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79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docx

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人教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1、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楷体准确、规范的抄写在田字格里。

(3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酝酿(niàng)嫩绿(lèn)黄晕(yùn)赶趟儿(tàng)B.发髻(jì)伦敦(dūn)济南(jì)绿萍(pín)C.花苞(bāo)棱镜(léng)静谧(mì)吝啬(lìn)

D.碣石(jiē)雪骤(zóu)夜郎(láng)枯藤(té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瞭亮朗润抖擞呼朋引伴B.喉咙澄清粗旷淅淅沥沥

C.莅临草垛地毯迫不急待

D.窠巢响晴贮蓄咄咄逼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响。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重庆的空气更加清新。

5、仿写句子(4分)

示例: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________,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我是________,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空:

(6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散文集,共篇,原名《》,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

请简介一下其中某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8分)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刚刚过完中秋节,同学们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中秋节”,来完成以下综合性学习内容吧!

(1)你知道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传说吗?

请写出其中一个。

(3分)

(2)如果让你设计一期有关中秋节的手抄报,你打算设计哪两个栏目?

(题中涉及内容除外)(2分)

栏目一栏目二(3)有的同学说:

中秋节不过都行,传统节日没什么意思,还不如一些洋节日有趣。

对此,你有何看法?

(3分)

二、文言文积累与阅读:

(25分)

(一)、积累默写:

(10分)

8、

(1)遥怜故园菊,。

(2),思君不见下渝州。

(3)水何澹澹,。

(4)乡书何处达?

(5)“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6)树叶却绿得发亮,。

(7)《天净沙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8)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朋友思念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

(2)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4)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2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第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的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

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秋天的黄昏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

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

焉有失?

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

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

——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

“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4.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

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4分)

15.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

(4分)

16.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分)

17.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

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

(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4分)

18.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

(4分)

(二)蛋铺里的安娜

严歌苓

⑴1993年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课程修完。

朋友托朋友,我找到一处房租低廉的居室。

据说它最令人羡慕的好处是,方圆一英里之内,有地铁,有家“九毛九”百货店和一个“EggStore”(蛋铺)——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不知道这个著名的食品减价商场的。

它分布在各个贫民住宅区,如同一个个食物急救站,能及时扑灭周围的饥饿。

⑵那天,我走到蛋铺奶制品柜台时,发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坐在两大桶牛奶边上。

蛋铺里充满喜洋洋的各国语言,若不留心,绝不会听见老人细弱的呻吟。

她几乎是整个店铺中唯一的白人面孔。

美国人但凡有体面的收入,是不会来这里和各种肤色的移民一起打捞食物渣滓的。

我还没走上前,就感觉有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⑶我问老太太哪里不适,她哼哼着说:

“我的脊梁要杀死我了!

”我试着去拉她的手,她像一截定了型的老藤一样,让我一点点抻直,眼看要直了,她尖利地惨叫一声,又缩回原来的形状。

她身边搁着一个手推车,是专为老年人购物所设计的那种,只是它也老得如她一样变了形。

⑷我把两大桶牛奶放到手推车上。

从她婴儿一样尖细的期期艾艾中,我弄明白了,她在这儿等了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想把脊背的疼痛挨过去,再把两桶牛奶搬上车。

我左手推着她的车,右手环过她的背,插在她的右腋下,等于将她的体重全挂在我的右臂上。

我感到她整个人不比那两桶牛奶重多少。

我问她还需要买别的什么,她说不需要了,两桶牛奶足够她和她的家人一周的生活了。

我差点问:

一周七天光靠牛奶?

但我及时闭了嘴。

在美国,是可以把悲惨当某种怪癖来理解的。

而把悲惨当作怪癖来尊重,也就等于尊重个性,尊重个人对生活方式及自我信仰的自主权。

⑸我问老太太家住哪里,她说只有3个街口之遥。

我决定把她交给她的家人。

经过付款过道时,她将手里的硬币给收银员。

款数刚好,显然她预先做了计算,也预先打算好除这两桶牛奶绝对不买任何其他食物。

蛋铺的牛奶便宜得像自来水。

⑹老太太告诉我她叫安娜。

安娜极清瘦,衣服也过于单薄,因而她那几乎弯成“S”形的脊柱,清晰地显现在她的背上。

假如把她整个人抹平直,她不见得比我矮多少。

我问起她的家庭。

她说:

“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

”我纳闷竟没有一个比她健壮点的晚辈来承担这采购任务。

她像读懂我的心思似的,解释说:

“我有两个儿子,在朝鲜战争时上前线了,都没回来。

噢,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来。

⑺我心里暗暗大吃一惊:

安娜得有八十多岁了。

虽然她勉勉强强算是活着,但毕竟有这把孱弱的阳寿。

再瞅她的面容,不知何处使她看上去像个婴孩,残缺不全却幼稚无邪,头上稀疏柔软的黄白绒毛在无风的空气里浮动。

我很难启齿地又问:

“那您丈夫呢?

”安娜说:

“他已经去世20年了。

⑻这时,我们已走过第二个街口,安娜指指前面说:

“看,那就是我们的家。

”她手指的地方,有一大片灰蒙蒙的鸽子,你挤我我挤你地发出打嗝似的低音。

我留意她说“我们的家”,心里觉得有些宽慰。

⑼3个街口,我和安娜竟走了四十多分钟。

其中安娜不断请求我停一停,因为一阵剧痛又朝她的脊梁袭来。

疼痛使她蜷曲、扭歪,原已变形的身躯更加走样。

我也已筋疲力尽了。

总算听到她说:

“就这里。

⑽那是一排店铺式的房子,大部分倒闭了,关着门,陈列橱窗玻璃上被涂鸦,贴着招租、卜卦、文身广告和逃犯通缉告示。

那一大群鸽子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