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432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17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明清文学讲义.docx

元明清文学讲义

元明清文學講義

第一章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内容

▪元以前的杂剧发展情况

▪杂剧的体制

▪杂剧兴起繁荣的原因

▪元杂剧的发展分期

▪一、元以前中国戏剧的发展:

▪1、唐以前:

▪上古时代:

歌舞;春秋战国:

傩舞、傩戏(驱鬼除疫);

▪汉代:

角抵戏;南北朝、隋代:

乐分九部,百戏空前

▪2、唐代

(1)“参军戏”:

▪参军和苍鹘作滑稽的对话或动作,引人发笑,用以讽刺朝政或社会现象。

具备三点:

一演故事,二科白并重,三可穿插歌舞

(2)“歌舞戏”:

▪带故事性的歌舞表演”。

大面(假面舞),拨头(歌舞表演西域故事),《踏摇娘》(受虐妻子向邻里诉苦)

▪3、宋杂剧、金院本

(1)宋杂剧:

▪宋代的一种成熟戏曲形式。

北宋,“杂剧”是各种技艺表演的总称。

南宋,“杂剧”在各种伎艺中也成为首要的品类,其角色和演出程序、内容、风格等也都有严格的定则。

对后世戏曲发展就奠定了基础。

(2)金院本

▪与宋杂剧名目虽异,实际却是同一类型的戏剧。

它们的若干剧目相同,演出形式与脚色也基本相同。

宋室南迁时,一部分杂剧演员留在北方,逐渐形成。

是元杂剧的前身。

▪(3)温州杂剧

▪杂剧艺术与温州民间表演艺术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戏剧形式。

南宋出现并流行,是南戏的前身。

▪宋杂剧、金院本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二、元杂剧:

(一)杂剧及其体制

▪1、定义:

▪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是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戏剧成熟的标志,也是元代文学最高峰的标志。

▪2、杂剧的体制

(1)音乐角度的体制

▪以北方音乐为基础,用北曲演唱,采用北曲联套的形式.每一折一个套曲,每一套取一般都连缀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

每折一个套曲,一般是第一折用仙侣、第二折用南吕或正宫,第三折用中吕或越调,第四折用双调。

少数剧本的各折也有使用其他宫调的。

每一宫调有数十支曲牌,曲辞按曲牌写,同一宫调的各曲牌都要押同一韵脚,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2文学角度的体制

(1)四折一楔子

(2)一人主唱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女主角称为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为旦本、末本。

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3、曲、白、科和题目正名的组成的剧本形式

▪元杂剧以“曲”为主,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

白,即说,戏曲以唱为主说为宾,故称“宾白”,分“散白”“韵白”两种。

曲主要用来抒情、渲染,往往写得较典雅;“散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往往用白话来写。

“韵白”是诗词及其他韵语。

▪“科介”:

包括人物动作、表情、武打、歌舞及音响效果等内容。

▪题目正名,剧本结尾处常用两句或四句韵语,说明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为全剧场的收场语。

叫做“题目正名”,一般摘取题目正名中末句作为剧本的全名,截取全名末三字或者四字作为简称。

如《窦娥冤》题目正名为“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剧本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为简称。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4、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

末、旦、净

▪末:

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外末、小末等。

▪旦:

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副旦、外旦等。

▪净:

扮演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男女均扮。

▪5、其他:

▪杂:

包括驾(皇帝)、孤(官员)、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邦老(强盗)、徕儿(小孩子)、细酸(书生、穷秀才),都不是正式的脚色名,而是表明人物的身分。

▪服饰叫穿先,道具叫砌末,演戏的地方叫勾栏或行院,演戏叫做场。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二)发展原因:

▪1、根本性的因素:

▪城市经济生活的繁荣、市民的娱乐要求的增长

▪2、异质文化冲击:

▪外来民族“异质”文化的渗入,冲破中国固有文学观念的局限,增进对市井文艺样式的重视。

▪3、杰出作家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

▪4、前代戏剧发展的雄厚基础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

▪(三)发展概况:

▪1、创作和演出十分繁盛:

▪剧作家有一百多人,剧目七百多种。

现存有一百六十二种。

▪2、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各个方面,折射出文人的精神世界,题材极为丰富:

爱情婚姻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

▪(四)发展分期:

▪大德年间(1297—1307)为界,分前后期

第二章关汉卿

▪内容

▪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生平

▪关汉卿作品题材分类

▪关汉卿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窦娥冤》本事、结构、人物形象、衍生作品

 

一、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鼻祖,是中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他以崇高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前无古人的艺术成就,为中国戏剧艺术提供了不朽的范式,从而树立了他作为伟大戏剧作家的光辉形象和中国戏剧奠基人的不朽地位,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58年6月28日晚,全中国100多个剧种,1500个剧团同时演出关汉卿的剧作,庆祝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入世界文化名人榜,并纪念其戏剧创作活动700年。

▪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接近下层人民,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艺术形式,也深知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所以能成为元代戏剧的奠基人,使他的思想上艺术上能发生炫耀万代的光辉。

¡±

▪---陈毅在为关汉卿戏曲创作七百周年纪念大会的题词

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

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物。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明贾仲明

▪《录鬼簿续编》[双调凌波仙]小令吊关汉卿

▪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

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

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关汉卿生平

▪1.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

▪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户,号已斋叟。

"医户"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二、关汉卿生平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熊自得《析津志》)

▪3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明臧懋循(晋叔)《元曲选》)

▪关汉卿自述其戏剧生涯: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分茶颠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

你道我老也?

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总之,关汉卿的生命实践中,蕴含着以下几种人格意义:

1.他立足于下层人民立场,将所有的同情给予了被压迫者和被侮辱者,他以毕生的精力来讴歌正义与善良,揭露和鞭挞丑恶现象,歌颂反抗精神,提倡抗争命运。

2.关汉卿一生无缘仕进,流连勾栏,借把杂剧当作自己毕生事业来表现对元代社会的轻蔑与愤怒。

▪3.关汉卿以享誉天下的剧作家的身份与下层演艺者为伍,为普及通俗文艺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巨大贡献。

三、关汉卿作品题材分类

关汉卿留存杂剧18部,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A:

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公案剧3部《窦娥冤》、《绯衣梦》、《蝴蝶梦》,均是通过梦境、魂示或神示启发断案人找出线索,公正判决,从一定侧面反映出了对现实中执法者的极度失望。

B:

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不分离——爱情剧7部《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诈妮子》着重表现下层妇女,特别是妓女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拜月亭》讽刺了门第观念,歌颂男女之间患难真情;

《谢天香》、《玉镜台》着眼于同情读书人遭遇,希望天下文人都享有美好婚姻。

《拜月亭》名列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元末施惠改编为南戏《拜月亭记》,列入四大南戏之一。

该剧以金元战乱为背景,是古代戏曲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当代剧。

《拜月亭》讲述了王瑞兰与蒋世隆在战乱中相遇相识、相知相爱、被迫分离、终破镜重圆的过程,相比元杂剧中众多一见钟情的婚姻爱情剧,少了浪漫情调与理想色彩,多了现实基础与生活真实,不落俗套。

也影响了后世描写战乱与婚姻的剧作,如清代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

关汉卿作品题材分类

C:

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历史剧3部《单刀会》塑造了关羽赤胆忠心、永保汉家基业的英雄形象,创作于金元之际,明显寄托爱国主义精神;

《西蜀梦》通过刘备梦境中关羽、张飞的鬼魂叙述,揭露了叛臣的丑恶,表达了中原人民复兴汉室的希望;《哭存孝》批判了奸臣陷害忠良,谗言误国。

D:

剩余五部——《裴度还带》、《单鞭夺槊》、《五侯宴》、《鲁斋郎》、《陈母教子》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争论。

四、关汉卿作品的思想成就

(一)关汉卿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元代种种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揭露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

a——不合中原传统的官僚制(”以吏入仕”,造成元代官员素质低下)

著作郎李孝光数荐之府吏。

冕詈曰:

“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肯朝夕抱案立庭下,备奴使哉?

b——严厉的封建家长制

c——罪恶的奴婢制、娼妓制

d——无法解决的流民制

e——万恶的高利贷制

后两点涉及到了民族歧视与压迫。

(二)关汉卿的作品中寄托有一种强烈的斗争精神,他不仅对下层小人物给予无限同情,更赞扬他们反抗行为,并尽量为他们安排美好结局,从而使观众看到理想与光明。

关汉卿在描写小人物的反抗时,重点表达他们对光明政治、清明世道、公平社会的向往与渴盼。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窦娥冤》)

重在反抗贪官污吏,向往最高统治者的清明统治,带有一定思想局限性。

2.有意识地超越现实,通过梦境魂报来做复仇手段,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心理模式¡ª¡ª用梦境对现实进行鞭打。

(三)关汉卿善于描写女性,18部作品中有12部是以女子为主角,她们几乎都具有窦娥那种“争到头竞到底”的性格,关汉卿同情她们的遭遇,支持她们的反抗,赞扬她们的勇敢,给予她们最终的胜利。

▪作品多涉及到女子婚姻问题,体现出关汉卿进步的婚姻观:

▪1.重感情,爱情为婚姻基础,反对门当户对、父母之命。

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不分离。

(《拜月亭》)

▪2.支持离婚(《救风尘》);支持寡妇再嫁;突破“从一而终”的封建传统观念,支持妓女从良;支持妇女靠自己努力来维护幸福。

(四)历史剧主题明确。

作者生活于蒙元时期,外族入主,故国沦丧,身为文人,在社会的最底层深受民族压迫,因此他的历史剧处处折射民族反抗,敢于表现民族情绪。

▪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急且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单刀会》)

五、关汉卿作品的艺术成就

(一)关汉卿的创作奠定了中国戏剧的成熟形式,建构起悲剧、喜剧、正剧等审美范式。

▪1.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的人生际遇,关汉卿塑造的最成功的戏剧范式是悲剧,《窦娥冤》最为典型。

▪关汉卿悲剧的基本特征——崇高的道德精神与坚强的反抗精神融合起来,与不合理的“人道”和“天道”做悲壮斗争。

这种特征始终贯穿于中国古典悲剧之中。

▪2.关汉卿继承了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喜剧因素,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成熟的喜剧形式。

他通常选下层小人物为主角,对那些邪恶又愚蠢的“大人物”进行肆意嘲讽,于诙谐幽默中暴露丑恶,寄寓正义理想。

如《望江亭》、《救风尘》。

▪3.关汉卿的正剧对后世影响很大,《单刀会》充分体现了角色与背景和谐,讴歌奋斗与胜利等正剧特点,关羽豪迈的唱词成功抒发和渲染了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二)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得益彰。

▪关汉卿敢于描写现实中的反抗,同时经过大胆夸张与合理想象(如窦娥的三桩誓愿、梦境、魂报)来表现自己的理想。

▪关汉卿的创作,始终充溢着一份强烈的愤怒之情,张扬着一种乐观的反抗精神,其作品主人公无论是平民女性,还是历史英雄,生者豪气千丈,死者强魂不散,始终保持着永不屈服的斗士豪情,鞭伐黑暗,指点光明。

(三).塑造众多平民人物来再现元代平民社会。

除历史剧题材限制外,关汉卿剧中多是平民社会小人物。

他写平民生活遭遇,写平民苦难命运,写平民公案,写平民理想,展示了元代平民社会的人物画廊,再现了元代平民社会的真实,表现出显著的平民化戏曲倾向。

(四)语通天下本色当行

1.通俗化语言

元杂剧属于平民戏曲,元曲家生活在社会底层,与世俗平民共命运,他们的创作往往有意无意地迎合平民观众的关注,用平民观众熟悉的语言来演唱他们熟悉的人物故事。

所以关汉卿杂剧的曲词道白,都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期民间俗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周舍云:

奶奶,您孩儿肚肠是驴马的见识。

我今家去把媳妇休了呵,奶奶,你把肉吊窗儿放下来可不嫁,我做的个尖担两头脱。

奶奶,你说下个誓着。

▪赵盼儿云:

周舍,你真个要我赌咒?

你若休了媳妇,我不嫁你呵,我着堂子里马踏杀,灯草打折臁儿骨。

你逼的我赌这般重咒哩?

(《救风尘》(三折))

▪二人对话,不仅完全是生活用语,而且是市井口气,通俗生动,俗语、谚语、行话皆入曲,调侃机趣,富有市井生活气息。

▪2.个性化语言

▪关汉卿剧作人物多,语言个性化很强。

▪【双调·新水令】“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

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单刀会》(四折)

▪曲调高昂气扬,语言豪放雄壮,充分显示出关羽有智有勇的英雄豪气。

▪李存孝追述功业:

“皇天可表,于家为国,多有功劳。

我也曾活拿了孟截海……此乃是我功劳也。

今日不用我了,就将我五裂了。

▪(哭科,云)罢!

罢!

罢!

志气凌云射斗牛,苍天教我作公侯。

舍死忘生扶社稷,苦征恶战统戈矛。

旌旗日影龙蛇动,野草闲花满地愁。

英雄屈死黄泉下,忠心孝义下场头。

邓夫人也,兀的不苦痛杀我也。

▪——《哭存孝》二折

▪呼天抢地,悲愤绝望,传达的是一位有勇无谋之末路英雄悲壮又无奈的心理,与关羽的豪情万丈形成鲜明对比。

两位英雄,两种性格,两种心态,两种处境,关汉卿所安排的语言风格也大不相同。

▪3.时代性语言

▪元杂剧是元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其语言必然受时代影响,随着蒙元统一中国,大江南北渐染胡语,明显受胡乐影响的元杂剧也自然受到胡语影响,胡乐为曲,胡语入曲,使元杂剧的音乐与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关汉卿杂剧中常见胡语点缀,个别剧作中几乎胡语连篇。

▪【黄钟尾】包龙图往常断事曾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

▪——《蝴蝶梦》二折

▪【双调·新水令】双撒敦是部尚书,女婿是世袭千户。

▪——《调风月》四折

六、《窦娥冤》

(一).《窦娥冤》本事

▪西汉《说苑》和《汉书·于定国传》记有东海孝妇蒙屈被杀,即中大旱三年事,《淮南子》“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潜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搜神记》东海孝妇同情临刑时,车载十丈竹竿,上悬五幡,对众誓愿说:

“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有人据此以为此剧取古书中故事敷衍成剧,但事实剧中明白交代这是窦娥借古代传说发出悲愤呼吁,窦父在审案时,曾把女儿事和东海孝妇冤狱相比,说“岂不正与此事相关”表明本剧不是敷衍古事,而是反映元代的社会生活。

(二).《窦娥冤》戏剧构成

▪楔子——交待窦娥身世、家庭关系以及冤案起因。

▪揭示的社会问题:

▪a——文人穷困无地位,卖儿卖女。

▪b——高利贷(窦娥悲剧的社会根源)

第一折——窦娥认命守节,服侍婆婆,严辞拒绝张驴儿父子。

▪揭示的社会问题:

▪a——流民问题。

b——社会动乱,杀人现象普遍。

▪反映出社会畸形动荡,同时也是讽刺蒙元统治者无力治理中原。

★人物性格初步展开:

▪窦娥表面安分守己、与世无争,但在邪恶面前决不屈服,刚柔并现。

▪蔡婆婆性格软弱,没有主见。

(从始至终性格定型)

▪张驴儿油嘴滑舌,泼皮本性显露。

第二折——重要人物全部出场,赛卢医卖毒药与张驴儿,张驴儿误害死亲父,栽赃窦娥,窦娥为保护婆婆屈打成招。

▪揭示的社会问题——元代官员贪赃枉法

▪桃杌判案标准即金钱,反映元代官吏素质低劣,讽刺元代选官制度。

▪窦娥先是过分相信官府,后又仅仅认为桃杌一人有问题,并未认清官府本质。

第三折——故事高潮,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彻底清醒,骂天骂地骂鬼骂神,全面批判封建社会,于彻底绝望中发下三桩誓愿,这标志着窦娥性格的完成,也表达了无数平民百姓对冤案制造者的反抗。

第四折大结局,用鬼魂复仇方式表达了人民愿望,表现出关汉卿¡°善恶有报,时机到,必然报¡±这种朴素的善恶观。

(三)窦娥形象塑造

▪文学史上典型的悲剧形象,关汉卿通过她个人的遭遇展示了一代社会的悲剧。

▪a:

对自己:

认命态度,与世无争,温柔善良。

▪b:

对婆婆:

用心服侍,同情、不满、可怜。

▪c:

对张驴儿父子:

言词果断刚强,绝不妥协。

▪d:

对父亲:

怨恨、愤怒、期待

▪e:

对官府:

从希望到侥幸到绝望

▪(四)、《窦娥冤》的艺术特点

▪  1、巧妙自然,节奏分明的艺术结构。

2、《窦娥冤》真实深刻的现实主义倾向。

 3、强烈的悲剧气氛。

4、通俗生动的戏剧语言和个性化语言特征

▪《窦娥冤》

▪(五)《窦娥冤》衍生作品

▪1.明代叶宪祖、袁于令将《窦娥冤》改编为传奇《金锁记》,大团圆结尾,思想性被削弱。

▪2.上世纪30年代,《窦娥冤》被京剧大师程砚秋搬上舞台,易名《六月雪》,成为“程派”保留剧目。

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内容

▪王实甫的生平创作

▪《西厢记》故事演变

▪王实甫的创新

▪《西厢记》故事梗概、重要关目

▪《西厢记》人物形象

▪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今北京市)。

生卒年不详。

他一生创作杂剧十四种。

今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另外,《贩茶船》、《芙蓉亭》各存曲文一折。

胡适曾考证《丽春堂》一剧是元人杂剧中最早的作品,尊王氏为杂剧之始。

以《西厢记》“天下夺魁”。

▪二、“西厢”故事的演变

▪唐元稹《莺莺传》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

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

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

▪张生说: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

▪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

▪(5)王实甫的创新

▪体制的创新:

▪1、突破传统杂剧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折;

▪2、突破一人主唱的通例。

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题旨的改造: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三、《西厢记》主题及故事梗概

▪第一本《惊艳》《借厢》《酬韵》《闹斋》第二本《寺警》《请宴》《赖婚》《琴心》

▪第三本《前侯》《闹简》《赖简》《后候》第四本《酬简》《拷红》《哭宴》《惊梦》

▪第五本《捷报》《猜寄》《争艳》《团圆》

(一)重要关目

▪初遇借厢闹斋月下联吟匪警赴宴赖婚听琴相思问病赖简佳期拷红长亭送别

▪四、《西厢记》的人物形象

▪莺莺张生红娘

(一)崔莺莺

▪1、大家闺秀

▪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又诗词女红无所不能,却被寂寞地锁在深闺之中,无法驱散青春的苦闷。

▪莺莺形象具有两种不同的内心节奏,展示出她对爱情的追求,既是急急切切,又是忐忐忑忑。

(二)张生

▪书生轻狂志诚种傻角风魔汉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

▪我死也。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娶妻。

▪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三)红娘

▪热心机智泼辣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权《太和正音谱》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挣,疾和迟压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螯得人牙疼。

(红娘的泼辣)

▪〔混江龙〕落花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兰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莺莺的婉媚)

▪六、《西厢记》的影响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序》:

“实甫斟酌才情,缘饰藻艳,极其致于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令前无作者,后掩来哲,遂擅千古绝调。

▪金圣叹的评价

《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

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

《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

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

《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

对雪读之,资其洁清也。

《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

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

…………

——金圣叹《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及元代前期其他雜劇作家

内容

•一、白朴和《梧桐雨》

•二、《墙头马上》主题、艺术特色

•三、马致远《汉宫秋》

•四、马致远神仙道化剧

•五、元代前期其他杂剧作家

关、马、白、郑,被誉为“四大家”

一、白朴和《梧桐雨》

•白朴的生平

•深沉的沧桑感梧桐夜雨的意蕴

(一)白朴的生平

•白朴(1226~1306)

幼经丧乱,仓皇失母放浪形骸,期于适意作品中流露出沧桑之感和失落之哀

•白朴擅词曲。

•词集名《天籁集》,词语遒严,情寄高远多颓唐凄楚之调。

•所作杂剧,现存仅《梧桐雨》和《墙头马上》。

(二)梧桐夜雨的意蕴

•天宝之乱后,杨、李故事成了文坛的热门话题。

•白居易的《长恨歌》坊间作品《杨太真外传》、《玄宗遗录》等。

•关汉卿的《哭香囊》,庾天锡的《华清宫》、《霓裳怨》,岳伯川的《梦断杨妃》,王伯成的《天宝遗事》。

•白朴的《梧桐雨》独传后世

•白居易的“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饱含凄清幽怨的意蕴。

•金元时期,李隆基与梧桐的细节,受到诗人的重视,与元好问、白华有联系的冯璧、姚枢、袁桷等人都为名画《明皇击梧桐图》题诗。

•白朴的《梧桐雨》,很可能是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中受到启迪。

中唐以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或偏于揭露、讽喻。

白朴的《梧桐雨》宣示人生变幻的题旨。

(三)《梧桐雨》結構

•《梧桐雨》楔子写李隆基竟给丧师失机的安禄山加官晋爵,让他镇守边境。

•第二折写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乞巧排宴,两人情意绵绵,

•靠着这招新凤,舞青鸾,金井梧桐树映,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