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528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docx

关于制造业的反思

1——2006-4-30

不吹牛,老冰十来年前的英语是相当溜的,特别是对于一学工科出身的人来说,老冰很可以自满一下。

到了日本以后,英语几乎就没有用了。

偶尔出去骗MM时用一下,但那种场合纯粹是骗骗人,反正对方不懂你说什么,就知道你在说一种很伟大的语言,所以老冰自己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

老冰的英语退步了很多,尤其是口语。

船破偏遇顶头风,好像一句俗话就是那么说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老冰这几天和英语干上了。

因为这几天经常打韩国的国际长途。

韩国人有能日语的,也有不能日语的。

有能日语的是最好了,事情几乎能说清楚。

能日语的人不在了,老冰就找那能英语的,十几年不说了,说着这英语也吃力不说,最倒霉是连能英语的老韩都找不到了话,或者找来一位只能“goodmorning”或者“nounderstand”(为什么老韩特别喜欢“nounderstand”?

)的,那就大家都傻了。

原来都是往中国打电话,老冰就是说着梦话都能把事情给交代清楚,更不要说上班的半数左右时间老冰还算是清醒的。

所以老冰是不是要学韩语了。

起码得韩日英夹起来让对面的老韩知道老冰在胡说些什么对不对,当然学得好了能去韩国骗骗M就是最高境界了,但是看起来似乎不会是很简单的。

老冰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好好学习,天天想上”。

为什么现在和韩国人混了呢?

因为公司的不少业务从中国开始撤退了,改为委托韩国人干。

大家别乱猜,公司的这种趋势和去年的反日游行没多大关系,和现在中日关系的冷淡也没有多大关系,当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所以老冰只是说没多大关系。

车轱辘话是不是,反正就那意思。

那是什么原因呢?

容老冰喝口水再说。

2——2006-5-3

怎么一回事呢?

这件事往小了说是一个公司的经营战略,往大了说就是经济竞争力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了。

老冰做汽车零件的塑料INJECTIONMOLD,老冰在中国有几个关系户,原来经常委托他们帮帮忙,作CAD,作CAM什么的,也做过几付模具,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有几个原因,首先是时间问题。

老冰公司的东西是三菱本田的试验模,首先是交货期,而上海到神户不要看飞机只有两小时,但海运家两边报关就是一星期。

中国的企业对这个时间概念不强,不像韩国。

韩国有种种方法来加速时间,KOREANEXPRESS在日本国内就有运送网络,他们利用FERRY来进行时间加速。

就是说不用货轮,用从釜山到下关的轮渡来干,费用虽然高一些,但时间可以加速到两天之内送到。

还有一种更邪门的运送方式叫“HANDCARRY”,用飞机航班来运送。

费用好像也并不贵,老冰一直没有弄清楚这里面的运作方式。

当然有种种原因,基本原因就是韩国占了离日本近的光。

天气好的时候,从福冈能用肉眼看到韩国的釜山。

每天有好几班轮渡,而从上海到大阪的轮渡是36小时。

但最重要的原因似乎不在这里。

而在于意识上,不少中国企业认为他们的竞争力首先是体现在“价廉”上!

以后老冰还想专门谈这个意识。

再有就是基础工业能力。

韩国的基础工业能力不错,首先加工业需要的普通钢材,基本上比较齐全。

像注塑模具常用的NAK80,PX5,DH2F,STAVIX,CERA1等钢种都有对应型号,而且和日本的质量差不多,除了切削性能还差一点之外。

而中国最麻烦的就在材料这一块,中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粗钢生产国,但是生产的真是“粗”钢诶。

除了能用在建筑上之外,制造业根本就不能用。

像对于最普通的钢种S55C的中国对应钢种是40铬,那还只相当于日本40年前的水平,加工时居然还要“调质”!

老冰不懂这个“调质”是个什么东东,公司的鬼子副总倒知道,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加工前后也要调质,而那是40年前的事了。

老冰前面提到的钢种,相信国内搞制造业的朋友全都耳熟能详。

而老冰有个过激的看法就是如果不是专门搞材料开发的研究人员对国外材料如此了解的话,那就是这个国家材料工业的耻辱。

为什么会这样?

老冰的一大学同学现在是材料贩子,他老爷子原是宝钢的牛人。

据他说,能卖得出去是最重要的,你要好材料,我给你进口的。

言下之意:

有必要去搞开发吗?

但是不搞开发,如果一旦这个土建BOOM风头过了,这个世界第一的粗钢生产量怎么处理?

材料一不行,标准件也就不行。

像弹簧,日本产品是保质100万次,而国产弹簧几千次下来就不行了。

当然日本的弹簧也是世界一绝,质量那么好,可是售价却不比国产的高,这是让国内很多工程师很吃惊的,不知道日本的弹簧厂家是怎么生产的。

还有PIN,BUSH这些最基本的标准品,现在国内质量稍好一点的都是香港,台湾厂家在做,老冰就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厂家不肯出手。

老冰还得喝口水。

3——2006-5-5

写到这里,有朋友留言说因为是国企才没有开拓的动力,才混吃等死。

老冰不能同意这种看法。

像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什么的,不是大公司就无力开发,一般的私企负担不了。

但中国现在的中国国企都是超大型企业,负担得了。

正因为是国企,才能负担。

理论上的国企,应该不是把利润,特别是眼前利润的追求放在第一位的,而应该把对稳定整体经济的贡献放在第一位。

要不然要国企干吗?

留着与民争利。

至于利润,反正是国家养着的,无所谓。

日本的国企,从利润上看很糟糕。

但是在新技术的开发上有很大功劳。

新干线技术不就是原来的“国有铁道”开发出来的吗?

高清晰电视技术不也是现在的NHK开发出来的吗?

国企正因为有国家作为后盾,才能搞大项目,搞长远项目的。

国企的概念,不应该是我们现在的概念。

美国没有什么国企,但有许多“半官半民”的企业。

军部参与各大公司的开发,用国税提供资金,得到的技术就地转换为民用,和欧洲,日本的国企的操作方式实际上是一样的。

但这不是老冰想在这里说的内容。

老冰想说的是,相当多中国企业把“价廉”作为竞争的第一口号,从长远看来,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性问题。

“价廉”就意味着通货紧缩,在政治上中国已经被国际社会批判是在“出口通货紧缩”,在经济上引起双边贸易摩擦。

在国内则造成制造业雇用人员的收入下降和生活贫困,反过来使制造业雇用人员的技术无法提高,也就更加无法提高产品档次,使得对“价廉”的需要就更加迫切。

老冰看过一位台湾人写的书,他在评论日本人和中国人不同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说日本人在做一美元一件的衬衫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做10美元甚至100美元一件的衬衫。

而中国人在做一美元一件的衬衫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做0.8美元甚至0.5美元一件的衬衫。

老冰认为他说的不对。

其结果确实是像他所说的那样,但原因并不是像他所说的仅仅是中国人“不求上进”。

老冰从现实观察中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区别在“危机感”上。

日本人从不认为天下有“万岁万万岁”的买卖,所以一直在担心有朝一日他这买卖会作不下去。

而中国人凡买卖就以为是“万岁万万岁”了,到了做不下去时,就只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降价。

不能说中国人就天生喜欢降价,说不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得贵一点呢?

老冰在这里不是在谈经济学,老冰也不懂经济学。

老冰只是就这几年在中国看到的东西谈谈自己的感想,所以很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欢迎制造业的朋友批评批判。

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但是坦率地说,还只是低档品的工厂,还是别人的低档品的工厂。

一天不能生产自己的高档品,中国就一天不能说是强大了起来。

这是老冰作为一个中华子孙的朴素想法。

老冰又要喝水了。

4——2006-5-7

不怕各位朋友拍板砖,老冰原来不太喜欢韩国人。

首先是北韩。

原来老冰上学时老有北韩人来,见啥要啥。

老冰倒也没有什么很大意见,谁都有穷的时候,咱不歧视。

问题是那会儿咱们也穷,COCOM还在对咱搞禁运,好不容易弄来一台设备,嘿,小兄弟一来就得给他,你要是不给,他去找陈慕华。

最后只好一听小兄弟要来了,就先把不想给的设备藏起来。

给了就给了吧,老冰的师娘从北韩回来气得满脸通红,说看见了咱的宝贝,标签全给揭了,贴上MADEINPDK不说,师娘有意问他们这设备是从哪里来的?

回答是“慈父领袖给的”(那时候一世还活着)。

后来和南韩人打过几次交道,觉得他们拘谨,又没有日本人的严谨;开放,又没有中国人的开通。

觉得是不是夹在中日两国之间最后两国的缺点全学去了?

比如韩国男人特别色。

说实话男人都色,中国男人是闷色,不敢表露出来;日本男人是谨色,到了陌生地方不敢色,而韩国男人是见到母鸡都能看半天。

就连长相都看着不舒服。

中日韩东亚三国同为蒙古人种,可你要是把中国人和日本人扒光了堵上嘴捆起来绝对分不出来。

可这夹在中间的高丽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到底怎么回事可真想不通。

来的朋友中有学人类学的给帮忙解释解释。

但是这段时间和韩国人打交道,逐渐发现老冰原来的看法大多是大中华主义的偏见。

现在和老冰打交道的一个韩国掮客,长的白白净净,说话斯斯文文。

但一谈到技术问题,立即就是专家。

老冰以为他是学这行的出身,后来熟了,他说他是手艺人出身,没上过大学。

自学的日语,英语,现在满世界拉活。

前一段时间第一件活回日本时,老冰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虽然还能挑出不少毛病,但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做得这么好,老冰自忖不能。

就问他怎么能做得这么快。

他很温柔地一笑:

“这是企业秘密,不能说”。

他们的对应相当好,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什么时候打电话都有人,立即采取对策,老冰觉得中国企业能不能做到这点是一个疑问。

这是一个社会的企业定义问题;雇员和企业的关系问题,或者说,雇员和雇主的关系问题。

在中国,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相互敌对的关系。

又到了喝水时间了

5——2006-5-11

有朋友对老冰在这里说的“24小时对应”有疑问,这是因为老冰说话喜欢喝水的缘故,甚至有朋友在“恶毒攻击”老冰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怎么老喝水。

不过攻击老冰的那位朋友有个意识盲区——老把老冰当她本人。

开玩笑了。

24小时对应很简单,只要有人值班就行了。

但是派人值班并不能解决问题。

一家公司在运转的项目那么多,每个项目又有那么多环节,派一个或几个人值班解决不了问题,得公司全员上阵。

全员上阵就牵涉到一个“费用问题”。

就是没有办法进行很明确的加班不加班的区分,因为这里面牵涉到一个加班费的问题。

老冰对克扣员工工资是深恶痛绝的,但是如果真按劳动法来办,则没有几个企业能够维持下去,这也是现实问题。

有一种说法,可能是不伦不类地从美国传来的,叫做“加班等于无能论”。

那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应该在法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定额,否则就是能力问题或者是效率问题。

老冰之所以说这种说法是“不伦不类”,是因为这种说法有正确的时候,也有不正确的时候。

就是如果作文档工作这样能够完全独立的工作,这种说法可能是对的;但是在制造业中,除了像装配线,生产线这种大批量生产的方式中真正的操作工人外,这种说法大多是错的。

而老冰在这里想说的就不是大批量生产,而是小批量,多LOT的生产方式,高档品生产。

美国人是天生的机械论者,他们具有不可思议的化复杂为简单的能力。

ASSEMBLYLINE诞生在美国绝不是偶然,它不可能诞生在其他地方。

而东亚文化(包括东南亚)则基本上是一种变简单为复杂的文化,和美国文化截然不同,所以美国式的管理哲学拿到中国来多半行不通。

还有一点,从全球国际贸易的出口份额来看,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

除飞机和军火外,大部分美国生产的工业品是供美国国内消费的。

因此,只要美国人能够容忍,美国的制造业对提高产品质量没有更大的兴趣。

而飞机和军火则在更大程度上是依靠其政治上的霸主地位来保证其市场的,这就是美国产品质量低劣的根源。

制造业是大生产方式,基本上不存在个人行为。

一个人的作用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是不知道的,所以很难说自己的工作完成了。

即使是在装配线,生产线上,操作工以外的调度,管理人员也是很难说什么时候自己就完成了工作的。

这里面就起了劳资冲突。

雇主的压低工资支出的要求和雇员对改善生存条件的愿望的冲突。

如何解决这种冲突?

有三种方式。

喝水时间到。

6——2006-5-12

很不幸,东亚(和东南亚)各国都没有能够令人满意的国内市场,包括消费能力最大的日本也是靠国际市场吃饭。

因此顾客遍及全球。

在什么时候从什么时区出来什么样的要求是完全无法预测的。

怎么对应?

一种是美国式的完全机械式法制制度。

就是详细地制定出法律,严格地执行法律。

做过美国生意的朋友大概知道,现在的美国到了圣诞节就完全瘫痪。

但是,他瘫你不能瘫,节日期间找不到人,出了问题联系不上,得不到回答,过完了节他一下子全部给你回答了以后——交货期不变!

因为他是买主,这个世界是生产能力过剩的世界,你别无选择。

能学美国人吗?

只能在你也成为超级大国以后,现在学不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日本方式,一种共存方式。

雇主有养活雇员及家属的义务,雇员则帮助雇主完成此义务。

具体就是“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

用句中国话,就是“铁饭碗”加上“吃大锅饭”。

前段时间日本经济长达十五年的不景气,使不少企业企图学习美国模式,就是以裁员来渡过危机。

一时间对“落后的日本企业人事管理”的批判甚嚣尘上,唯一敢于反潮流的就是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公开宣称它决不放弃“终身雇用”和“年功序列”,现在看起来它似乎是对的,而不少引进美国式管理的企业已经尝到了士气低下的苦头。

虽然日本企业的工作效率也不高(在日资企业工作过的朋友大概对日本人的工作效率是有体会的),但那是另外的一个问题。

并不是由于铁饭碗和大锅饭所引起的。

为什么在中国被看作“万恶之源”的铁饭碗和大锅饭制度,在日本却能行之有效呢?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橘”和“枳”的问题,但老冰想说的是:

日本和中国的“土质”应该是差不多的,原本不应该有“橘”和“枳”的问题!

举一个例子:

50年代的国企效率如何?

那为什么现在会这样了呢?

老冰认为这里面文*革是功不可没。

哧,有朋友会笑话的。

你老冰是不是祥林嫂,永远生活在夺取的阴影里?

是不是在国外生活时间太长?

对国内不了解,或者是已经成为“国际帝修反的代言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

平心而论,都不是。

老冰自认为是一个性情比较开朗的人,经常回国,知道国内的情况。

其实正因为老冰不是常在国内,才会觉得文*革的影响至今未除。

水瓶里还有水不?

7——2006-5-18

(靠,先公布一个发现,WENGE是敏感字,必须写成“文*革”)

中国有一个项目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

名词和口号。

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国,就必须要重过语言关了,因为不是听不懂别人的话就是被别人耻笑怎么还在说这个词啊?

现在不那么说了,要这么说。

其实不都一回事吗?

当事人不这么认为,可能是“只缘此身在山中”的缘故吧?

老冰先说一件事,就是“阶级斗争”。

有朋友要笑了:

现在除了几个在网上意淫的左愤,那还有人提什么阶级斗争?

再者说了,中央也已经明确表示了不搞阶级斗争,你老冰还在危言耸听。

老冰是这样看的:

对于文*革,不能说完全没有进行反思,但是更多的是组织上的反思。

比如领导人的责任问题什么的。

从文化,从价值观上的反思则很少或者没有。

比如这个阶级斗争问题,其实在中国与其说是某种学说,不如说是缺乏妥协精神在作怪。

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恕”,这个字是越来越少了。

在老冰看来,中华民族最后一次用这个“恕”字,可能是在抗战胜利后蒋公的“以德报怨”这句话吧?

其实以后再回头看,蒋公的这个口号,可能是战略上的考虑更多一点,当时美军没有进驻中国的打算和理由,对几百万全副武装的侵华日军,这个口号当得上几百万军队。

但不管怎么说,蒋公还是有勇气说出了这句话。

从那以后呢?

就看不到“恕”了。

看到的只是“你死我活”,不但对外,对内也是这样,海峡两岸是你死我活,那边的岛内也是你死我活,这边的大陆也是你死我活,登峰造极的当然是文*革了。

文*革是结束了,这个“恕”字并没有回来。

相反“以血换血,以牙还牙”,“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之类的哲学越来越深入人心。

前几天在这个博客发生的风波有人可能知道,那位朋友的留言最能够说明这个问题。

使用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可能在现在的中国还为数不少。

这就是老冰要说的第三种方式了。

就是既不愿意像美国人那样全体一致向法律低头,也不愿意像日本那样全体互相低头,而是一种在无能为力的时候向老板,向上司低头;而在能够报复老板,报复上司的时候毫不留情地报复的一种方式。

就是说大家都认为自己有资格,有理由做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一切。

这就是老冰在前面说的中国无法做到真正的24小时对应的原因。

举一个例子,如果在大型超市找不到要找的东西,问问边上经过的服务员,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

“不知道”。

客气一点的回答可能是:

“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柜台的,所以不知道”。

而这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要知道这时候的服务员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这个超市。

超市是不可以回答顾客不知道的。

公司的24小时对应,问题也是出在同样地方。

口又渴了。

8——2006-5-20

在中国,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是一种敌对关系,一种互相仇恨的关系。

其结果就是仅仅是派人值班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他可以很理直气壮地回答你:

“对不起,我不知道”——他确实不知道。

但是他是不是尽了心?

就值得一个问号了。

老冰上次提到50年代的国企“效率”,被朋友质疑了。

怪老冰语言能力不强,说话说不清楚又老喜欢喝水。

老冰在这里指的不是生产效率,刚从战乱中走出来的国家,生产效率当然比不上发达国家。

老冰指的是“运作效率”,就是一个企业如何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转。

换句话说就是“团队精神”。

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是无法胜利的。

日本,韩国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

而中国现在还有不少企业在团队精神方面是不是欠缺了一点。

这个原因,有员工的敬业精神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责任在雇主一方。

一次在日本看电视,介绍一个大连的禽蛋企业。

老板很有钱,非常有钱,这时候节目出了一个问题:

“员工的平均工资是多少?

老冰知道行情,根本就不用思考,脱口而出:

“六百元”。

结果是真的六百元。

日本观众是很震惊的。

为什么?

这已经超出了常识了。

这属于贪得无厌,属于敲骨吸髓了。

但在中国这就是常识。

原本不应该是这样,应该讲“仁”和“恕”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靠着这两个字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

如果是一个小心眼的民族,一个霸道的民族,一个喜欢记仇的民族,就存在不到今天。

历史上称霸一时的国家和民族多了去了,现在在哪儿?

这种心态的原因在于文*革。

而文*革,把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赤裸裸地展示了出来,并且向其献上赞美的颂歌。

所以就有“因为有人是流氓,所以我也应该做流氓,要不然我不就吃了亏?

”这种走遍全球只能在这片土地上听得见的理论。

就说高级公务员的贪污问题。

其实世界上哪儿的政治家和高级公务员都贪污,但是不一样的是别人政治家贪得厉害,而高级公务员则贪污要规模小得多。

这是政治家要进行政治活动,就是要竞选,需要用钱的原因。

而中国是没有政治家的,只有高级公务员。

他们不需要钱的,为什么千万,上亿大案时有发生,只能用“疯狂”或者“变态”才能解释。

为什么会如此疯狂和变态?

因为文*革把“安全感”这个字从字典里去掉了。

说了这么多,口又干了。

9——2006-5-22

比如,美国为了保证总统的可靠,使用一条国家养总统家人一直养到孙子一代的法律,这是为了让总统要钱没有用。

试想一下,如果是中国的贪官们去做美国总统,他们会不会贪污?

老冰觉得肯定会。

他们的不安感几乎已经成了遗传因子的一部分了。

“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的例子看得太多太多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话从哪里来的?

只要在台上,你就是“人民的好勤务员”,只要一下台,马上就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

所以,干吗不贪污?

不是不可理解。

高级公务员也这样,普通人也是这样。

缺乏安全感是雇主残酷剥削的理由,缺乏安全感同时也是雇员不敬业的理由。

人们普遍觉得朋友,亲人都不能信任,能够信任的只有钱。

有朋友可能会驳斥,随便打开一张报纸,里面正面报道那么多,你老冰是不是在暗示那全是假的,传媒在胡说?

没有,老冰相信传媒,但老冰要指出一点: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当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成了新闻的话,这个现实世界是不是有点不对了?

那么怎么办?

原谅老冰说一句话,现在对这些负面东西采取的方法不对,还是在搞阶级斗争。

你到网上看看,对负面消息的评论几乎全是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杀了他”。

何必呢,照老冰看,枪毙他国家也不缺那一颗子弹,不枪毙他国家也不缺那一间牢房。

最主要的是,以后不要再出此类事件。

老冰举过日本JR公司处理火车出轨事故的例子,别人出了事不是大家怒火满腔地去找犯人,要处分谁,而是首先弄明白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找出防止重发的对策。

向重大人为灾难事故,贪污,舞弊都是如此,老冰觉得一出事就忿忿不平的去注意肇事者是不是被抓起来了,是不是被枪毙了什么的没有必要。

更加应该注意的是是什么漏洞使得这件事会发生,找出来,然后堵上。

就是堵上了肯定也还会有新的漏洞,再找再堵。

用一种祥和的情绪去面对现实是不是更好一些?

我想中央现在倡导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大概在于此吧。

没有一种和谐的心情,没有一种和谐的气氛,大家都抱着互相报复的心情,其结果是什么都弄不好。

要给人安全感,首先自己要有安全的自信。

比如前几天一位朋友的留言大家都看见了:

“我尊重别人,别人又不一定尊重我”。

他的逻辑是:

为了不吃“潜在”的亏,所以要先不尊重别人。

也许他在生活中不是这样的,但是在网络这种虚拟世界里,特别能表现出潜意识。

这样的潜意识的影响和表现,就是不敬业。

口又渴了。

10——2006-5-24

“敬业”这个词,可能是台湾人创造的吧。

现在大陆也常常在用,到底什么是“敬业”?

举一个老冰刚刚碰到的例子。

老冰不太买书,这是个习惯。

从小就穷,没钱买书,又喜欢看书,就只能到处借。

借来借去就没了买书的习惯。

老冰上大学时除第一学期外都没有交过书本费,那时一个学期10块钱书本费,老冰一个月的人民助学金就只有19块五毛钱,要吃要喝要抽要泡妞,哪有钱去交书本费?

书就全在图书馆借。

所以老冰有使用图书馆的好习惯。

日本的公立图书馆还是可以的。

各个区都有图书馆,而且一个市里面可以统借,就是你不必到市图书馆或别的去图书馆去,就在你的区图书馆就可以办借书手续,然后区图书馆帮你去拿书,再电话通知你去取就行了。

县立图书馆就更牛了,基本上要的书全能找到,报纸是从明治年代开始齐全的,130多年,只要你想找。

而且全免费。

那是发达国家,有钱,没什么了不起的。

我们现在已经有地方有了,将来到处都会有的。

没错,但老冰现在讲的是人家的敬业精神。

老冰一朋友,先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首席毕业,得天皇赐军刀一把。

这朋友想弄清楚其中情况,托老冰打听打听。

这首先就得想法子弄到全部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名单,这个有难度。

陆军大学校的全部毕业生名单网上有,但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实在是太多,网上没有。

老冰知道有个地方肯定有:

厚生省,原陆军省海军省的文档全在厚生省。

可是厚生省在东京啊,老冰在神户这么个乡下地方。

一次在县图书馆借书时,老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问馆藏书里有没有这个名单。

两个人很认真地查了半小时,最后很抱歉地对老冰说县图书馆没有。

老冰已经很满意了。

连声说没关系,累着你们了。

上星期天老冰去县图书馆,突然走来一位老太太,说是不是您上次要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名单?

已经有点老年痴呆症前兆的老冰说实话已经忘记那件事了,说是啊,可是上次那两位先生说你们这没有。

那老太太说我们这儿是没有,可是又帮您在周围给找着了。

说着话递给老冰一张纸,上面打印着大阪府图书馆和神户市图书馆还有附近几个大学图书馆的有关藏书,甚至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