故事 3-6段。
④雪地捕鸟 7-8段。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
1.乐园
3.斑蝥 máo 攒成cuán
4.略,与课文核对。
5.不可。
“窜”表示飞得快而突然。
6. 拟人 喜爱
7.颜色: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
声音: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形状:
肥胖的黄蜂,臃肿的根。
姿态: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8. 连短短的泥墙根一带都有无限趣味,那么其他地方就更有趣了。
9.这就是童心,这就是童趣,这就叫做天真浪漫,这就是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好奇!
越是这样,就越有童趣。
这是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来写的。
阅读“美女蛇”一段
1.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富有童趣。
2. 偏偏这样写才符合儿童心理,才富有儿童情趣,而且还有幽默效果。
而且,越荒谬,越傻,越是歪理,就越符合儿童心理,越有儿童情趣,也越有幽默效果!
阅读“雪地捕鸟”
2.给下列生字注音:
罕hǎn 秕 bǐ系 jì
3.核对课文
三、阅读过渡段
2.承上启下。
3.不可。
称为:
据称是这样,但实际上不是,或不一定。
4. 猜测进书塾是因为自己淘气或犯了错误,是家长的一种惩罚。
符合儿童心理,富有儿童情趣。
5. “我的”表示与这些动植物的关系亲密;加 “们”是拟人手法,说明把这些动植物当成了好朋友。
6.是德语“再见”。
多用于儿童语言,表示亲昵语气。
这个德文单词有儿童口吻,使文章具有儿童情趣,而汉语中没有相当的词。
注意:
只有在汉语没有相应的词汇时,才适当的使用外文。
7、对百草园——喜爱、留恋;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
四,阅读“三味书屋”部分
学生的读书
2.那里nǎ 蝉蜕 tuì狗窦doù 厥juó 柚 yòu
3.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笑人齿缺,曰:
“狗窦大开。
”——《幼学琼林》 上九,潜龙勿用。
——《易经》 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尚书》
3. 不加标点,说明这些同窗读书并不理解,并不认真,更不抑扬顿挫,而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有口无心地应付。
(可与后面先生读书相对比)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私塾读书的情形。
老师评:
加标点是一种艺术,有时故意不加标点也是一种艺术。
先生的读书
2.倜傥 tìtǎng 叵pǒ 拗ǎo
3. 加语气词表现先生读书非常“入神”,声情并茂,有滋有味,深深陶醉在文章之中。
波浪线是鲁迅所加,表示声音的颤抖和延长。
再加上“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地描摹出先生读书的语气、声调和神态。
——大师手笔啊!
五、归纳 积累
4.④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的生活况味,表现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的心理。
6. 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戴着大眼镜。
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和蔼。
孩子们向他行礼时,他和蔼地答礼;发现孩子们贪玩时,只不过是“瞪几眼”。
开明。
有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酷爱读书。
他读书很入神,读到得意处,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
……
7.略 8.略
六、深入探究 发展智力
1. 从表面看,用成年人的眼光看,确实只有一些野草,但实际上,或在孩子们眼里,却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是“乐园”:
玩放屁虫,摘覆盆子,捕鸟,听美女蛇的故事……或者说,这里有作者童年的自由、童年的欢乐,有与三味书屋相比远为丰富有趣的生活,怎能说“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呢?
为了准确表达这种丰富的内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似乎”:
从表面看是如此,而实质上并不如此或不仅如此。
“似乎”和“确凿”连用,表面看来是矛盾的,但矛盾的现象后面,是作者高明的语言艺术。
2. 同学们的问题举例
① 1.“三味”是什么意思?
解答:
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有“书三味”的说法:
“诗书味之太羹(gēng),史为折俎(zǔ),子为醯(xī)醢(hǎi)。
”意思是:
读《诗经》《尚书》等经书如喝肉汤;读史书如吃大块的肉;读诸子百家的书如吃调好味道的肉酱。
三味书屋柱上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tì),太羹有味是诗书”可证此说。
② 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为什么画这样一幅画,还要对着它行礼呢?
解答:
鹿,谐音“禄”,这是告诉同学们,读书会有功名利禄。
相当于今天告诉同学们: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知识改变命运。
③ 鲁迅问“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先生为什么回答“不知道”?
解答:
可能是这位老先生不喜欢学生问课本以外的问题,不愿意让学生读“闲书”;也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没有读过东方朔。
老师评:
这一段又很符合儿童心理:
认为老师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老师不回答,不是他不知道,也不是他有什么不对,而是自己不对,还得出一个歪理——“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还很有幽默效果。
④ 课文写“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解答:
因为老师都喜欢用功读书的好学生,起初不知道鲁迅怎样,所以很严厉;后来知道他读书非常用功,自然就好起来了。
正如课文所写: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老师提示:
鲁迅读书确实很用功,先生曾评他“风度矜贵,从不违犯学规”。
⑤ 5.三味书屋“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是怎么回事?
解答:
对课,就是学对对子,也叫“属对”。
对课,最初是为了学作骈文和诗词,后来成了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包括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
《笠翁对韵》选(李渔):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
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⑥ 6.既然“对课”那么重要,为什么现在没有这种功课了?
解答:
对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学作诗词和骈体文进行训练的,后来不写骈体文了,作诗词也少了,渐渐就不进行这项训练了。
但它还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基础训练,包括语音训练、词汇训练、语法训练、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
如果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定会受益无穷。
⑦ 7.作者写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有没有对比的意图?
解答:
有对比。
百草园毕竟是“乐园”,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而沉闷的。
但这种对比,不是批判三味书屋,更不是批判封建教育,只是客观表现童年生活的两种况味而已。
有对比,但并不鲜明。
“百草园”的描写不全是乐的,也有可怕的一面。
例如有赤练蛇,就让人恐怖。
三味书屋的描写也不全是枯燥乏味,也有有趣、值得自豪和得意的内容,例如能偷看各种小说,描摹成本的《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后来还卖了钱,这对少年鲁迅来说,是得意、自豪之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都值得一生回味。
⑧ 8.为什么本文的主旨不是揭露和批判封建教育?
解答:
建国以后有一个阶段,特别是文革前和文革中,干什么都要进行“阶级分析”:
人要分成阶级,文学作品也要分成阶级,作品里的人物事件,也要分成阶级。
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批判封建教育,就是那个时代的观点,但流毒至今没有肃清,所以有的教辅资料还说此文是批判封建教育。
⑨ 9.三味书屋读的尽是一些无用而又难懂的古书,也不是批判封建教育吗?
解答:
不是。
鲁迅写三味书屋里学生和老师的读书,只是一种绘声绘色的回忆,真实地反映自己童年读书的况味,看不出批判之意。
当时没有白话文,只能读那些古书。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苛求那个时代的人。
这好比责问孔夫子:
你教书为什么不用多媒体电脑?
你周游列国为什么不坐汽车、火车、飞机?
你坐牛车,工作效率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