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5039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宁夏自治区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化学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Cl-35.5Ca-40

一、选择(选出下列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

1-11题每题2分,12-13题每题3分,共28分。

不选、多选、错选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合成新药,是合成新物质,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有关,不符合题意;

B、开发新能源,是能源研究领域,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不符合题意;

C、研究物体运动,是物理学科研究的范畴,符合题意;

D、研究新型材料,是开发新物质,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做法不能体现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D.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等,A选项不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现有的能源还无法替代化石能源,所以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而不能杜绝,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化肥既可以达到增加农作物产量的目的,也可减少环境污染,C选项不合题意;

D、太阳能是新能源,无污染、可持续、来源广泛,因此符合环境友好发展,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3.学化学、用化学。

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应先用略显碱性的洗发剂,再用略显酸性的护发剂,选项正确;

B、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夜间发现家中煤气泄露,不能立即开灯,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选项错误;

C、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选项正确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由于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选项正确。

故选B。

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是

A.炭黑用于制墨

B.氦气用于充气球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炭黑用于制墨,由颜色是黑色的物理性质,和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不符合题意;

B、氦气用于充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的物理性质,和不易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和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了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5.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

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

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纯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粗盐溶解,应加适量

水,并不是水越多越好,加太多的水,会导致蒸发时间较长,符合题意;

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玻璃棒共用了4次、溶解:

搅拌、加速溶解;过滤:

引流;蒸发: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还有转移精盐,不符合题意;

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故只能得到初步提纯,不符合题意;

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四种物质,可将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归为一类;剩下的是二氧化碳。

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A.

否为单质

B.是否为气体

C.是否具有可燃性

D.是否为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分类的依据是:

是否具有可燃性。

故选C。

7.工业上利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少量Si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SiO3中硅元素显+4价

B.高炉气体中SO2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原料中焦炭的作用之一是生成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化学式化合价代数和为0,钙显+2价,氧显-2价,综合得到硅显+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二氧化硫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形成酸雨,因此二氧化硫不能直接排放,B选项不合题意;

C、焦炭可以直接与铁矿石反应,也可跟碳酸钙分解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选项不合题意;

D、

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定义,因此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

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门话题。

过氧乙酸(化学式

)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选项错误;

​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2):

(4×1):

(3×16),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

(4×1):

(3×16)=6:

1:

12,选项正确;

​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故选A。

9.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的分析方法。

下面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镁条燃烧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探究CO2的溶解性

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操作

实验分析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1/5,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不符合题意;

C、将水注入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装置内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D、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温度相同,都与空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金属元素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如氯化铵属于盐,但是不含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但是二氧化锰并不能做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很多,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发热,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及方法

A

氯化钾固体(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NH3(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C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D

氧化铜(木炭粉)

加入稀硫酸,过滤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钾固体,选项错误;

B、NH3可以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选项错误;

C、碳酸钠溶液和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得氢氧化钠溶液,选项正确;

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木炭和硫酸不反应,向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过滤,固体是木炭,选项错误。

故选C。

1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如图是几种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在不停地运动

C.氢气、氧气、石墨、金刚石都是单质,水、氢氧化钠、氯化氢、氯化钠都是化合物

D.化学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不变,只是微粒重新结合,因而,物质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选项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在不停地运动,选项正确;

C、氢气、氧气、石墨、金刚石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水、氢氧化钠、氯化氢、氯化钠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只是原子重新结合,但是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因而,物质的种类改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故选D。

13.下列各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注:

物质间的转化均通过一步实现)关系与如图不符的是

选项物质

X

Y

Z

A

CO2

O2

CO

B

CaCO3

CaO

Ca(OH)2

C

H2O2

H2O

H2

D

Cu

CuO

CuSO4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氧气,氧气和碳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或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转化成立,选项正确;

B、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转化成立,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氢气不能转化成过氧化氢,转化不成立,选项错误;

C、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比铜活泼的金属(如铁等)反应生成铜,转化成立,选项正确。

故选C。

二、填空(共13分)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元素都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周期表中查找硫元素,知道硫元素

原子序数是16,你还可以获得它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写一条)。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_______(用符号表示)。

(3)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摄入量过低可能引发_________。

【答案】

(1).非金属

(2).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合理即可)(3).S2-(4).表皮角质化或癌症

【解析】

【详解】

(1)图中的元素名称都是“石”字旁,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2)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周期表中查找硫元素,知道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6,还可以获得它的信息有硫的符号为S,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等。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S2-;

(3)硒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的一种,摄入量过低可能引发表皮角质化或癌症。

15.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能力。

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

(2)60℃时,在50g水中加入7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至固体不再溶解时,此时形成的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图中,当向盛有水的烧杯中缓慢倒入浓硫酸时,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

(1).20℃时,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的质量为36g

(2).饱和(3).52.4%(4).试管中的硝酸钾逐渐溶解

【解析】

【详解】

(1)溶解度的定义是:

在某温度下,溶质溶于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故填:

20℃时,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36g;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硝酸钾,质量小于70g,因此此时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

(3)浓硫酸的稀释会大量放热,导致大烧杯中的溶液和试管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导致硝酸钾溶解度增大,因此现象为:

试管中的硝酸钾逐渐溶解。

16.如图为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据此回答问题:

(1)欲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下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若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判断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④⑤⑦

(2).

(3).②(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给仪器,可选择③④⑤⑦,该装置是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氧气,适用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也适用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②;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验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三、应用(共12分)

17.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深刻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身上的衣服牢固耐穿、易洗快干、抗皱性好,是因为衣料大多都由____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制成。

(2)自2018年以来,宁夏多地区启动深度净化黄河水替换地下水源供水,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黄河水自取水站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后,输送至千家万户。

小刚通过_____,判断自来水仍然是硬水。

饮用前,可_____将其软化。

(3)你住的房屋建造时所用的各种材料也和化学有关。

例如,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既白又坚固,其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减少了大气污染,成为现代城市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为防止电动车钢制车架与空气中的_______等接触而生锈,通常在车架表面进行喷漆处理。

【答案】

(1).合成纤维

(2).肥皂水(3).煮沸(4).

(5).氧气、水蒸气

【解析】

【详解】

(1)合成纤维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因此我们所穿的衣服大多都由合成纤维制成,牢固耐穿、易洗快干、抗皱性好;

(2)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时,这些钙、镁化合物会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常用煮沸的方法将其软化;

(3)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用石灰浆粉刷过的墙壁,一段时间后,变得既白又坚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直接接触,故填:

氧气、水蒸气。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完成“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活动后,测得实验产生的废液pH<6.5(已知:

酸、碱废液pH在6.5-85之间达到排放标准)。

为准确测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200g废液,当加入1.48g熟石灰时,测得溶液pH=7。

(1)计算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的这类废液不要倒入下水道,应该(写一条)。

【答案】

(1)0.73%;

(2)倒入指定容器,集中处理

【解析】

【详解】

(1)解:

设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x

x=0.73%

答:

废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73%。

(2)这类废液中含有酸,倒入下水道会腐蚀管道,应该倒入指定容器,集中处理。

四、实验探究(共22分)

19.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

这是为什么呢?

查阅标签得知:

发酵粉

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一】观察碳酸氢钠和碳酸钠都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充分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设计与实验二】

(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____色。

(2)如图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______,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

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任写一个)。

【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__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大家认为:

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同伴芳芳提出猜想:

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

【设计与实验三】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对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同时,对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其用途,而物质的用途又反映其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答案】

(1).蓝

(2).产生气泡(3).

(4).碱(5).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6).分解(7).碳酸钠受热不分解(8).不正确

【解析】

【详解】设计与实验二: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2)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能观察到产生气泡;

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归纳与总结:

碳酸钠、碳酸氢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显碱性;

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设计与实验三:

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说明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解释与结论:

由实验可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故芳芳的猜想不正确。

20.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

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

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

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

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

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_____________

金属活动性:

Cu______Ag(填“>”或“<”)

______________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

Zn________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

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锌片、铜片、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2).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4).将打磨过的锌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5).>(6).

(7).Zn>Cu>Ag(8).将打磨过的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金属活动性:

Cu>Ag;再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反应后的溶液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