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7875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及工艺.docx

施工方案及工艺

xxxxxxxx工程施工方案及工艺

xxxxxxxx为xxxxxxxx工程提供这套可行性施工方案。

保证体系和管理办法进行运作,要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一起抓,并制定和贯彻执行本工程的质量计划和工期计划,对管理职责、文件和资料、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检查和试验、不合格品的预防和纠正、产品保护、质量记录、服务质量等进行全方位严格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要求项目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要求施工,认真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强化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尽力采用"四新"技术,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方法,通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管理,确保工期按期完成的目标。

充分发挥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做到守合同、守信誉、优质、安全、文明、高效地完成本工程全部合同规定的任务,使用户满意。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系统工程主要包括:

综合布线系统、卫星有线电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无线巡更系统、

门禁管理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无线对讲机系统、公共广播,

背景音乐及火灾事故广播系统、远传抄表系统共九个系统。

整个工程分系统、分层、分阶段地进行,施工过程依照先高层后地面;先隐蔽后明设;后分支管线;先外围后机房的顺序进行。

通过平衡协调、紧密地组织成一体。

施工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包括现场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等);

第二阶段:

原材料进场;

第三阶段:

主干桥架及管线施工;

第四阶段:

设备检测、预调;

第五阶段:

前端设备安装

第六阶段:

中心设备安装;

第七阶段:

安装质量验收;

第八阶段:

系统联调及试运行;

第九阶段:

系统验收。

二、协调配合

本工程我单位实行分包管理,但因职责分工不同,工程仍需加强与总包、土建及装修施工的协调配合。

在计划、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成品保护、物资管理、技术管理、资料管理、合约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规定。

1、与总包单位的配合

1.1技术配合: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对施工图进行自审,及时参加业主或总包组织的图纸会审;参加总包组织的土建、安装、装饰及其他专业分包商对图纸进行的深化,绘制综合施工图;编制有关施工方案并报审;邀请总包对安装技术资料的管理进行指导;接受其检查监督。

1.2进度配合:

在规定的时间对其他施工单位的进度计划进行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对其进度安排,提供作业面的需求以及消防工程的进度计划。

必须确保总控目标;按时参加并接受总包对安装进度情况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初期计划进行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纠偏措施上报总包并遵照实施。

在弱电安装工程调试阶段,我们将成立专职的工作小组,积极配合总包进行竣工消防验收工作。

1.3质量配合:

我们就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总包负责,总包就整个工程的质量对业主负责。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定期向总包报送有关质量报表等资料,以便总包随时掌握工程的施工状态;接受总包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施工质量时刻处于受控状态。

1.4安全生产:

进场接受安全教育,在总包监督下做好对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接受总包对工程特殊部位的交底;遵守总包各项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按时上报安全生产报表、资料;正确使用总包提供的各种安全设施;按照总包要求配置施工相应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火设施);接受总包的检查监督。

1.5文明施工:

遵守总包关于文明施工的管理规定,严禁野蛮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扰民现象,加强环境保护;按规划要求设置半成品加工车间和材料堆场;在总包指导下进行CI形象管理;作好工序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保护,作好对他人产品的保护。

2.与其它分包单位的协调配合

2.1与装饰施工的配合

同装饰的配合主要表现在吊顶内的穿线管线槽、电导管等的施工配合及后期探测器、与其他功能元器件在装饰面层的合理布局。

首先在施工前应明确各自的配合范围及施工范围,并各自对其施工人员交底,在装饰未施工之前必须提交包含各类功能性的器具部件样品,。

并根据弱电专业施工平面图确定各功能器具部件在天花上定位尺寸及空间尺寸,与装饰单位共同绘制综合施工图,报业主及监理初审合格后再由设计单位审核签章。

2.2与专业分包商的配合

在施工中,我们将在总包的指导下给各专业分包商创造有利条件;合理配合各分包商的施工流水节拍;并通过总承包定期召开的协调会,解决弱电安装专业与各专业分包之间在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进度、质量等问题,以使整个工程能顺利施工,达到相应的各种指标。

联动调试阶段,我们将在总承包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与各专业分包商成立调试小组,明确职责与范围,主动配合,做好服务工作,对各相关系统应达到的功能予以确认。

2.3与业主代表、现场监理的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现场“六个不得”的管理规定(即:

设计图纸不经交底和会审不得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未经监理审批不得用于施工;施工人员未经施工技术交底不得从事施工;材料设备及构配件未报验审签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上道工序质量未经监理工程师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未经总监理工程师认可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我们将积极参与业主.现场监理的联席会,讨论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问题,理顺每一阶段的关系;从施工角度及以往的施工经验来为业主当一个好的参谋,实现业主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好的效果;并在施工中为业主着想,满足业主提出的各种合理的要求;完全接受业主代表及现场监理对弱电安装工程的合理建议及其指导,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2.5与地方职能部门的配合

在施工过程中,外界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将安排专门的负责人同总包一道,加强同质检、公安消防、劳动、环保等政府机构和单位的沟通与配合,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机构的支持,为保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系统安装及施工

1、施工顺序

主机房设备安装

桥架安装和管线敷设

线缆敷设

系统调试

试运行

各楼层前端设备安装

2、主要施工方法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招标文件要求、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对工程施工的管线,表面做油漆处理。

3、桥架安装和管线敷设

工艺流程:

线槽桥架安装

测量定位

预留孔洞

螺栓固定支架与吊架

预埋螺栓

洞口作防火堵料封堵

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槽内配线电缆敷设

保护地线安装

在弱电系统工程中,线缆桥架是大动脉,各类线缆是神经,供电和接地是保证,各部分环环相通,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才能最终保证系统的畅通无阻、运行自如。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施工是最影响工程工期的关键工序。

因此必须先期定货先期施工,以保证在吊顶龙骨安装前施工结束。

各子系统的管线分别由中标单位自行组织施工,故主干桥架施工前,必须召集有关子系统的施工人员、统一部署、统一施工标准、统一协调位置、布局等,以便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减少挤占交插。

在楼层吊顶设备层内,除弱电系统的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外,还有强电部分的供电桥架、空调系统的通风风道、给排水系统的上下水管道、消防工程的主干管道等等。

因此在进行该项施工时,必须与其他施工单位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尽量避免“管线打架”相互扯皮,而造成返工。

根据小让大的原则,弱电系统的主干线的主干桥架最好在上述管道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可分区进行)。

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在开始敷设前要进行放线定位,其走向应与建筑物轴线平行。

主干桥架的安装方式,吊顶内采用倒龙吊架和φ10-12mm圆钢,沿墙采用三角型支架。

吊架或支架的间距一般为2000mm。

考虑到桥架在调整、布线及今后检修维护过程中可能会上人蹬蹋,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倒龙门吊架每隔6-8米应采用30×30×4mm的角钢制作。

考虑到吊顶内还有灯具(嵌入式)的安装,主干桥架与分支管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高于吊顶200mm。

为了保证弱电系统的可靠接地,沿弱电系统主干桥架外侧通常应敷设不小于50mm2的铜带作为接地等电位体,桥架的节间除用连接板连接外,还应用等电位铜带作连接。

等电位铜带每隔20-30米还应与大楼联合接地系统引出的接地点可靠连接,以保证整个弱电系统的接地电阻小于4Ω。

在桥架的交插、转弯、分层、分支部位,应保证接地等电位铜带的连续性。

工程实践证明,良好的接地系统是弱电系统中各类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可靠保证。

4、分支管线的施工:

分支管线吊顶内安装的分支管线采用吊杆固定。

吊杆用膨胀螺栓加以固定。

分支管线由桥架侧面引出,端部采用端接头,并用锁母固定。

采用钢管的分支管线与桥架连接时,还应在连接处保证接地的连续性。

分支管线的施工,其路由、焊接、除锈、弯曲半径、与分支线盒的连接等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5、线缆敷设

工艺流程:

穿带线、带护口、穿线

选择线色、核对型号

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

线槽内放线

线槽内检查有无毛刺

设备安装前作二次摇测

导线连接

接头绝缘包扎

放线时管内导线无拧结,不同电压和交流与直流不得穿入同一管内,导线出接线盒留出长度150mm,配电箱按周长的1/2留出余量;

导线颜色根据用途不同合理配色,电源线A相、B相、C相、N、PE线分别为黄色、绿色、红色、淡蓝色、黄绿双色,控制线可用白色、灰色、黑色、紫色等,但不允许用电源干线色作为控制线;

导线连接工艺:

多股软线焊锡,焊油用松香液,硬线1.0-2.5mm2用安全型压接帽,4-6mm2导线头缠绕5-7圈,做涮锡处理,10mm2以上导线用铜套管压接。

导线剥皮后及时连接涮锡,防止表面层氧化。

所有线缆在敷设后,要分门别类整理,绑扎成束,在改变路由处还应做好相应标记并记录在册。

线缆在穿入分支管线时,管口要加护口,并严禁发生硬拉,以防止管口锐角毛剌划伤线缆,或将线缆拉细而影响使用。

10根以上的线缆应留有备用线。

在线缆敷设完成后,应作好详细的测试记录。

线缆的敷设路由与施工图纸相一致,并一一做好记录,以备复核和检查。

并将超出管线以外的线缆绑扎起来,做好半成品的现场保护工作,以防交叉施工中砸伤或人为破坏。

分支管线施工及线缆敷设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向工程监理报验,待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系统线缆敷设包括网线、光缆、电话线、视频线、电源线、视频线、广播线,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的放入相应的区域,以免造成相互干扰。

线缆敷设必须设专人指挥,在敷设前向全体施工人员交底,说明敷设线缆的根数,始末端的编号,工艺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

敷设线缆前要准备标志牌,标明线缆的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

在敷设线缆之前,先检查所有槽、管是否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与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

检查预埋管是否畅通,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放线前对管路进行检查,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打磨管口。

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以保证穿线质量。

所有金属线槽盖板、护边均应打磨,不留毛刺,以免划伤线缆;

核对线缆的规格和型号;

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线缆受到过度拉引;

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线缆时,线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做好放线保护,不能损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

对于有安装天花的区域,所有的水平线缆敷设工作必须在天花施工前完成;所有线缆不应外露;

线缆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适当余量;楼层配线间、设备间端留线长度(从线槽到地面再返上)铜缆2—3m,光缆4—5m,信息出口端予留长度0.3m;

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

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垂直线缆的布放:

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

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

绑扎:

施工穿线时作好临时绑扎,避免垂直拉紧后再绑扎,以减少重力下垂对线缆性能的影响。

主干线穿完后进行整体绑扎,要求绑扎间距≤1.5M。

光缆应进行单独绑扎。

绑扎时如有弯曲应满足不小于10CM的弯曲半径;

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线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阻隔潮气。

同轴线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有损伤屏蔽层。

安装线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线缆的温度要高于5℃。

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给定的编号应明确楼层号、序号;

.工艺流程:

与设备连接

作电缆端头包缠

作标识每层每段

排列定位

敷线先长后短

摇测电缆绝缘

6、主机房设备的安装

a.机柜、电视墙及操作台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离不中心机房应设置为禁区,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讯手段。

应小于1.2米,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米,在主要走道不应小于1.5米,在次要走道不应小于0.8米,便于安装和施工;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净距离不应小于0.8米。

b.底座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震要求进行施工;

c.机柜安放应竖直,柜面水平,垂直偏差不大1‰,水平偏差不大于3mm,机柜之间缝隙不大于1mm;

d.机台表面应完整,无损伤,螺丝坚固,每平方米表面凹凸度应小于1mm;

e.机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可靠;

f.机内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保持良好;

g.台内配线设备,接地体,保护接地,导线截面,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

h.所有机柜应设接地端子,并良好连接接入大楼接地端排。

I.控制台的装机容量应根据工程需要留有扩展作地。

控制台的操作部分应方便、灵活、可靠。

J.根据机架、机柜、控制台等设备的相应位置,应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

槽的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敷设电缆的容量和电缆弯曲半径。

7、机房设备的安装

集到机房内,可能比较杂乱无章,应分门别类的整理顺畅,按不同支路绑扎成束,并做好标记。

引入、引出机柜的线缆应有一定的冗余度。

所有线缆接头应各个系统的控制机柜均安装在机房内,机柜安装应牢靠平稳,多个机柜并排安装时应排列整齐。

最后所有系统的线缆都汇按规定做好标记和编号,并做好相应的纪录。

根据设计要求,弱电系统的设备大部采用UPS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集中供电。

在前端应配有电源供电的交流电源互投柜,在其输出端应配有多路输出配电箱。

这些配电柜(箱)的内部配置及所用线缆应满足用功率的要求,应满足电气设备规范。

机房内的金属线槽、机柜及其他设备均接地线。

并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安装完毕后,收集好机房设备的有关资料,如开箱单等。

8、前端设备的安装

8.1闭路电视监控部分:

安装一体化摄像机、室内半球摄像机、枪式摄像机

8.1.1一般要求

8.1.1.1按安装图纸进行安装。

8.1.1.2安装前应对所装设备通电检查。

8.1.1.3安装质量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及验收规范》的要求。

8.1.2支架、云台的安装

检查云台转动是否平稳、刹车是否有回程等现象,确认无误后,根据设计要求锁定云台转动的起点和终点。

支架与建筑物、支架与云台均应牢固安装。

所接电源线及控制线接出端应固定,且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不影响云台的转动为宜。

安装高度以满足防范要求为原则。

8.1.3编码器的安装

编码器应牢固安装在建筑物上,不能倾斜,不能影响云台(摄像机)的转动。

8.1.4摄像机的安装

8.1.4.1安装前应对摄像机进行检测和调整,使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1.4.2摄像机应牢固地安装在云台上,所留尾线长度以不影响云台(摄像机)转动为宜,尾线须加保护措施。

8.1.4.3摄像机转动过程尽可能避免逆光摄像。

8.1.4.4室外摄像机若明显高于周围建筑物时,应加避雷措施。

8.1.4.5在搬动、安装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摄像机镜头盖。

8.1.4.6安装固定摄像机时,可参考以上要求。

8.1.5监控系统的调试

8.1.5.1一般要求

8.1.5.1.1电视监控系统调试应在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

8.1.5.1.2电视监控系统调试前应具备施工时的图纸资料和设计变更文件以及隐蔽工程的检测与验收资料等。

8.1.5.1.3调试负责人必须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由熟悉该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8.1.5.1.4具备调试所用的仪器设备,且这些设备符合计量要求。

8.1.5.1.5检查施工质量,做好与施工队伍的交接。

8.1.5.2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8.1.5.2.1电源检测。

接通控制台总电源开关,检测交流电源电压;检查稳压电源上电压表读数;合上分电源开关,检测各输出端电压,直流输出极性等,确认无误后,给每一回路通电。

8.1.5.2.2线路检查。

检查各种接线是否正确。

用250V兆欧表对控制电缆进行测量,线芯与线芯、线芯与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用500V兆欧表对电源电缆进行测量,其线芯间、线芯与地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0.5M。

8.1..5.2.3接地电阻测量。

监控系统中的金属护管、电缆桥架、金属线槽、配线钢管和各种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与地连接,保证可靠的电气通路。

系统接地电阻应于小40。

8.1.5.3摄像机的调试

8.1.5.3.1闭合控制台、监视器电源开关,若设备指示灯亮,即可闭合摄像机电源,监视器屏幕上便会显示图像。

8.1.5.3.2调节光圈(电动光圈镜头)及聚焦,使图像清晰。

8.1.5.3.3改变变焦镜头的焦距,并观察变焦过程中图像清晰度。

8.1.5.3.4遥控云台,若摄像机静止和旋转过程中图像清晰度变化不大,则认为摄像机工作正常。

8.1.5.4云台的调试

8.1.5.4.1遥控云台,使其上下、左右转动到位,若转动过程中无噪音(噪音应小于50dB)、无抖动现象、电机不发热,则视为正常。

8.1.5.4.2在云台大幅度转动时,如遇以下情况应及时处理。

a.摄像机、云台的尾线被拉紧。

b.转动过程中有阻挡物。

如:

解码器、对讲器、探测器等是否阻挡了摄像机转动。

c.重点监视部位有逆光摄像情况。

8.1.5.5系统调试

8.1.5.5.1系统调试在单机设备调试完后进行。

8.1.5.5.2按设计图纸对每台摄像机编号。

8.1.5.5.3用综合测试卡测量系统水平清晰度和灰度。

8.1.5.5.4检查系统的联动性能。

8.1.5.5.5检查系统的录像质量。

8.1.5.5.6在现场情况允许、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改变灯光的位置和亮度,以提高图像质量。

8.1.5.5.7在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后,可将系统连续开机24小时,若无异常,则调试结束。

8.2电话系统前端设备的安装

8.2.1电话插座安装

电话插座应牢靠地安装在平坦的地方,外面有盖板。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的电话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

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有开启口,应可防尘。

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应高出地面30cm,若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固定螺钉需拧紧,不应有松动现象。

8.2.2电话分线盒的安装

电话分线盒明装在相应楼层的弱电井墙壁上,安装高度距地面为1.2米。

市话电缆按线序安装在分线盒里面的电缆接线柱上,室内电话线安装在分线盒外面的接线端子上。

8.3网络设备安装测试

8.3.1前端设备安装

✧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六类模块化配线架的端接:

首先把配线板按顺序依次固定在标准机柜的垂直滑轨上,用螺钉上紧。

在端接线对之前,首先要整理线缆。

用带子将线缆缠绕在配线板的导入边缘上,最好是将线缆缠绕固定在垂直通道的挂架上,这可保证在线缆移动期间避免线对的变形。

从右到左穿过线缆,并按背面数字的顺序端接线缆;对每条线缆,切去所需长度的外皮,以便进行线对的端接;对于每一组连接块,设置线缆通过末端的保持器(或用扎带扎紧),这使得线对在线缆移动时不变形;当弯曲线对时,要保持合适的张力,以防毁坏单个的线对;对捻必需正确地安置到连接块的分开点上。

这对于保证线缆的传输性能是很重要的;开始把线对按顺序依次放到配线板背面的索引条中,从右到左的色码依次为紫、紫/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用手指将线对轻压到索引条的夹中,使用打线工具将线对压入配线模块并将伸出的导线头切断,然后用锥形钩清除切下的碎线头。

将标签插到配线模块中,以标示此区域。

✧110配线架的端接:

第1个110配线架上要端接的24条线牵拉到位,每个配线槽中放6条双绞线。

左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左半部分,右边的线缆端接在配线架的右半部分。

在配线板的内边缘处将松弛的线缆捆起来,保证单条的线缆不会滑出配线板槽,避免线缆束的松弛和不整齐。

在配线板边缘处的每条线缆上标记一个新线的位置。

这有利于下一步在配线板的边缘处准确地剥去线缆的外衣。

拆开线缆束并握紧住,在每条线缆的标记处划痕,然后将刻好痕的线缆束放回去,为盖上110配线板做准备。

当4个缆束全都刻好痕并放回原处,用螺钉安装110配线架,并开始进行端接(从第一条线缆开始);在刻痕处外最少15cm处切割线缆,并将刻痕的外套滑掉;沿着110配线架的边缘将“4”对导线拉进前面的线槽中;拉紧并弯曲每一线对使其进入到索引条的位置中去,用索引条上的高齿将一对导线分开,在索引条最终弯曲处提供适当的压力使线对的变形最小。

当上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放好,并使其就位及切割后,再进行下面两个索引条的线对安置。

在所有4个索引条都就位后,再安装110连接模块。

✧信息插座端接:

信息插座应牢靠地安装在平坦的地方,外面有盖板。

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地信息插座,应固定在接线盒内。

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有开启口,应可防尘。

安装在墙体上的插座,应高出地面30cm,若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固定螺钉需拧紧,不应有松动现象。

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的类型。

本系统采用TIA/EIA568A标准接线。

信息插座分为单孔和双孔,每孔都有一个8位/8路插针。

这种插座的高性能、小尺寸及模块化特点,为设计综合布线提供了灵活性。

它采用了标明多种不同颜色电缆所连接的终端,保证了快速、准确的安装。

快速安装工序如下:

a.从信息插座底盒孔中将双绞电缆拉出约20-30cm;

b.用环切器或斜口钳从双绞电缆剥除10cm的外护套;

c.取出信息模块,根据模块的色标分别把双绞线的4对线缆压到合适的插槽中;

d.使用打线工具把线缆压入插槽中,并切断伸出的余缆;

e.将制作好的信息模块扣入信息面板上,注意模块的上下方向;

f.将装有信息模块的面板放到墙上,用螺钉固定在底盒上;

g.为信息插座标上标签,标明所接终端类型和序号。

8.3.2系统的安装调试

✧六类线缆传输的认证测试:

1、认证测试标准:

EIA/TIA568A《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

TSB-67《现场测试非屏蔽双绞电缆布线测试传输性能技术规范》

ISO/IEC11801:

1995(E)国际布线标准

2、认证测试模型

为了测试UTP布线系统,水平连接应包含信息插座/连接器、转换点、90米UTP、一个包括两个接线块或插口的交接器件和总长10米的接插线。

两种连接配置用于测试目的。

基本连接包括分布电缆、信息插座/连接器或转换点及一个水平交接部件。

这是连接的固定部分。

信道连接包括基本连接和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