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654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考历史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考历史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高考历史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高考历史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题.docx

《高考历史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题.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题.docx

高考历史题

A.改变了大战发生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

C.证明制空权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

超。

影响:

冲突贱商传统;倭寇、“洋禁”与海外贸易发展冲突;白银流入与货币化。

(2)观点:

工商立国;与列国展开以工业为基础的商战;破除传统,培养和尊重工商技术人才。

背景: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列强入侵与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洋务运动。

(3)变化:

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

促进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解析】

(1)从“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天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

”这句可看出国内市场区域特征明显;并且远销日本,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得出对外贸易出超的结论

(2)应结合明末政府的政策以及材料得出结论。

明末政府的政策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主要考察学生对同一时期中国及世界历史的掌握情况,结合当时世界历史可得出此结论。

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

(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

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

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

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

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

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

”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

”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

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

“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

(6分)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

(14分)

(1)隋唐政治上与北周一脉相承,关中为政治中心区域;关中地理优越,战略地位重要

(4)靠近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大运河的中心,全国财赋水陆转运枢纽;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大粮仓;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及地理位置可得出结论。

“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成为定都咸阳、长安的主要因素。

4)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于,洛阳靠近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大运河的中心,全国财赋水陆转运枢纽。

加上政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洛阳成为“二京”之一。

本题以三农中的农业问题为载体设置试题,从经济常识和中学常识角度考查学生分析

浙江

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墨子C.普罗塔戈拉D.亚里士多德

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4.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

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16.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2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

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

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物种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

下列各项中,属于

图9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机重要因素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

《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编:

《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图12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状况。

(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

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

……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

……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

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

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10分)

11-15ADADB16-20CBCDC

21-25ADBCC

38.(26分)

(1)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

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

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曲折而艰难地发展:

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紧急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区去。

(3)处于困境,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

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39.(26分)

(1)《论法的精神》。

政治民主以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相互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

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

国会分成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经通过的立法。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

效贯彻。

背景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回答第12、13题。

12.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

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

物分别是

图6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14.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

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

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

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

16.1903年有人指出:

“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

”这反映作者

A.抨击迷信思想B.痛斥君主专制

C.批判宗法制度D.回击复古逆流

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重要法宝。

回答第17、18题。

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8.图7是拍摄于山海关的历史照片。

图中的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0.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做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

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

茶叶产于我国南方,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

“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

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4分)

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4分)

主题三茶叶与美国革命

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的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

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

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8分)

主题四茶叶与民族企业

(4)阅读下表,结合所学,划分“张一元”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8分)并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分析这一阶段内中国的相关经济状况。

(4分)

(要求:

材料运用充分,言之成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

28.

“张一元”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25年

创建福建茶场,就地加工生产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1956年

公私合营

“文革”期间

先后改称红旗茶庄、大栅栏茶庄、闵春茶店

1982年

恢复张一元茶庄的名称

1992年

成立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

1995年

建立茶叶生产基地——闽东茶叶公司

1999年

成立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股份制

2002年

扩建为张一元饮品有限责任公司

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张仲景记述道: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竟逐荣势……唯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8分)

1.D

2.C

3.B

4.C

5.A

6.D

7.C

8.D

9.B

10.C

11.A

12.C

13.D

14.C

15.B

16.A

17.D

18.C

19.A

20.B

21.B

22.D

23.A

24.C

25.B

26.C

27.D

28.B

29.C

30.D

31.D

32.A

33.A

34.D

35.A

37.

(1)史实:

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

条件:

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2)作用:

茶叶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原因:

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3)原因:

北美人民反对英国高压政策,维护殖民地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

影响:

进一步激化了殖民地和英国的矛盾;成为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4)发展阶段①从企业发展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创业阶段

1925—1956年

扩展阶段

1956—1999年

改制阶段

1999年至今

企业改革(与扩大)阶段

②从企业性质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25年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956年至今

11959—1999年

21999年至今

社会主义企业

1国营(有)企业

2股份制企业

③从企业经营角度:

阶段划分

阶段名称

1900—1956年

私营企业

1956—1999年

国营企业

1999年至今

股份制公司

中国经济状况:

(1)1900—1925:

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鼓励。

(2)1925—1956:

民国政府对民族企业既鼓励又压制(四大家族);抗日战争对民族经济的破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义经济政策;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3)1956—1999:

三大改造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探索与曲折发展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4)1999—至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国企改革深入。

40.

(1)背景:

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著作及成就:

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28.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

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29.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

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

“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8.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

“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

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l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8.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5.中日双方对l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

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科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

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

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

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

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