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549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实习报告.docx

《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实习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实习报告.docx

地质实习报告

银川及邻区地质基础

认识实习报告

 

系别:

矿业工程系

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

班级:

10级采矿4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高常青蒋福兴

 

2012年7月6日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目录

1、序言

2、实习目的、任务、要求………………………………………(4)

3、实习内容………………………………………………………(4)

1、金沙湾路线…………………………………………………(4)

1、金沙湾河曲………………………………………………(5)

2、奥陶系石灰岩褶皱………………………………………(6)

3、X型节理…………………………………………………(8)

4、劈理构造………………………………………………(10)

5、推复体牵引构造………………………………………(11)

2、大水沟路线………………………………………………(11)

1、海相波痕构造…………………………………………(12)

2、向斜构造…………………………………………………(13)

3、背斜构造…………………………………………………(14)

4、断裂构造…………………………………………………(15)

5、断层构造…………………………………………………(15)

6、断层面构造………………………………………………(17)

7、X型剪切节理…………………………………………(18)

序言

野外地质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普通地质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大型的重要实习。

实习的目的是令我们获得对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培养我们的专业兴趣。

地质野外实习是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借此使我们巩固并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野外地质实习的特殊课堂使我们开阔思维,

野外实习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建立并完善地质体的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地质学基本理论和知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当地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判断、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等一系列工作的系统训练,获得对研究区的沉积发展史、生物演化史、构造活动史的较全面认识,并为地质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其他地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加深了我们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确定了方向。

本次实习的主要地区为金沙湾及大水沟附近,是一次认识性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初步了解并认识实习地区的地理环境、地层、地貌、构造运动和地质发展史,以及对三大类岩石的认识和辨别。

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了解实习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基本能力,本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实习任务:

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

通过野外地质观察,要掌握认识地质体及地质现象并进行相关地质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地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巩固,拓展地质学基础知识,为后继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为此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野外地质观察和认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包括:

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技能,仪器、工具和资料的使用、地质要素的测量,记述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图件绘制,以及标本的采集等。

(2)认识三大类岩石(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地层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觉类型或类别。

(3)初步认识和了解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等相关的现象与知识,以及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

(4)编写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2012年6月19日周二多云

路线一: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至金沙湾

内容:

1、河流地质作用

2、观察奥陶系石灰岩

3、学习使用地质罗盘

①金沙湾

宁夏金沙湾位于宁夏青铜峡市境内的青铜峡水库上游,呈S形,是由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由于黄河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这造成内侧河岸发生堆积,形成河漫滩,外侧的山体不断被侵蚀,岩石也裸露在外面。

②奥陶系石灰岩褶皱

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层状结构,经挤压后产生褶皱,由于石灰岩和方解石的抗风化能力不同,固形成了此状。

奥陶纪是地史上大陆地区遭受广泛海侵的时代,是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比较剧烈的时代,也是气候分异、冰川发育的时代。

奥陶纪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真正达到繁盛的时期,也是这些生物发生明显的生态分异的时期。

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使得这些活动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

③X型节理

x—节理是指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

能切穿岩石中的砾石、结核和岩脉等,节理面光滑平直通常是闭合的,延长较远。

剪切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的节理组或由两组剪切节理形成共轭的x—节理。

共观察到三组节理,岩石中有石英脉可以明显观察到节理结构,其倾角为86°。

④劈理构造

岩体受力或因变质作用产生并沿着一定方向大致成平行排列的密集的裂隙或面状构造。

按其形成的力学特性可分为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三类。

岩层产状其倾角86°,倾向169°。

⑤推复体牵引构造

牵引构造是断层两盘沿断层面作相对滑动时,断层附近的岩层因受断层面摩擦力拖曳而产生的弧形弯曲现象。

2012年6月20日周三阴

路线二: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至大水沟

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

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

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

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

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

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此处的岩石岩石主要是三叠纪形成的,其岩性是中、粗、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其中包括褶皱现象,有斜弯,平卧等。

还有断位与错位。

生成环境是海相成岩,波痕到处可见,是由内力抬升,外力风化共同造成的。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

从形态上看,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因此,从地形的原始形态看,向斜成为谷地。

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来确定一个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而不能单凭地表形态来判断。

①浪成波痕

浪成波痕是波浪作用在沉积物表面而形成的波状痕迹。

浪成波痕可以分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

前者的特点是波脊两侧对称波痕的波长和波高,波峰尖,波谷圆滑,大多数波脊平直,部分出现分叉,波长从0.9~200厘米,波高0.3~23厘米,波痕指数4~13,大多数6~7。

不对称的浪成波痕,外形与流水波痕相似,波长1.5~105厘米,波高0.3~20厘米,波痕指数5~16,大多数在6~8之间,不对称指数1.1~3.8。

可看出此图为对称波痕。

②向斜构造

地层中一种下凹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新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新到老排列。

③背斜构造

地层中一种上凸的褶曲构造,其核部由老地层组成。

地层时代由核部向两翼由老到新排列。

③倒转褶皱

倒转褶皱是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的褶皱。

对两翼岩层而言,一翼产状正常,地层顶面向上,称正常翼;另一翼产状倒转,地层顶面向下,称为倒转翼。

④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又称断裂。

断裂或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

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包括劈理、节理、断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

研究断裂构造对找矿勘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以及了解区域构造特点均有实际意义。

⑤断层构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

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

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

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

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正断层:

是根据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划分的。

断层形成后,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

它主要是受到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

正断层产状较陡,通常在45°以上,而以60°左右者较为常见。

正断层在地形上表现显著,多形成河谷、冲沟和湖泊等。

逆断层:

逆断层是地震构造中断层的一种,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压而形成。

至于断层,则是地下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着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这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

根据断层倾角的大小,可分为:

高角度逆断层和低角度逆断层。

高角度逆断层面倾斜陡峻,倾角大于45°,常常在正断层发育区产成,所以有些学者将高角度逆断层与正断层统一归属于高角度断层。

倾角小于45°(一般多在30°左右或更小)的逆断层称为低角度断层。

位移距离很大的低角度逆断层称为逆冲断层。

聚合性板块边界多逆断层与褶皱构造

2、

(放棍子处为断层面)

⑥断层面构造

岩层或岩体破裂错开,沿两盘发生相对移动的面,称断层面。

断层面有的平直,有的弯曲。

可以把它视为面上构造以确定其产状。

有些断层的位移是沿着许多密集的破裂发生的,这时断层面就不是一个单一的面,而是一个复杂的断裂带。

判断断层运动方向用手摸断层面来感觉岩体的光洁程度,如果向下摸光滑则为向下运动,不光滑则为向上运动。

⑦共轭节理

共轭节理是指岩石受剪切应力破裂形成的裂隙。

能切穿岩石中的砾石、结核和岩脉等,节理面光滑平直通常是闭合的,延长较远。

剪切节理多成群出现,构成平行排列或雁行排列的节理组或由两组剪切节理形成共轭的“x”型节理。

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让我体验到了野外地质工作的艰辛以及其中的苦与乐。

此次实习,不仅让我加深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让我对各种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积累了许多地质、地貌方面的材料,通过亲身实践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又不是很容易理解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时,老师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和学识,向我们讲述了各种地质知识与现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确严谨、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我学到了宝贵的知识,锻炼、提高了我们野外实习、考察的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几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但是我们都意犹未尽,我们期待这下次实习的到来。

最后,此次实习有经验丰富的老师为我们指导,并且始终有着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这令我十分钦佩。

老师的工作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特别是负责讲解的老师跟我们一起吃苦,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带着我们实习让我十分感动,每次都是他走在最前面,精力充沛的他必将终身鼓舞着我。

在此,我谨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