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499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docx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

2022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及经典题型

5.生物的启示

基础知识梳理

1.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人们从中获得很多启示,设计了一些很实用的物品。

塑料吸盘的设计受到了章鱼身上的吸盘的启发。

衣服、鞋子等魔术贴的设计受到了苍耳的启发。

降落伞的设计受到了蒲公英的启发。

2.蜂窝猜想:

公元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猜想:

截面呈正六边形的密铺(不留空隙,也不相互重叠)的蜂窝巢房,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成的。

实验:

研究蜂巢形状的奥秘

问题1:

假设蜜蜂用正五边形建蜂巢,结果会怎样?

分析:

用正五边形建蜂巢,因为不能密铺,浪费空间和蜂蜡。

在同种正多边形中,能密铺的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问题2:

假设蜜蜂用下面三种面积相等的图形建蜂巢,计算每种图形的内切圆直径,以及蜂巢壁的总长度,并进行排序。

实验结论:

①在面积相等的条件下,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直径<正方形的内切圆直径<正六边形的内切圆直径。

内切圆的直径越大,蜂巢的容积越大。

②在面积相等的条件下,正三角形的蜂巢壁总长度>正方形的蜂巢壁总长度>正六边形的蜂巢壁总长度。

蜂巢壁总长度越小,耗费蜂蜡越少。

问题3:

将A4纸折成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比较哪种形状抗压能力最强。

实验结论:

正六棱柱的抗压能力最强。

3.蜜蜂用正六边形建蜂巢的优点:

耗最少的蜂蜡、修建容积最大的容器,且容器抗压能力强。

因此蜜蜂是自然界中高明的“建筑工程师”。

4.人们从蜂巢的结构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形似蜂窝的移动通信网络。

这种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同样范围的区域时所建的信号塔个数最少,有效地减少了建设投资。

5.人们造船时从鱼身上得到的启示

(1)人们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质骨架模仿鱼骨,以桨模仿腹鳍,以舵模仿尾鳍。

(2)人们根据鱼利用鱼鳔上浮、下沉制造了潜水艇。

6.人类通过模仿鸟的形状及羽毛,制造了飞机。

7.人类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

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仿生学。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相传鲁班被锯齿形边缘的小草划伤手之后发明了锯子,这是利用了仿生学原理。

(√)

2.萌小牛同学看到爸爸和弟弟在玩“骑马打仗”的游戏,认为这属于仿生学的应用。

(×)

解析:

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人类发明的潜水艇能够在水中上浮和下沉,是模仿了鱼利用鱼鳔上浮和下沉

B.人类制造飞机时模仿了蝴蝶的翅膀

C.人类的电话通信模仿了蝙蝠的回声定位

2.蜜蜂为什么会选择用正六边形来建造蜂巢?

(C)

A.正六边形的蜂巢最美观

B.正六边形的蜂巢排列最整齐

C.正六边形的蜂巢可以用最少的“建筑材料”获得最大的使用空间,而且正六棱柱抗压能力强

3.下列发明没有受到蜂巢正六边形结构启发的是(B)

A.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

B.蜂窝煤

C.蜂窝式建筑物

4.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仿生学的必要性的观点,其中合理的是(A)。

A.萌小牛同学认为: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有利于生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所以我们有模仿和学习的必要

B.小科同学认为:

其他生物不如人类聪明,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从它们身上获得启示

C.小明同学认为:

模仿生物的一些结构和功能是比较低级的,完全不如人们重新创造

 

连线题

将下列动植物与受其启发设计的物品连接起来。

蒲公英种子魔术贴

鱼飞机

鸟降落伞

蜂巢船

苍耳蜂窝式建筑物

鱼鳔潜水艇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6.蛋壳与拱形建筑(苏教版)

基础知识梳理

1.鸡蛋壳的特点:

很薄、很轻,表面呈球形。

实验:

研究蛋壳结构的精妙之处

问题1:

用手能把1枚鸡蛋握碎吗?

结果:

用手不能把1枚鸡蛋握碎。

问题2:

哪种情况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

结果:

凸形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凹形的蛋壳很容易被戳破。

问题3:

4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

操作:

将4枚鸡蛋上下分别用2个塑料瓶盖固定,在上面放一块平板,再在平板上放重物。

结果:

4枚鸡蛋能支撑的物体比我们猜测的要多。

2.鸡蛋表面的曲面结构能够很好地分散所承受的压力,因此鸡蛋壳虽然很薄,但它承受外界冲击的能力较强。

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设计也运用了蛋壳结构,特点是用料少、自重轻、坚固耐用。

国家大剧院运用了蛋壳结构安全帽运用了蛋壳结构

3.拱形结构和蛋壳结构很相似,拱形结构的承重能力强,很多建筑物上都运用了拱形结构。

蛋壳拱形结构桥梁运用了拱形结构

4.无梁殿没有木梁、木柱,全殿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结构。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小鸡从壳内破壳而出要比从壳外啄破鸡蛋壳容易。

(√)

2.建筑物如果没有梁,定是不安全的。

(×)

解析:

全国各地的无梁殿中用砖石砌成大大小小的拱券结构,承重能力强,不需要木梁来支撑。

 

选择题

1.下列结构承重能力较强的是(B)。

A.平板结构

B.拱形结构

C.凹形结构

2.萌小牛同学在跟随爸爸去山区旅游时,经过了很多隧道,他发现隧道顶部采用的都是拱形结构,这主要是因为(A)。

A.拱形结构承重能力强

B.拱形结构美观

C.拱形结构显得空间大

3.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萌小牛同学说:

“我一只手可以轻轻松松地握碎鸡蛋,因为鸡蛋壳太薄了。

B.小科同学说:

“建筑工人叔叔戴的安全帽看起来一点都不安全,由薄薄的塑料制成,工厂一定偷工减料了。

C.小明同学说:

“骑电动车时一定要戴好头盔,头盔虽然看起来薄,但是很坚固,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头部。

 

材料分析题

仿生建筑是模仿自然界某些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而建造的建筑。

从某种意义上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类建筑通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属于蛋壳结构。

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较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

这种“薄壳结构”虽然很薄,但非常耐压。

国家大剧院——鸡蛋广州南沙体育馆——海螺

(1)鸡蛋壳很薄,你用一只手使劲握鸡蛋,一般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把鸡蛋握碎。

(2)阅读材料分析蛋壳结构承重能力强的原因是(B)。

A.蛋壳本身非常坚硬

B.蛋壳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C.蛋壳里面有小鸡支撑着

(3)与蛋壳结构原理相似的拱形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应用,请举出一例:

拱形桥、拱形门、无梁殿等。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7.蝙蝠和雷达(苏教版)

基础知识梳理

1.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避开各种障碍物,自如地飞行和捕食。

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方法及过程

次数

方法

结果

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住

铃铛一个也没有响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捂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2)由以上小实验可以看出,蝙蝠在夜晚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巴和耳朵。

2.蝙蝠一边飞行一边用嘴巴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或小虫后返回,被蝙蝠的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回声定位。

3.雷达是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工作的。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就会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

无线电波不受天气等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地形测绘、气象观测、航行保障等领域。

4.潜水艇的声呐系统利用超声波进行海底探测定位、导航行等。

5.B超诊断仪通过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蝙蝠的眼睛视力非常好,所以可以在漆黑的夜里自如地飞行和捕食。

(×)

2.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是否健康。

(×)

解析:

B超诊断仪通过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来探测人体内部,超声波是声波,不是无线电波。

 

选择题

1.蝙蝠探路的方式叫(B)。

A.回光返照

B.回声定位

C.荡气回肠

2.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应用回声定位的启示,发明了(A)。

A.雷达

B.直升机

C.无人机

3.下列应用了回声定位原理的器械是(C)。

A.显微镜

B.电脑

C.B超诊断仪

4.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和捕食不起主要作用的是(B)。

A.嘴巴B.眼睛C.耳朵

5.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错误的是(C)。

A.萌小牛同学认为:

蝙蝠利用嘴巴发出超声波,利用耳朵接收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从而进行探路

B.小科同学认为:

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探路方式的模仿,发明了雷达、声呐等,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C.小明同学认为:

潜水艇能够在水底安全航行,是因为开了灯,驾驶员能够看清楚路线

解析:

潜水艇上装了声呐系统,通过发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来探测海底地形、定位、导航行等。

连线题

将雷达和蝙蝠的相对应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雷达发射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

雷达的天线蝙蝠的嘴巴

雷达的荧光屏蝙蝠发出的超声

【新版知识梳理及精典考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8.我们来仿生(苏教版)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

模仿手臂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手臂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①做手臂伸直和弯曲的动作,观察肌肉、骨骼和关节是怎样配合工作的。

②观察假肢手臂的结构。

※做一只手臂模型,研究手臂是怎样工作的

实验步骤:

①剪两块硬纸板,一块是另一块的两倍宽。

将宽纸板沿长边对折,将窄纸板的一端剪圆。

②把剪圆的纸板夹在对折纸板的一侧,用铆钉连接,再把“手”固定在对折纸板的另一侧。

③用胶带将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块硬纸板上。

④拉动绳子,带动整个“手臂”运动。

1.手臂的工作原理

肌肉(牵拉骨骼)→骨骼(绕着关节转动)→关节

2.人体手臂的仿生应用

吊臂相当于手臂的骨骼

3.许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并方便捕食,形成了与周围环境十分相似的体色,这种体色就叫保护色。

4.军人经常在野外作战,很多时候需要更好地隐蔽自己,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发明了迷彩服。

5.科学家发现,像蚂蚁、竹节虫这些昆虫有三对足,在爬行时总是以三条足为一组,以三角形支架结构交替前行。

它们可以轻松跨过障碍物,也可以随时随地停下来。

工程师借鉴昆虫的三角步态在稳定性、机动性等方面的优势,设计并制造了六足仿生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可以轻松跨越森林、沙地、沼泽等特殊路面,因此,可以从事工程勘测、反恐防暴、军事侦察等人类难以完成的或危险性较大的工作。

竹节虫和六足机器人

6.河鲀又叫气鼓鱼,它有个本领:

一遇到惊吓,身体就会迅速胀大好几倍,以吓退天敌。

技术人员从中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形状类似于河纯的试管刷子,用来清理锥形瓶和烧瓶。

锥形瓶烧瓶河鲀充气刷子

7.仿生的基本思路

(1)明确需要:

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相应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2)寻求启示:

通过观察或在无意中发现,某种生物的构造或功能与我们所需要的工具或设备很相

似,在这种生物的启示下提出设想。

(3)设计制作:

根据设想试制出样品。

(4)实验定型:

经过反复实验、修改,完成设计。

常考题型背记

判断题

1.人们根据动物的保护色,发明了迷彩服。

(√)

2.人类模仿奔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