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178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docx

很全面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知识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

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本段文学的学习,要突出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握其生平、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一、名词解释:

1、三曹:

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

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

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在此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

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5、正始文学:

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6、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7、《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

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

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

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8、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

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

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9、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

他们是:

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10、左思风力:

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语出钟嵘《诗品》。

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

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

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11、玄言诗:

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

玄言诗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是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12、游仙诗:

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

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13、田园诗:

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

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遂渐渐模糊。

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

14、陶谢:

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

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15、元嘉三大家: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

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16、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诗。

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

它的出现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和创作的基础。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17、宫体诗:

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在形式上讲求声律、对偶、辞采,在内容上,以写闺阁情怀和描写女性为主,风格轻艳靡丽,格调不高。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

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18、北地三才: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

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

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

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19、哀江南赋:

赋篇名。

北周庾信作。

作者原仕南朝,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虽位尊名显,甚受优待,但常惦念故国,追忆往事,因作此赋以抒怀。

赋篇以作者自身遭遇为线索,写出梁朝由兴到衰的过程,揭露了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描写了人民在战乱中的蒙受的深重灾难。

从艺术风格上看,格律严整而又不失疏放,寓雄健于苍凉沉郁之中,感情奔放,声调铿锵,颇富个性。

20、吴歌: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歌,今存326首。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而集中地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21、西曲: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以江陵为中心地区,包括其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今存142首。

西曲多写商人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也更明快。

   

22、《敇勒歌》:

乐府杂歌篇名。

北朝民歌。

敕勒歌辞系从鲜卑语译出。

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这首歌辞歌唱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

风格异常雄浑朴质,不愧为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

23、《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

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

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24、《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著。

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

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25、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

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

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

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26、志怪小说: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7、志人小说:

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

   

28、《搜神记》:

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二十卷。

东晋干宝作。

所记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

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

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

29、《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的遗闻轶事,对当时士族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多所反映。

虽有消极因素,但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赞扬智慧,表彰善良,亦复不少。

语言精炼,韵味隽永。

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

二、知识问答: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

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曹操《短歌行》开头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经常被一些人引用来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说说这样引用是否符合作者的本意。

参考答案:

本诗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以统一天下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

作者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奠定了本诗激越高昂的基调,但他是在对人生短暂的感伤和不得贤才的忧思中来表现自己的抱负和胸襟的,所以笔调显得沉郁顿挫,形成了慷慨悲凉的风格,并非表达一种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

诗人一面饮酒听歌,一面凭空作想,想出诗中这许多曲曲折折,絮叨说来,似连贯,似不连贯,却围绕着一个中心——思得贤才。

先写人生短暂的忧思,为什么忧思,因为没有贤才的辅助,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天下。

次写思贤若渴的心情,反复抒写不得的忧思和即得的欢乐。

最后写延揽人才的态度,还是思贤。

一条线索,贯穿全诗,所以作者思绪的流动看似随意而毫不散乱。

3、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等四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

比喻,具体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以乌鹊在月夜寻不到归宿,比于当时的人才都在寻找依托。

4、分析曹操《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此诗表现了作者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和迫切要求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

后者是主流。

艺术特点:

跌宕悠扬,吞吐隐约。

融叙事、写景、论理、抒情于一炉。

善用比兴和化用语典。

5、简述“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简答)

参考答案: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6、试论三曹诗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论述)

参考答案:

(1)曹操的诗歌艺术风格是慷慨悲凉,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操的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璐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

与此相关的还有《蒿里行》。

《苦寒行》、《却东西门行》也是反映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

曹操的另一部分乐府诗则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中其中的代表作。

诗既抒发了他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也表现了他思念贤才的心情以及他招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怀抱。

全诗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感觉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建立的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心。

此外,他的《龟虽寿》,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怀。

《观沧海》,通过辽阔雄壮的沧海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首比较完整的写景诗。

曹操的诗极为本色,形式质朴,其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2)曹丕诗歌的风格是情思细腻,清丽委婉。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

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两首是其代表作,尤其是“秋风萧瑟天气凉”一首写得尤其出色。

诗人将思妇放在秋夜的背景下来描写,委婉细腻地写出了思妇的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语言清丽浅显,很能代表曹丕诗歌的一般风格。

(3)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

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

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7、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三曹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参考答案:

曹操:

(1)以相王之尊,重视爱好文学,延揽文士,为建安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开学习乐府风气,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富于创新精神。

(3)多以四言诗写汉末动乱,抒发理想和壮志,使四言诗重放光辉,开创“建安风骨”新诗风。

开创“清峻”、“通脱”的散文新风气。

   曹丕:

(1)是建安文学的组织者与倡导者。

(2)《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自觉的先声。

(3)对古代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植:

(1)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推动了建安风骨的形成。

(2)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

(3)注意诗的词彩美和气韵神美。

(4)建安文学的积极推动者。

8、简析曹丕《燕歌行》的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首先,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一首文创作的七言诗。

七言诗的形式,在曹丕之前,只有东汉张衡的《四愁诗》,但《四愁诗》每句中间加有一“兮”字,而曹丕此诗则完整的七言句式,因而他对七言诗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尽管它还是句句押韵,音节不免单调,但却直接为后来七言诗的成熟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第二,这首诗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切和谐流畅,很能体现曹丕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将思妇安放在秋夜的背景上来描写,即景抒情,即委婉细腻,又凄恻感人。

开头三句写秋景,以燕雁尚知时令以兴起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怀念。

“慊慊”二句揣度对方远游也必定思念故乡。

“贱妾”以下五句写女子百无聊赖的思念情状。

最后四句补写夜景,末二句感慨牵牛、织女隔河遥望,为他们无辜被隔离而叹息。

这样景情结合,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相思别离的幽怨之情。

全诗语言上平易清新,颇有个性特色。

9、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

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10、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参考答案: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

他一生追求的是“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

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

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

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

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

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

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

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

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沈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渲泻。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的艺术风格。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更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

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于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建安诗歌从乐府诗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中、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

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

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

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11、钟嵘是如何评价曹植的诗歌的?

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前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形式上的美。

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词采丰富赡丽又典雅流畅,注意字句精工,使用对仗,多用双声叠韵,讲究起调等等。

可以说,曹植诗所有的抒情性与艺术美,完成了从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化。

 

12、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

参考答案:

《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

它长达五百四十字,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

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

《悲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它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有如身临其境,目睹其人。

汉乐府中开始大量出现叙事诗,象《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

《悲愤诗》正是从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

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13、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

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

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中,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

他们继汉乐府之后同,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

在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曹丕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且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

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

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

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们身处乱世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

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

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

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14、时代思潮对正始诗歌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正始时代的政治时局是影响士人心态及他们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司马氏政权对曹魏势力的斗争形成的极端黑暗的政治恐怖,士人建功立业的理想归于破灭,发之于诗,建安诗歌中昂扬的气概没有了,代之以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如何晏《言志诗》:

“常恐夫网罗,忧祸一旦并。

(2)正始士人充满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只能用韬晦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形成了沉痛委曲、隐蔽曲折的风格。

又由于玄风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老庄人生理想的倾向。

同时也造成了诗歌创作中的哲理化倾向。

 

15、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早年“好诗书”,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

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发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

他终日饮酒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