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3117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docx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

浅谈《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

作者:

***

 

浅析阿柄《二泉映月》的艺术特性

作者:

陈克瑞指导教师:

张龙海副教授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系,海口,571158)

摘要:

《二泉映月》我国民族璀璨乐曲代表之作,是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阿炳)创作并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

《二泉映月》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是世界十首名曲排行榜之一。

本中以参考文献为支撑和自身实践经验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艺术特性等方面来对二胡曲《二泉映月》的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由其改编的钢琴曲进行分析,从而对《二泉映月》有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二泉映月》;阿炳;音乐赏析;艺术特性。

引言:

《二泉映月》作为一首经典的传统器乐曲,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和赞赏。

该曲问世以来,不仅在民乐中以二胡独奏,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如钢琴独奏,弦乐四重奏,民乐合奏等,对国内外乐曲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

以往的文章都较单一的介绍作者的生平、艺术风格、民族特色及曲式分析等,在演奏细致的分析较少,关于演奏中的情感、气息处理几乎没有。

本人根据自己所观看到的各个演奏者的技巧经验和阅读文献,重点从曲式结构、艺术特点、艺术意蕴等方面来研究这首二胡曲的特性及简单研究以其改编的钢琴曲,并以自己的观点简单阐述如何理解与演奏该曲及其特性。

一、《二泉映月》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作曲家、民族乐器家,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东亭人。

他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道士,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尤甚擅长二胡,琵琶。

阿炳从小就跟随父学习音乐,在13岁时琵琶、二胡、笛子的演技已经很熟练,十五六岁时成为公认的演奏人才。

他21岁时患眼疾,35岁双目失明,以致沦落街头,成为一名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他为瞎子阿炳。

他以演奏各种民间乐器为主,也结合时局、新闻自编自唱。

抗日战争期间,他编过《汉奸的下场》等曲,对黑暗统治进行揭露和讽刺。

阿炳从小打下坚实的民族器乐功底,长期受到民间音乐包括道教音乐的熏陶,加上他的音乐天赋很高,所以他能把自己一生中遭遇的种种苦难、屈辱、欢乐、希望等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创、自编、自演的方式用音乐表达、倾诉出来。

他的作品内涵丰富,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他的演艺技巧娴熟,曾说能演奏200余首乐曲,可惜由于战乱以及恶劣的谋生环境,大部分已经失传了。

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记录整理下来六首乐曲。

它们是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二泉映月》。

(二)创作背景

阿炳继他父亲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道教音乐让他感到一种约束,反而对民间音乐歌曲戏曲等极其的感兴趣。

从小受到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

在音乐上尤其父亲是影响最大的人,他十六七岁就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

中年之后,首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

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

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悲痛,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他把自己对不幸的生活感受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突出丰富内涵。

是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是他内心世界情感表达之作。

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才能,把所见、所感、所想寓景,借景抒情并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旋律,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

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爱并引为经典,是阿炳创作的成功及体现。

(三)曲名由来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二泉映月》才得以流传。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

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

“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杨先生又问:

“你常在什么地方拉?

”阿炳回答说:

“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

”杨先生脱口而出:

“那就叫《二泉》吧!

”阿炳说:

“《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

”杨先生说:

“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

”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二、乐曲赏析

呼延梅文说,“我们听到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虽然是由单一主题变体发展而成,但首个末尾音段则明显有别于其余乐段的相对封闭的起承转合式结构;虽然整个曲子是质朴无华的,但却明显倾向于追求苍劲老道的风霜之感;虽然整个曲子的意境感和圆润感非常明显,但阿炳自己在行弓时却多沉涩和凝重,滞意多,顿挫多;虽然整个曲子的抒情成份十分浓郁,但阿炳的演奏却明显力感横溢,内敛隐忍,多用中老弦……,由此,足见这部作品的创作观念之丰厚和广大,显然说明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在音乐观念上的开放姿态和不拘泥的批判光芒。

《二泉映月》的音乐思想,最关键的理念是“人生”二字。

阿炳在他的一生中从不在卖艺的场合演奏此曲,并把这部作品自命为“依心曲”。

研究《二泉映月》,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背景,还要对它的结构、技巧和内涵进行分析。

(一)乐曲的结构布局

全曲由引子+A+A1+A2+A3+A4+A5构成,主题由三个乐句(a、b、c)组成,是一首变奏曲结构,是对单一主题形象运用变奏手法进行生化和发展的乐曲。

[5]由简短的引子牵出主题乐段,随后对主题乐段进行五次变化和发展,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坎坷命运的倾诉、对黑暗现实的愤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

全曲的引子短短的一个半小节,以六个音的下行音阶弱起渐强引出音乐,仿佛作者对他一生苦难遭遇的轻描,又似压抑在内心深处多年、深沉痛苦的叹息声,为乐曲的情感色调进行了铺垫。

乐曲主题A由三个乐句组成:

第一句a旋律自由缓慢,平稳深沉,好像回忆往事,沉思的旋律中露出内心的伤感。

第二句b由两小节构成,旋律以明朗优美、激昂挺拔的音调与前面形成了鲜明对比,好像阴霾的天气露出了一缕阳光,给人以一丝希望,仿佛阿炳在自己倾诉坎坷的命运,表现出无限的感慨和哀怨。

第三句c有四小节,承接着第二句稍有回落的音调,紧接旋律在高音区环绕,跳动多变的节奏,增加了动荡与不安。

音乐飘逸、飞扬,形成一片美丽景色,与阿炳的悲惨命运形成强烈反差,旋律迂回,表现出了阿炳内心的交集和表达了阿炳对黑暗社会的不满,情绪激动以至无法平静。

此后的五个段落是围绕主题的五次变奏,通过句幅的变化及曲调音域的升降,呈现出了音乐的渐次发展和推进。

主题变奏随着深沉、激昂、悲壮、傲然的变化,有层次的把阿炳对悲惨经历的控诉以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出来。

每次变奏都使得这一情绪更加深入,推动音乐的发展。

变奏乐段:

乐曲的第一变奏A1段在主题乐段a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奏,有了明显的变化,情绪更加激动。

第二变奏A2段进一步拓展,放宽篇幅,提高音域,形成第一高潮。

b有所增加,在前段比较激动的情绪中回落下来。

然后第三句在主题c的基础上继续把激动的情绪延伸,旋律在高音区域进行,出现了全曲最高音,而且篇幅更长,音域也逐步拓宽。

在乐段的最后一个半小节,出现了全曲对主题b唯一一个翻高八度的变形乐句。

三次的变化重复,音区一次比一次移高再加上新元素的不断出现,使音乐不断向前发展,作者心情逐渐高潮,思绪越来越激动,内心的愤慨逐渐表现出来。

第三变奏A3段可以视为全曲中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乐段。

音乐旋律较之前A2段有所回落,与之前逐渐高涨的音乐情绪形成鲜明对比,音乐进行到这里,凄楚、悲凉之情大增,感人至深。

两者所表达的乐意有所不同,增加了质疑的语气,为即将到来的高潮乐段进行了铺垫。

第四变奏A4段是全曲的高潮乐段。

第一、二乐句情绪变化不大,而在第三乐句,音乐旋律通过紧凑的节奏和大跨度音域的起伏变化,逐渐把音乐层层推进,使音乐情绪达到了高潮。

全曲最高音连续出现,不像A3一样一带而过,而是被强调。

仿佛是阿炳声嘶力竭的呐喊,把积压内心的愤慨和不平之情全部发泄出来。

第五变奏段A5也是全曲的尾声,随着音乐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全曲多次出现的伤感、暗淡的旋律应然而起,与A遥相呼应,最后尾音并没有落于主音G宫音上而落于徵音上,仿佛还有很多的倾诉没有发泄出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二泉映月》是单一形象的自由变奏形式的乐曲,采用我国传统音乐常遵循“散一慢一中庸一快一急一散”的结构模式。

音乐一开始,它以微弱力度、一个发自内心的、下行的叹息音调作为开始,然后用感慨、沉思的语调作为抒发全曲感情之前的铺垫,收拢性的结束在宫音上,终止感很强。

《二泉映月》在主题5次变化重复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旋律展开主要表现在第三乐句上。

它的变化特点是每次都要在重复、强调第三乐句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手法,引进新的素材,使乐思获得发展,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他种种苦难和遭遇。

乐曲在后半部分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这是作者对旧社会愤怒控诉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反抗和斗争。

全曲将主题进行沉沉浮浮,深沉躁动的变奏,随着音乐本身娓娓道来的陈述、引申和展开,使阿炳要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深刻地发展了阿炳一生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豁达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委婉连绵、升腾跌岩、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

它是中国一位穷苦盲艺人的传世杰作,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

(二)《二泉映月》二胡曲的演奏技巧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

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阿炳在演奏《二泉映月》中,采用了多种特殊的演奏手法。

“定把滑音”的应用,由于阿炳在路上边走边演奏,胡琴挂在脖子上换把不方便,所以遇到把位以外的音就用伸展手指按出,“定把滑音”是阿炳精于运指的独特手法,既减省了换指换把,又能通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浓郁连贯使音乐幅度大,运腔更富有性格和律动感,而且推进音乐的起伏层次,烘托了音乐的高潮出现,使之一气呵成。

其食指、中指滑音的应用,丰寓了旋律的韵味,抠柔、压柔、不柔的相对比较及颤音、打音、带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

全头全尾式的滑音方式,动作较快,表现一种坚强的性格。

浪弓的运用,忽强忽弱,波浪起伏,听起来别有韵味,弓子瞬间的强弱变化奏出了人内心的感慨。

节拍重音的移位。

阿炳的二胡曲多受江南戏曲、小调、锣鼓乐等民间音乐的熏陶,因此其节拍重音常与基本乐理中的规则相去甚远,而接近于民间锣鼓乐中的重音形式。

透音的运用。

在演奏内弦上把位一指的“2”音时,食指迅速地一放即按,隐隐约约透出一个空弦音,别具风味,这是阿炳吸取江南丝竹演奏法的结果。

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见长,经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力。

他很少运用连弓,用时却很独特,由弱拍进入强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

在较长的音进行时,他持弓的右手用力轻重分明,既保持了浑厚的音色,又有比较明亮的效果。

全曲的速度基本相同,但幅度变化却很大。

阿炳根据感情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通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让人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更为生动、富有活力。

著名二胡理论研究专家赵砚臣先生曾这样总结阿炳的演奏风格:

”行弓沉涩凝重,力感横溢,滞意多,顿挫多,内在含忍,给人以抑郁感、倔强感,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美。

通过以上分析,《二泉映月》的艺术语言不仅富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透露出劳动人民的质朴气息,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艺术语言的独特、完美,创造了丰富的艺术形象。

(三)《二泉映月》的艺术意蕴

《二泉映月》是阿炳根源生活体验和丰富民族特色的艺术意蕴。

全曲是阿炳一生经历的概括,但又不是单纯个人意志的表露,因为这一情感集中概括和提炼也正是当时时代所特有的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遭遇,向往和最求。

作品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处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下的劳动人民的疾苦和反抗精神。

阿炳通过他的艺术创造,把这些遭遇不幸和对美好的最求综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这最典型的乐曲,让我们产生了共鸣。

正如著名二胡演奏家赵寒阳先生所说:

“阿炳本人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有着精深的功夫和动人的演奏风韵;在风格上,在艺术上,有我们一辈子学不完的东西。

即使是现在,每次聆听阿炳演奏的录音,都会有一种新的感觉,会使我产生如同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诗中所说: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一样的心灵震撼,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世界上有

不同的语言,但音乐语言是相通的,《二泉映月》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以它独特的艺术语言,丰满的艺术形象,深刻的艺术意蕴,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厚爱。

《二泉映月》几乎成为中国二胡的代名词,对东西方艺术世界有着深远影响。

三、《二泉映月》的延伸——《二泉映月》钢琴曲

《二泉映月》是中国传统乐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储望华先生的钢琴改编曲则为它的成功拓宽了传播与发展的空间,是中西方音乐的成功之作,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重要启示。

(一)《二泉映月》钢琴曲的艺术内涵

中国作曲家储望华说:

“每当我聆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时,一下子就会想到阿炳,还有他当时的社会背景、苦难遭遇……这首乐曲有深度,因为他包含了一个民族的诉说、激情和气质已超越了时空。

曲调中的幽柔、凄怨、泣诉、愤懑都深深打动着我的心灵……”[8]原曲的曲意识相同的,是作者惺惺相惜,以情寄情的结晶。

所以他创作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仍能深深地打动每个人的内心,震撼我们的灵魂。

(二)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征

钢琴曲在全曲结构上有所改变,由一个主题和四个变奏组成,比原二胡曲有所减少。

而构思上,原曲是陈述-展开-回收-亢进-收束,改编曲情绪层层高涨,并不“回收”。

它通过变奏内部的减缩紧扣主题的进行发展,分层次地逐渐发展,最后达到高潮,再进一步回落的总体布局。

钢琴曲还以大跨度的音区对比拓展表达主题音乐的音乐空间,这是钢琴所具有而二胡没有的有点。

在结构上,二胡原曲与改变曲都是通过变奏形式发展形成的,而且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主题上没有大的变形,而是通过改变部分乐句来完成乐曲的变化和发展,乐曲的主题和情绪得以还原。

钢琴与二胡的发生原理不同,使得它的演奏手法也有很大的区别,想分别用二者在相同的主题上表达相同情绪实在不是容易的事。

演奏者要在钢琴上奏出连贯的声音,“气息”的延续和运指的变化非常重要,而且钢琴演奏在乐曲韵味上应该向旋律比较单一的二胡影响靠拢。

钢琴曲子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基础风貌上,巧妙地将西方传统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的

传统器乐艺术结合起来,“是一个最纯的中国民间曲调和一个最纯的西洋乐器的结合。

”它是中、西传统音乐艺术有机结合的成功,更是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在今后的历史时期内继续繁荣和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二泉映月》的成就

《二泉映月》问世以来,不仅在民乐中以二胡独奏,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如钢琴独奏,弦乐四重桊,民乐合奏等。

它以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是世界十首名曲排行榜之一。

《二泉映月》二胡曲不但曲名优美,极富诗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的悲鸣和诅咒黑暗,憧憬光明的心声。

许多年来,由于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致在国际乐坛不胫而走,广泛流传,成为许多著名乐团演奏的经典曲目。

周恩来总理十分欣赏这首乐曲,指示有关部门灌制专门唱片,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入。

著名音乐家,世纪50年代担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的马思聪先生与著名大提琴家刘烈武先生在听了阿炳演奏的二胡曲录音后,对阿炳炉火纯青的二胡演奏技艺十分钦佩:

”他(阿炳)的二胡弓弦长得像一望无际的火车铁轨,很难听出换弓的痕迹。

影响最大,流传最为广泛的还是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该曲的评价:

”我应该跪下来听……”他还说:

“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

同年9月7日,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发自北京的专文《小泽先生感动的泪》。

从此,《二泉映月》漂洋过海,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誉。

1985年美国评出了10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阿炳和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的贝多芬!

中国的《命运》”。

结语:

《二泉映月》的艺术观念,是一个非常有益于民乐创作的范例,它的前卫性姿态,值得在民乐创作演奏过程中去体悟和展示,尤其要注意汲取《二泉映月》这类经作品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要汲取它所在时代、人物背景和音乐的关系,正确处理音乐和人生的典型关系,真正把音乐和音乐作品艺术生命的关系处理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课题。

想成为一名钢琴演奏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水平,还要努力探索研究中国琴曲作品中的特色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从中汲取精华,为今后我国的钢琴音乐民族化和现代化发扬光大作出贡献,让中国的钢琴水平也向国际看齐!

 

参考文献:

[1]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2]张琳.从《二泉映月》看阿炳的二胡艺术.乐器,2011-01-05

[3]黄大岗.杨荫浏和《二泉映月》——阿炳和访谈录.音乐研究院,1998-0320,

(1)

[4]呼延梅文.《二泉映月》音乐特质初论[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3

[5]陈应时,关于我国民族民间器乐曲的曲式结构问题.人民音乐,1963,

(2)

[6]姜庆,二胡曲《二泉映月》曲式结构探析.音乐探索,2003:

69~71

[7]赵寒阳.二胡技法与名曲演奏提示[M].北京:

华乐出版社,1999:

164~170

[8]储望华.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J].钢琴艺术,1999,

(1):

13

[9]饱经沧桑的一生阿炳与绝唱《二泉映月》.华音网2007-12-10

[10]汪辉:

“中国贝多芬中国的《命运》”——华彦钧和他的《二泉映月》,东方艺术,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