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639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和专业设置标准及相关指标说明.docx

关于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考虑

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教育部党组提出,职业教育要下一盘大棋,打一场翻身仗。

职业本科教育是按照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实施的本科教育,是盘活这盘大棋的关键一步,对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意义重大。

近期,我司组织工作组就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现实意义、发展路径、制度标准等开展专题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

职业本科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一是为更高质量就业而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乐业者兴业;二是为提高企业效益而建,办在企业身边,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持、培训服务;三是为服务区域发展而建,重点培养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意义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策略。

4

一是有助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职

业本科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能够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提供人才发展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助推器”和“动力源”。

二是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

发展

职业本科教育,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愿望,补齐民生短板,缓解教育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

三是有助于构建类型特色鲜明的现代职教体系。

发展职

业本科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教体系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完善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突出类型特色、丰富高等教育内涵,改变职业教育“次等教育”“差生教育”的社会形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

四是有助于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把职业

教育延伸到本科层次是当前的国际趋势,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有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

在现行制度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应坚持试点先行、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试点遴选坚持需求导向、标准先行。

优先布局在京津冀

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人口规模大、经济总量高的地市级城市;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高新区、产业园区。

教育部出台试点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遴选一批基础条件优,校企结合好、实训开展好、“三教”改革好,培养质量高、毕业生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和专业先行试点。

试点工作采取省级推荐、国家备案。

教育部明确试点申

请审批工作流程、试点范围和数量;符合标准的职业专科学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考察论证,按照限额确定推荐名单;教育部组织专家考察评议,备案试点学校和专业。

试点推进坚持地方为主、多方协同。

试点工作以地方为

主,中央财政以奖补形式通过相关转移支付给予引导支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

2020年,启动试点工作。

印发通知明确试点的范围和申报流程,出台《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附件1)和《职业

本科专业设置标准》(附件2)。

2021年,完善相关制度。

包括职业本科专业管理办法和指导目录、职业本科学校教学评估办法、职业本科专业学位

管理办法等。

2025年,开展教学评估。

总结试点经验,形成一批职业

本科学校和专业建设范式。

附件:

1.《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编制说明、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2.《职业本科专业设置标准》的编制说明、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附件1

《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编制说明、指标体系及指标说明

目录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编制说明 1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 8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指标说明 14

i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编制说明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部署,落实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要求,在标准研制上坚持统一筹划、多元参与、合理分工、程序规范的基本路径,遵循类型定向、广泛采集、严格筛选、科学建构的工作方法,以设置标准的研制为引领开展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试点,引导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点行业和地方支柱产业,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指标编制原则

(一)类型性原则

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指示要求贯穿到标准的采集、遴选以及建构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本科学校与普通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凸显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二)科学性原则

遵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律,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当前我国专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发展实际,广泛采集标准、严格筛选指

7

标并科学建构体系,确保标准之间逻辑自洽、相互独立,保证所设标准具有较高的效度。

(三)遴选性原则

立足高标准、高起点,坚持客观公正、质量优先,设置具有一定辨别度的遴选性指标,确保能够将那些具有丰富办学经验和良好办学基础的院校遴选出来,从而保证职业本科学校的办学质量,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四)可采性原则

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类数据采集信息服务平台,力求设立的各项指标界定清晰、便于采集、方便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客观性。

涉及成果性、项目性指标的,着重在具有公信力且能在较长周期内保持稳定的项目及领域设置相关指标。

(五)引领性原则

深刻把握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要求,所设指标应导向性明确,引导学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以标准引领带动学校提升基础办学能力、强化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引领学校坚定聚焦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的目标定位。

三、指标体系主要内容

《职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中的指标体系主要参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并结合职业教育办学的要求,采用了“增”“调”“改”途径建构指标体系,比如增加了具有职教特色的1+X证书、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等指标,调整

了对学科布局、学位点数量、重点实验室的要求,并对专业布局数量和设置模式、办学基础、职称学历等指标进行了修改。

指标体系一共包含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

办学方向指标重在考察学校的发展路向是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指标和基础条件指标分别从“软”“硬”两个方面考察学校的办学能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指标重在考察学校的办学产出与成效。

(一)办学方向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是否能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能否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建立了完善的治理结构体系保证理念的落实、落细。

党的领导是办学方向正确的灵魂,办学定位是具体的方向引领,学校治理则是重要保障。

通过党的领导指标考察党组织在学校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及领导班子的任职资格;通过办学定位指标考察学校是否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及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通过学校治理指标考察学校是否建立完善领导体制和现代治理制度确保保障办学理念落地。

(二)专业建设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是否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了专业布局,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落实产教融合的需求,坚持育训并举参与“1+X”证书制度改革。

通过专业设置指标考察学校是否根据产业需求进行

了专业布局并建立了优化调整机制;通过产教融合指标考察专业建设是否同区域产业与企业需求实现了紧密对接;通过“1+X”证书指标考察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融入“X”证书要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三)师资队伍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师资队伍的规模、能力、结构是否能够支撑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生师比指标主要从师资队伍的规模方面考察学校是否有足够的教师来支撑人才培养;兼职教师、职称学历两个指标主要从结构方面考察学校是否形成一支专兼紧密结合、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教学能力两个指标主要从能力素质方面考察学校教师是否能够胜任理实一体课堂教学的需求。

(四)人才培养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的投入、过程以及结果是否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达到了一定的质量要求。

该指标体系的架构主要是从人才培养的条件与产出两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国际合作这些指标主要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学成果奖、学生竞赛、就业质量这些指标则重在衡量学校人才培养的成效。

(五)社会服务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知识创新与职业培训两个方面考察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在知识创新上包含了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两个指标,前者侧重于传统的学科知识创新,而技术服务指标则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从应用技术研发来评判学校服务区域产业的能力。

职业培训指标则通过培训的规模来判断学校在服务本地行业、企业人力资源升级上的能力贡献。

(六)基础条件

设置该一级指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一些硬性的、基础的办学条件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能力。

该指标在布局架构上主要从经费投入、基础设施、数字校园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经费投入指标通过生均拨款水平来衡量学校办学资源投入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基础设施包含了办学场所、仪器设备、实训条件三个指标,主要考察了学校在硬件建设上能否达国家的相关要求,能否能支撑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开展;数字校园指标则主要考察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与应用能力。

四、创新点

(一)在指标架构上本科规范与职教特色相结合

在指标体系的整体架构布局上以《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的设置标准框架为主要依据,因为该评价指标作为一套较为成熟的标准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检验。

在一级指标上参考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标准进行设置,但在二级指标上则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如“1+X”证书、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术服务等内容都是职业教育自身所特有的指标。

(二)在指标开发上广泛吸收与精挑细选相结合

在指标的开发上,广泛搜集各种院校设置或办学评价指标,而且每个指标都尽量做到有详实的出处和政策依据,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包含上百个指标的初稿,然后基于可比性、时效性以及有效性的筛选原则,对这些指标经过了反复的横向比较分析,并在吸取多方专家的意见基础上反复增删修改,最终确定了26个指标,在程序上尽可能做到科学性与规范性,从而保证指标具有较高的质量。

(三)在指标遴选上门槛把牢与方向引领相结合

在指标遴选与设置的过程中,既设置一些较为硬性的门槛性指标也设置一些体现改革发展方向的发展性指标。

硬性指标的设置能够有效甄别一些办学资质不达标的院校,从而保障本科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底线,如生师比、教学仪器设备值、办学场所等。

为了引领学校办学方向,彰显办学个性,也设置了一些方向性、引领性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引导申报院校找准方向、办出特色,比如一些软性的指标以及一些体现改革创新任务的硬性指标。

(四)在指标关联上自成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