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108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docx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

第三篇主要工作流程

教学管理

3.1师资队伍管理

3.1.1教师选聘工作流程

3.1.2教师评价工作流程

3.1.3教研活动工作流程

3.1.4教师培训工作流程

3.1.5教师考核工作流程

3.1.6专家工作室实施工作流程

3.2教学计划管理

3.2.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工作流程

3.2.2学期(学年)校历的制定工作流程

3.2.3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制定工作流程

3.3专业建设管理

3.3.1学科建设工作流程

3.3.2课程建设工作流程

3.4教学质量管理

3.4.1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3.4.2教学督导工作流程

3.4.3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工作流程

3.4.4科研工作管理流程

3.4.5双证书实施办法及工作流程

教务管理

4.1教材管理

4.1.1教材管理流程

4.2教学资源管理

4.2.1教室安排使用工作流程

4.2.2教学设备管理工作流程

4.2.3工作室、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流程

4.3学籍管理

4.3.1日常学籍管理工作流程

4.3.2在校生学籍注册工作流程

4.3.3新生学籍注册工作流程

4.3.4毕业生管理工作流程

4.4教学制度管理

4.4.1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工作流程

4.4.2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流程

4.5考试管理

4.5.1公共课程考试工作流程

4.5.2专业课程考试工作流程

4.5.3成绩汇总、试卷保存工作流程

4.6对接工作

4.6.1对接省市工作流程

4.6.2院校交流工作流程

 

教师选聘工作流程

1、每年四月、十一月人力资源部对外发布招聘公告,选聘专、兼职教师。

2、各系根据建制情况,拟报教师需求计划;

3、教务处平衡,报上级领导审批。

审批结果原件交档案室,复印件一式三份,一份自存;一份交人力资源部;一份反馈给计划系部。

4、人力资源部发布招聘信息;用人系部准备面试大纲。

5、人力资源部组织应聘人员初审;初审通过的制表造册,交教务处;

6、各系组织面试;通过的,本人填写《教师系列应聘登记表》;双方约定试讲课题;未通过的退回教务处。

7、系负责人填写《××系××批次教师系列选聘面试报告》报教务处;教务处汇总后,编制试讲计划,该计划一式两份,报上级领导签批后,一份人力资源部备存,一份反馈各系。

8、人力资源部通知应聘者;各系拟定考察标准。

教务处汇总后,报学术委员会审查。

9、人力资源部签回通知结果;教务处安排试讲。

10、试讲结束,根据学术委员会评议结果,教务处与各系协商编制《××批次教师系列选聘试讲结果报告》,报各级领导签批,签批后原件交档案室,复印件一式三份:

一份交人力资源部;一份教务处留存;一份返回用人系部。

11、人资部根据试讲结果,安排通过人员就培训、安置及其他问题面谈;合宜的,组织培训。

12、新聘教师填写《教师档案》;根据人资部出据的《新员工培训合格证》,直接进入教学岗的,由教务处做出安置;其他的由人资部与其他部门协调安置。

教师评价制度工作流程

为了更好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特制定此评价制度。

一、教师评价目的和原则

(一)目的

用新的教育观念评价,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等,帮助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原则

1、发展性原则,必须关注教师发展的要求,将教师的参与、变化和发展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评价过程成为全体教师主动、终身发展提高的过程。

也成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

2、全面性原则,既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发展,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既要评估教师的工作业绩,又要重视教师的工作过程;既要体现教师的群体协作,共性发展,又要尊重教师的工作环境和个体差异。

3、多元性原则,评价主体要多元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以教师自评为准,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多向沟通的教师评价机制;评价方法,途径多样化,建立以校为本,以教研为基础的教师岗位工作评价方式,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4、可行性原则,既体现评价目标的共性要求,又考虑到地域环境和学校条件的差异,探索利于教师自评和他评的评价方法。

二、  考核内容和标准:

(一)对教师的考核,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德:

是指政治、思想、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的表现。

能:

是指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及实际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勤:

是指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及出缺勤情况。

绩:

是指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

(二)考核标准以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基本依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

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

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政策,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精通本职工作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教育教学工作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合格:

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或比较熟悉本职业务,工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基本合格:

政治、业务素质一般,工作能力较弱,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工作中有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不合格:

政治业务素质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

1、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教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了解和尊重学生。

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信任和尊敬。

3、教学能力。

能依据二期理念、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目标,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4、交流与反思。

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三、评价方式和途径

(一)教师自评:

应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阶段性工作总结、个案分析等自我反思方式,与可比对象比较,要求能经常地反思,自觉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客观地分析别人的评价意见,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实际可持续性发展。

(二)同事互评:

应用教学案例分析和研讨、说课、听课与评课、述职测评或展示成长记录等交流方式,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建立教师教学个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互评应持真诚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形成团结氛围,促进共同成长。

(三)领导评价:

应用面谈、座谈会、评课或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日常观察、常规检查记录等调查方式进行,要求领导评价时要实事求是,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体现关怀,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

(四)学生评价:

应用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生成长册填写或个别征求意见等调查方式,师生对话等交流方式进行。

要求评价前应让学生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评价工具,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学生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以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为准。

(五)、家长评价:

应用调查问卷等调查方式进行。

要求评价前要让家长了解评价目的、内容、过程、程序以及工具等,针对家长的城乡地域、文化素质等差异,设计相应的评议工具,要信任家长,要正确引导家长客观、动态地评价教师,鼓励家长讲真话、实话,适当顾及家长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不同接纳程度,有分析地看待评价结果。

(四)建立量化管理体系,公开、公正、公平的评价教师

鉴于国家和省市征服关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绩效考核总评的指导方针,对教师的评价应建立量化管理体系,从多角度、多维度评价教师,用“可考证和量化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

 

教研活动工作流程

1、学年初,各教研室根据本教研室在本学年的工作内容,上交年度教研活动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统一汇总存档。

每一学期开学前一周,各教研室根据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上交学期教研活动主题及内容,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调度。

2、各教研室按学期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教研活动,要做到每周一次教研例会,每月一次主题教研活动日。

教研活动要有专门人员进行教研活动记录,教务处参与教研活动的检查。

3、学期末,各教研室上交本学期教研活动总结,对本学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

4、各教研室设计的教研活动主题应包括:

主题报告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三次,外出学习培训不少于三次。

交流讨论要求与会教师都要发表意见并记录在册。

5、对各教研室的教研活动,教务处负有协调、检查、指导的责任,在月底、年底教研室评优评先中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教师考核工作流程

第一条考核原则:

坚持民主、公正、客观性原则;坚持重过程、重实绩、讲实效原则;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原则。

第二条考核内容:

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着重于师德师风、工作纪律、教学工作、教研教改等内容。

第三条考核依据:

学校相关规章制度。

第四条考核方法:

分级、分类考核,量化积分、定性评价等。

具体考核内容如下:

1、每月教师工作量的计算:

课时数、任教专业年级、任教课程

2、每月教师教案的完成质量:

教学进度表、课题、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3、每月教师教学效果:

过程性考试结果、学生作品展

4、每月学生评议:

量化成绩、意见建议反馈

5、每月听课质量:

教研室听评课结果、自己听其他教师课情况

6、每月配合教务处其他工作的情况:

监考、阅卷等

第五条考核结果

1、每月由各教研室形成量化考核的第一手资料,提交教务处,教务处汇总,教务主任、教学分管院长签字后交人力资源处审核,作为每月教师课时费的结算。

2、学校每年设“优秀教师奖“,参考依据即每月教师考核成绩,其评选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晋升职称、调整课时费的依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工作流程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工作流程如下:

1、教务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改)与实施管理办法》提出培养方案制定(修改)意见。

2、各系部、各教研室根据教务处意见进行方案制定论证。

要求由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牵头,本系部相关教师全部参与,特别是参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意见,形成培养方案初稿,提交教务处。

3、教务处汇总各系部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后进行初审,并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审定。

4、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议,提出具体修改意见,由教务处反馈至各系部、各教研室。

5、各系部根据修改意见进行系统修订,提交培养方案修改稿至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审核培养方案修改稿,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由教务处反馈至各系部。

6、各系部根据修改意见进行系统修订,提交终稿至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提交至主管院长处,主管院长终审定稿。

7、教务处组织将人才培养方案终稿印刷成册、存档,各系部根据终稿调整人才培养的具体课程和方法。

8、原则上人才培养方案每三年修订一次,由教务处提出修订的具体工作日程和工作安排。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终稿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其验证结果即为下一次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由和依据。

 

学期(学年)校历的制定工作流程

1、每学年末,即每年12月份,教务处根据来年的时间安排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校历。

2、根据省厅制定校历的文件精神的要求:

“每学年的教学周不少于40周,每学年寒暑假总天数不能超过85天,不得以实习名义变相放假。

“在制定学年校历时,注意计算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和放假天数,符合省厅要求。

3、校历对教学周中存在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要符合国家要求进行标注,如涉及周末补课要标出。

为方便查看,对不同的作息时间要用不同色块标明,教学周数要标在每行前,用以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周数安排教学进度。

4、教务处形成学期(学年)校历初稿后,由教务处处长审核交主管院长审核后,提交院党委会审定,最后按省厅要求上交。

并同时统一印制、发放、存档并网上公布。

5、下一学年开学前,各教研室各教师依据此校历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和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制定工作流程

一、制定原则

  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是对开设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的总体描述,是开展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环节。

各系部要依据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创新,以《能力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建设指南》为指导,依据教学大纲模板,制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要求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1、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社会需求与学生培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定位,科学确定课程目标。

2、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以课程目标为出发点,从评估方式、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改进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整体设计,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

3、 遵循“以生为本,以师为先”的教育理念,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性、批判性、创新性学习思维。

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授课教师应明确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及其所授课程在该体系中的位置;明确以何种方式、怎样深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明确学生应该由此具备的能力及相应的评测方式与标尺,并将其实施到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

二、有关要求

1、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力求文字明确扼要、结构合理、层次清晰、格式规范。

2、课程教学大纲由各学系部、各教研室按专业组织编写,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论证审批签字后报教务部备案。

3、鉴于规范性及装订要求,各类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格式统一按照教学办下发的模板编写。

4、所有大纲以系部为单位按专业按课程分类逐级建立文件夹。

文件夹结构为××系课程大纲/××专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5、 各系部、各教研室在整理材料时,要按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各类课程各门课程逐项审核,对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最终稿审定完毕后,汇总至学院教务处,由教务处长签字,上交教学院长审定,最后实施执行。

 

学科建设工作流程

一、学科建设的目标

学科建设的目标是指在学科定位、学科队伍、学科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学科管理等方面形成的特色,到达的培养层次和质量,学科平台环境,管理水平以及预期取得的成效。

二、学科建设的具体内容

学科建设是基础性建设,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从学科建设的内涵出发来考虑学科建设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要进行科学定位。

各系部、各专业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其次还要清楚自己要培养什么层次、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人才,发展什么学科以及在什么水平上发展这些学科,怎样服务社会和在什么领域、通过什么方式服务社会,建立高职高专院校适应的人才培养观。

   2、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建构综合化的学科体系。

各系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单纯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兼顾艺术类院校的特点,形成独特的综合化学科体系。

   3、完善学科组织。

系部设置要符合学科发展规律,要考虑不同性质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各系部之间层次、职责分明,教学、科研互通,合作方便,有利于学科的发展。

   4、组建学科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宽容的人文环境、宽松的学术环境和宽裕的生活环境。

要注意形成合理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等。

一般而言,一支健全的学科队伍,应有1名学科带头人,3—5名学科骨干和一个包括若干科研助手、事务助手、技术助手在内的支撑体。

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对学科队伍的定向作用、管理作用和整合作用三个方面。

   5、确立学科方向

   选择学科方向,包括选择学科方向的数量和确立具体的学科方向两个方面。

选择学科方向的数量,要根据师资队伍的状况来确定。

师资队伍强大、科研水平高,可以多确立几个学科方向;反之,则要少确立几个学科方向,以免力不从心,但至少应保证一支学科队伍有一个明确的学科方向。

确立具体的学科方向,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是要深入到学科的前沿,学科方向的前沿性,决定了学科建设的时效性;二是要考虑学科方向建设的可行性,没有可行性,再好的学科方向也没有实际意义。

   6、建设学科基地

   基地建设要按照“统建、专管、共用”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确保能为从事前沿性、基础性、应用性较强的高、大、精、深、新的课题研究提供有效的支撑;在管理上,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学校教务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统筹管理,聘请专人操作、维修和技术指导,较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在使用上,确保基地的通用性、共享性、开放性。

   7、建立学科制度

   学科制度是学科建设的主体为保障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一系列规则、规定。

学科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它包括组织制度、计划制度、资源分配制度、执行制度、检查评估制度、奖惩制度等。

  

8、营造学科环境

  学科环境从学校方面来看主要是指校园环境,含软(指学术氛围)、硬(指基础设施、科研条件)两个方面,两者结合起来便构成学科的生态环境。

一要坚持祟尚科学;二要坚持民主管理,三要坚持学术自由。

 

课程建设工作流程

课程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搞好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优质的学习资源,是我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上述工作流程的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一、制订教学计划

1、学校提出总体指导思想

2、调研论证,拟订初稿

3、召开专业教学计划审定会,形成审定稿

4、教务处将各教学部所报的审定稿汇总、调整后,报院委办公会讨论,并根据办公会意见会同教务处修改后,下发执行。

二、编制课程建设规划

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的实际需要与可能,提出下一年度课程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报教学院长审批。

评估调研、制定初稿

汇总调整、教学院长审批后,由教务处于11月底下达课程建设任务书。

三、组建课程组

教务处根据课程建设任务书中对项目负责人的基本要求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拟建课程指定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根据《规程》中对课程组的有关规定组建课程组,并填写《课程建设申报表》交教务处审查合格后,启动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

四、制定教学大纲

课程组根据《规程》中对制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本课程的特点,编写教学大纲初稿。

并将教学大纲初稿连同教学大纲评审档案一起,交教务处审查,教务处组织专家研讨,形成送审稿,送交教学大纲审定会审定。

五、编制、审定一体化方案

课程组根据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编写一体化方案初稿,并选择在知识内容和技术手段运用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章节或模块编制教材样品,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六、进行试卷(试题)库建设

课程组根据试卷(试题)库建设的要求,编制试卷(试题)库。

试卷(试题)库完成后由考试处组织专家审定、验收。

试卷(试题)库使用一轮后由学校进行综合评估。

七、

 

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一、教研室排课流程

每学年5月、11月份的第二个工作周,教务处组织各系安排下学期课程。

1、教务处对各系公共课和专业课的上课时段做出划分。

2、教务处下发《××——××学年第×学期课程安排说明》,文件主要针对前款和前言中所提到的合作课程的开设提出要求;附件为:

校历、专业课安排表(系教研室)或机房、多媒体教室安排表(文化教研室)各一份。

3、公共课教研室安排公共课、通识教育课,填写《××——××学年第×学期公共教室课程安排表》。

4、各专业教研室根据《课程说明》和专业教学计划,填写《××——××学年第×学期××系专业课程安排表》,并与各外聘教师做好沟通。

5、各教研室在《说明》规定的日期将前述表格报教务处,教务处综合考虑,重点对教师、教室和课时做出平衡。

6、教务处绘制《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学年第×学期专业课程安排总表》,《公共教室安排表》和《专业课程安排总表》经教学副院长批准后,原件交档案室保管,复印件若干:

教学副院长、人力资源部、系负责人、各班班主任、教务处工作人员各一份。

7、系负责人填写《××——××学年第×学期教师任课通知书》,签字下发到任课教师手中。

二、上报月度计划工作流程

各教研室每月末上报月度计划,包括工作计划和财务计划到教务处,由教务处汇总,教务处长签字后交教学院长审定,有购买物品的需由办公室签字,最后交人力资源处和财务处。

人力资源处和财务处上交院长审批后,用于下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的实施。

三、日常教学常规管理流程

1、以各教研室为单位建立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小组,进行教学检查、调课停课、听课评课、教学事故的认定等日常教学常规检查和管理。

要求形成书面检查报告、调课停课单、听课评课记录等纸质材料存档,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以月度总结的形式上交教务处。

2、教务处对全院的教学常规进行抽查,进行记录,用以每月对教研室工作进行评比、排名,对不合格的教研室工作进行通报批评。

3、每月月底,各教研室按要求上交听课评课记录不少于四次,教师教案检查记录表、学生测评原始数据、教师任课课时资料、课程过程性考核资料、学生课程学时学分计分表等,教务处汇总,上交教学院长审定,统一公布。

 

教学督导工作流程

围绕学院工作重心,结合本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制定教学督导工作计划

编辑教学督导信息报,反馈至系部及相关部门,并上报学院领导。

 

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工作流程

一、强化组织实施

根据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意见,为使评教、评学更加客观、具有区分度,请参与评教、评学的教师、学生注意以下三点:

1、严格控制90分以上比例,如评价超过90分以上,必须在“具体评语和建议”栏中填写文字依据,否则视为无效分。

评价必须本人亲自进行,严禁代评,一经发现,通报批评。

同时,各院(系部)教师在评学中要认真填写对班级的学风意见和建议并注明班级名称,以便各院(系)后期有针对性的做好班级学风建设工作。

2、评价前各院(系部)要召开教师会议,将评价的注意事项向教师说明;辅导员(班主任)要召开班级会议,指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教学信息员要充分发挥作用,在班级进行宣讲,帮助同学正确评价。

3、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将及时跟踪,在评价结束时间前,对未及时进行评教、评学的信息反馈至各院(系部),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并对有关情况及时通报。

二、加强分析、反馈与整改

教务处根据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数据,撰写《评教、评学分析报告》;各院(系部)要根据数据和分析报告,查找、分析和整改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学生反馈,督促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系部班级学风建设。

三、注意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