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BIM合肥综合管廊.docx
《技术要求BIM合肥综合管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要求BIM合肥综合管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要求BIM合肥综合管廊
三、BIM要求
BIM在各阶段的应用主要包括:
建立信息模型,进行审核,并从模型中提取相关信息,生成工程量清单、零件汇总表、施工图等技术文件。
在主流BIM软件平台中,选择适合本工程的BIM软件平台。
通过设计阶段数据模型的延用,可将上述过程中建立的BIM应用于施工过程模拟与管理,从而充分利用已有的设计阶段的结果,将设计阶段的信息与施工阶段的信息有效的结合,同时运维单位对工程数据信息的录入,能充分发挥BIM带给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及运维阶
段的技术变革及提升。
序号
实施方
BIM应用点
1
施工单位
BIM建模
2
施工图复核与碰撞检查
3
工程整体效果展示
4
施工进度模拟
序号
实施方
BIM应用点
5
施工冲突分析
6
施工方案模拟
7
运维单位
工程智能化管养
8
资产设施管理
1.BIM技术应用策划方案
针对合肥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拓展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概况,以及国内综合管廊行业BIM技术应用的管理,我们提出主要的前期策划的重点是两部分,第一是制定文件标准,即是如何构建本工程的建筑信息模型;第二是制定服务标准,即是如何使用本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为业主展开各项必要的服务。
2.制定文件标准制定文件标准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有:
明确建模范围、建模对象、
建模要求、数据规则、交付标准。
3.建模范围
本项目BIM工作范围包括:
(1)管廊结构:
依据设计资料,建立管廊结构区间模型。
(2)建构筑物:
包括分支口、吊装口、进排风口、人员出入口、管管线廊交叉口等构筑物模型。
(3)管线:
依据现状及设计资料,将综合管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热力、燃气、污水等)的管位及图示标高,以及
井位反映在模型中。
(4)环境与景观:
结合地理信息,建立现状环境模型,包括道路、周边建筑物等;并结合设计资料创建改造后的环境模型。
在开展工作前期,需要在建模范围明确后,进一步梳理主要建模对象。
4.模型深度
模型(Modeling)作为BIM的基础,必须要保证其完整性、精确性,同时,模型的等级也会随着工程所处阶段的不同而逐步深化,在BIM技术中,通常采用LOD(LevelOfDetails)来表示模型的等级。
模型等级-LOD
等级
细致程度
备注
英文
中文
LOD100
(L1)
Conceptual
概念化
表现结构整体类型的建筑体量
LOD200
(L2)
Approximategeometry
近似构件(方案及扩初)
表现结构主要结构尺寸
LOD300
(L3)
Precisegeometry
精确构件(施工图及深化施工图)
表现结构精确尺寸和细节
LOD400
(L4)
Fabrication
加工
按照施工和制造方式,进一步细化模型
LOD500
(L5)
As-built
竣工
竣工模型,用于运维管理
本项目模型主要对象构件深度如下表所示。
序号
分类
对象
建模深度
L1
L2
L3
L4
L5
1
环境(场地整平工程)
周边建筑物
√
√
2
周边道路
√
√
序号
分类
对象
建模深度
L1
L2
L3
L4
L5
5
标准段及节点
围护结构
√
√
支撑结构
√
√
基坑加固
√
√
管廊结构(顶板、中板、
底板、侧墙、隔墙)
√
√
√
√
管廊建筑(门、楼梯、盖
板、出入口、面层及找坡)
√
√
√
√
道路工程
新建车行道
√
√
√
√
新建人行道
√
√
√
√
新建侧平石
√
√
√
√
控制中心
室内布置
√
√
√
√
吊装口
管廊内布置
√
√
√
√
进排风口
管廊内布置
√
√
√
√
人员出入口
管廊内布置
√
√
√
√
逃生口
管廊内布置
√
√
√
√
给排水及入廊管线
集水坑
√
√
√
√
消防
√
√
√
√
电力排管
√
√
√
√
通讯排管
√
√
√
√
给水排管
√
√
√
√
热力排管
√
√
√
√
燃气排管
√
√
√
√
污水管
√
√
√
√
提升装置
√
√
√
√
排水接管
√
√
√
√
给水接管
√
√
√
√
支架工程
支架
√
√
√
√
暖通工程
设备
√
√
√
√
管道及附件
√
√
√
√
强电工程
电气设备
√
√
√
√
弱电工程
监控中心
√
√
√
√
设备监控
√
√
√
√
电话系统
√
√
√
√
程控电话
√
√
√
√
无线通话
√
√
√
√
安防系统
√
√
√
√
综合管廊内CCTV
√
√
√
√
门禁
√
√
√
√
火灾报警系统
√
√
√
√
机器人巡检设备
√
√
√
√
接入上级监控中心(监控
√
√
√
√
序号
分类
对象
建模深度
L1
L2
L3
L4
L5
中心)
接入上级电话系统(电话
系统)
√
√
√
√
接入上级监控中心(安防
系统)
√
√
√
√
和上级消防主机通讯(火
灾报警系统)
√
√
√
√
5.软件要求
根据国内BIM软件应用现状,我们推荐BIM三维建模软件统一采用AutodeskRevit2014。
如有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确有不便,经协商可以采用其他软件建模的,在提交模型前,必须将其他软件的模型转换以*.rvt格式提交,并补充构件信息至完善,保证该模型能够被REVIT及NAVISWORKS软件正确读取。
6.BIM模型交付标准、要求
设计阶段提交的BIM模型通过审查后将完成首次交付,为保证
BIM工作质量,对模型质量要求如下:
所提交的模型,必须都已经经过碰撞检查,各专业内部及专业之
间无构件碰撞问题存在。
严格按照本规划的建模要求完成模型建造。
严格保证BIM模型与二维CAD图纸包含信息一致。
机电管线系统建模采用REVITMEP。
提交模型时必须同时提供
nwc格式模型,用于Navisworks下的模型整合。
为限制文件大小,所有模型在提交时必须清除未使用项,删除所
有导入文件和外部参照链接,同时模型中的所有视图必须经过整理,
只保留默认的视图和视点,其他都删除。
与模型文件一同提交的说明文档中必须包括:
模型的原点坐标描
述,模型建立所参照的CAD图纸情况。
针对设计阶段的BIM应用点,每个应用点分别建立一个文件夹。
对于3D漫游和设计方案比选等应用,提供avi格式的视频文件和相关说明;对于工程量统计、日照和采光分析、能耗分析、声环境分析、通风情况分析等应用,提供成果文件和相关说明。
施工阶段提交的BIM模型即为竣工模型,通过运营接收单位审查后将交付到运营方,作为试运营方在运营阶段BIM实施的模型资料,为保证BIM工作质量,对竣工模型质量要求如下:
所提交的模型,必须都已经经过碰撞检查,各专业内部及专业之间无构建碰撞问题存在。
严格按照本规划的建模要求,在施工图模型深度的基础上添加施工信息和产品信息,将模型深化到竣工图模型深度。
严格保证BIM模型与二维CAD竣工图纸包含信息一致。
施工进度模拟,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实际进度分别建立AVI
格式的视频,并建立相关文件提交;施工方案演示,遵循施工工序安排,真实反映实际施工方案,建
立AVI格式的视频,并有相关文档说明;竣工模型在施工图模型深度的基础上添加以下信息生产信息(生
产厂家、生产日期等)、运输信息(进场信息、存储信息)、安装信
息(浇筑、安装日期,操作单位)和产品信息(技术参数、供应商、
产品合格证等)。
7.制定服务标准
(1)建模服务程序
(2)BIM技术应用点标准流程信息化工作需要对流程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梳理管理逻辑关
系,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下列举例了一些BIM技术应用点的标准
流程。
方案一
BIM建模
BIM实施单
位开始
数据收集
方案二
BIM建模
方案…
否否
是否是是准确完整
生成规划方案模型
生成漫游视频
总体设计单位
BIM建模
规周边环境划建模
方
案比选
流是
程
总体设计单位
分项设计单位
组织分项设计单位审查模型是否准确完整
阶段性成果
是
最终方案模型及漫游视频
建设单位委托的相关单位
相关责任
方电子版地形图
审核
设计提资
审核
否否
确定最终方案
阶段性成果接收
建设单位
是是否修改
否
最终成果接收
结束
方案比选流程图
BIM
实
施开始
数据收集
机电管线建模专业1
机电管线建模专业2
否
是否是准确完整
否
是进行碰撞检查
是否否
碰撞
是
生成图纸
单
位管
线
综土建施工图
合设计阶段与交付模型碰
总体设计单位
撞检查流
机电管线建模专业…
分项设计单位
是
总体设计单位
组织分项设计单位审查是否满足出图要求
碰撞检查报告
阶段性成果
管线优化平面图纸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模型
最终成果
程相审核
关否
责任方
设计提资
接收接收
结束
建设单位
组织设计单位和BIM咨询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管线综合与碰撞检查流程图
BIM实施
数据收集
开始
周边环境建模
市政构筑物主轮廓建模
否
是否是准确完整
否
是
总体设计单位
建设单位
场地现状仿真模型整合
生成场地现状仿真视频
单附属设施位建模
组织分项设计单位审查模型是否准确完整
场
地管线搬迁与现道路翻交状成果模型仿
真流程
现场相关照片
阶段性成果
总体设计单位
是是
场地现状仿真模型、视频
电子版地形图
建设单位委托的相关单位
相管线资料关物探资料责
审核审核
否否
阶段性成果接收
最终成果接收
结束
任方
设计提资
分项设计单位
确定最终方案
是否是
需要修改
否
环境表达(场地现状)仿真流程图
BIM
实开始
数据收集
补充完善、添加施工设施设备及施工参数
否
是否是准确完整
否
是生成重要、复杂节点施工方案模型
生成施工方案模拟视频
施施工单方位
案
模施工图深化设计拟阶段交付模型流
程
施工单位
相
总体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审查模型是否准确完整
阶段性成果
否
重要、复杂节点施工方案模型及模拟视频
关复杂、重要节点责施工方案提资任
方
确定最终施工方案
是否需要修改
建设单位
是
阶段性成果接收
最终成果接收
结束
施工方案模拟流程图
8.使用BIM技术的工程协调机制
为保证BIM技术的实施质量,我们建议成立BIM工作小组,由业主指派专人作为组长,BIM技术团队指派专人作为副组长,参建各方(总体设计、分项设计、施工总包)指派一人作为组员。
小组所有成员作为本参与方BIM的总负责人和协调人,对内管
理、协调本方的BIM工作,在BIM小组内部参加所有BIM所需的
活动。
小组成员是本参与方在项目中BIM联络人。
实施标准、应用标准等管理标准、服务模式及办法,含管理平台
搭建、各个阶段的应用流程、工作流程与协调机制、BIM实施的保证措施,给出各种管理表格<联系单、提资单、会签单、审查单、交付单等等需要使用的表格样式(原件大小,每个需要考核的应用点都有一个特殊表格)。
9.模型质量保证措施
在BIM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如设计审查,协调会议等。
每个模型和应用成果在提交前,BIM质量负责人应参照审查验收的要求标准,对模型进行质量检查确认,确保其符合要求。
在BIM设计的各个阶段,同样需要审查-确认等过程,同时也需要相关记录表单。
建议纳入总体总包单位管理体系。
10.建设BIM运维平台
BIM运维平台应能快速导出构件模型、施工数据和运维数据,在合肥市相关政府部门需提取BIM模型和数据时,中标单位应及时无偿提供。
另外,BIM运维平台应能满足如下要求:
集竣工交付BIM模型数据、监测监控数据、巡查维修养护数据于一体的综合管廊数据库;集地理信息系统、智能监测监控报
警、维护管理业务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集成BIM技术、移动
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综合管廊维护管理水平,保障运行安全,充分发挥综合管廊的综合效益。
(1)实现综合管廊BIM模型轻量化与数据集成技术
实现BIM模型轻量化,通过解析重复数据、冗余描述和联动关系,针对各种几何表达方式制定优化算法并开发自动处理模块、设计手动处理策略,确保大场景精细化模型的流畅加载、运行和展示。
开展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及各类报警系统的监控数据与模型数据集成研究。
(2)基于BIM的三维可视化运维信息展现与交互模式通过基于BIM的三维可视化运维信息展现与交互模式,规避
传统三维可视化交互中的一些缺陷(如定位困难、视线遮挡、视角位置难以精确控制等),提高用户舒适度,在运维阶段,在三维可视化BIM场景中,集成展现全管廊的信息,以及用户和BIM场景交互信息。
(3)智慧管理平台功能框架设计与开发设计智慧管理平台的功能框架,并开发相应模块,构建集监
控报警、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业务于一体的统一管理平台,促进综合管廊维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4)基础数据管理
以综合管廊竣工BIM模型数据为基础,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的环境检测数据、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安全防范系统监控数
据等采集数据,以及日常维修养护数据,形成核心数据库,应实
现管线拓扑维护、数据离线维护、基础数据共享等功能。
(5)在线实时监控中心
充分发挥BIM模型三维可视化的优点,集成各类监测和监控数据,建设在线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中心,辅助远程监控、协调和决策。
(6)报警与应急管理依托平台核心数据库的可视化、管线拓扑关系、实时性等优
点,及时定位报警位置及设备,提供可视化的事故信息及应急资源信息,根据应急预案规划应急处置动作,辅助应急决策。
(7)计划管理
导入各专业管线单位的维护维修计划,与BIM模型关联,并基于平台实现计划的协调与优化,最终确定计划后及时推送维护维修提醒。
(8)管线入廊管理
各专业管线入廊前,根据BIM模型模拟管线入廊后的管线状态,计算管线的工程量,生成预制构件尺寸,复核操作维修空间,模拟入廊施工过程,避免产生各管线碰撞等问题。
(9)巡查和维修养护管理
结合移动APP,实现现场级的巡查和维修养护的数据采集、作业指导、作业记录,并实时更新至后台数据库。
(10)资料管理
根据综合管廊运营维护档案资料的管理规定,实现相关资料
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资料的准确和完整。
(11)满足招标人运维或者监管的其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