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397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韩红岩教学常规.docx

韩红岩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部分

《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2012年版)》共有六大项,分别是(指导思想与目标、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课程资源、教学管理、教学常规、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70个条目,其中“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反思六部分。

1、“指导思想与目标”部分

(1)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工作常规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学工作的政策要求,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并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而制定的教学规范,是初中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最基本要求。

(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4)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

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5)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制度。

2、“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部分

(7)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对初中阶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是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8)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学工作安排和实施的依据。

(9)各处室、教研组、教师均应根据课程计划,分别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如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

学年或学期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的分析;教学进度及课程活动安排;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学习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10)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课程计划,并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开设科目和课时规定和要求熟记于心,做到时时检查。

(11)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依据。

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学科教师实施教学和考试命题及学业评价的依据。

3、“课程资源”部分

(12)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必须健全管理与使用制度,做到充分利用。

(13)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批判和反思,把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整合,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14)学校要严格落实《烟台市义务教育课程五四分段课程实施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不得随意增减各科教学课时数,严禁搞突击教学,提前结束课程。

学校不得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上课、补课。

(15)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

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校长是直接责任人。

(16)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检查。

每次检查要有专项目标和考评细则,有情况记录。

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改进意见。

教学检查的必检项目包括开学初、期中、期末对教学工作计划及其过程实施情况的检查;期中、期末对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备课、课堂教学效果、批改作业的数量及质量、校本教研活动等常规工作的检查。

学校要围绕上述教学检查的内容,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的检查之前进行自查。

4、“教学常规”部分

(17)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18)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9)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出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要求思想正确、知识无误、环节齐全、教法得当、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程序设计合理,科学地体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学生活动主线和思维主线。

(20)教学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以及个别差异的分析,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制定相应措施及应对策略。

(21)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科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学生在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2)教师应从教学过程与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总结得失,积累经验,写出教学后记。

(23)认真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充分而科学预设的基础上、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是上课的重要依据。

教学设计内容主要有:

新授课,单元复习课,讲评课以及语文、英语学科的作文指导课,理化生学科的探究及实验课等课型的内容,包括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活动及思维对话的预设、练习及作业设计等内容。

教师必须在超前备课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时间写好教学设计。

(24)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性,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5)作业是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6)作业布置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开放性和选择性。

既要考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考虑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作业数量和难度要适度,可分必做与选做,按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

控制巩固性作业量,双休日与节假日作业提倡布置以探究性、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的作业。

(27)作业布置要限时限量,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小时。

(28)学校每学期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形式:

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作业本检查。

要建立健全学生作业审批、公示、问责和监测机制。

(29)辅导包括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与帮助,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延伸。

(30)要指导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办专题讲座,组织文艺、体育、科学、阅读、综合实践等兴趣小组,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等。

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防止加重学生的负担。

(3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32)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检测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3)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

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34)期中和期末考试要以诊断性评价为主,评价要全面诊断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等。

学校要对各班级各学科考试情况进行全面的诊断与分析,为今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或教师进行排队。

(35)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

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项目。

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提倡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成员的捆绑式评价,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推动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36)要落实好单元达标制度,加强单元达标试题命制的研究工作,把命制单元达标试题的过程转换成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的过程,要引领和指导教师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37)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师德水准、专业水平、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思考如何完善和提高。

5、“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部分

(38)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都应重视教学研究工作。

(39)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文件规定;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

(40)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学校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教研组必须每周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各学科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级公开课。

(41)教改实验是强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教改实验工作应围绕教学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开展教改实验,促进教学成绩的不断提高。

(42)教改实验必须经过可行性论证。

教改实验的选题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努力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

(43)教师是进行教改实验的主力军。

(44)教改实验成果要从实验的难度、实验效度、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经过充分论证后方可推广。

 

1、简介你校是怎样开展集体备课研究的?

答:

(1)备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熟悉化学教学内容,有自己

独立的思考。

教师钻研教材,理解吃透教学内容,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参与活动的前提条件。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活动参与者,才更有效的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2)集体备课时,要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收获新的成果。

“一个苹果与一个苹果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就是两个思想。

”几个人一起备课,就搭建起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大胆积极地说明自己的教学观念,对教材的理解,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等,认真听取他人的见解,在大家的讨论、争论、探讨后,达成共识,会使自己的错误得到纠正,疑惑得到解释,思考更加深入,是一个汲取营养,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3)集体备课后,要积极反思,及时修正,设计适合自己和针对学情的教案或导学案。

用心反思即是消化吸收,进步提高的过程,认真分析集体备课时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人的教学特点和要面对的实际学情,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或导学案,才能使教与学有效开展,才能有高效课堂。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汇聚了集体的智慧,又能激发个性创新。

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是每一个教师成长的捷径;利用好集体备课的平台,每一个教师都能在合作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2、如何开展化学课外课程资源?

答:

(1)充分利用校内化学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化学实验室、科普资料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等;与化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化学晚会、化学社团活动等。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药品、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向学生开放化学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重视利用校外化学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社区资源、乡土教育资源等,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必要补充。

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通过参观、访问、讲座、讨论、实习等途径,使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利用网络多媒体课程资源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也为化学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也为化学课程资源提供素材。

对化学理论课中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和编制成质量较高的化学课件,将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对于特殊或特定的实验,如化学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普通方法不易操作或难以实现的实验,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难以实现或重现的实验,误操作结果的展示,也可以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把实验过程的全部或部分制成课件进行实验教学。

3、如何开展课外化学活动?

答:

(1)读科普书。

教师事先选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科普书,比如,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元素发现史、化学与军事、医药、工业、农业、环境、日常生活、化学科学发展动向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做好笔记,写下心得体会,相互交流。

这样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2)举办展览。

由教师指定课外小组成员摆置好仪器、装置、试剂、标本、模型、挂图、用表,写好卡片,让全校学生参观。

必要时,让课外小组成员或演示,或讲解。

(3)调查访问。

教师确定好调查内容,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方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个别或分组带着任务在当地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回校交流。

例如当地矿产资源、环境污染与保护、土壤的酸碱性、化肥农药的使用、三废的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等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

(4)自制教具。

组织发动学生就地取材、制作简易教具。

例如用泥、塑料压膜和铁丝制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模型,利用墨水瓶等制洗气瓶、酒精灯。

(5)改进实验。

就课本和课外读物中的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方法等提出改进方案,然后进行对照试验,认真分析比较,选出最优方案。

(6)写小论文。

教师拟定好小论文题目,让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自写小论文。

(7)实地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化工厂、煤矿、油田等化工企业,使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参观后,写出参观见闻、体会、感想。

(8)分组讨论。

教师拟好题目,提出几种看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各舒已见,展开辨论,形成最终一致的看法。

(9)举行竞赛。

对教材中的知识或教材外的问题采用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竞赛,规模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

一般宜每学期进行一次。

(10)学生讲课。

选一些综合性强、技巧性大的题目,由老师指导课外小组成员写好教案,然后给其它同学当“小老师”,讲给其它同学听。

这样可有效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1)家庭实验。

让学生在家中利用能找到的东西做验证性实验。

例如用广泛pH试纸测定食盐、食醋、蔗糖、苏打等溶液的pH值。

(12)办板报墙报。

让小组成员2~3人一组,轮流负责,利用教室后边及校园内的黑板、墙报办板报、墙报,向全体师生介绍一些有趣的化学知识,报道课外小组的活动情况。

(13)编演歌诀。

指导学生将一些难记的化学知识编成顺口溜、快板、相声等,以增强记忆。

(14)趣题征解。

找一些思考性强、灵活性大的题目,在同学中征集解法,寻求一题多解,选出最优最好方法。

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15)化学故事。

寻找或自编一些有趣的化学故事,经过准备再讲给人家听。

例如各种化学史话、化学家的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

(16)寻代用品。

发动学生从废料中寻找化学实验室代用品,例如:

从废电池中取石墨棒、锌皮、MnO2,在田野里寻找石灰石等。

4、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框架下开展学习,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鉴于化学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结合个人课堂教学实践,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展学生活动空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从事化学学习活动。

(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挖掘学生身边的化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开始,从直观的和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让化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景之中。

(3)构建学习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

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师,应该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教师给予多一点鼓励、表扬和理解。

(4)设计好每一堂课,激发课本知识。

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方案,争取做到“一课一设计”,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过程,使课本的知识“活”起来。

同时,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5、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要对哪些环节进行反思?

答:

整个教学过程结束,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师德水准、专业水平、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并加以分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思考如何完善和提高。

(1)反思教育理念。

分析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

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师生观是否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观是否有利于个人专业的发展。

(2)反思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是否符合现代科技知识发展的要求;自己的知识更新是否跟上或超越教育的要求;教育教学能力是否符合现代教学的需要。

(3)反思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以及落实效果;反思落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及时加以调节和纠正;同时反思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4)教师要把教学反思作为推动自己专业发展的动力。

在反思自己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丰富自己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能力。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和体系。

研究当代学生心理,适应教育教学变化需要,丰富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6、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根据常规要求请你谈一谈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答:

(1)备课方式(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间要加强交流

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教师必须在超前备课的基础上,提前一周时间写好教学设计。

(3)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思想正确、知识无误、环节齐全、教法得当、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程序设计合理,科学地体现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学生活动主线和思维主线。

教学设计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要充分体现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情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实现对知识理解和把握。

教学设计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态度与以及个别差异的分析,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并制定相应措施及应对策略。

7、怎样才能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

答:

全面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课程执行力,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