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4055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docx

最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大纲专科第六版512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

2.0学分。

总学时为41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验15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学科通识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与条件性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诊断与防治;以及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机理和发展规律及免疫学在疾病防治诊断中的应用的一门基础医学课。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部分,其总任务是学生能对临床的一些免疫现象及有关疾病的发病、传播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并能应用微生物学检查及免疫学诊断技术特异性诊断相关的疾病;应用人工免疫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消毒、灭菌等防治方法,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的疾病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重点。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利用图表、实物标本、电化教学等手段,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法上除采用讲授外,还应注意演示、讨论、实验、自学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1.帮助学生理解并验证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重点:

1.应用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某些疾病的发病、诊断、特异性防治的免疫机制,说出医学微生物与致病、传播、诊断、预防有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的应用。

2.充分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建立严格的无菌观念,预防医院感染。

3.学会常见细菌标本涂片、染色及常见细菌学检查及基本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

4.树立牢固战略观念,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

七、主要先修课程:

解剖学、组胚学、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免疫学绪论(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功能。

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2.了解免疫学展简史,现代医学免疫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免疫的概念,免疫功能。

第三十五章免疫系统(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T、B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亚群及其功能。

2.熟悉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

3.了解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免疫系统的各个器官组成及功能。

2.免疫细胞:

T、B淋巴细胞亚群及功能,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的功能。

 

第三十六章  抗原(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特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熟悉完全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决定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3.了解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抗原的概念、基本特性

2.抗原的分类(各类举例子)

3.抗原的特异性:

表位的概念

4.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化学性质、宿主、免疫方法(通过例子简述)

5.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三十七章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各功能区的功能,水解片段。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异性,抗体的人工制备。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概述:

抗体、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特异性结合抗原,活化补体,与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通过胎盘和粘膜,免疫调节)及水解片段(木瓜蛋白酶)。

3.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IgG、IgM、IgA、IgE及IgD。

第三十八章补体系统(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补体的概念,生物学功能

2.熟悉经典途径、激活剂及激活过程。

3.了解补体系统的组成、命名及理化性质,补体激活的调节。

旁路途径、MBL途径的激活。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概述:

补体的概念,命名。

2.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过程(提及三条途径,重点讲授经典途径)

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溶解靶细胞,调理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介导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

第三十九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MHC的概念、分布

2.熟悉MHC与临床的关系。

3.了解MHC基因组成。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MHC的概念、分布

2.结构(解释概念)概念

3.与临床的关系

第四十章免疫应答(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Th、CTL细胞的效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2.熟悉免疫应答基本过程,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过程。

3.了解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概述: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基本过程及特点。

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双信号,双识别)

第四十一章超敏反应(1.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及类型,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2.熟悉

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病及防治原则,

型~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及临床常见病。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I型超敏反应:

参与反应大物质,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病,防治原则。

2.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临床常见病。

第四十二章临床免疫(自学)

第四十二章免疫学的临床应用(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人工自动免疫及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和常用制剂。

2.熟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抗原抗体反应的种类。

3.了解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细胞免疫测定法及细胞因子测定法。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免疫学诊断:

抗原抗体的检测。

2.免疫学预防:

人工免疫种类(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微生物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掌握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2.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

3.了解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了解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

2.细菌的基本结构:

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质粒

3.细菌的特殊结构:

概念、功能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0.5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2.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生化反应的概念及其意义,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分类。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2.生长曲线。

3.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概念、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条件。

菌群失调症的概念;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基本概念。

2.熟悉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分布,热力灭菌的种类、原理及应用范围,高压蒸气灭菌的用途与机理,紫外线杀菌法、滤过除菌法的特点及机理。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理及应用。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正常菌群概念、分布及生理学意义。

2.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

3.常用物理消毒灭菌方法法、化学消毒灭菌法,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质粒的概念及其特征。

细菌变异的机制:

突变、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及机理。

2.熟悉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

3.了解细菌染色体的主要性质。

细菌的变异现象。

转座子、插入序列的概念。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噬菌体的复制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掌握质粒的概念及其医学的关系

2.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人类的

3.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的概念与实例。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性、毒力的概念。

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

毒素:

外毒素的性质、种类及其作用;内毒素的性质、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的概念。

2.熟悉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的概念。

抗胞内菌、胞外菌感染免疫的特点。

感染的传播途径。

3.了解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机制:

屏障结构、吞噬作用、NK细胞、体液因素。

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毒力的概念。

2.细菌侵袭力的构成因素(微菌落、生物膜、表面结构、侵袭基因、侵袭性酶)。

3.毒素:

外毒素的性质、种类及其作用;内毒素的性质、作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4.感染的过程

5.医院感染的定义(怎样判断)。

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类型

6.细菌感染的类型:

(按本科教材讲)重点讲全身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败血症、菌血症、内毒素血症)概念。

第六章球菌(2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2.熟悉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

3.了解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其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葡萄球菌:

分布、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葡萄球菌A蛋白)、分类、抵抗力。

致病性:

致病物质(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表皮溶解毒素)、所致疾病。

防治原则。

2.柰瑟菌属:

脑膜炎球菌:

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防治原则。

淋球菌:

形态染色、培养、抗原构造、抵抗力、致病性、防治原则。

第七章肠道杆菌(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埃希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2.熟悉志贺菌、沙门菌所致疾病。

3.了解肠道杆菌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共性:

形态染色、结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抵抗力、变异。

2.大肠杆菌的致病性

第八章螺形菌(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霍乱弧菌:

形态染色、动力、培养、抵抗力。

致病性:

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2.熟悉霍乱弧菌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3.了解副溶血弧菌的实验室诊断、防治原则。

幽门螺杆菌:

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霍乱弧菌:

形态染色、动力、培养、生化反应、抗原构造与分型、抵抗力。

致病性:

肠毒素及其致病机理,免疫性、防治原则。

2.幽门螺杆菌:

所致疾病

第九章厌氧性细菌(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2.熟悉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3.了解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机体条件、感染特点及所致疾病。

厌氧菌的种类、分布。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防治原则(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第十章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意义;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性预防。

3.了解放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形态特点及致病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结核分枝杆菌:

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变异性、菌体成分及其作用。

致病性、免疫性、结核菌素试验、特异性预防。

(不讲科赫现象)

第十一章动物源性细菌(自学)

【目的要求】

1.了解布鲁菌属炭疽芽胞杆菌、鼠疫耶氏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布鲁菌属: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2.炭疽芽胞杆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鼠疫耶氏菌:

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第十二章其他致病菌(自学)

[目的要求]

1.了解白喉棒状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白喉棒状杆菌:

形态染色特点、致病物质及特异性防治。

2.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菌、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

第十三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概念。

2.熟悉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所至疾病。

3.了解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主要种类及主要特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三体的概念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第十四章螺旋体(0.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培养特点、抵抗力、致病性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2.熟悉螺旋体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主要特点及分类。

2.梅毒螺旋体:

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原则。

第十五章真菌(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

2.熟悉真菌的定义;真菌(单细胞、多细胞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繁殖方式与培养特点。

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

3.熟悉皮肤感染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主要种类和所致疾病、防治原则。

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原则。

4.了解抗真菌免疫的特点;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真菌的定义。

2.真菌的形态结构:

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菌丝、孢子)。

3.真菌的繁殖方式与培养:

繁殖方式、培养特点。

4.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5.致病性真菌的致病性及感染特点:

浅表真菌感染、真菌机会性感染。

6.皮肤感染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主要种类、所致疾病。

7.白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

第十六章病毒学概述(2学时)

第一节~第四节 (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的基本特点:

病毒、病毒体概念和病毒的测量单位;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与功能。

2.熟悉病毒复制周期各步骤的要点。

缺损病毒、顿挫感染、干扰现象的概念。

3.了解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在医学的重要性;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基因突变与重组的概念。

病毒的分类原则;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粒的概念。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病毒的大小与形态。

2.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核酸、衣壳、包膜的化学组成与生物学功能。

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3.病毒的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灭活的概念、化学因素、物理因素。

第五节病毒的感染与免疫(0.7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持续性感染的种类、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的特点。

干扰素定义、种类、抗病毒机制和特点。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2.熟悉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

病毒中和抗体的概念。

3.了解病毒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抗病毒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病毒感染的类型。

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病毒的致病机制: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杀细胞效应、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整合作用。

病毒与肿瘤。

免疫病理反应: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3.病毒感染的类型:

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4.干扰素的定义和作用。

第六、七节病毒的诊断与防治(0.25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熟悉病毒感染的防治。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2.了解抗病毒药物的类型及作用机制。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病毒学诊断:

标本采集、检验程序和方法、细胞培养。

2.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3.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

抗毒素、两种球蛋白等制剂。

4.病毒感染的治疗。

第十七章呼吸道感染病毒(1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

3.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流行性感冒病毒:

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致病性与免疫性;防治原则。

第十八章肠道感染病毒(0.2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肠道感染病毒的共同特性。

2.熟悉肠道病毒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举例子)

2.肠道病毒种类及其所导致的疾病。

第十九章肝炎病毒(1.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

2.熟悉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概述:

人类肝炎病毒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2.甲型肝炎病毒: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免疫性、特异性预防。

3.乙型肝炎病毒:

形态结构、基因结构与功能、复制特点、抵抗力、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免疫性、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基因工程疫苗)。

第二十、二十三章反转录病毒与狂犬病病毒(0.75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狂犬病病毒的防治原则。

2.了解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HIV:

生物学特性、所导致的免疫曲线疾病

2.狂犬病病毒:

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

九、实习(见习)教学:

详见《医学免疫学实习(见习)教学大纲》

十、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表

理论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学内容

学时

免疫学绪论

0.5

实验一凝集反应

3

第三十五章免疫系统

0.5

实验二沉淀反应

3

第三十六章 抗原

1

实验三细菌形态学检查

3

第三十七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实验四细菌的人工培养

3

第三十八章补体系统

0.5

实验五生化反应与血清学实验

3

第三十九章MHC

0.5

第四十章免疫应答

2

第四十一章超敏反应

1.5

第四十三章免疫学应用

0.5

微生物学绪论

0.5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0.5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0.5

第四章细菌遗传与变异

1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5

第六章 球菌

2

第七章肠道杆菌

1

第八章螺形菌

0.5

第九章厌氧性细菌

1

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

第十一章动物源性细菌

自学

第十二章其他致病菌

自学

第十三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0.5

第十四章螺旋体

0.5

第十五章真菌

1

第十六章病毒学概述

2

第十七章呼吸道感染病毒

1

第十八章肠道感染病毒

0.25

第十九章肝炎病毒

1.5

第二十章反转录病毒

0.75

第二十三章其它病毒、朊粒

学时合计

26

学时合计

15

十一、成绩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科目。

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包括理论作业(25%)、课堂纪律、出勤率(5%)和期考成绩(70%)组成。

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

十二、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陈兴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

2.参考书目:

《医学免疫学》第四版,陈蔚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4月。

《免疫学原理》,周光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刘晶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8月。

《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陆德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4月。

 

编写教研室: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2006.3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三、学时:

学时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

开设实验课的任务是并能应用微生物学检查及免疫学诊断技术特异性诊断相关的疾病;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法上除采用讲授外,还应注意演示、讨论、实验、自学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验证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周密细致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五、教学重点:

1.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临床应用。

2.熟悉常用微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了解相关实验技术的理论及操作。

六、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实验一凝集反应

【目的要求】

1.掌握试管法凝集反应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