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7352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缺答案

河南省鹤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只有甲、丙细胞

B.处于图1中CD段的细胞是图2中的甲、丙、丁

C.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与DE段形成的原因相同

D.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定是常染色体

2.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显微镜下观察到果蝇(2N=8)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已分成两组,每组4条。

那么,可以肯定每组染色体中

A.有4个DNA分子B.有8条染色单体

C.没有非同源染色体D.没有同源染色体

4.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棊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

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中为显性,TL在女性中为显性。

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B.1/3C.1/2D.3/4

5.椎实螺螺壳的旋向是由Y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完全显性。

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螺壳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椎实螺螺壳旋向的遗传现象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

B.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基因型可能为DD

C.椎实螺螺壳表现为右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dd

D.控制左旋和右旋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

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A.1/2B.4/9C.5/9D.1

7.一对黄色卷尾鼠杂交,得子代:

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卷尾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B.鼠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C.上述一定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子代中可能不存在黄色纯合子

8.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

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ec:

AaBbCc:

aaBbcc:

AabbCc=l:

1:

1:

1。

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9.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塑及比例是

A.白:

粉:

红,3:

10:

3

B.白:

粉:

红,3:

12:

1

C.白:

粉:

红,4:

9:

3

D.白:

粉:

红,6:

9:

1

10.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概述为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B.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11.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

图中Ⅲ—1个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bbB.BbC.XbYD.XBY

12.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C.子代中表现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

5

D.子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2

13.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燊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都设法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蛋白质或DNA的作用

B.两者的实验对象都是原核生物

C.两者都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两者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未裂解

B.通过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DNA的分布

C.细胞外的32P含量有30%,原因可能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

D.本实验证明噬菌体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的过程中DNA起着重要作用

15.下列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是RNA

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非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16.巳知某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C)/(T+G)=m,则

A.它的互补链中的这个比值也是m

B.以它为模板转录出的信使RNA上(A+C)/(U+G)=l/m

C.该DNA分子中的(A+C)/(T+G)=m

D.当m=l时,这条单链中的A=C=T=G

17.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18.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在正常情况下,其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数占

A.l/16B.l/8C.l/4D.1/2

19.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此题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增加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20.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均可发生在同一细胞的细胞核内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

C.④⑤过程均可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D.①②③④⑤⑥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1.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22.—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

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

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A.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雌雄配子致死

B.该突变为X染色体显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C.该突变为X染色体隐性突变,且含该突变基因的雄性个体致死

D.X染色体片段发生缺失可导致突变型,且缺失会导致雌配子致死

23.如图为雌性果蝇体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图像,其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可以发生重组

25.如图表示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B.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C.③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2条染色体

D.④代表的生物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4条染色体

26.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低温处理洋葱根尖后会引起成熟区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在观察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装片时,通过一个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的变化情況

C.低温处理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材料的原理是相同的

D.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调节视野的亮度,再转动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27.如图是利用野生猕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籽猕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

B.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

C.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

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87

2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目的基因

B.通过转基因技术可获得抗虫粮食作物,从而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

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运载体DNA

D.若转入甘蔗中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生产出来的甘蔗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29.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没有发生生物进化B.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C.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基因库没有变化

3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31.下图中编号a〜g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

(1)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用镊子捏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染色,加上盖玻片,压片后做成临时装片。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2)若将上述全部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则最合理的顺序为:

a→→f(填图中英文字母)。

(3)上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填图中英文字母)。

在图d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着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

(4)图g中的细胞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是期,该细胞中有条姐妹染色单体。

32.—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H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一的基因型可能为(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个,则:

①该实验的思路: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33.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

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在不考虑家系内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Ⅱ-6的基因型是。

(2)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3)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34.人类有一种肥厚性心肌病(HMC),主要症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呈端坐呼吸或阵发性夜间呼吸闲难。

一般在30岁以上发病,常有家族史。

在某个连续传递三代的该心脏病家族中(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第1代发病情况不详,第2〜4代共有1人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请分析回答:

(1)依据遗传系谱图推断,肥厚性心肌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2)经研究发现,此病患者的α-原肌凝蛋白(α-Tm)结构异常,提取Ⅲ-1和Ⅲ-2的DNA,测序结果发现,Ⅲ-2的α-Tm基因序列仅有T1(图2)—种,而Ⅲ-1的α-Tm基因序列有T1和T2(图3)两种。

①根据T1基因和T2基因碱基序列推断,Ⅲ-1的α-原肌凝蛋白结构变异的根本原因是,T1基因与T2基因的关系为。

②依据遗传系谱图和基因测序结果(填“可以”或“不可以”)确定HMC的遗传方式,Ⅲ-5和Ⅲ-6生育一个终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3)研究发现,α-Tm基因序列有多种变异,体现了基因突变是(填“定向”或“不定向”)的,α-Tm基因的突变(填“一定”或“不一定”)会导致α-原肌凝蛋白结构变异,原因是,该机制的意义是降低突变的多害性。

(4)Ⅰ-1和Ⅰ-2在30岁前的心脏状况最可能为,该实例说明表现型是由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