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检测12散文阅读选考.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检测12散文阅读选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检测12散文阅读选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检测12散文阅读选考
散文阅读(选考)
一、[2016·南宁二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
庞白
①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在城市中穿行,我很容易想起这样一句话:
这是别人的城市。
每每审视自己与城市的关系的时候,这个句子总不由自主地跳入我的脑海。
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
事实上我也曾这样努力过。
脚下这座城市,我也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比在老家生活的时间还长,但至今对这座城市却常感陌生。
真有点莫名其妙。
我很佩服,也很羡慕一种人。
那种人有这样的本事:
好像处处都是他们熟悉的自小长大的地方,每处地方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在其中交朋结友,郊游,逛街,工作,生活,如鱼得水。
只是偶尔因语言的差别才会突然记起他们不是本地人,除此之外,他们甚至比本地人还本地人。
③在城市中生活却没有融入城市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
我常百思不得其解。
每每夜深人静或在别人的城市里行走时,儿时那些残旧的老屋、清澈的小溪、坎坷的青草坡、淳朴的笑容、温热而熟悉的乡音扑面而来。
为什么入梦的不是暧昧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焦虑和激动的人群呢?
④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难道城市也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
可能是吧,但也不尽然,否则又如何解释颤动内心那根柔软相思之弦的,常是老家那些景物,而非这个城市或那个城市的灯红酒绿呢?
也许用“距离产生美”来解释更能让自己满意,也更合情合理一点。
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就像人不可能有两次生命一样有两个故乡吧。
而故乡正是给了我们生命的地方,那是来自血源的、无法忘怀的记忆。
这样的记忆,会让我们的灵魂一生都散发着与生俱来的那种甜甜的、忧伤的、淡淡的味道,总在不经意之间告诉我们:
你从何而来!
这样的感觉就像一根线牵着飘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总与捏线的手息息相连,一刻不离。
⑤在城市中生活,其实早已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了。
从乡村到城市,并将在城市里长久地生活下去,这与故乡一样似乎也成为无法改变的选择和事实。
而在这样的选择和事实中,透过钢筋水泥筑的窗口,让目光擦过云烟——眺望,云烟背后是故乡啊!
这样的动作我们重复了多少年。
就算如此,多少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能说不习惯城市的生活吗?
当然不能,否则就是矫情了。
在城市里求学,工作,结婚……更多的时候,我们心安理得地渴望着城市里的物质生活,奔走和拼搏,寻找和追寻着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那么,这时如果让我们忘却那么多年在城市里的生活痕迹,重新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去,可能吗?
⑥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的家!
⑦城市里有我们留下的太多的东西。
约会时的那棵树,工作的那张办公桌,购物的商店,每天回去的宿舍,夜夜睡觉的床,天天待在一起的亲人,那么多熟悉或陌生的朋友和同事,还有逐渐养成的生活习惯,一切的一切,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液,时时刻刻流动着。
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
⑧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着,就这样,我们在城市里想着自己的故乡。
城市是别人的城市吗?
故乡是我们的故乡吗?
我不知道。
也不想分得那么清楚。
只知道就算是在别人的城市里生活和在梦里的故乡中穿梭,仍有一种感觉有点甜,有点酸,有点惆怅,仍有一些暖暖的东西在内心深处像老家门前的小溪悄悄地流着,冲刷和温暖着被生活磨砺得略显麻木或伤了的心灵,让人舒服,让人感动。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让我们大声、勇敢地对自己说:
‘这就是我们的家!
’”表达了作者面对城市生活时的一种自信和自豪。
B.作者对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城市感到陌生,叙写中有自卑和自责;认为那种习惯了城市生活却非说不习惯的说法是矫情的。
C.本文抒写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真切感受,既有对乡村的依恋,又有对城市生活的热爱,笔触细腻,语言质朴而清新。
D.文章以“别人的城市,我们的家”为题,又在文中说“把家放置在别人的城市里,成为别人城市里的故乡人”,都显露出作者从乡村到城市后那种无限的伤感和悲哀。
E.文章运用对比写法,在深入剖析城市与乡村存在着巨大差距的现状后,明白了自己不能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答案 AC
解析 B项,文中无自卑和自责。
D项,文章中不存在伤感悲哀之情。
E项,文章未对城市与乡村存在巨大差距的现状作剖析。
2.第②段中写到了“我很佩服,也很羡慕”那种“比本地人还本地人”的人,请分析作者写这种人的作用和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这样的人与作者形成了对比(反衬),突出和强化了作者“不能在内心深处把自己融进城市,把城市看成是自己的”这种感受。
(意合即可)
解析 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
一从内容本身所写。
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
二从上下文关联。
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
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
这时的答案应具体。
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
三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文段作用。
3.作者说:
“在城市中生活却感受不到自己融入城市。
为什么会这样?
我常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作者已在文中对“为什么”作了解答,那么作者是如何解答的呢?
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城市因熟悉而让自己漠然了。
②因为生活在城市里,与城市没有距离,而“距离才能产生美”。
③最根本的是人不可能有两个故乡,而故乡给了“我”生命和无法忘怀的记忆。
(意合即可)
解析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
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4.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别人的城市,却有我们的家”?
请联系全文作答。
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城市不是给我们生命的地方,在内心深处感受不到融入城市;却早已把家放置在了别人的城市里,也习惯了城市的生活。
(意合即可)
②作者写出了对城市生活的真切感受,既有对乡村的依恋,又有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既没有厚此薄彼的贬损,又没有不能拥有的伤感。
如此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情感真切而不矫情。
(此问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探究题是一道论述题,先要有明确的观点,然后在文章中找出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
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读,必须有理有据,但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快乐的猪
韩振远
朋友说自己的愿望是做一只快乐的猪,我觉得像遇见一位哲人,从此喜欢上了她。
人一生最痛苦的莫过于当牛做马,其他像如狼似虎,猥琐若鼠,绵善如羊,动若兔,敏如猴都相对容易,唯有想成为猪,难矣!
若能成为快乐的猪,则幸之甚矣。
猪的哲学是安于现状,只看眼前,不想以后。
人活到五十岁才知天命,猪从一出生就随遇而安乐天知命。
世世代代都被人屠宰,从没有苦大仇深,永远是傻乎乎的样子。
猪是人类最早的朋友,也是人类宰杀最多的动物,但猪与人类从没有恩怨情仇,谈不上痛恨,也谈不上感激,看似浑浑噩噩,憨态可掬,实际高明无比,看似糊涂,实乃聪明,这样,人就得老老实实伺奉,猪也乐得享受,根本不在乎平庸,可以无为,决不碌碌,在意的事只有长身体,因而心宽体胖。
猪把忙忙碌碌、殚精竭虑之类的词统统让给了人类,人说:
生命不息奋斗不已。
猪不同意。
人说:
活着就要思考。
猪也不会同意。
猪不想当苏格拉底,也不想做洛克菲勒、乔布斯,要的只是当下快乐地生活。
猪是入世的,只会接受,不会拒绝,无论忧郁还是悲愤,随你吧,猪才不在乎。
至于回报嘛,猪有猪的讲究,不求过程,只要结果,快乐一生,最后用身体回报,供人宰割,做“庖厨之用”。
猪的一生结束后,毋需哀荣,更不需永垂不朽,怎么评价是人的事。
许多人欣赏王小波那只特行独立的猪,是因为自己平庸,在为那只猪叫好之际,集体被王小波幽了一默。
其实,只要做了猪就该顺应猪道,不然,会在不断地赶杀中失去自我,王小波的那只猪最后就变成了一只没人疼的野猪,风餐露宿流浪田野,实在可怜。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中,猪不堪忍受人类压迫,发动了一场革命,结果变成与人一样残忍的动物,将动物庄园弄得血腥味十足,完全没有猪味,着实可恶。
做一只快乐的猪并不容易。
集体化时期,我曾当过两年饲养员,喂过一大群猪。
我家也先后喂过许多只猪,因而,我深知猪之生活三味。
给生产队喂猪时,我把猪分成两圈,一只即将分娩的女猪单独养在一座条件较好的猪舍里,像个佣人般天天打扫清理,如同伺候住在别墅里的贵妇。
十几只克郎猪群养在一座条件极差的圈里,由他们泥里水里淌,任圈里臭气熏天并不理会。
经常看到的情况是,那位别墅里的贵妇猪形单影只,落落寡合,而群养的平民猪则嬉闹追逐,嗷嗷欢嚎,好生快活。
我把煮好的两种食物分别倒进槽里时,两边圈里的猪对食物的态度也大不一样。
一边是精制美食,贵妇猪吃得十分秀气,像林黛玉一样煞起眉头,挑肥拣瘦,郁郁寡欢,连我都生出几分怜悯。
另一边,不等食物落下,已集体欢呼,像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般个个表现出旺盛的食欲,吃得气吞山河。
后来,等产下猪娃后,有一大群孩子相伴,那边的秀气猪才恢复了常态。
由此我认为,猪和人一样不喜欢离群索居,居住空间不宜过大,宜居足矣;食物不宜过细,可口足矣。
我家喂猪有许多故事,其中一头猪是我用捡来的钱买的。
15岁那年,我与同伴逛集市,地上一卷票子赫然进入视线,我像做贼一样捡起来,数了数一共二十多块。
贫困让我们的情操都不很高尚,根本没想到失主的痛苦,也没有商量,不约而同想到用这些不义之财买两只猪娃。
和人一番讨价还价后,两个人各抱一只白胖胖的猪娃回到家。
那时候,连人也吃不饱饭,哪有食物喂猪,被我买来的猪娃可遭了大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
猪圈就在大门口,我常常望着饿得嗷嗷叫的猪束手无策,而猪呢,瘦得像只山羊一样身材苗条,但它并没有抱怨,经常瞪着一双渴望的眼睛与我对视。
终于有一天,被饿得忍无可忍的猪逃走了。
我不知道那么小的猪什么时候练出一身飞檐走壁本领,能从那么高的圈墙跳过,光凭这身手,其本领至少不在王小波那头特行独立的猪之下。
此后几天,我走遍了周围的村庄,逢人便问看没看见我的猪,又走进田野,在疾风中不断呼唤。
后来意识到,猪才不会到旷野里觅食,它需要人间烟火,而不是流浪天涯,一只在田野里踽踽独行的猪,想起来都可怜。
最后,终于在离猪圈不到五十米的邻家红薯窖里找到了它。
在深达一丈,暗无天日的红薯窖里,它生活得很快乐,我相信它是嗅到食物的气味自己跳进去的,因为从红薯窖的位置看,绝无失足可能。
在食物和自由之间,它宁愿选择前者。
我养的猪都不快乐,这不能怨我,因为它们和我一样都出生在一个不快乐的年代。
孔子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猪不需颜回那么高尚的情操,它的快乐虽是本能的,却也需要条件,首先要有快乐的环境和快乐的资源,不然只能像我的猪一样遭罪。
可见,做猪易,想做快乐的猪大不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想做快乐的猪的人太多,从网上输入“快乐的猪”查询,能获得上亿个网页,不知这些朋友是不是具备快乐的条件。
(选自《散文百家》2013年第6期)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想成为快乐的猪太难,因为环境条件的要求非常高。
B.关于活着就要思考,生命不息奋斗不已,还有身后哀荣、永垂不朽一类,猪是不会在乎的。
C.王小波笔下的猪特立独行,并非猪们生活的常态。
D.作为饲养员,“我”非常熟悉猪的特性,按照猪的需求来养猪。
E.用捡来的钱买猪,“我”的情操不很高尚,因而猪以出走作报复了。
答案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 A项,原因分析不正确,猪快乐的条件首先要有快乐的环境和快乐的资源。
E项,曲解文意,强加因果。
D项,“按照猪的需求来养猪”错,当时没有条件做到。
6.作者笔下的猪有何特点?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安于现状,顺应猪道;习惯有伴,不喜离群;与自由相比,宁选食物。
7.第4段喂猪的故事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插叙。
本段插叙了作者当饲养员养猪的经历,从而更了解猪的习性。
揭示了养尊处优的猪只落得郁郁寡欢,群养的平民猪才好生快活的猪道。
说明了如何才能让猪做快乐的猪的道理,也使内容更有说服力而真实可信。
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把做猪与做其他动物、与做人相比较,有何意图?
请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头:
与牛马的痛苦、虎狼的凶狠、老鼠的猥琐、羊的绵善、兔的机警、猴的敏锐相比,猪的生活更简单快乐。
②结尾:
猪的快乐是本能的,而做快乐的猪是有条件的。
想做“快乐的猪”的人一样要具备快乐的条件。
③这样的比较发人深思。
作者意在提醒我们,做快乐的猪难,做快乐的人更难。
我们唯有具备猪一样简单的生活态度,同时又要解决让人快乐的环境和资源,才能真正的快乐。
三、[2016·泰安中学入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
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
“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
我想送给他。
”德瑞克是我儿子。
“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
”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
它多像我的父亲!
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
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
嘿,爸可拣了个便宜啦!
”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
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
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
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
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拣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
“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
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
”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
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
“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
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
”母亲说:
“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
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
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
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
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
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
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
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
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
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
霍布告诉我们说:
“知道吧?
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
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
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
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
”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我的父亲。
”
我那敬爱的父亲。
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
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有删改)
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能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
B.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断,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C.霍布修表时说的那段话中,一般人“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衬托父亲不重外表,内心高尚的人格精神。
D.“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E.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
答案 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得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重点是对选项“分析、概括”结果的辨析,找到原文相关内容,将其与题干选项相对照,发现其错误之处。
A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D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E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分析偏执,作者写“狭窄的小层、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
10.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物形象方面:
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突出了父亲节俭的可贵品格。
②表达技巧方面:
这些内容为后文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等情节起到了陪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
解析 解答此题,可先从画线语句所在段落的本身作用分析,然后再结合下文内容分析。
从语句本身内容来看,父亲修理好别人扔掉的东西自己用,表现的是父亲的因家庭经济不好而节俭的人物形象;从下文父亲给予山里人的帮助来看,既能表现父亲的善良、高尚,又可以从表现手法衬托的角度答题。
1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朴实、无华、简洁;②忠实、可靠;③生活节俭,性格温和;④善良、高尚,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
解析 此题只需根据文中父亲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直接提炼性地概括即可。
如“它多像我的父亲!
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可得出父亲朴实无华的形象;从父亲对别人的帮助内容可得出父亲善良、高尚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
12.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主题表现:
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
②人物塑造:
“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
③结构安排:
“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的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
解析 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可结合着文中最后两段“内在的美”“金子般的心”等内容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来分析;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标题中“旧”字表现了父亲的节俭、朴实;旧怀表的质量体现了父亲高尚的心灵,故可从突出父亲的人物形象角度组织答案;在结构上,旧怀表贯穿全文,故起着线索作用,由最后一段“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可得出在结构上,标题起着引出故事情节内容的线索作用。
四、[2016·济宁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途中
梁遇春
①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
②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可要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和人心的种种情调。
你坐在位子上默默地鉴赏,同车的客人们老实地让你从他们的形色举止上去推测他们的生平与当下的心境;外面的行人一一现你眼前,你尽可恣意瞧着,他们并不会晓得,而且他们是这么不断地接连走过,你很可以拿他们来彼此比较。
这种普通人的行列的确是比什么赛会都有趣得多,路上源源不绝的行人可说是上帝设计的赛会,当然胜过了我们佳节时红红绿绿的玩意儿了。
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的,最能吸收外界的刺激的。
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正经事也好,歪事也好,我们的注意免不了特别集中在一点上,只有路途中,尤其走熟了的长路,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是无所不留神的,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
③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起,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
车中,船上和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