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练习题1942.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19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练习题194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练习题1942
考研政治练习题(1942)答案见最后
多选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因为
A.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D.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简答题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何重要意义?
简答题
3、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
(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
单选题
4、
(一)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
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
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档案事业。
加强对互联网的利用和管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加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
单选题
5、《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多选题
6、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
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单选题
7、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
B.列宁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多选题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选题
9、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单选题
1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
C.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
D.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
简答题
1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需要遵循的原则。
多选题
12、“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模式
单选题
13、明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多选题
14、贯彻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
A.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B.经济社会发展
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简答题
15、根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分析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中国社会新阶层出现的客观依据,并且说明中国社会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单选题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举
B.创造
C.创立
D.构建
简答题
17、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要求:
概括全面,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多选题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是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
D.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单选题
19、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单选题
2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多选题
21、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经验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成功结合起来
单选题
22、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的提出,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
A.福利社会
B.和谐社会
C.人文社会
D.美好蓝图
单选题
2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______
A.实现共同富裕
B.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C.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多选题
24、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决定》的精神,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的需要。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C.完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
D.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E.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多选题
25、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
C.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单选题
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简答题
27、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党内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我们法律工作者的深深思考。
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作了高度的概括,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把民主法治作为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同时,又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问题。
试论述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关系。
答题要求:
1.论述应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字数不少于500字。
单选题
2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是:
A.《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B.《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简答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中国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
请回答:
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内容。
简答题
3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
1-答案:
B,C,D
暂无解析
2-答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可以简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概述: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诞生是党在思想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作为基本内容,是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相统一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冲突和矛盾的社会,同样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引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包容多样中增进人们的思想共识,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暂无解析
3-答案: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暂无解析
4-答案:
A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的高度凝炼和概括。
5-答案:
A
暂无解析
6-答案:
A,B,D
暂无解析
7-答案:
D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讲解]马、恩、列的法治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理论基础)。
列宁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论述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开端。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其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由五个部分组成: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统一”)是核心精髓;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三“至上”)是根本原则;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五“内涵”)是基本理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基础;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是重要保障。
三“统一”是核心精髓,不是根本原则。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8-答案:
A,B,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考生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的把握。
[答案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是:
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即,社会主义的工业化,是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工作的中心,这是主体。
因此D项B不符合题目要求。
A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B、C两项是“三改”内容,是“两翼”,因此A、B、C是本题正确答案。
9-答案:
C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其中“工人阶级”表明了政党的阶级性,“先锋队”表明了其先进性。
10-答案:
A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1-答案: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暂无解析
12-答案:
A,B,C,D
[解析]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掌握。
“一国两制”的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来是用来解决国际间的问题的,现在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这是一个创造,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例,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所以,A、B、C、D项都是正确答案。
13-答案:
D
[解析]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十五大在北京举行。
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
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故选D。
14-答案:
A,B,C,D
[解析]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15-答案:
(A)我国新社会阶层出现的是与先进经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第二,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人了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 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第四,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 (B)新阶层的性质:
第一,新阶层主要从事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是社会主义的复杂劳动者;新阶层中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创造社会主义财富,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进行科技,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具有资本所有者和复杂劳动者双重身份.是以生产要素和复杂劳动两种形式参与社会建设. 第二,怎样看待新阶层的财产人们政治上的先进和落后,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应主要:
①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②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③看他们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④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做的贡献. 第三,我国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发展起来的,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暂无解析
16-答案:
A
[解析]“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立”指初次建立;“构建”指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然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业,故选A。
17-答案:
改单开放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但也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和谐。
在这种情况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暂无解析
18-答案:
A,B,C
暂无解析
19-答案:
C
[解析]此题综合考查和谐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中思维。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和谐社会的本质。
所以选C。
选项A、B、D虽然都在和谐社会中有所体现,但他们并不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20-答案: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注重科学执政,坚持民主行政。
而依法执政、坚持按规律执政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故选A。
21-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这是该章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应通过经验与失误的比较加强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2-答案:
B
[解析]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理念和治国理念的升华。
23-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D为官方标准表述,需注意识记。
24-答案:
A,B,D,E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
25-答案:
A,D
暂无解析
26-答案:
A
[解析]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
理想是、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文明境界。
27-答案:
[答案及解析]构建和谐社会与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以法治作为基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暂无解析
28-答案:
D
[精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答案为D。
29-答案: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暂无解析
30-答案:
“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力量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社会主义个夜话,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腾飞的基础。
1950年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初步经验。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必须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需要,(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遏制。
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帮助中国。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