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351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经名词解释题.docx

内经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

1.煎厥:

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阴虚阳亢、逢夏季之盛阳,亢阳无制所致阳气上逆晕厥的病症。

2.薄厥:

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脉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病症。

薄:

通“暴”,突然。

3.汗出偏沮:

意为应汗出而半身无汗。

沮:

阻止。

4.间者并行:

病症轻浅者,标本兼治。

间:

病轻。

5.罢极之本:

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故称之。

罢,音义同疲。

6.封藏之本:

比喻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7.魄门:

指肛门,肛门排出糟粕,故名曰魄门。

魄通粕。

8.去菀陈莝:

除去郁久的恶血。

陈莝,即莝陈。

此句去、莝同义,即除去。

菀通郁。

此句菀、陈同义,指恶血。

9.开鬼门:

鬼门,即汗孔。

指发汗的治疗方法。

10.洁净府:

净府,即膀胱。

指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11.侠脊之脉:

指脊柱两旁深部的经脉。

12.着痹:

是以痛处重滞固定,或顽麻不仁为特点的痹证,亦称湿痹。

13.痿躄:

指四肢痿废不用。

躄,两腿行动不便。

14.掉眩:

肢体搐动震摇,头止旋晕。

掉,摇也,此指肢体动摇,如肌肉痉挛、震颤之类症状。

15肠覃:

病名,生于肠部,形如地菌。

16经溲不利:

指二便不利。

经,大便。

溲,小便。

17.尻以代踵:

尻:

尾底部。

踵,足后跟。

谓足不能站立和行走,以尻(尾骶部)代之。

18.宗筋:

狭义指男子的前阴。

广义指众筋,泛指全身之筋膜。

19.甚者独行:

病症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20.转反戾:

指筋脉拘挛所致的多症状。

转,转侧;反,角弓反张;戾,身体屈曲。

21.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运用补益固涩的方药治疗正虚所致的胀满不畅病症,运用通利泻下的方药治疗结实下利病证。

22.阳道实,阴道虚:

指属于阳的六腑,多病外感而为实证;属于阴的五脏,多病内伤而为虚证。

23.行痹:

是以肢节疼痛游走无定处为特点的痹证,亦称风痹。

24.痛痹:

是以疼痛剧烈为特点的痹证,亦称寒痹

25.肺热叶焦:

形容肺叶受热、灼伤津液的病理状态。

26.暓瘛:

暓,昏糊也。

瘛,抽搐也。

27.石瘕:

病名,系寒邪内侵,瘀血内留,生于子宫,坚硬如石,状如怀子的病证。

28.合阴:

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

29.济泌别汁:

指大肠接受胃、小肠排下的水谷过滤分别清浊.济泌,过滤别汁,分别清浊。

1、法于阴阳:

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和于术数:

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3、虚邪贼风:

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恬淡虚无:

思想闲静,没有杂念。

恬淡,安静淡泊。

虚无,心无杂念和忘想。

5、治未病:

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6、神明之府:

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7.地道不通:

月经停止来潮。

8.天癸:

是肾气充盛所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天:

先天。

癸:

癸水。

9.天癸至:

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

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

至,充盛、发挥作用。

7、飧泄:

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8、壮火:

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指药物饮食气味纯阳的作用。

9、少火:

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指药物饮食气味温和的作用。

1.火:

水泉:

此喻小便。

10、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1、上焦如雾:

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12、中焦如沤:

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13、下焦如渎:

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14、三部之气:

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

15、伏冲之脉:

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

16、煎厥:

病名。

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17、薄厥:

病名。

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

18、洞泄:

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

19、无失气宜:

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

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20、暴注下迫:

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

暴注,急剧的腹泻。

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

21、真藏脉:

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

22、伤寒:

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

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

23、两感:

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

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

24、去菀陈莝:

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

菀,通郁。

去、莝同义,即除去。

25、缪刺:

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

26、开鬼门,洁净府:

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鬼门,即汗孔。

净府,指膀胱。

27、微者逆之:

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

28、甚者从之:

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

29、热因热用:

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

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

30、寒因寒用:

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

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度百岁乃去。

2《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后夏至日者为()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3、《灵枢•营卫生会》曰:

营卫者,();血者,神气也。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故夺血者(),夺汗者无血。

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4、《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阳气衰于下,则为();阴气衰于下,则为()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

D、《后汉书》E、《吕氏春秋》

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昆D、滑寿E、高士宗

3、《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

是指()

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

E、生殖之精

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

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

D、阳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E、营血

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这句经文说明了()

A、阴阳的统一性B、阴阳的对立性C、阴阳的运动性

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的物质性

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

A、三焦B、脾C、肝D、肾E、命门

8、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

D、满而不能实E、以上均不是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脾不主时 

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E、以上均不是

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

A、昼不精,夜不瞑B、不昼瞑C、夜瞑D、昼精E、夜昼不瞑

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

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

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

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E、天气清静正常

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

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1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

A、热甚而强食B、热甚而再感C、热甚而忧思D、热甚而热食

E、复感热邪

15、《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

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16、腰脊不举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B、痿躄C、脉痿D、筋痿E、肉痿

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

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

1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

19、《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

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

E、阴经与阳经

2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

A、小肠膜原之间B、侠脊之脉C、背俞之脉D、肠胃之间,膜原之下E、小肠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

⑤《素问绍识》

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

①阳明脉衰②任脉虚③天癸竭④太冲脉衰少⑤肾气衰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阴胜则出现()

①汗出②数慄而寒③齿干④腠理闭⑤身常清

4、《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

①输精于皮毛②散精于肝③行气于府④浊气归心⑤留于四脏

5、《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

①和喜怒②顺四时③节阴阳④安居处⑤调刚柔

6、《灵枢•决气》篇指出,液的生成和作用是()

①谷入气满②淖泽注于骨③骨属屈伸④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

⑤若雾露之溉

7、据《素问•举痛论》,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①怒则气上②恐则气乱③思则气结④惊则气下⑤悲则气消

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皆属于火”的病机是()

①诸厥固泄②诸禁鼓慄,如丧神守③诸躁狂越

④诸逆冲上⑤诸病胕肿,疼酸惊骇

9、据《素问•咳论》,脾咳的兼症为()

①咳则遗尿②咳则失气③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④呕吐

⑤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①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②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③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

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齿更2、封藏之本3、宝命全形4、肠澼5、容平

6、中气喘争7、俞气化薄8、肠覃9去菀陈莝10、无失气宜

五、默写原文:

1、凡阴阳之要,…………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2、必因虚邪之风…………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3、善诊者,察色按脉,…………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阳气失常,感受暑邪,会引起哪些病证?

2、如何理解《素问•痹论》中“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3、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篇中的“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4、如何理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5、如何理解《灵枢•百病始生》中的“三部之气,所伤异类”?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结合《素问•咳论》试述五藏咳和六腑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它们的传变规律如何?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试论其道理及意义。

二、  [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每空答对得1分,答对一半得0.5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

1、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天年

2、病温,病暑

3、精气也无汗

4、寒厥,热厥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

1、A2、A3、B4、A5、A6、D7、C8、C9、C10、A

11、B12、B13、D14、A15、B16、A17、D18、C19、A20、A

三、多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每题答对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

1、①②④2、②③④3、②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⑤

6、①②③④7、①③⑤8、②③④⑤9、③⑤10、①②③④

四、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10分。

1、答:

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

更,更换。

(1分)

2、答:

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分)

3、答:

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养生。

(0.5)宝命,珍惜生命的意思;全形,保全形体。

(0.5分)

4、答:

指虚寒不禁的泄泻。

(1分)。

5、答:

形容秋季万物成熟,形态平定不再生长的自然形象。

(1分)

6、答:

指腹中有气攻冲,肠中雷鸣。

(0.5分)由于肠痹,大小肠受盛、传导化物的功能失常所致。

(0.5分)

7、答:

意为邪气从腧穴传入而内迫五脏。

(0.5)俞,通腧,腧穴。

化,传化,有传入之意。

薄,通迫,逼迫。

(0.5分)

8、答:

病名。

生于肠外,形如菌状的肿物。

(1分)

9、答:

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

菀,通郁。

去、莝同义,即除去。

(1分)

10、答:

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

(0.5)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

(0.5分)

五、默写原文(共10分)

1、答:

(3分)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1分)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1分)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分)

2、答:

(3分)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1分)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1分)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为三员。

(1分)

3、答:

(4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1分)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1分)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1分)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1分)

六、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答: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指出外感暑邪可导致阳暑与阴暑不同的病证。

(1分)

(1)阳暑:

由于夏日外感暑邪(在烈日下远行、劳作等引起),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故致腠理开泄而汗出;暑热内蕴不解,上迫心肺,扰心神则烦躁不安,迫肺致肺气上逆则喘促而喝喝有声;若大量汗出伤津耗气,邪热伤阴以致神明失养则出现精神内乱、嗜卧、谵语等。

(1.5分)

(2)阴暑:

由于夏月贪凉饮冷,避暑于阴寒之地而引起,即夏月感受寒邪,寒邪侵犯体内,卫阳起而抗争,正邪交争则发热。

热邪虽甚,但汗出而散,即用发汗法治疗,邪气则除。

(1.5分)

2、答:

阴气,五脏之气。

此句意为五脏的阴气,安静则精神内藏,躁扰妄动则精神耗散。

(1分)五脏内藏精血津液,若形不妄动,情志宁静,阳气固密,神藏其中,则形神正常,邪不可干。

(1分)若形体躁扰不宁,情志波动不安,则精气耗损,神气消亡,邪气侵犯,容易导致五脏痹。

(1分)此句原文强调了五脏精气宁静内守的重要性,指出了五脏痹发生的内在因素。

(1分)

3、答:

原文“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意思是风雨寒热等外邪,不遇到机体正气虚弱,是不能单独侵犯人体使人生病的。

(2分)本句指出了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突出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

(1分)这是《内经》发病学的一贯思想。

人体正气充足,抗病能力就强,虽有致病因素存在也未必发病。

(1分)

4、答:

本句意为风是百病的开端,能引起多种疾病。

(1分)因为“风者善行而数变”,寒暑湿等邪气,莫不缘风气而入,故风邪往往是六淫的先导,外邪侵犯人体常随风邪而入,从而引起各种病证。

(2分)后世“风为百病之首”的说法即导源于此。

(1分)

5、答:

三部之气,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和伤于五脏的喜怒。

(1分)因其所伤害的部位有表之上下和内的不同,故称“所伤异类”。

(1分)本句指出了三部之气伤人的发病规律。

(1分)因邪气的性质不同,所以侵袭人体的途径、所伤的部位及导致的病变也不同。

(1分)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答:

根据《素问•咳论》所述,五脏咳的临床表现为:

肺咳:

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

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

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

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3分)

六腑咳临床表现为:

胃咳:

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胆咳:

咳呕胆汁。

大肠咳:

咳而遗失。

小肠咳:

咳而失气。

膀胱咳:

咳而遗溺。

三焦咳:

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2分)

其症状特点有二:

一是与该脏受邪后功能活动障碍有关,这是对脏腑咳证认识的主要方法;二是与该脏经脉气血运行障碍有关,因经脉与脏腑相连,脏腑受邪,则经气不利,故出现经脉循行部位上的症状。

(3分)

其传变规律为“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即表里相传。

如“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

(2分)

2、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明确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这一临床诊治原则。

本,指阴阳而言,“治病必求于本”意为诊治疾病必须要推求阴阳的盛衰。

(2分)其道理是:

(1)从生理上看,人有脏腑经络气血,又分表里上下内外,这些皆统属于阴阳范畴而有阴阳之分。

(1.5分)

(2)从病因上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也有阴阳之别,即使是六淫,由于四时之不同,也有阴阳之异。

(1.5分)

(3)在诊断上,中医的四诊八纲首先辨别阴阳。

(1分)

(4)从病机上看,人体疾病的形成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

(1分)

(5)从治疗上看,药物的升降气味、用针的补泻、左右等,皆不出阴阳之理。

(1分)

由此可见,阴阳可以概括疾病的两种性质,疾病发生的实质就是人体内阴阳失去了相对平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疗上也必须从阴阳入手,针对阴阳的盛衰不同而进行治疗。

(1分)

“治病必求于本”说明了疾病发生的本质,指出了调治阴阳是治病的根本大法,此句是中医临床诊治的基本原则,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分)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素问•热论》曰: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故为诸阳主气也。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虽甚不死。

其()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夏伤于暑,秋必();秋伤于湿,冬生()。

3、《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若天与日,(),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者也。

4、《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心者,(),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

E、经方典籍

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

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

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

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

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

D、津液E、卫气

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一致B、离合C、一阴一阳D、一元E、气

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

A、对水谷消化吸收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

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

8、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藏的功能是()

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

D、实而不能满E、以上均不是

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为胃行其津液”,其中“津液”是()

A、水液B、尿液C、水湿D、水谷精微E、汗液

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少壮之人表现为()

A、不夜瞑B、昼不精,夜不瞑C、昼瞑D、夜瞑E、夜昼不瞑

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

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

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

E、劳倦所伤

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

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

E、诸痛痒疮

14、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

A、房事B、劳作C、肉食D、七情E、风湿

15、《素问•痹论》“肾痹”的症状是()

A、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B、烦满喘而呕C、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D、中气喘争,时发飧泄E、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16、肌肉不仁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

A、骨痿B、肉痿C、脉痿D、肌痿E、痿躄

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

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