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671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docx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

常见病的自我诊断与给药

 

目  录

 上呼吸道感染——————1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9

 流行性感冒———————1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0

 流行性腮腺炎——————1     维生素A缺乏症————-10

 急性扁桃体炎——————1     维生素B1缺乏症————-10

 急性支气管炎——————1     维生素B2缺乏症————-11

 慢性支气管炎——————2     维生素C缺乏症—————11

 支气管扩张———————2     维生素D缺乏症—————11

 肺结核—————————2     维生素K缺乏症—————12

 急性胃炎————————3     缺铁性贫血———————12

 慢性胃炎————————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12

 胃肠神经官能症—————4     高血压病————————13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4     心律失常————————13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4     心脏神经官能症—————14

 细菌性痢疾———————5     慢性心功能不全—————14

 习惯性便秘———————6     神经衰弱————————15

 蛲虫病—————————6     肢端动脉痉挛病—————15

 蛔虫病—————————6     耳源性眩晕———————15

 慢性胰腺炎———————6     面神经炎————————16

 病毒性肝炎———————7     三叉神经痛———————16

 肝硬化—————————7     坐骨神经痛———————16

 胆结石—————————8     癫痫——————————17

 糖尿病—————————8     风湿痛—————————17

 高脂血症————————8     类风湿性关节炎—————17

 痛风——————————9     泌尿系感染———————18

 单纯性甲状腺肿—————9     慢性肾炎————————18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0     荨麻疹------------------21

 

 

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咽干发痒、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亦称感冒、伤风。

治疗:

   1、发热、头痛:

APC、扑热息痛、头痛粉(选一)

   2、流涕、喷嚏:

扑尔敏+ABOB   

   3、咽喉疼痛:

华素片、四季润喉片、其他类喉片(选一)

   4、咳嗽无痰:

咳必清、咳快好、可立停止咳糖浆、非那根糖浆(选一)

   5、咳嗽粘痰多:

必嗽平、复方甘草片(选一)

   6、合并细菌感染:

   麦迪霉素、头孢氨苄、氟哌酸、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选一)

   7、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感冒清、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咽喉消炎丸

金果饮、午时茶、三九感冒胶囊  

流行性感冒

   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显著的发热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治疗:

   1、抗病毒: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烷胺、ABOB(选一)

   2、高热、咳嗽,合并感染等,(治法同1)

   3、流涕、喷嚏:

快克

   4、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板兰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临床以耳下腮部肿痛为主要特征,起病可见发热,甚至高烧,伴有头痛,腮肿以耳垂处为中心,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多不红,边缘不清,轻度触痛,咀嚼和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儿童易并发脑膜炎,成人易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等,治疗:

   1、抗病毒: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烷、ABOB(选一)

   2、高热,局部肿痛:

消炎痛、强的松(选一)

   3、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板兰根冲剂、银黄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

                     急性扁桃体炎

   系咽部淋巴组织的急性感染疾病,病原体主要为细菌,以扁桃体最为显著,开始多有轻微恶寒、头痛、全身酸痛不适、咽干,进而体温增高,起病1-2天内咽痛显著,吞咽加剧,伴有面色潮红,恶心呕吐,甚至腹泻,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上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点状渗出物。

治疗药物:

   1、头孢氨苄、罗红霉素、阿莫西林、乙酰螺旋霉素(选一)

   2、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同3给药)

                急性支气管炎

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往往继发于感冒之后,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病轻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初时痰不易咯出,1-2日后咳痰松动;病重者往往在起卧体位改变时或吸入冷空气,体力活动后,出现阵发性咳嗽,甚至终日咳嗽,可出现哮喘,气急等。

   1、干咳无痰:

咳必清、咳快好、联邦止咳露、非那根糖浆(选一)

    2、痰粘多:

必嗽平、复方甘草片(选一)

3、伴支气管痉挛喘息:

氨茶碱、复方氯喘片、百喘朋、克喘素、博利康尼(选一)

   4、过敏性哮喘:

酮替芬、曲尼司特(选一)

   5、咳嗽脓痰、加抗菌药

   6、干咳无痰、伴胸痛:

联邦止咳露

   7、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急支糖浆、神奇止咳糖浆、鲜竹沥、镇咳宁糖浆、蛇胆川贝液、肺宁冲剂

                    慢性支气管炎

一年四季可发病,以秋冬为重,临床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尤以清晨最明显,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难出,往往伴有哮喘,气急不能平卧,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加剧,有时痰带血丝,可致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心病等,每年发病至少持续三个月,并至少连续发作二年者,方可诊断为本病。

治法:

   1、同“急性支气管炎”。

   2、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消咳喘、痰咳净、桂龙咳喘宁、固本咳喘片、梨膏、岩白菜素、牡荆油胶丸、虎耳草素片

                      支气管扩张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往往有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病史和呼吸道反复感染史,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痰液呈黄绿色脓样,起床和就寝时痰量最多,咳出轻松,否则胸闷发憋。

治疗:

1、       咯血:

安络血+维生素C    

2、控制感染:

麦迪霉素、罗红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氨苄(选一)

   其它治法同:

“急性支气管炎”

                      肺 结 核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分为原发性、粟粒性、浸润性、纤维空洞性等类型。

   原发性:

呼吸道症状少,症状轻而短,可见倦怠、食欲减退,不同程度发热,很多儿童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这感染。

   粟粒性:

急性者往往发病急剧,有寒战、头痛、虚弱、昏睡等,但也有发病较缓,有数天乏力,然后发热,盗汗,可见气急和发绀,但咳嗽较轻,痰液少。

浸润性:

多见于曾受过结核感染的成年人,病灶可自行愈合,病人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也可发展恶化,形成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等。

   纤维空洞性:

系浸润性发展结果,病程较长,有慢性咳嗽、咳痰、气急等症,常大量咯血,彻底治愈困难,可并发自发性气胸,危及生命。

   一、首次发现,既往未用过抗痨药或用过,但时间不足6个月者,应首选“一线”抗痨药。

强化治疗阶段,可将雷米封、链霉素、利福平联合用;继续巩固疗效阶段,可将雷米封、利福平二药合用,连续用药12个月。

   二、由于各种原因,“一线”抗痨药难以联合使用时,可用“二线”抗痨药。

强化治疗阶段:

可联合使用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1-3个月为一个疗程;继续巩固疗效阶段:

同“一线”治法。

   三、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口服液、麦味地黄丸、百合固金丸

急性胃炎

   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细菌及毒素所致者为多,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治疗:

    1、上腹疼痛较重:

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地巴唑(选一)

   2、恶心、呕吐:

胃复安、苯海拉明(选一)

   3、由细菌感染引起:

黄连素、痢特灵、氟哌酸、庆大霉素(选一)

   4、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元胡止痛散、苦参肠炎康、胃宁冲剂、胃苏冲剂、木香顺气丸

                                                         慢性胃炎

   临床分为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三种,浅表性可转变为萎缩性,且二者可同时存在,肥厚性为单独一型,不演变其它类型。

   本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可有胃痛、上腹部胀闷不适,常伴有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泛酸等症,三型胃炎以浅表型为轻,萎缩性还常出现腹泻、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等症,易变为癌,肥厚性则以上腹痛为主症,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可暂缓疼痛。

治疗:

   1、胃痛较重:

阿托品、654-2、普鲁苯辛、地巴唑(选一)

   2、返酸、胃酸分泌较多:

   胃友、胃舒平、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选一)                                                  

   3、胃酸缺乏和胃酸正常,选用胃粘膜保护剂:

   硫糖铝、枸椽酸铋钾、胃膜素(选一)

   4、上腹部胀闷、嗳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服胃动力药:

   多潘立酮(禁止与阿托品同时服用)

   5、若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

   黄连素、痢特灵、氟哌酸、庆大霉素、阿莫西林(选一)

   6、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健脾丸、香砂六君丸、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猴菇菌片、

   三九胃泰、健胃消食片

胃肠神经官能症

   由高级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胃肠功能性障碍,常伴有失眠,精神涣散,头痛、烦躁、焦虑等官能性症状,胃神经官能症有反酸、嗳气、厌食、烧心、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呕吐;肠神经官能症有腹痛或不适,腹胀、肠鸣、腹泻、便秘,症状常随情绪而转移,而各种检查证实无器质性病变。

治疗:

   1、失眠、烦燥焦虑:

安定

   2、神经性呕吐:

胃复安

   3、神经性腹泻:

易蒙停、地芬诺酯、思密达(选一)

   4、本病宜配合“谷维素”以调节植物神经,一般3个月为一个疗程

    5、中成药治疗:

藿香正气水+姜汤、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

本病亦称“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偏多,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常伴有腹胀、吞酸等,甚至呕血、便血,病史一般长达5-8年,有的达数10年,多数患者在每年秋季至次年早春时易发作,发作时上腹疼痛,胃小弯溃疡的疼痛常发生在餐后一小时左右,接近幽门处的溃疡和十二指肠的疼痛常发生在餐后3-4小时,数周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状似痊愈,但往往间隔1-2月后再度发作,痛时进食、呕吐或服用抗酸药,一般可暂时缓解。

治疗:

   1、胃酸过多:

胃舒平、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胃友、斯达舒(选一)

   2、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庆大霉素口服、氟哌酸、黄连素、呋喃唑酮、灭滴灵、阿莫西林(选一)

   3、胃排空延缓而上腹部胀闷、嗳气:

多潘立酮

   4、胃酸缺乏和正常:

硫糖铝、枸椽酸铋钾、胃膜素  (选一)

   5、中成药治疗:

快胃片、胃苏冲剂、胃宁冲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本病为原因不太明了的慢性结肠炎,以远端结肠溃疡为主,也有遍及整个结肠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含血、脓和粘液,病程较长,有反复发作趋势,精神紧张、精神创伤往往诱发或病情加重。

   本病分轻型,严重慢性型和暴发型三类。

轻型最为多见,起病缓慢,无全身症状,大便次数增加不多或不增加,成形,但有脓血和粘液,可仅排出脓血和粘液而无粪便,或先排出脓血和粘液,再排便,便时里急后重较显著。

严重慢性型,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患者严重消瘦,虚弱,或伴有发热,易导致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关节炎、鹅口疮、水肿等;暴发型少见,起病急,每日排含脓血和粘液便函10-30次,伴有腹部膨胀、腹痛、压痛、发热等,甚至发生虚脱。

   严重慢性型、暴发型还易引起结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结肠大量出血、狭窄、肠梗阻、肛门脓肿、脂肪肝、肝硬化等,治疗:

“柳氮磺吡啶” 口服及灌肠,也可同时服用皮质激素类药,如:

“地塞米松”,也于生理盐水配用。

中成药治疗同14症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多发于夏秋季,临床主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

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又分轻型、普通型、重型、中毒型四种,慢性又分隐伏型、迁延型、慢性型急性发作三种。

轻型者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腹泻每日3-5次,便呈稀糊或水样,含少量粘液,不含脓血,腹痛或伴恶心、呕吐等,病程一周左右;普通型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体温达39℃,先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明显,每日泻数十次,最初数次尚有便排出,以后排出纯为白色胶状粘液,沾有血丝,进而转为鲜红胶冻样,病程10-15天;重型起病急,见高热、恶心、呕吐、腹泻频繁以至大便失禁,带脓血粘液,腹痛剧烈,里急后重和失水明显,四肢发冷,进而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惊厥、血压下降等;中毒型多发生于体质较好的儿童,腹痛、腹泻、高热、面色灰青,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等神志不清危重证候;隐伏型无症状出现,但乙状结肠镜检有异常发现,大便培养呈阳性;迁延型有不同程度腹痛、腹泻、腹胀或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常带有粘液、脓血,可伴有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症;急性发作多由某种因素激起,突然腹痛、腹泻、大便伴脓血,伴有发热等。

   1、治疗主要用抗菌素类药品:

   氟哌酸、黄连素、痢特灵、庆大霉素、头孢氨苄(选一)

   2、中成药治疗:

香连丸、木香槟榔丸、苦参肠炎康                                          

习惯性便秘

   大便经常便秘,间隔排便时间2-3天以上,且无肠道器质性疾病和其它机械性阻塞,称习惯性便秘。

治疗:

  “开塞露”肛门给药,口服液状石蜡或果导(酚酞片)本病宜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促进排便,不宜长期服药。

   中成药治疗:

麻仁丸、麻仁润肠丸、蜂蜜

                          蛲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儿童多见,临床主要为肛门及阴部奇痒,夜间较重,电筒照有小白虫,治疗:

1、       扑蛲灵、肠虫清、安乐士、左旋咪唑(选一)

2、       中成药治疗:

哈慈驱虫消食片

                          蛔虫病

   肠道寄生虫病,往往出现上腹部或脐周钝痛,有时伴有食欲不佳和腹泻,大便常带不消化食物,少数患者由于发热,饮食不慎等原因可吐出蛔虫,也可随粪便排出,或从鼻孔、肛门爬出,有的可出现荨麻疹,面部见圆形的较肤色稍浅的“虫斑”,眼巩膜有兰黑小点,夜晚睡觉有时磨牙,精神不安,烦躁易怒等,若并发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腹膜炎等急腹症时,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

   1、甲苯咪唑、阿苯达唑、左旋咪唑、驱蛔灵(选一)

   2、中成药治疗:

(同16给药)

                    慢性胰腺炎

   胰腺炎有急、慢之分,急性又有水肿型和坏死型之分,坏死型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症状为突然发作的上腹疼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1-2小时起病,腹痛呈钝痛、钻痛、刀割痛或绞痛,剧烈而持续,或阵发性加剧,可放射至腹、背及肩部,一般止痛药常难缓解,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少数可出现黄疸,严重可发生腹膜炎,胰腺脓肿和休克,多数水肿型患者及时治疗一周后症状消失,少数转为慢性症。

慢性胰腺炎是复发或持续性炎性病变,临床以腹痛、恶心、呕吐、黄疸、不耐油腻物、食后上腹饱胀不适、腹泻、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或高血糖及糖尿等。

治疗:

   1、上腹疼痛:

阿托品、654-2(选一)

   2、胰腺功能不足而消化不良:

 胰酶、多酶片(选一)

   3、抑制胃酸分泌:

雷尼替丁、甲氰咪胍、法莫替丁(选一)

                        病毒性肝炎

   感染肝炎病毒所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倦怠乏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发热、肝肿大、有压痛、伴有肝功能损害。

根据病毒种类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多种类型。

根据病程长短又分为急性、迁延、慢性三期,病程不超过半年为急性;超过半年为迁延性;超过一年为慢性。

根据黄疸有无,又分无黄疸型、黄疸型、暴发型之别。

   无黄疸型发病率最高,起病多缓,主要以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区不适或隐痛、低热、乏力、肝肿大和压痛等,但有许多患者临床表现不显著,往往因延误治疗而转为迁延性或慢性。

   迁延性临床仍为上述症状,且易出现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肝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

   黄疸性起病急,初有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乏力或头痛、身痛等,数日后尿色、眼巩膜、皮肤发黄,1-2周达高峰,肝肿大,有叩压痛,肝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出现精神抑郁、皮肤瘙痒、荨麻疹、脾脏轻度肿大,2-3周后逐渐减轻,进入恢复期。

   暴发型即急性或亚急性肝细胞坏死型,多见于孕妇、嗜酒者和体弱者,起病急,一旦出现黄疸即很快加深,伴有恶心、频呕、明显肝臭、皮肤、粘膜出血,肝功能显著减退,进而发生腹水、下肢浮肿、烦躁、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数日或数月内死亡。

   慢性肝炎无明显自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呈长期反复活动性,临床表现同上,皮肤常呈黝黑色,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进而发展为肝脾肿大的可能。

治疗:

   1、改善肝细胞功能:

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

维生素B6、复方维生素B(选一)

   2、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肝泰乐、肌苷(选一)

   3、重型、淤疸型、急性趋向恶化:

强的松

   4、改善肝细胞代谢:

门冬氨酸钾镁

   5、降低转氨酶:

联苯双酯、齐墩果酸(选一)

   6、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乙肝宁冲剂、益肝灵、护肝片、熊胆丸、龙胆泻肝片、垂盆草冲剂

                  20、肝硬化

   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变硬,临床主要为肝功能减退、脾肿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蜘蛛痣、肝昏迷等。

早期肝功能代偿充沛时症状轻,可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不规则,右上腹隐痛、乏力等,若肝严重损害,代偿功能减退时,可出现其它病理特点,上述症状,部分患者因抵抗力低下可并发原发性肝癌。

治疗:

   1、改善肝细胞功能:

 (同19症治疗)

   2、肝内脂肪堆积:

胆碱、肌醇、维生素B6 (选一)

   3、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肝泰乐、肌苷、东宝肝泰(选一)

   4、肝硬化腹水:

安体舒通、速尿、丁尿胺(选一)

   5、中成药治疗:

云芝肝泰

胆结石

胆结石是指胆囊、胆总管、肝管以及肝内毛细胆管等部位出现的疾病。

胆囊内胆石一般不产生绞痛,但有时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饱闷感、腹胀、胃灼热、嗳气、吐酸等,尤其在进食油腻物后更加明显,如伴感染,则引起发热及右上腹疼痛等,总胆管内胆石除产生绞痛外,还易并发梗阻性黄疸,胆石嵌入胆道口壶腹时,不仅易引起持久性黄疸,而且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等。

  “胆绞痛”常有中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常放射至右肩部或右肩胛处,多在饱餐、高脂肪餐或腹部受震动后发作,患者常大汗淋漓、恶心、呕吐、某些人在呕吐后痛减,绞痛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但多数不超过数小时。

治疗:

   1、溶石、排石:

胆通、熊去氧胆酸 (选一)

   2、增进胆汁分泌:

去氢胆酸、利胆片(选一)

   3、胆绞痛:

硝酸甘油、阿托品、654-2(选一)

   4、中成药治疗:

(对症下药)

   利胆片、利胆排石片、消炎利胆片、金胆片、胆石通、排石冲剂

 糖尿病

基本病理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代谢紊乱,出现血糖过高或糖尿。

            临床以多尿、多饮、多食、逐渐消瘦、疲乏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四肢酸痛、腰痛、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皮肤瘙痒,且易发生化脓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肾脏病变、神经病变并发症。

治疗:

      

            1、非胰岛素依赖型:

优降糖、降糖灵、美迪康、达美康、糖适平、D-860(选一)

   2、胰岛素依赖型:

由医院调整胰岛素用量,在家中应用。

   3、中成药治疗:

消渴丸、金匮肾气丸

                      高脂血症

   又称高脂蛋白血症,指血浆中几种或所有血脂成分含量增高的病症,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临床常以这四类含量增高为主要表现,本病虽没自觉症状,但引起后果却不妙,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胆结石、胰腺炎、糖尿病、肥胖症等。

  长期饱食、美食或少纤维,摄取热量过大,夜宵常吃等均可引起本病。

治疗药品有:

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烟酸肌醇酯、肌醇、多烯康、藻酸双酯钠、亚油酸、益寿宁甲胶丸、脉通、脂必妥    (选一)

  中成药治疗:

降糖灵、血脂康胶囊、绞股兰总苷片

                          痛  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血清尿酸浓度超过6毫克%)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久病者有痛风石沉积,导致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症。

   急性关节炎期常因精神紧张、疲劳、酗酒、饮食过多、关节损伤等因素诱发,多数患者在夜半突然关节剧痛,伴有发热等症,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逐渐消失,以后再有复发;慢性发生频繁,发作后关节肿痛不能完全消失,导致关节畸形僵硬等。

治疗:

   1、疼痛期间:

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选一)

   2、急性:

秋水仙碱

   3、慢性:

丙磺舒、苯溴马隆

   4、痛风性肾病:

别嘌醇

   5、中成药治疗:

雷公藤片

                    单纯性甲状腺肿

   为体内缺碘引起的代偿性甲状腺肿大,一般不伴有甲状腺功能失常,临床分地方性和散发性两种。

   地方性分布于远离海边的缺碘山区,散发性多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经绝期机体的需要而碘摄入不足,散发性表现为甲状腺轻度肿大,呈弥漫性,质较软,早期无节结;地方性久病患者大脖子,垂如婴头,掌头等悬项下,有节结,质硬。

治疗:

吃食中以碘盐为主。

药物可内服“甲状腺片”或“复方碘液”。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又称“甲亢”,由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过多所致,临床表现为:

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心动过速、出汗、体重减轻、手抖、情绪易激动等。

   本病以女性患者为多,甲状腺常呈弥漫性肿大,对称性,质软,随吞咽上下移动,眼球突出一般为双侧性,患者畏热,皮肤温暖多汗,尤以手足为甚,食欲亢进而体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