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516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docx

太和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23正文

太和镇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可行性初步分析报告

一、主要名称说明

1、太和镇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

是指太和镇沙亭村拟建设的项目。

该项目包括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即名优农产品(食品)服务贸易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小食品(休闲食品)生产基地、食品科技产学研孵化基地、冷链物流基地。

该项目目标市场将立足广州,辐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便利、可口的健康食品,以此带动白云区及周边地区名优农产品基地的有序开发利用,成为白云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枢纽型主导产业,创建适应广州建设“首善之区”,国家级中心城市必要的新食品经济体系。

该项目的建设必将对促进白云区“三农”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广州中央大厨房项目:

是指已落户白云区的广州市重点工程项目。

“中央大厨房”是一个城市生活服务公用型的食品配送服务功能组团(基地),以“食品安全标准化、定点配送体系化、功能布局合理化、配送运营信息化、商品交易现代化”为基本思路,以城市机关团体、学校食堂、餐饮酒店和超市等零售业需求的各类饮食原材料以及食品为主要的加工配送商品。

“中央大厨房”项目是一个包括七大功能组团,有机连接上下游产业基地的载体,必须实现对展示展销中心、配送中心、加工基地、储藏库、检测中心、交易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以及相关产品生产基地的有效衔接,其长期目标是发展成为“泛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品种最全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中心、价格中心、配送中心、集散中心、标准化中心和信息中心。

3、白云区生态文化区:

是指包括京珠高速公路以东、钟落潭科教园区以南地区,主要是帽峰山森林公园。

本区生态条件优越,是广州市“北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区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掘生态价值,在切实保护好生态敏感区和水源保护区的前提下,通过迁并村庄、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对生态环境实施积极有效保护的同时,为消费性服务业提供宝贵空间,打造集休闲、疗养、商务、娱乐于一体的中央休闲度假区。

4、新食品经济体系:

是指在市场经济时代,整个经济社会以消费者为中心,其经济体系有着与过去工业化时代、农业社会时代不同的重要特征。

市场经济时代食品供给与需求是连锁在一起,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由食品零售商掌握的消费者需求信息,透过电子网络传到食品加工企业、运销商、农民和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等上游供应单位。

这种从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形成的垂直统合经营型态的经济体系,有着许多优点。

1,有利于食品产业链的形成,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2,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提升产品的竞争力;3,有利于形成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条形码化及品牌的建立;4,由于生产要素的整合,有利于实现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二、太和镇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功能设想

太和镇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下称采购中心)项目占地508亩,预留发展用地100亩。

采购中心依据广州市城区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和中央大厨房项目要求,结合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拟布局为一个中心四个基地。

1、名优农产品(食品)服务贸易中心

名优农产品(食品)服务贸易中心(下称服务贸易中心)是采购中心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经营、管理,构建名优农产品和食品生产、流通、专业服务等聚集的总部经济体。

借助现代化服务手段与良好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的服务,形成名优农产品和食品的设计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信息中心、检验认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

服务贸易中心将以现代化网络手段,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引入专业人才,通过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把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有机结合,大大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2、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拟建设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下称加工基地)属于食品工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其产业链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产品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该基地主要面向生产加工适合广州城区居民日常消费便利食品企业。

加工基地是中央大厨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产品深加工带动白云区及周边生产基地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小食品生产基地

拟建设的小食品(休闲食品)生产基地(下称生产基地)主要是面向休闲食品生产企业和特色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市场主要是满足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呼应发掘白云区生态文化区的生态价值,为打造集休闲、疗养、商务、娱乐于一体的中央休闲度假区提供休闲产品配套服务。

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帽峰山生态游内容的组成部分。

4、食品科技产学研孵化基地

拟建设的食品科技产学研孵化基地(下称孵化基地)是为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食品科研机构、食品机械生产科研机构提供一个研究开发的平台、交流合作的平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同时也为广大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一个技术服务平台,是名优中心吸引商家聚首的亮点工程。

同时为创建新食品经济体系创造必要的条件。

5、冷链物流基地

拟建设的冷链物流基地是名优中心必要的基地设施。

农产品流通与加工缺乏冷链处理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建设一定规模的冷冻冷藏设施,配备一定规模的冷链运输能力,为名优中心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冷链物流基地将是广州市首个规模化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专业服务的基地。

据有关部门估算,由于缺少冷链物流系统,我国每年蔬菜的损耗率达到25%至30%,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5%以内。

本项目集理货、包装、预冷、冷藏运输与配送完整的物流系统于一体,构建农副食品物流的供应链、价值链与服务链。

三、项目条件优势

1、白云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方面的优势

广州是一个具有包括流通人口在内约有13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对食用农产品需求量巨大。

按人均日消费蔬菜0.5公斤计算,广州市场每日需消费蔬菜6500吨。

按全年广州市民蔬菜消费结构分析,本地菜与外地菜各占一半。

广州每日需要消费生猪10000-13000多头,而本地仅能供应其中的1/4,其余的3/4只能从广东省内和周边的八九个省份调入。

白云区是广州市“菜蓝子”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全区农业人口35.4万人,耕地面积17.1万亩,主要分布在江高镇、太和镇、钟落潭镇、人和镇4个镇。

全区拥有8个特色生产基地,其中有6个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包括江丰实业的养鸡标准化示范区、良田鸽业的肉鸽标准化示范区、洲星食品的马蹄标准化示范区、人和镇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绿田公司的蚌湖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白云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草菇标准化示范区,以及白云区江高红葱种植示范区、白云区江高韭菜种植示范区、广州市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区。

32个生产基地获得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3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品认证,9个省、市名牌农产品。

白云区2008年农业总产值45亿,在广州各区市中排到第三位,仅次于番禺区和增城市。

由于番禺区历来农产品主要供应香港、澳门、珠海,以及本区消费,对广州主城区的供应量远不及白云区;而增城市由于紧邻东莞、深圳,这二个地区的售价比广州高,因此,增城市的农产品一般是不进入广州城区市场。

而白云区的区位优势和农业基础好,90%的本地农产品通过本地市场满足广州主城区的供应,如江村农贸批发市场、白云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太和谢家庄农贸批发市场。

白云区率先创新“江高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水沥村、蓼江村将专业种植和市场配套建设相结合的“基地+产地市场”发展模式,形成了万亩的红葱生产基地、万亩的韭菜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的江高红葱市场、江高韭菜市场,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原料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

白云区农产品加工业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分散在各个街镇,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130多家,成规模和有影响的有广州市江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大鹏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广州市洲星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国福龙凤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州市澳洋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但在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方面还有潜力可挖。

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应依靠大市场原材料供应。

白云区已是南中国农产品流通量最大的地区。

区内拥有中心批发市场3家,一是江南果菜中心批发市场,2008年交易额166亿人民币,其中蔬菜交易额66亿,年交易量31亿公斤,日交易量860万公斤;水果交易额100亿,交易量10亿公斤,是全国农产品蔬菜水果专业市场中交易规模最大的市场;二是嘉禾畜禽交易服务中心(嘉禾生猪中心批发市场),2008年交易额40亿人民币,日交易生猪超过8000头,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市场;三是江村家禽中心批发市场。

区内还有二级农贸综合批发市场3家,分别是江村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太和谢家庄农贸综合批发市场,三个综合市场合计的年交易额超过50亿人民币。

从以上市场合计,白云区10亿元以上规模年流通交易额超过250亿,如此庞大的初级农产品产销量,已形成南中国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除保证广州供应之外,已辐射到全国各地。

白云区已是广州地区不可能取代的“菜蓝子”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的集散中心。

白云区在广州“菜蓝子”供应上的贡献是广州市最突出的地区。

另一方面,也是广州市发展农副食品加工业条件最好的地区。

白云区作为广州近郊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聚集区,应充分发挥区位条件和土地、环境、市场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依托空港和主城区市场优势,规划建设好一批具有生态隔离、绿化屏障、先进性示范功能的现代农副食品工业园区,积极引进相关配套产业,推动产业的全面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在太和镇建设采购中心项目,在获得以上方面资源条件支持的同时,也为白云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与促进作用。

2、项目选址生态环境

本项目是现代农产品(食品)加工、贸易、物流于一体的园区,在选择项目地点上必须满足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求,包括空气、水源、环境、周围污染源情况。

本项目选址于太和镇沙亭村地块,位于帽峰山森林生态保护区西侧约1000米的延伸处,两者之间是沙亭村的800亩菜田,其生态条件适应项目的建设开发。

帽峰山森林生态保护区是珠江三角洲外围山地生态屏障区伸入平原区的重要绿楔,是广州中心城区周边保存最好的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丰富多彩,覆盖度高(约95%),较好地保持了山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复杂性,在维护区域生态多样性、涵养水源、美化环境、水土保持和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采购中心所在地段远离流溪河供水安全保护带,距流溪河主干流超过5公里。

采购中心所在地区为帽峰山西麓延伸带,具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与帽峰山之间拥有800多亩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良好的生态屏障。

采购中心若因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而产生的大量垃圾,可就近送至穗丰垃圾处理场及时处理,不会影响生产环境,同时处理成本较低。

3、项目区交通物流

白云区地处广州市东、西、北的交通要道,是广州市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广州市的10大出口有6个在其境内,新白云国际机场及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坐落在白云区内,机场高速、广清、广深、广佛、广惠、京珠等8条高速路,105、106、107国道,以及京广、广深、武广三条铁路线和六条地铁线穿境而过,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100公里,公路密度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独具公路、铁路、空港等综合性、立体化、多层次的大交通网络。

太和镇是广州市域的几何中心,京珠高速、106国道、105国道与北二环高速路交汇处都在镇域内,而且都有进出口,广州市三大北出口都在太和镇,是广州地区最优良的陆路交通枢纽区域,也是广州市物流业优先发展地区。

货运通达全国各地,全国各地货物汇集太和,为本项目今后的运营提供了强大的物流业支持。

项目选址地块主要边界为主干线道路,交通条件非常好,西边为105国道(拓宽为60米)、北边为京珠高速出口延长线路(拓宽为30米)、南边为镇域干道(拓宽为20米)。

采购中心所处区位是广州市最大的综合物流区、广州陆路交通最大的枢纽之一,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有天然的优势,也是采购中心所需的基本支持条件。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采购中心的辐射范围和交易功能将不断扩大与增强。

四、项目建设意义

1、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与意义

1)有利于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农业生产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向深度发展,在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目前实际上呈现了双向延伸的新格局:

农业部门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由原料向加工延伸;食品企业为提高规模和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把基地、农户视作“第一车间”,不断向建设原料基地延伸。

采取什么形式和机制把原料基地的农户和加工企业形成一种紧密联结,相互依存,收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机制。

目前,全国各地采取的组织模式,大体有四种类型:

  

(1)“公司+基地+农户”,即食品加工企业与生产食品原料的农户通过签订收购合同,收购产品,形成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

  

(2)“公司+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

即生产原料的农户,在自愿和民主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专业合作社(协会)作为组织载体,再由合作社通过合同等形式,与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3)“农户十专业合作社十公司”,即由生产原料的农户联合起来组成专业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单独或联合起来办加工企业。

在浙江、河北等省,都出现了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

  (4)“公司+农场+农业工人”。

即食品加工企业自办种植(养殖)场,采取聘请农场工人等方式生产符合企业质量,规格要求的原料。

本项目在农产品深加工和食品生产方面,将着力搭建一个促进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业交流合作的平台,整合区内比较优势资源,推动建设高品质、规模化、标准化食品原料基地,提高农地经济效益、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收入。

2)有利于促进农副食品加工业发展,实现以工哺农目标

我国农产品的价值实现一直是一个难题。

中央政府实施的补贴措施也只是杯水车薪,政府各大部门大力扶持推动,农产品低价运行和卖难一时难于解决,原因之一是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与保鲜冷藏能力;另一方面,目前流通领域的无序和低效率吞噬了大部分农民的投入和收益。

本项目在考量目前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功能设计方面首先是满足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聚集的条件,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合作机制设计,将部分利益反馈给农产品生产者。

通过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支持,不仅可以改变目前农业生产者未获得利益的不合理现象,也是政府落实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政策的有力举措。

3)有利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就地就业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配套文件《关于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

积极营造我市创业促就业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鼓励扶持本市农村劳动力、失地农民通过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

本项目落户太和镇沙亭村,村委会高度重视。

他们认为,项目对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有项目的带动,首先土地有好的收益;其次可以搞服务创收;其三,解决农民就业;同时村集体可以举办力所能及的配套服务实体,以此壮大集体经济,给村民带来福祉。

2、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1)繁荣区域经济,形成广州太和商圈的带动产业

按照市、区关于中心镇建设的有关精神,太和镇作为广州市第二批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将以“今日中心镇、明天卫星城”、以未来的广州市城区作为发展目标。

“以山兴镇,以工富镇,以商旺镇,生态建镇,文化立镇,统筹活镇”的24字发展方针, 以太和镇中心建设区为依托,经济与社会发展空间向西、向东、向南三个方向扩延,形成“一中心、一组团、一区”的空间发展与用地布局态势。

本项目处于以商业贸易及服务业为主的中北部商贸组团。

 通过高起点规划与建设,形成名优农产品服务贸易中心与农副食品加工基地的生态型“总部+基地”组团。

开展物流、会展、乡村休闲服务等综合服务产业,进而推动白云区中部经济发展,形成现代化的强势商圈。

本项目的建设必然为太和镇带来产业资本、货运量、人才、科学技术成果等中心镇急缺资源,对快速提升中心镇城市化水平,繁荣地区经济将发挥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新近出台的《关于推进我市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政策措施:

创新产业组织形式。

积极发展城乡关联产业和城乡联办出口基地等城乡产业紧密结合的产业组织形式,使城乡经济优势互补,融为一体。

通过“总部+基地”、“工业飞地”等思路,承接一、二圈层的产业转移,因地制宜地发展与各乡镇比较优势相适应的特色工业。

引导部分镇村企业与城市大中型企业专业分工、劳务协作、零部件加工配套,推动城市企业与乡镇企业的合作、联合及重组,组建新的跨城乡的企业。

2)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良性发展

名优农产品营销和农副食品加工业目前仍处于分散经营与生产状态。

虽然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消费量很大,但缺失一个服务性平台。

本项目将构建一个高端综合性服务平台,按照《关于推进我市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的实施意见》中的要求:

整合建设工业园区。

按照城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遵循“存量调整优化,增量集中提升”的要求,加快对区(县级市)、镇、村工业园区的整合建设。

加快制订产业集约用地导向政策,完善产业准入标准,建立项目评估办法,提高单位土地投资率、产出率和容积率。

鼓励各区(县级市)结合中心镇建设和中心区“退二进三”,大力建设产业优势明显的特色工业集聚地,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良性发展。

3)减少监管成本,增加地区税收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配套条例的实施,对食品生产企业市场准入、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管理水平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相关政府机关加大监管力度,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做了大量且细致的工作,但由于食品生产企业分散,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远达不到人民群众对食品卫生质量的要求,给政府监管带来较大的困难。

本项目将按照产业聚集要求,首先将引导区内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生产企业优先安排入驻,同时给予一定的业务指导,帮助解决他们在新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上的困难,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便可以集中监管,既可以减少监管成本,又能及时防患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现,提高全区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园区形式聚集适量生产企业及其配套服务企业,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吸引更多其他地区企业落户太和,必然会增加本地区的税源,正符合开发税源经济的要求。

五、项目市场可行性初步分析

目前,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国际竞争国内化。

现在许多食品的国际知名品牌已进入中国,世界食品企业前50强中,已有20个进驻中国市场。

(二)国内知名品牌之间的竞争。

由于消费者对食品需求讲求营养、绿色、质量的理念不断增强,市场消费向名牌产品高度集中,食品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十分注重优质新产品的市场品牌开拓。

广州市食品消费市场是国内外食品市场营销的试金石。

在食品营销界有一个潜规则,要将食品品牌进入全国城市,首选试验地区必须选择广州地区市场。

这说明广州食品市场的成熟较高,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比较理性。

广州城市的包容性,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多群体的食品消费渠道,这为本项目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成熟的市场空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一日三餐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由此推动了对安全、营养、便利性快餐食品市场的快速增长。

以广州市为例,每天需消费以数百万个以上计的快餐盒饭,形成庞大的市场需求,随之而来的快餐(团膳)加工中心已在广州各区陆续设立。

另外,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大型超市都有规划建设加工配送中心的意愿。

因此,在太和镇沙亭村布局建立名优农产品采购中心,正是符合食品市场的发展要求。

该中心的区位和地段,在目前广州市域范围内是合适的选择。

采购中心选址南距广州市中心18公里,紧邻产品销售市场,交通便利。

而采购中心选址又处在白云区蔬菜产区之中,同时又是北菜南运和南菜北运的交通经过之处,为采购中心低成本获得农产品原材料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通过采购中心形成农产品加工能力,需要规模稳定采购农产品原材料,因此可以合理调节区内市场价格波动,为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提供支持,有利于建立新食品体系,有利于提升白云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采购中心选址正处在生产地和消费地的结合部,为入驻生产经营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便利化的支撑平台,有利于采购中心的招商选资。

本项目集服务贸易、科研、加工生产与冷链物流,是充分认识了目前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处的生存环境与发展要求,创建一个能够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食品产业化,提高加工企业与农户生产的新的联合与合作,产、加、销垂直统合的新食品经济体系,提高产业化、组织化、规摸化水平。

本项目的成功与否,在于真正满足广大名优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真实诉求,其中最为关键是项目设计功能的服务能力,包括生产与经营环境的生态化、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化、产品营销的品牌化、原料供应的合作化、产品交易的电子化、冷链物流的外包化、后勤保障的产业化,这“七化”将是本项目开发者努力方向和目标。

从上面所述内容可知,本项目所集合的优良条件,珠三角地区是比较少有的。

从市场空间、企业需求、区位条件、用地规划、选址地块基础、产生发展前景,都具有可行性。

目前,广州市委市政府正全力组织落实《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对照其中的政策指引和扶持政策,本项目的提出与实施,符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关于本项目与广州中央大厨房项目关系的理解。

“中央大厨房”项目于2005年底王晓玲副市长提出后,2007年区政府向市政府申请立项,到近期完成核心商务区的办理征地手续,历经4年时间。

其间的规划多次修整,大项目项下的子项目条件有所不同。

相比较而言,本项目所具备的条件,应纳入广州中央大厨房项目中的优先发展子项目。

主要依据:

一是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营养,以及便利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便利包装快餐食品需求量剧增,推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与中央大厨房项目原设计的“净菜”加工有所区别;二是本项目符合承担中央大厨房项目所要求加工功能区条件。

从分工上江南市场、江村市场只承担“净菜”的原材料供应,是本项目的上游供应方,双方是借位互补;三是本项目丰富与提升了中央大厨房项目的内涵和产品档次,更高层次满足城区消费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