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环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9463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与环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汽车与环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汽车与环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汽车与环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汽车与环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与环保.docx

《汽车与环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与环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与环保.docx

汽车与环保

摘要

汽车在我国能源消耗和大气排放中均占较大比重。

其年耗油量已接近全国成品油总量的60%,汽车尾气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数量最大、累积性最强的毒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极大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汽车产业的节能环保,符合我国能源供给实际和大众消费水平,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保护环境,对于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汽车,大气污染,节能环保

 

Abstract

CartoaccountforalargerproportionofChina'senergyconsumptionandatmosphericemissions.Annualfuelconsumptioniscloseto60%ofthecountry'stotalrefinedoil,automobileexhausthasbecomethelargestnumberofurbanairpollutioninthemostcumulativepoisongasdirectlyharmfultohumanhealth,butalsogreatlyunderminethesurvivalofthehumanenvironment.

Automotiveindustry,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linewithChina'senergysupplyandthelevelofmassconsumption,willhelpalleviatetheenergyshortagesituation,protecttheenvironment,and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implementationofthenationalenergydevelopmentstrategy,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resource-savingand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

Keywords:

automotive,Airpollution,energysaving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

 

目录

1引言1

2汽车噪声的来源与危害1

2.1汽车噪声的来源1

2.2汽车尾气与噪声的危害2

2.2.1汽车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危害3

2.2.2如何减小汽车的噪声3

3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发展现状3

3.1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3

3.1.1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3

3.1.2柴油发动机4

3.2汽车新能源技术4

3.2.1氢动力-零污染的新能源4

3.2.2燃料电池4

3.2.3纯电动轿车和混合动力车4

4我国汽车与环保发展对策5

4.1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5

4.2抓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与运用6

4.3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研6

4.4实施动力电池突破计划6

4.5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7

4.6全面构建标准和测试体系7

4.7完善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7

5总结7

参考文献9

致谢10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

近几年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欧美国家早就开始重视汽车排放带来的危害。

汽车尾气中含有硫、铅、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

这些物质不但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是组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尤其是在城市中车水马龙,马路上乌烟瘴气如果对此不加重视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对地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本课题主要阐述汽车噪声的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看待当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我们的生活趋于和谐。

2汽车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汽车排放是指发动机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

为抑制这些有害气体的产生,促使汽车生产厂家改进产品以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源头,欧美都制定了相关的汽车排放标准。

其中欧洲标准是我国借鉴的汽车排放标准,目前国产新车都会标明发动机尾气排放达到的欧洲标准。

2.1汽车噪声的来源

汽车噪声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车内噪声和车外噪声。

例如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传动轴、车厢、玻璃窗、轮胎、继电器、喇叭、音响等等都会产生噪声。

这些噪声有些是被动产生的,有些是主动发生的(如人为按动喇叭)。

但是主要来源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动机,另一个是轮胎,它们都是被动发生的,只要车子行驶就会产生噪声。

汽车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道路所激发的车体结构的振动;

②轮台触地所激起的空气振动;

③车体穿过大气所产生的湍流;

④发动机的振动和排气、进气;

⑤传动系统中的相互运动所激发的振动;

⑥制动器与轮圈的摩擦;

⑦空调风机等。

2.2汽车尾气与噪声的危害

从世界范围看,空气污染的另一重大因素是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

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

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

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

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

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

铅中毒的症状表现很广泛,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暖气、恶心、腹泻、便秘、贫血、周围神经炎等;重症中毒者有明显的肝脏损害,会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194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这就是在历史上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也正是这些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汽车尾气的危害性。

为了提高城市空气质量,美国制订了严格的降低汽车污染的计划。

1996年,欧盟又制订了据说比美国还严格的汽车尾汽排放计划。

欧盟的计划中,提出了提高汽油和柴油质量的标准,要求在2000年前取消含铅汽油,在雅典、伦敦等污染严重的地区,采用特殊燃料。

同时,要求新推出的车型,都必须进行技术改造,以净化汽车尾气。

据调查,英国10%的儿童在6岁前铅中毒。

儿童铅中毒,智商将降低,还会出现捣乱和过失行为。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我国许多城市都禁止污染企业进市区;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废气、烟尘排放量,集中供热。

减少取暖炉灶烟尘排放量,提高柴油、汽油质量,减少钻含量,积极向无铅汽油过渡,安装汽车净化器,等等。

2.2.1汽车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危害

在城市中,交通噪声约占各种声源的70%左右。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

专家指出:

“汽车对环保造成的最大危害之一是噪音污染,这一问题必须引起特殊关注。

”科学家认为,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在此以上就是有害的噪声。

噪声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甚至导致产生神经衰弱症等。

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60%以上。

噪声会损伤听力。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发生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

除了损伤听力以外,噪声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

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

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也多。

不少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

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

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可发生变化。

噪声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

有的患者会引起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

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

2.2.2如何减小汽车的噪声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降低喇叭声扰民影响程度。

严格禁止城区车辆特别是大车使用高音喇叭,并在主城区各路口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加强检查,禁止高音喇叭车辆进城。

加大宣传,加大处罚力度。

噪声大的汽车不准出入一些场所。

在普通公路上不准高速行驶,加大推荐环保型电动或其它能源汽车。

降低轮胎的噪声,胎面可采用多种花纹节距,采用高阻尼橡胶材料,调整好轮胎的负载平衡以减少自激振动等以降低噪声的危害。

3汽车节能环保技术发展现状

3.1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3.1.1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

我国轿车基本上采用的是汽油电控发动机。

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由进气系统、燃油系统及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执行元件)组成。

ECU根据空气流量计或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计算空气流量,按照发动机进气量及所需空燃比计算发动机燃烧时需要的燃料量,并控制喷油器将相应的油量提供给发动机。

利用传感器检测冷却水温度、进气温度、节气门开度等发动机工况参数,确定最佳喷油时间,以获得该工况下所需的最佳空燃比。

与化油器相比,电子控制喷射技术除能精确控制空燃比外,其燃油雾化、混合性能更优越,可提高发动机功率5%~10%,降低燃料油耗量5%~15%,减少废气排放量20%以上。

3.1.2柴油发动机

柴油车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且一直以来都是焦点问题。

柴油车排放的微粒、氮氧化物等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开发相应的技术,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国家排放法规。

同时,在新能源尤其是代用燃料方面,柴油车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比如煤制油、生物柴油、天然气制油等,就更多地用于柴油车。

3.2汽车新能源技术

3.2.1氢动力-零污染的新能源

与传统汽车相比,燃料电池车能量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至3倍。

燃料电池的燃料是氢和氧,生成物是清洁的水,它本身工作不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没有硫和微粒排出。

从这些面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当之无愧地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重点。

3.2.2燃料电池

简单地说,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

燃料电池十分复杂,涉及化学热力学、电化学、电催化、材料科学、电力系统及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有关理论,具有发电效率高、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3.2.3纯电动轿车和混合动力车

电动汽车(EV)是以电为动力的汽车。

作为一种清洁、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具有很多优势。

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电动汽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扬长避短,电动汽车会逐渐普及,其价格和使用成本必然会降低。

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混合动力汽车,由于较好地满足了汽车低排放、低油耗、高性价比的综合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汽车节能与环保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的热点,其市场前景也越来越被看好。

合资生产或者进口混合动力车,目前已经被精明的生产商提上量产日程,且已有丰田推出。

奇瑞汽车此次发力,也将率先成为自主品牌在混合动力领域的先锋。

此外,还可发展以乙醇、甲烷为燃料的清洁用车。

随着国外汽车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涌入,我国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发展各种燃料的清洁汽车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是加快我国汽车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竞争力的需要,更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调整能源结构的要求,顺应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

4我国汽车与环保发展对策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应把握历史机遇,实施新能源汽车发展国家战略,掌握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实际,确定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并以混合动力的市场化应用为基础,形成电池和电机的产业链,实现我国汽车的节能减排减碳总目标:

先期实现中度混合以下的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带动电池和电机产业链的建设,逐步实现重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

将电池的技术突破作为长期的研发重点,并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适时开展各种纯电动汽车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

加快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基础研究,并逐步扩大示范运行范围。

4.1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

加快扎实稳步推进轻、中度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和传统能源汽车技术升级;积极开展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继续跟进燃料电池汽车基础技术研究。

集中优势,协调攻关,联合承担基础和共性技术科技攻关项目、统一标准,建立公共试验基地,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揭合装置、动力传动系统总成,以及有关基础原材料和元器件的开发。

培育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

发展燃气汽车。

燃气汽车是指用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

由于其具有燃烧彻底、排污少等优点,是目前我国最具有推广价值的低污染汽车,尤其适用于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我国燃气汽车发展速度较快,但质量令人担忧。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改装车,改装后的燃气汽车由于改装技术不成熟,排放改善程度十分有限,很难达到国家现行的排放标准。

今后应由汽车厂直接生产在电喷技术基础上开发的双燃料汽车和单一燃料的燃气汽车。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产量的提高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为重点,燃气汽车的应用规模将会稳步扩大。

通过开展新能源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在过去的30年里,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美国、日本均下降了90%左右,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汽车排放的总污染量下降。

4.2抓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与运用

积极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工程。

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运行规范,评价运行效果。

重点支持并扎实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品产业化。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建立国际新能源汽车综合示范区,开展测试评价和商业化运营模式研究,促进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加强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化技术及汽车共性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汽车电子、高效内燃机、变速器、轻量化、安全、NVH(震动、噪音、舒适性)、动力系统匹配优化和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应用;建立行业共享的汽车产品开发数据库,全面提升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

4.3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研

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

坚持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技术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重点突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规模产业化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研专项。

包括:

1、传统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

抓好传统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注重电子信息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

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注重发展节能高效的商用车,提高整车研制水平,加快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

2、新能源汽车技术:

注重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相结合,攻克共性技术和基础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实现各项科研目标。

4.4实施动力电池突破计划

制定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发展路线图,加强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

重点突破动力电池一致性、成组匹配和电池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自动化生产。

同时,开展下一代新型动力电池材料、机理等基础性研究,加强关键生产装备的研制,开展电池回收技术研究。

4.5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行业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的商业化合作模式,建立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导的全国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支持产业联盟承担国家科研攻关项目,联合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促进相关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有关基础材料和基础元器件的发展。

鼓励有关企业联合开发机电祸合系统装置,包括联合开发集机械能、电能驱动、回收与分配,高效低耗的机电揭合装置;鼓励有关企业联合研发与生产制造电动汽车成组动力系统,电动汽车用系列电机,自动变速箱系列产品;鼓励汽车行业有关组织联合共建国家级电动汽车产品实验室。

4.6全面构建标准和测试体系

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和检测评价体系。

制定并完善包括各类新能源汽车的最高车速、续驶里程、车辆自重、燃料消耗量、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系列,充电站和充电接口等构成的标准体系,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国际标准化研究和制定工作,争取在优势产品和技术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建立新能源汽车的评价规范和检测能力,建设并改造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检测机构。

4.7完善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

建立和完善汽车燃油消耗量评价体系。

建立和实施“单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的评价制度,并作为我国节能减排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基于燃油消耗量的税收奖惩政策,实施与汽车燃油消耗量挂钩的财税措施。

通过汽车节能标准和财税措施的结合,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技术研发和消费。

通过对单车和企业的同时考核,到2015年,使我国乘用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下降到6.9升,较自2008年起实施的第二阶段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下降20%。

5总结

环境保护已是当今时代的主话题,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程度也是其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汽车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来拉动国家经济增长和增加国际民生。

但汽车的节能减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既要有汽车企业的自身努力,又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

汽车以后必将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产物,但是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一个令人深思和反省的问题,汽车加快和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但我们也要注重环境污染问题,这也是我们全民的意识与后代生活的前提保障,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实现汽车工业的“零污染”,我们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立足于我们的国情,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完善的法规约束,我国汽车污染问题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申荣卫,邵心安.汽车电子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

[2]潘旭峰.现代汽车电子技术[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8

[3]付百学,何丹娅.汽车电子控制技术[N].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2

[4]徐维新,现代汽车新技术[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世界最新汽车新技术[M].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许准生,汽车与城市空气的光化学污染及控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3):

:

55-58

[7]陈永光,汽车发展技术及其环境保护[J].内燃机.1998,(4):

26-28

[8]李蕾,我国城市扬尘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N].中国环境报.2001-05-25(3)

[9]PatrickWong,theJapanesecarindustrydevelopmentstatusoftheNationalDefense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3.

[10]Shuhua,automotivetechnology,Shanghai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2005.

 

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