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31079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docx

部编版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彩图

20.金字塔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

课文《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

《金字塔夕照》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充满诗意的语言让读者身临其境。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基本信息以及古代埃及的概况。

此外,教材针对文本内容提出了六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关注文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非连续性文本,采用了多样化的文本呈现方式。

文中除了简洁的文字信息,还有指示图、立体图、地图辅助呈现信息。

除此之外文字旁边还有对应的问题批注。

看似内容之间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

关注阅读非连续文本的方法:

本单元首次出现了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取、梳理相关的信息。

同时也要把图文对照起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由此借助旁边的批注进行深入思考和大胆推测。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译、愧”等4个生字。

2.能从整体上感知两篇文本的不同表达方式。

3.能结合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师导入:

上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

出示课件1:

师生共同欣赏金字塔雄伟壮观象的图片。

师提问引导学:

你看到了什么?

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顶设:

我看到了金字塔。

美丽、壮观、令人惊叹……

师小结:

今天咱们一起走进第20课《金字塔》,去了解一下这古老的文明遗迹。

板书课题:

金字塔。

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让学生对金子塔有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了解金字塔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发现不同。

出示课件3:

师引导:

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

本课和其他课有什么不同?

预设:

本课有两篇课文。

师出示两篇课文题目。

师引导思考:

快速默读两篇课文,说一说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1:

第一篇短文《金字塔夕照》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以及作者的所思所想。

预设2:

第二篇短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相关知识,以及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一些相关情况。

预设3:

第二篇短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不一样,有文字,有图片,还有图和批注的问题。

出示课件4:

师小结: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文中有文字描述、数据介绍、图表说明、辅助问题等,看似内容之间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文本叫做“非连续性文本”。

出示课件5:

板书:

非连续性文本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两篇短文表达方式的不同,尤其是第二篇短文的形式比较特殊,由此让学生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师引导:

自己读一读《金字塔夕照》,说一说这篇短文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出示课件6:

1.整体感知。

(1)自读体会

(2)交流探讨。

预设: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夕照下金字塔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2.赏美景说体会。

出示课件7:

师引导:

夕阳下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8:

预设:

夕阳下的金字塔四周到处一片金黄,而金字塔更是熠熠生辉,非常美丽、壮观、我是从第二自然段中看出来的,田野、沙漠、河水全是金色的,而金字塔就像是三座金山,简直太震撼了。

师小结过渡:

天上地下一片耀眼的色调,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吧。

出示课件9:

3.入情入境悟真情。

师引导:

走进这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作者联想到了什么呢?

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自读体会。

(2)交流探讨。

预设1:

作者联想到了“金字塔”这个译名的由来,作者感叹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赞美金字塔的历史价值比金子还贵重。

我从中体会到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随文识记“译”“愧”“熠”。

出示课件10:

预设2:

作者置身于一片金黄之中,感觉融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充满了遐想,产生了一种怀古的幽思,我体会到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其中了。

出示课件11:

(3)识记“遐”

师点拨:

遐想的意思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遐是远,长久的意思。

“遐”的同音形近字很多,比如这几个字,我们要注意区分。

出示课件12:

师引导思考:

如果你站在金字塔前,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出示课件13:

预设1:

金字塔雄伟壮观,代表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座金字塔里住的是哪位法老呢?

预设2:

这么高大雄伟的金字塔,在劳动技术并不发达的时期,古埃及人到底是如何建成金字塔的呀?

师总结:

金字塔,这不可思议的伟大奇迹真是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与联想,下节课我们就走进《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去继续一探究竟吧。

(设计意图:

本篇短文的学习,不需要作过多分析,教学时紧扣“金”字引导学生体会短文中的景色描写,身临其境的感悟体会,展开金色的遐想。

板书设计: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散文非连续性文本

金色美景

智慧如金

无限遐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黏、刃”等6个生字。

2.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了解金字塔的特点,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特点。

3.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自学“黏、刃”等6个生字。

出示课件14: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2.学习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教师出示问题导学:

出示课件15: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引导:

哪个小组代表先来把这部分的文字信息进行归类。

预设:

这部分分别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大小、建造年代、规模、材料、建造工艺等。

师追问:

哪个小组代表能结合示意图来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说一说。

预设1:

地标指示图一点明金字塔的位置在开罗郊外。

预设2:

胡夫金字塔立体图直观地说明塔底边长和塔高。

预设3:

示意图直观地表现出石头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

师追问:

将文本中的信息与批注中的问题对照起来,每个问题和介绍的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预设1:

我发现发现这些问题都源自文本信息,都是在阅读相应信息时对胡夫金字塔所产生的疑问。

预设2:

我发现这些问题也是我读到这些信息时心里不由自主所产生的疑问。

我也特别想去探索这些问题。

师小结:

短文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个图示都给我们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相关信息,而旁边的批注所提出的问题,让我们觉得金字塔的建造真是十分“不可思议”,更让我们有了探究的兴趣。

3.学习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1)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教师出示问题导学:

出示课件16:

(2)小组合作。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师引导交流第一个问题:

预设1:

这时期的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预设2:

古埃及人还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预设3:

在建筑成就上,古埃及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

师引导交流第二个问题:

预设:

金字塔建在尼罗河附近,可能与船只运输石料方便有关。

或许古埃及人是从尼罗河上游的采石场开采了石料之后,用船将石料通过尼罗河运到建造金字塔所在的地方的。

4.小组合作,大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出示课件17:

师引导思考:

根据课文信息,结合图片,请你猜想推测一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1:

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铺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正是有了尼罗河,古埃及人才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逐步发展文化和技术,所以才会建造出金字塔。

预设2: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都给金字塔的建造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

预设3:

古埃及人的造船技术精湛,他们可以借助尼罗河,用船从上游的采石场运送建造金字塔所必须的材料。

预设4:

古埃及还有很多的建筑成就,说明古埃及人的建造技术也很精湛,所以他们可以建造出金字塔。

师小结:

课文中提出的问题,有些已被破解,有些至今还是一个谜,课下大家可以继续查找相关资料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

根据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辅之以方法的指导,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展开学习,提取、整合信息,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推测,从而习得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

二、对比阅读。

师引导交流:

两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说说你的理由。

出示课件18:

预设1:

我更喜欢第一篇,因为语言更加优美,抒发了对金字塔的赞美之情,我读的时候就被埃及的美景所吸引,特别想去亲自看一看这人类伟大的文明遗迹。

预设2:

我喜欢第二篇,因为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同时也让我有了更大的探究兴趣。

板书设计: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散文非连续性文本

金色美景不可思议

智慧如金杰出成就

无限遐想猜想探究

教学反思: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发现两篇文章的不同,再根据两篇文本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自学自悟。

在教学《金字塔夕照》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在体会美景的同时身临其境的展开联想,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

我在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时能够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提取、梳理、整合相关信息,并根据批注进行思考和推测,在了解金字塔相关信息的同时,更多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习得阅读的方法。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3.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4.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重点】

1.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2.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交流、总结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2.能仿照例句,选择一个情景写句子,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语文要素。

1.教师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

我们乘坐威尼斯小艇穿梭于古老的小城;我们走进别具风情的荷兰感受了恬静的牧场生活;我们驻足于金字塔下感叹人类的古代文明。

而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

从单元导读页回顾导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为学习“交流平台”做铺垫。

二、学习“交流平台”。

1.交流总结。

师引导回顾交流:

请你读一读“交流平台”,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说一说:

哪一处静态描写或者动态描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出示课件3、4:

预设1:

我喜欢《威尼斯小艇》第四自然段描写船夫驾驶技术那段动态描写,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我感觉仿佛看到了小艇在极窄的河道中飞快的穿行,特别灵活。

出示课件5:

预设2:

我喜欢《威尼斯小艇》最后一段的那处静态描写。

安静而美好,和白天热闹充满活力的威尼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艇停了,威尼斯就入睡了。

出示课件6:

预设3:

我喜欢《牧场之国》第五自然段中那段动态描写,运河中的船只,满载牛奶的汽车、火车来往于城市和牧场,让我刚感受到了静谧之中的活力,同时也感觉人的活动并没有破坏这田园牧歌的生活。

出示课件7:

预设4:

我喜欢《牧场之国》第五自然段对牧场夜晚的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荷兰牧场夜晚的静谧之美。

出示课件8:

教师总结过渡:

这一幅幅动态或静态的画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不仅走入了那或静谧或灵动的美景之中,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融入人的活动,能赋予景物生命力和变化感,增强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景物独特的魅力。

2.拓展积累

师引导点拨: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还积累了哪些表现景物静态美或动态美的句子呢?

(1)小组分享。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回顾本单元的重点语段,进一步感受语段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交流感受动态和静态描写赋予景物的生命力和变化感。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

1.读一读,说一说。

师:

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一说:

这两个句子分别是怎么表现出景物的动态或静态之美的?

出示课件9:

预设1:

第一个句子写出了动态之美,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以及感受,侧面写出了小艇行驶的速度极快。

预设2:

第二个句子通过描写许多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表现出夜晚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教师总结过渡:

两个句子从正面和侧面两个不角度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我们来看下面这三个情景,想一想你能通过哪些方面写出动静之美呢?

2.以“放学后的校园”为例交流指导。

出示课件10:

(1)交流点拨。

教师提问点拨:

我们以“放学后的校园”为例,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出静态美呢?

预设1:

可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放学后校园里各处的寂静无声。

预设2:

可以抓住教学楼、操场等环境描写,写出放学后校园的安静。

预设3:

可以通过放学前后的对比写出放学后校园的静谧。

(2)学生练笔。

师:

请从三个场景中任选一个来写。

(3)展示交流。

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

以问题入手,发现例句是怎么表现出景物的动静之美的,在总结方法的基础上,以其中一个场景为例进一步交流方法,再通过仿写练笔进一步巩固实践。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两组句子描写的情景,体会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2.朗读、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

1.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提问引导:

自己读一读下面的两段话,说一说它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

出示课件12:

预设1:

第一段话描写的是埃及金字塔。

预设2:

第二段话描写了是一个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建筑物。

师总结过渡:

第一段话是我们课文中的一段话,描写的也是我们熟悉的金字塔。

那第二段话描写的这个白色的建筑物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看图,补充资料。

出示课件13:

教师提问引导:

看了图片,你们知道这段话描写的是哪个建筑物了吗?

预设:

这个白色大理石建筑物是印度的泰姬陵。

教师补充介绍:

第二段话出自季羡林先生的《泰姬陵》一文,描写的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印度泰姬陵”

3.交流特点。

出示课件14:

教师提问引导:

这两段话都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预设:

都突出了景物的颜色特点。

教师追问:

在描写景物的颜色时,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预设:

两段话都在突出表现一种颜色,都围绕一种颜色在描写。

第一段话突出金色,第二段话突出表现里景物白色的光辉。

教师总结过渡:

两个句子都集中强调了一种颜色。

像这样的句段还有很多,咱们一起再来看两段话。

4.拓展积累。

出示课件15、16:

(设计意图:

以问题入手,发现例句是景物的哪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发现两个语段的共同点,并在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积累。

二、学习“日积月累”。

1.聚焦题目。

出示课件17:

教师提问导入:

读一读这首古诗的题目,你从中都知道了些什么?

预设1:

这是一首田园诗。

预设2:

从“四月”能判断描写的是初夏季节。

师总结过渡:

农历四月已经到了初夏时节,这个时节的田园风光什么样的呢?

自己读一读吧。

2.学生自主朗读古诗。

师点拨:

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注意“了”的读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18:

师引导点拨:

请根据注释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4.赏析。

教师提问引导:

带着你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1:

我看到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特有的美好景象,绿原、白川、子规、烟雨,真美,我感受到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预设2:

我看到了乡村里一片繁忙的景象,人人都在忙着各种农事,我从中体会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出示课件19:

教师小结过渡:

整首诗既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又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

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6.延伸阅读:

教师提问引导: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深入农家生活,以田园生活为题,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

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句吗?

(1)全班交流。

(2)诵读积累。

出示课件20: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语文要素进行总结,强调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表现景物独特魅力的好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

在第一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说一说两个句段分别是怎样表现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再以一个情境为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静态美,最后让学生进行练笔实践,通过互评修改让学生进一步习得表达的方法。

在第二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现两个例句表达方式的共同之处:

突出描写一种颜色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积累。

在教学“日积月累”时也以学生的自读感悟和积累为主,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诵读感悟,并熟读成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