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4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4773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时评4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时评4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时评4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时评4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时评4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时评4定.docx

《时评4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时评4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时评4定.docx

时评4定

关注社会,指点江山(NO.4)

“9•11”十周年:

文明社会反思在继续

不经意间,“9•11”恐怖袭击已经十周年了。

毫不奇怪,整个世界都要纪念这一重大事件。

很多人都承认,“9•11”是21世纪最重大的事件,它不仅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冲击了人们的观念,也给这个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

十周年之际,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进行一番梳理,并反思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9•11”恐怖袭击,血腥残忍。

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群人,要做出这个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举动呢?

透过巴勒斯坦问题、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驻军这些表面现象看本质,有人说这是文明的冲突,是因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宿怨而导致;也有人说全球范围内财富和权力分配不均,导致弱势群体受尽压迫后无奈的疯狂之举。

但实际上,在这起事件中,宗教因素和世俗理由是交织在一起的。

极端分子是借助宗教旗号,力图实现其世俗的目标———打击美国和西方。

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阿拉伯世界在全球化过程中一无所获,是个所谓的“失败者”,这才是产生极端恐怖主义的根源。

不管原因如何,“9•11”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冲冠一怒”,军队立即开进中亚,出兵阿富汗;奔向两河流域,入侵伊拉克。

整个世界都被美国搅动,中东和中亚的政治生态发生改变,地缘政治深受影响,众多无辜平民成为牺牲品,产生了很多人道主义灾难。

“9•11”还让国际社会的政治议程发生了急剧转变,传统国际争斗虽然不可能消失,但反恐这种非传统的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议程。

近十年的诸多国际关系都围绕反恐进行,并将长期持续下去。

不过,“9•11”这种极端方式,也促使全世界的人都在思考。

尤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和穆斯林世界。

西方的主流社会在经历这个惨剧之后,在追问“为什么他们这么恨我们”的同时,并没有把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划上等号,而是努力探求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多元的世界;穆斯林世界的主流,在谴责恐怖主义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也在寻求国际正义和穆斯林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

今年开始的阿拉伯世界的政局变天,虽然不能说和“9•11”袭击有直接关系,但起码也是阿拉伯世界寻求另一种出路,即民主和自由社会的尝试。

在这个尝试中,原教旨主义起码没有明显的市场。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纪念“9•11”,反思“9•11”时所不能忽视的。

纪念死者、声讨恐怖分子、防止下一次恐怖袭击,自然是应有之义。

但是通过“9•11”及其造成的影响,我们更应该看到,“9•11”改变了世界进程,但这个进程并不是加剧世界的对抗或文明的冲突,而是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恐怖主义的危害,同时也更深刻地看到产生恐怖主义的原因:

那就是全球化带来的不公平。

这让人们意识到,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没有完全的胜利者和绝对的失败者,人类都在一条船上。

实施全球的公平正义,虽然极其艰难,但应该是各个民族的努力方向。

这大概是我们纪念“9•11”恐怖袭击的最大意义所在吧。

老人倒地死亡后的道德迷失

有两则新闻让人心情沉重:

一是88岁的李老汉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

1小时后,老汉因鼻血堵塞呼吸道而窒息死亡;二是江苏镇江六旬老人杨先生晨练时发现一名醉酒男子蹲在公交站台石阶上,便劝说其早点回家,随后又伸手相扶。

不料男子误以为杨先生要偷自己的东西,随即与他人将老人暴打至重伤。

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再到南通殷红彬,从杭州高一帮扶倒地老人却遭家长训斥,到武汉老人倒地无人扶而窒息死亡,再到镇江老人扶醉汉被误解并被打成重伤,这些似乎都在提醒广大公众:

帮人有风险,出手须谨慎!

不少人叹息,社会道德因上述事件而倒退30年。

不少人将近年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原因,归结为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这此解释不无道理,不过笔者坚定地认为,社会底线正义的偏差导致了道德的迷失,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几年前的南京彭宇案一审判决结果,是司法机关失守社会正义的开端。

当事法官采用绝对化推理,在双方对是否撞倒老太这一基本事实存在严重争议,并且双方均无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法官通过自由心证式的逻辑推理,丝丝入扣地把自称“助人为乐”的彭宇,推入撞人赔偿的不利后果中。

它较为持久地影响了社会公众的道德取舍。

此后,天津又出现“南京彭宇案”的升级版,不仅独创了“不接触的交通事故”说,还提出了“惊吓导致老太摔倒”的交通事故新类型,判决汽车司机承担近11万元的赔偿责任。

而前不久的南通公交司机帮扶老太反被污撞人的事件,虽然很快便真相大白,但只能归功于车上安装的视频录像设备,如果没有视频录像,后果会怎样?

假如被撞老人将公交司机告上法庭,没有录像为证,司机能脱责吗?

所有这些事件,都再次强化了公众的“助人恐惧”。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还敢大着胆子在街头搀扶老人?

既然大家都不敢也不愿在大街上出手助人,一方面让那些需要帮扶的人很受伤,只能自己挣扎着站起来,或自行承担其他不利后果;另一方面,也让需要帮扶的人对获得帮助失去信心,不敢轻易相信关键时刻会有好心人,遇到有人出手反而认为其不怀好意。

于是,就出现了镇江晨练老人帮助醉鬼反被疑为小偷,甚至被暴打并重伤的事件。

帮人也好,撞人也罢,在没有其他证据证明责任的情况下,双方出现纠纷并且诉至法院,这在法治社会十分正常。

但关键的问题上,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底线。

可个别法官不依证据,也不遵法理,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漏洞百出的逻辑推理就定谳下判,甚至用上“没撞人就不会跟随送医”这样令人胆颤心寒的理由,这怎不让人望而生畏?

如果最该坚守社会正义底线的法院,在底线问题上都频频失守,社会道德迷失也就成为必然。

李双江别让红星“罩”儿去战斗

李双江,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唱歌唱到将军,前不久还获评“共和国脊梁”称号,常以“德艺双馨”游走于公共视野之中。

但这一次,老子的一世英名被孽子毁了!

前晚,在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业主夫妻在开车刚要拐入小区南门时,因减速遭到后面一辆无照宝马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

夫妻头部被打流血。

两打人者欲逃离被控制。

经核实,宝马司机15岁,无驾照,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晋O”车牌为套牌。

这暴戾的血腥一幕,解构了李双江的成名曲之一“红星照我去战斗”,变成了红星“罩”儿去战斗。

幸亏,一切都是幸亏!

幸亏车上的冲锋枪只是仿真的,幸亏李双江的这个宝贝儿子当时没有带刀(要知道其子同样擅长弹钢琴),幸亏当时围观者众、保安及时赶到……否则被殴的彭氏夫妇,焉能活命?

这血腥的一幕,颠覆了一句流行语,“我爸是李刚”大有被“我爸李双江”取代之势;也创造了一句流行语,“谁敢打110”。

李天一和彭氏夫妇并无血仇大恨,何必大打出手,把对方往死里打?

一个人究竟嚣张到何种程度,才敢威胁公众“谁敢打110”?

一个人究竟有多大的后台,才敢在皇城脚下无证驾驶,且口出狂言无法无天?

这一切也许都源于他有个当将军歌唱家的爹。

从法律意义上而言,李双江并不承担孽子殴人事件中的任何责任。

但是从为人父上来说,他又无法摆脱“子不教父之过”的舆论指责。

李双江老来得子,疼爱乃至溺爱儿子,也许是人之常情。

多年前,李双江接受采访时就坦言,“不打儿子,舍不得,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

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弹现实的讽刺性在于,你不打儿子,儿子就出去打别人!

你不教子,他就坑爹!

当然,在李双江等人看来,他也许认为自己很无辜——此事与富二代、与官二代、与军二代并无关系,而且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不成器、都狂妄傲慢。

但是,舆论显然并不这么认为。

如果李天一不是将门“虎”子,这确实只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寻衅滋事,绝对激不起如此巨大的舆论反响。

但是,李天一身上有个华丽的标签——他爹很厉害,它的无照宝马就是刺激民意的炫富、炫权符号。

毋庸讳言,不少富二代、官二代的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已经让公众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被剥夺感。

面对李天一的狂妄,公众无法保持平静,否则下一个被打的就是你我了。

应该承认,当前的社会空气日益干燥,一点就爆,特别是不少底层人的内心,涌动着难以遏制的愤和怨,他们痛恨不公平、不平等,痛恨特权,痛恨欺凌……他们不愿意再逆来顺受,再为人驱使,而中产阶层的公民意识也在日益勃兴,他们要平等、要公平。

如果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继续耀武扬威,只会加剧社会对立,如果继续享有特权、欺凌弱者,只会玩火自焚。

正如有网友所称,这是在造自己的棺材,公众看着你左钉一块板、右上一块漆,等造的差不多了,大家一拥而上把您老抬进去。

别以为这是夸张,民怨的每一次爆发,都可能是压垮特权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根一根地压下去,总会逐特权于无形。

法律的归法律,义愤的归义愤。

李天一究竟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李双江将如何直面舆论质疑,正义何时抵达,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但是,最糟糕的结局则是,红星照儿去战斗,演变为红星罩儿去战斗!

央视16位美女主播

1、刘芳菲

她很注重自己的内涵,不热衷于当下流行的主持人包装,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如何提高自己的主持内在价值上,她很有长远规划和前瞻意识,没有一些年轻主持人的浮躁心态,她的升值空间很大。

与传统央视文艺节目主持人相比,刘芳菲多一种知性魅力。

在每期节目开始前,她都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向各行各业的专家求教,反复地与节目嘉宾沟通,孜孜不倦地汲取着各个领域的知识,天文地理、人文历史、音乐舞蹈……渐渐地,刘芳菲在她的节目中形成了一种淡定自然、清新亲和的主持风格。

她主持节目时思路清晰,谈吐晓畅,她主持的央视音乐频道《经典》栏目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同。

经过多年的磨练,她渐渐成为央视文艺节目主持人更新换代的代表人物。

2、董卿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1995年初涉电视,逐步形成了清新大方、亲切自然、文化气息浓郁的主持风格,无论在专栏节目还是在大型晚会中都能体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水准。

含蓄内敛的气质赋予了她收放自如的大气和沉稳,以及一份积淀了淡定与自信的美丽。

现主持《欢乐中国行》、《魅力中国》。

“我抓住了每一次机会,不辜负每一次对我的选择。

我沉迷于工作。

追求事业的女人是美丽的。

我生活当中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满足感、所有的幸福感几乎都是在舞台上获取的,当舞台上的灯光亮起的时候,当镜头对准你,当无数双眼睛看着你的时候,那一刻特别的欣慰。

一旦离开这个环境,生活的一切都变得好像不那么重要了,我可以素面朝天出门,随便吃一点东西。

我狂热地迷恋从一个舞台到另一个舞台的感觉,已经到了像飞蛾扑火一样的狂热。

每天睡上几个小时,就会精力百倍。

我的外表给人的感觉是稳重,但我内心深处的那种力量却生生不息。

仿佛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一刻。

我喜欢这种压力之后的完美释放,即使精力到达极限。

3、李修平

1989年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主持《新闻联播》节目。

有人评价说,李修平是中国最朴实的新闻播音员之一。

多年来,她在自己的小小主播席上用朴实的语言风格为观众服务,大家喜欢她的这种“亲民”风格。

亲民是她的个性,也是她性格的体现。

采访李修平,她没有获得殊荣的张扬,一如既往的淡定、恬静。

4、李瑞英

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业务指导执行主席。

走上播音工作岗位20多年,使她成为《新闻联播》的标志之一,她的出镜率高到让她世人皆知。

李瑞英作为这个节目的主播,主持风格端庄、大方、得体,语言规范,吐字清晰、圆润,服饰简洁、庄重、典雅,播音自然流畅。

她参加了2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多次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担任出镜记者和主播,出色完成了历次的直播、现场报道任务。

座右铭是“对自己的最大鞭策,就是对自己的最大爱护”,“要做一个平常人,先得有一颗平常心。

《新闻联播》中,播音员李瑞英端庄、大气,具有泱泱大国的播音员气质,很有观众缘。

但她说,我刚刚步入播音行业时,外在形象与时尚完全相悖。

那时的播音员大多是声音宏亮,瓜子脸,樱桃小嘴,而我是国字脸,大眼睛,大嘴巴。

第一次播音下来,我听到的大多是非议。

现在倒好,成了播音员的“标准形象”了。

外表是不可能改变的,关键是练内功。

播音员李瑞英认为,播音员首先要隐退自我,不要有表演欲。

有的播音员每次播音前总想着今儿该换哪件衣服,化什么样的妆,这样就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播音质量。

有一阵子,播音员时兴戴耳环呀、项链呀什么的。

有的观众就来电话问,某某播音员的耳环项链挺漂亮的,在哪儿买的?

这就干扰了观众注意收看节目的内容。

后来播音员就都不戴那些零碎了。

再有就是要自然,生动,明快,比如说我有一个漂亮的同学,总想着眼神该怎样,语气该怎样,刚开始观众很喜欢她,后来就觉得她太做作,不像是在播音,而更像是在演戏。

再有是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

5、沈冰

生长于江南小镇,沉稳、专业,在积累中体会快乐是她的人生追求。

1999.6-2000.9新加坡《联合早报》,财经记者,2001.3月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亚军),2001.1月至2002.1月主持中央电视台《对话》,先后又主持了《经济半小时》《综艺大观》《新闻会客厅》《决策者说》等栏目。

“我一直认为,微笑是我最有力量的武器。

微笑中包含了尊重、理解、平等、善意,是通往心灵的钥匙。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微笑都是难以拒绝的。

6、王小丫

她邻家女孩般的气质,加上风趣幽默的风格,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与喜爱,且主持的节目知识性很强,档次较高,使人很受教益,尤其是名牌节目《开心辞典》,更是集娱乐趣味知识于一体,本人也非常喜爱的。

“我很幸运。

让节目传递亲情,多一份温馨。

诚恳是我的底线。

我一直相信,把简单的事说复杂了,不难;把复杂的事说简单了,不易。

成功这个词很难讲,我觉得它是一生的词,我觉得我谈不上成功,只是很幸运,有一个能养活我而且我很喜欢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还被您(观众)关注着。

7、董倩

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焦点访谈》国际组编辑,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东方之子》出镜记者,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新闻调查》出镜记者,2003年4月至今《央视论坛》主持人。

“稻子熟了才弯腰”,这是父亲经常教育她的一句话,所以董倩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亲切、朴素、自然,而她也说自己总是带着些“学生气”。

“我从不吝惜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因为自己“笨”,理所当然要努力。

我不给自己任何懈怠和轻慢工作的理由。

也许我的聪明就在于我知道自己“笨”在哪里,同时,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至。

8、柴静

2001年担任央视《东方时空•时空连线》主持人,2003年4月,成为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

我很喜欢柴静的主持风格和她的胆识,特别是在非典爆发的时候,她敢做很多主持人不敢做的事情,到一线采访非典病人和医生。

“我赋予自己人生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记者,我获得了职业的便利。

我绝不把记者仅仅作为谋生手段。

浸泡在其中,才能呈现真实的新闻。

我一直相信,记者亲身抵达,亲耳所听,亲眼所见,才是真正的新闻。

9、张泉灵

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1997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专题部主持人、编导,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知识让自己快乐,机遇让别人认识你。

保护自己,善待他人。

10、欧阳夏丹

被人称之为颠覆中国主持风格的另类主持人,早前在主持《上海早晨》节目时,就追求轻松、温暖、明快、向上的氛围,以一种“说新闻”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刻板的新闻播报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新鲜感受。

“无欲则刚,欲求太多,做事儿太刻意,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心态平和,机会自然就来了。

和别人比自己够不够成功,没有意义,关键是自己要有追求,有进步就是自己的成功。

11、海霞

她的成长与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相伴,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阅兵式,她都成功参与。

而《现在播报》的创建,更使她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2007年12月起主持《新闻联播》。

“播音是我的最爱,工作以后,感觉越来越强烈,在接手《现在播报》之前,我已经做了快7年的新闻播音,认识我的人说我属于竞赛型,到比赛场上就很兴奋。

做节目的时候往往是我状态最好,也是最兴奋的时候,所以我感觉这份工作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12、李梓萌

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后来分配到中央电视台。

她曾经主持过《文化报道》、《国际时讯》。

2007年12月正式成为《新闻联播》主持人。

李梓萌从不认为自己今天有什么可以引以为傲的成就,她觉得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罗京、李修平老师等,他们会经常为我提出指导意见,我要是哪天播得不好,他们发现了立即就会直接对我说,即使人不在单位也要打电话告诉我。

”李梓萌说。

13、方静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研究生学历。

1994年到中央电视台开始她的新闻播音、采访工作。

23岁成为《中国新闻》栏目主播,先后担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国际观察》等名牌栏目主持人。

以深厚的知识功底,清新的主持风格,深刻的分析评论,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观众喜爱,走出了一条从播音员到主持人成功转型之路。

“我每天都呼吸新闻。

从早到晚,每时每刻,不论是上班还休假,都要关注新闻,它让我的生活都改变了。

主持人的好坏不在于能在很多地方出现,而是执着地忠诚地守在自己的岗位。

14、管彤

面对任何事情管彤总是波澜不惊、静若处子,她无法让我找到那些年轻人的浮夸,留下更多的是她淡淡的笑容和渗透于骨子中的平和安然。

“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抓住机会,就会水到渠成。

15、柴璐

我热爱主持人这个职业,我想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尽我的最大努力,以我最好的状态走下去!

16、经纬

“我希望自己主持的栏目能够在包容更多资讯的同时,用独家角度整合新片的各种卖点,做到融新闻热点、作品解读于一体,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吸引观众,使收视价值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