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554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docx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

  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又名水泥发泡剂,泡沫混凝土发泡剂是指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产生大量均匀而稳定的泡沫,用以生产泡

  沫混凝土的外加剂。

  一.发泡剂的概念

  

(1)发泡剂的一般概念

  发泡剂就是能使其水溶液在机械作用力引入空气的情况下,产生大量泡沫的一类物质,这一类物质就是表面活性剂或者表面活性物质。

前者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后者如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纸浆废液等。

  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

  发泡剂的实质就是它的表面活性作用。

没有表面活性作用,就不能发泡,也就不能成为发泡剂,表面活性是发泡的核心。

  

(2)发泡剂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

  发泡剂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

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差别的,它可以区分非应用性的发泡剂与应用性发泡剂。

  ①广义发泡剂

  广义的发泡剂是指所有其水溶液能在引入空气的情况下大量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物质。

因为大多数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物质均有大量起泡的能力,因此,广义的发泡剂包含了大多数表面活性剂与表面活性物质。

因而,广义的发泡剂的范围很大,种类很多,其性能品质相差很大,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择性。

  广义的发泡剂的发泡倍数(产泡能力)、泡沫稳定性(可用性)等技术性能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表示它有一定的产生大量泡沫的能力,产出的泡沫能否有实际的用途则没有界定。

  ②狭义的发泡剂

  狭义的发泡剂是指那些不但能产生大量泡沫,而且泡沫具有优异性能,能满足各种产品发泡的技术要求,真正能用于生产实际的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物质。

它与广义发泡剂的最大区别就是其应用价值,体现其应用价值的是其优异性能。

其优异性能表现为发泡能力特别强,单位体积产泡量大,泡沫非常稳定,可长时间不消泡,泡沫细腻,和使用介质的相容性好等。

  狭义的发泡剂就是工业上实际应用的发泡剂,一般人们常说的发泡剂就是指这类狭义发泡剂。

只有狭义的发泡剂才有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3)水泥发泡剂的概念

  水泥发泡剂属于狭义发泡剂的一个类别,而不是所有的狭义发泡剂。

在狭义发泡剂中,能用于泡沫混凝土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是极少的。

这是由泡沫混凝土的特性及技术要求所决定的。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民用中,发泡剂的用途千差万别,不同应用领域对发泡剂就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例如,灭火器用发泡剂只要求其瞬时发泡量,和对氧气的阻隔能力,而不要求其较高的稳定性和细腻性。

再如矿业用浮选发泡剂,只要求它对目的物的吸附力强并有较好的起泡力,对发泡倍数和稳泡性要求不高。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举。

发泡剂目前几乎应用到各个工业领域,用途十分广泛。

各行业对发泡剂的性能要求显然是不一样的,一个行业能用的发泡剂到另一行业就不能使用或效果不好。

同理,泡沫混凝土所用发泡剂是针对混凝土发泡来提出技术要求的。

它除了大泡沫生成能力外,特别注重泡沫的稳定性,泡沫的细腻性,泡沫和水泥等胶凝材料的适应性等。

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狭义发泡剂也是廖廖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发泡剂是不能用于泡沫混凝土实际生产的。

因此,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必须是符合上述技术要求的少数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物质。

  正是因为概念上的模糊,使许多人在实际应用时陷入了一个很大的误区,混淆了“发泡剂”与“泡沫混凝土发泡剂”两个不同的概念,凡是发泡剂都买来使用,结果达不发泡效果,生产不出合乎要求的泡沫混凝土。

因此,我们弄清这些概念及其区别是十分必要的,可避免发泡剂在使用上的许多误区,少走许多弯路。

事实上,市场上很多名称为“发泡剂”的东西,并非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大家应明白这一点。

  为了叙述的简便,本书以后所述的发泡剂,除特殊说明外,均是指泡沫混凝土发泡剂,而非广义或狭义发泡剂。

  二.水泥发泡剂生产应用概况

  水泥发泡剂在我国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开发出松香皂和松香热聚物这两种发泡剂并用于砂浆和泡沫混凝土。

这两种发泡剂几十年来在国内应用十分普遍,为建材建筑业界所熟悉,这是我国的第一代发泡剂,至今仍有较大的应用。

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我国表面活性工业的兴起,合成类表面活性剂型发泡剂开始应用,并取代了相当一部分松香皂和松香热聚物,成为发泡剂的一个主要品种。

这是我国第二代发泡剂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末期,国外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性能蛋白型发泡剂,开始随着我国的市场开放进入我国,并逐渐显示出其高稳定性的优势,得到了较大的应用。

在国外蛋白发泡剂的促进下,我国青海等地也开发出多种牌号的动物蛋白发泡剂,植物蛋白发泡剂也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并推广应用,我国进入了第三代发泡剂的开发应用时期。

如今,我国的发泡剂正从第三代向第四代过渡,发泡剂由单一成分逐渐向多成分复合发展。

但这仅仅是开始,复合技术还有待完善和提高,我国完全进入复合发泡剂时代还需时日。

所以,我国目前是第一代松香类、第二代合成类、第三代蛋白类,这三代发泡剂同时存在和应用,没有哪一种被完全淘汰,也没有哪一种完全独霸发泡剂市场。

造成这种发泡剂“春秋时代”的原因,是因为许多人发泡剂的基本知识缺乏,对发泡剂难以区别,选择无序,在使用上盲目的成分很大。

这就使低性能的发泡剂不见得被人放弃,高性能的发泡剂也不见得被人优选。

随着泡沫混凝土的高速发展及泡沫混凝土知识的逐步普及,人们对发泡剂会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使之选择和使用逐步理性和科学。

届时,优质高性能发泡剂自然会全面发展,而低性能的发泡剂也会自动退出市场,这是必然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先进的东西总要淘汰落后的东西,市场是无情的。

  正如上述,我国目前市场上的发泡剂是四代并存,种类、牌号繁多,令一般人眼花缭乱,难识优劣。

单是作者从各种媒体上统计到的不同名称的发泡剂就有100多种,那些已经实际应用或进入市场的发泡剂就更多,少说也有几百种。

如此多的发泡剂,别说是刚刚接触发泡剂的人,就是有一定泡沫混凝土生产经验的人也一时难以分清其优劣和类型。

  为了使大家对各种发泡剂能够理性有序地认识,弄清其实质,了解其大致的性能,在后面的几个部分,我们将把各种发泡剂归类介绍,以帮助大家认识了解发泡剂。

  发泡剂因为都是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物质,因此,可根据其水溶液的电离性质分为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两性离子四大类。

但这种分类过于学术化和抽象化。

为了通俗一些,便于读者特别是缺乏专业知识的一般读者的理解,在后面分类介绍时,我们将发泡剂按组成的成分划分类型,大至分为松香树脂类、合成表面活性剂类、蛋白质类、复合类、其它类,共5个类型。

  

(1)松香树脂类发泡剂(第一代发泡剂)

  这类发泡剂均是以松香作为主要原料制成,应用最早也最为普遍。

松香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其中含有松香脂酸类、芳香烃类、芳香醇类、芳香醛类及其氧化物等,分子式可表示为C20H30O2。

  松香树脂发泡剂又名引气剂,它的主要品种有松香皂和松香热聚物两个。

其最初均是作为混凝土砂浆引气剂来开发应用的,后来又扩展应用为泡沫混凝土的发泡剂。

  松香皂发泡剂

  1.松香皂简介

  因松香中具有羧基—COOH,加入碱以后,会产生皂化反应生成松香酸皂、故取名为松香皂。

它的主要成分是松香酸钠,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范畴。

  松香皂是一种棕褐色透明状膏体,含水量约22%,加水稀释后为透明澄清液,不混浊,无沉淀,有松香特有的气味,PH值约8—10,表面张力约为(2.9~3.1)×10N/m。

  松香皂是上世纪30年代最先由美国研制开发的。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仿制生产松香皂,并应用于佛子岭、梅山、三门峡等大型混凝土水库大坝和一些港口工程,以微气孔来提高其抗渗性和抗冻性。

当泡沫混凝土兴起后,它又开始作为发泡剂使用。

  2.松香皂的生产方法

  松香皂是以松香为主料加入碱液和助剂,通过加热反应而制取的。

其生产方法如下:

  ①首先将碱液配成一定的浓度,这一浓度与反应能否顺利进行有关。

它不是一个常数,而是由皂化系数来确定的。

皂化系数是指1㎏松香所消耗的碱量。

皂化1㎏松香所需的碱量可由下式计算:

  (3—1)

  式中:

m碱用量;

  a松香皂化系数

  b碱的纯度;

  k碱的换算系数。

  ②选取合乎技术要求的二级或三级松香,粉碎成粉末状,放在空气中氧化一段时间,待其颜色加深到一定程度(可凭经验)时便可使用。

注意,松香并非品质等极越高越好,一级松香就不能使用。

因为一级松香在100℃附近温度范围容易形成结晶而影响皂化反应。

  ③将碱溶液加入反应釜,升温至90~100℃,在搅拌状态下慢慢加入松香粉末。

在加入松香时容易起泡而爆沸,所以要注意观察,当要沸溢时可停止添加。

当物料加完之后,可在搅拌状态下反应一定的时间,其反应时间的长短将决定松香酸钠的生成量。

反应终点可通过反应液的外观来判断,方法是取出少量反应液,加入热水稀释,若溶液清彻透明无沉淀,即反应完全、可终止反应。

最后,调整PH值8—10左右即为成品。

  ④按上述方法生成的松香皂发泡倍数低、消泡快、性能不好,为提高其性能,可在反应时加入各种改性剂,以改善其发泡能力和稳泡性。

也可以在反应结束后,在成品中加入改性剂,但效果不如在反应过程中加入。

  FP—3型发泡剂是我们开发的改性松香皂新产品。

在合成过程中,我们加入了三种改性剂,在合成后的成品内,又加入了两种改性剂。

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BD后,它的起泡高度有了提高,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T后,它的稳泡性有了明显的改善,分散性更好。

另外,加入的其它有机、无机改性剂能与阳离子及非离子改性剂有协同作用。

在这些改性剂加入后,松香皂的的发泡倍数提高至35倍,泡沫全消的时间延长到>10h,比现有产品的性能大大提高了一步。

  3.松香皂的技术特点

  松香皂的技术特点是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价格低、发泡倍数和泡沫稳定性一般,其突出优点是与水泥相容性好,可与水泥中的Ca反应,生成不溶性盐,泡沫稳定性增加,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和合成类表面活性剂相比,它对泡沫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更有利。

由于其泡沫稳定性和发泡倍数均不是太好,因而它只能用于密度大于600㎏/m以上的高密度泡沫混凝土,而不能用于500㎏/m以下的低密度泡沫混凝土。

它价格虽较低但用量较大。

  另外,松香皂在使用时需要加热溶解,比较麻烦,不如其它发泡剂使用简便。

  大致讲,它可以作为一种低档次发泡剂使用。

在泡沫混凝土技术要求不高时可以选用。

  目前,松香皂的市场销售价约4500元~8000元/吨,各地不等。

  松香热聚物

  1.简介

  松香热聚物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发泡剂,由美国1937年首创,称为“文沙”树脂(Vinso),1938年获得专利。

它是发泡剂的始祖。

文沙树脂最早是由松树的根部含木松香的浸出物经过精制过程而得到的副产品。

其性质与松香皂很相近。

它最初的应用,是以产生的微小气泡(称微沫)来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水工工程的抗渗,寒冷地区路面及大坝施工的抗冻等。

日本于上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引进“文沙”技术,由山宗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并用于日本著名的奥只见坝、田子仓坝等大型水工工程。

此后,世界各国也纷纷引进或模仿“文沙”生产技术,使松香热聚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使其由引气剂延伸为发泡剂,用途更加广泛。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仿照美国“文沙”树脂,生产松香热聚物作为引气剂用于混凝土和砂浆,后又用于泡沫混凝土。

它是我国上世纪后半叶的主要引气剂和发泡表面活性剂品种。

  2.技术原理

  将松香与苯酚、硫酸等几种物质做原料,以适当的比例混合投入反应釜,在70~80℃环境下反应6h后得到钠盐缩合热聚物产品,即可得到松香热聚物类引气剂,是一种棕褐色膏状体。

  不过这个反应过程相当复杂,松香中的羧酸和酚类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脂类。

  所形成的大分子再与碱反应生成缩聚物的钠盐,其产物也是类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技术特点

  和松香皂相比,松香热聚物的产量和用量都要低得多,不如松香皂受欢迎。

这主要是因为松香热聚物的性能与松香皂大体相当,但它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却较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另外,它的生产以苯酚为原料,而苯酚有毒性,有生产安全问题和环境问题。

这一切,决定了它没有多大的优势,优点没有松香皂多,因而推广受到限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它也不如松香皂的应用普遍。

因此,本书不再对其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2)合成类发泡剂(第二代发泡剂)

  继松香类发泡剂之后,我国在上世纪后期,开发了各种合成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

这类发泡剂在国外于上世纪50年代就广泛地应用于水泥发泡,但由于当时我国的表面活性剂工业没有发展起来,所以一直没有开发应用。

直到1980年以后,由于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规模化发展,这一类发泡剂才逐渐得到开发,并在近几年成为发泡剂的主流型产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大部分商品水泥泡发剂,均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类,约占发泡剂总产销量的60%。

  合成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按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性质,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离子型,种类繁多,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但优异性能的品种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这一类发泡剂总体讲泡沫稳定性较差,不适合于较低密度的泡沫混凝土。

  在各种合成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中,阴离子型因发泡快且发泡倍数大而受到普遍的欢迎。

阳离子发泡剂价格很高且对水泥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用不多。

非离子发泡剂的发泡倍数一般较小,而一般人多看重发泡能力,所以它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两性离子发泡剂由于成本相当高,虽发泡尚可,也应用不多。

下面仅就应用较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一详细介绍,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也作一简述。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型发泡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用作发泡剂的有10多种,但最常用,成本最低、最易得的,是烷基苯磺酸盐类。

其代表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它是由苯环上带一个长链烷基(CH3CH2CH2…CH2CH2…)的烷基苯,经用浓硫酸、发烟硫酸或是液体三氧化硫作为磺化剂而制得。

实践发现,烷基的碳原子数以接近12时最为合适,性能最好。

这个烷基可以是带有支链的含有12个碳原子和各种烷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工艺较为简单,目前主要以丙烯为原材料先聚合成丙烯四聚体十二烯(C12H24),然后再与苯共聚成十二烷基苯复杂混合物,经发烟硫酸磺化成十二烷基苯磺酸,并用氢氧化钠中和成钠盐。

  烷基苯磺酸钠是1936年由美国首先生产的,那个时期因用煤油作为生产原料,泡沫不好,后经多次改进成为应用最广的表面活性剂。

  它的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或片状固体,易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溶液,对碱和稀酸较为稳定,240℃发生分解。

  烷基磺酸钠的表面张力约为2.96×10N/m,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有良好的发泡力。

如在0.05%浓度时的发泡力84㎜,甚至更低的浓度也能发泡。

而且,它的起泡速度很快,可以瞬间起泡,泡沫量大而丰富。

高泡型表面活性剂在发泡得当的情况下,它的起泡高度可大于200㎜。

  起泡快,泡沫量大,这是烷基磺酸钠的突出优点,也是它受到一些人欢迎的主要原因。

  但是,正如许多合成表面活性剂类发泡剂一样,烷基磺酸钠是发泡容易存泡难。

它的泡沫起的快,但消的也快,泡沫的稳定性是较差的,泡沫发起之后,几十分钟就会全部消失,想保留下来不容易。

即使配合稳泡剂并采取其它技术措施,它的泡沫在30min左右也会消失大半。

在发好泡之后,我们会十分清楚地看到它的气泡一个个迅速破裂,并可听到破泡的声音,本来很细小的泡沫会很快合并成越来越大的泡沫。

  我国的现有发泡剂只所以大多稳定性差,低密度(500㎏/m以下)的泡沫混凝土难以生产,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国产的许多发泡剂均是合成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型的,有着和烷基磺酸钠相似或相同的性能特点。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型发泡剂

  用作混凝土或水泥发泡剂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聚乙二醇型,它由含有活泼氢原子的憎水原料和环氧乙烷发生加成反应而制得。

  羟基、羧基、氨基以及酰氨基等的氢原子,都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

含有上述原子的憎水材料都可以与环氧乙烷生成聚乙二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例如由烷基酚与环氧乙烷进行加成反应即可制得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当参加聚合反应的环氧乙烷比例越大时,生成的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就越好。

  烷基酚、脂肪酸、高级脂肪胺或是脂肪酰胺也易于与环氧乙烷进行加成反应制成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在水溶液中不能离解成离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目前它的产量和用量仅次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第二位。

它大体有四个类型:

醚型、酯型、醚酯型和含氮型。

  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物分子中的低极性基团端没有同性电荷的排斥,彼此间极易靠拢,因而它们在溶液表面排列时,疏水基团的密度就会增加,相应咸少了其它的分子数,溶液的表面张力则降低,表面活性增加,因而有一定的起泡能力。

也正是因为它的疏水基团在水溶液表面排列密集,使水溶液所形成的气泡液膜比较密实坚韧,不易破裂,所以它的泡沫稳定性优于烷基苯磺酸钠,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发泡能力(起泡高度)远不如阴离子型。

由于许多人对发泡剂是先看起泡性,故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往往会因起泡能力不强而不被人选用。

  从长远看,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身的特性,它被广泛用作发泡剂的可能是很少的,前景远不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蛋白活性物型发泡剂(第三代发泡剂)

  蛋白型发泡剂是目前的高档发泡剂,性能较好,发展前景也较好。

从发展的总趋势看,它在近几年的应用当中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虽然它的价格很高(大多在1.5万元/吨以上),由于它的性能较好,仍然会被市场接受。

  蛋白类发泡剂是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它们共同的突出优点是泡沫特别稳定,可以长时间不消泡,完全消泡的时间大多长于24h,是其它类型的发泡剂望尘莫及的。

另外,还有着比较满意的发泡倍数。

虽然它的发泡能力不如合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也居中等水平,不算太差。

因此,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发泡剂基本上以蛋白类为主。

  我国蛋白类发泡剂原来大多进口,来自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这几年国产的也越来越多。

但总的来看,进口产品的质量仍然高于国产品。

国产蛋白发泡剂的性能要完全达到进口的水平,还需要作出努力,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蛋白发泡剂从原料成分划分,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两种。

动物性蛋白又分水解动物蹄角型、水解毛发型、水解血胶型三种;植物性蛋白也以植物原料的品种不同,分为茶皂型和皂角苷类等。

  1.植物蛋白发泡剂

  由于原料充足,目前我国的植物蛋白发泡剂已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和应用。

其主要品种为茶皂素和皂角苷。

它们均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

  

(1)茶皂素发泡剂

  这种发泡剂是用油茶籽提取物茶皂素为主要成分提取而成的。

茶皂素是从山茶科茶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皂甙,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

1931年由日本首先从茶籽中分离出来,1952年才得到茶皂素晶体。

中国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进行研究,到1979年才确定了工业生产的工艺。

  皂甙含量在80%以上的产品,为淡黄色无定型粉末,ph=6~7;茶皂素的纯品为无色细微柱状晶,熔点224℃;皂甙含量在40%以上的产品,为棕红色油状透明液体,ph=7~8。

水溶液中的茶皂素有很强的起泡力,即使在浓度相当低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泡沫高度。

如将浓度提高,泡沫不仅持久,而且相当稳定,例如0.05%的茶皂素水溶液振荡后,产生的泡沫经30min不消散,而0.06%的上等肥皂水溶液产生的泡沫14min就消散了。

  经提纯的茶皂素味苦,辛辣,有一定的溶血性和鱼毒性,在冷水中难溶,在碱性溶液中易溶。

它对水硬度极不敏感,其泡沫力不受水的硬度的影响。

它的起泡能力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茶皂素所产生的泡沫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长时间不消泡,2880min(48h)仍能保持14㎜的泡沫高度(0.005%溶液),这是合成阴离子或非离表面活性剂无论如何也难达到的。

  茶皂素的发泡高度和合成类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是偏低的,但它的稳泡性却是那些合成类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法相比的。

现将它们用表3—4进行发泡与稳泡性能的比较,由表中可以看出,茶皂素有着令人叹服的泡沫稳定性。

  如果茶皂素的发泡能力能得到改进,达到或超过烷基磺酸钠的水平,那么它的性能将会更加优异,用途也将更加广泛。

目前,影响它大面积应用的,主要是它的起泡性仍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我们主要采用加入增泡剂的方法来解决,效果很好,起泡高度已不低于烷基磺酸钠。

FP—5A发泡剂即是我们研制的改性茶皂素。

  

(2)皂角苷型发泡剂

  皂角苷型发泡剂的主要成份是三萜皂苷,是多年生乔本科树木皂角树的果实中的提取物,也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物。

  多年生乔木皂角树果实皂角中含有一种味辛辣刺鼻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三萜皂苷。

它具有很好的发泡性能。

  三萜皂苷由单糖、苷基和苷元基组成。

苷元基由两个相连的苷元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苷元可以联结3个或3个以上的单糖,形成一个较大的五环三萜空间结构。

  单糖基中的单糖有很多羟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而具有很强的亲水性,而苷元基中的苷元具有亲油性(憎水基)。

三萜皂苷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当三萜皂苷溶于水后,大分子被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形成两种基团的定向排列,从而降低了气液界面的张力,使新界面的产生变得容易。

若使用机械方法搅动溶液,就会产生气泡,且由于三萜皂苷分子结构较大,形成的分子膜较厚,气泡壁的弹性和强度较高,气泡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皂角苷不但起泡力较好,而且其与茶皂素相似,具有优异的稳泡性能,连续观察24h,其泡沫高度仅下降28%,而同时试验观察的合成类稳定性好的表面活性剂发泡剂的泡沫早已一个不剩地完全消失。

  皂角苷的起泡力与温度有关,在温度20~90℃范围内,起泡力呈直线上升。

这充分说明升温可以促进起泡。

但是温度也促进消泡,温度越高则消泡速度就越快。

以放置5min为例,40℃的下降约2.9%,80℃的下降为8.7%,90℃的下降为19.3%。

  皂角苷的发泡能力和稳定性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小,对使用条件要求不严格。

首先,它的起泡力几乎不受水质硬度而改变,它可以在水质硬度范围相当大的区域内使用,而许多合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却很易受到水质硬度的制约,水质硬度略有偏高,起泡力和稳泡性能就会下降,甚至不发泡。

其次,皂角苷也不受酸度的影响。

在酸度Ph≈4~6的范围内,皂角苷的发泡保持正常,稳定性依旧。

而合成类的一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会立即分解成脂肪酸和盐,失去了活性作用,不易起泡或根本不起泡。

  由于皂角苷的稳定性优异,因而它的气泡不易合并和串连,所以它产生的泡沫和最终在混凝土内形成的气孔均是独立和封闭的,分布均匀、不会产生大泡,泡沫的形态和结构是十分理想的。

分子结构大,在气泡表面定向排列后形成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强,液膜黏度大且韧性好,是其泡沫稳定细密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国皂角树资源没有茶树资源丰富,因而皂角苷的生产规模没有茶皂素大。

我们研制生产的FP—5B型发泡剂即为改性皂角苷。

鉴于皂角苷的稳定性十分优异而发泡倍数不如合成阴离子发泡剂的不足,为了提高其发泡力,我们在其中加入了两种增泡剂,同时还加入了一种稳泡剂,不但使其发泡倍数超过了合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常理想,而且稳泡性也进一步提高,优于单一成分的皂角苷,特别适合生产500㎏/m以下超低密度泡沫混凝土。

但由于皂角原料不足,产量一直上不去,欢迎读者朋友们提供资源信息。

  2动物蛋白型发泡剂

  动物蛋白发泡剂的性能和植物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