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2332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新课结束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l—35.5C—12O—16Na—23S—32Fe—56Cu—64Ca—40Mg—24K—39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C.活性炭吸附色素

D.铝制成铝箔用于包装

2.“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A.分子B.原子C.单质D.元素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汞

C.氯化钠

D.硅

4.“天宫一号”上太阳能电池的基板是由玻璃纤维制成的。

玻璃纤维属于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有机高分子材料

5.如图标识与所张贴位置或场所不相符的是

A.

学校洗手池

B.

运输酒精的槽罐车

C.

面粉加工厂

D.

加油站

6.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骨质疏松B.贫血C.甲状腺疾病D.侏儒症

7.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a”代表的是

A.氧元素B.硅元素

C.铝元素D.铁元素

8.下列有关化学家和化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是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首先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是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D.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烧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9.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10.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的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操作步骤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使用玻璃棒的目的与下列叙述无关的是

A.加速溶解B.引流C.加快蒸发D.防止液体溅出

11.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锅中加水灭火。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2.科学家研究发现,使用某种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甲醛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

B.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

9

C.甲醛属于酸,会与蛋白质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D.使用该方法可减少装修引起的空气污染

13.在生产三氧化铬的化学方程式

中,X的化学式为

A.H2SO4B.H2SO3C.H2SD.SO2

14.如图是相关物质的转化图(“→”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Cu

Cu(NO3)2

Mg(NO3)2

MgSO4

Mg(OH)2

A.①B.②C.③D.④

1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硬水和软水:

用玻璃棒蘸取水样在火焰上加热,观察有无固体析出

B.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C.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加水溶解,用温度计测溶液温度变化

D.比较Fe、Cu、Ag的活动性:

将Fe分别加入Cu(NO3)2和AgNO3溶液中

16.工业上常把煤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原因是(  )

A.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热量不易散失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17.如图所示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反应条件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一定是酸

B.化合物乙含有三种元素

C.反应②一定是置换反应

D.单质B一定是非金属

18.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纯碱固体和稀盐酸

B.铝和氯化镁溶液

C.烧碱溶液和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

19.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把镁粉逐渐加入甲烧杯,把锌粉逐渐加入乙烧杯;测的加入金属质量(m)及相应的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化量(△M),将△M~m作图像得到曲线oac和obc(如图)。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和锌的质量比m1:

m2=24:

65

B.m1-△M1=m2-△M2

C.曲线oac表示的是甲烧杯中△M和m的变化关系

D.当乙烧杯内加入锌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锌

20.向FeO和Fe2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含硫元素3.2%的溶液。

将反应后溶液蒸干得晶体(不含结晶水)1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提示:

FeO+H2SO4=FeSO4+H2O)

A.73.3%B.74.4%C.75.0%D.76.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判断下列大小或强弱关系,并用“>”、“<”或“=”填空:

(1)金属活动性:

锌_铜;

(2)热稳定性:

碳酸钙_碳酸氢铵;

(3)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A,敞口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则A_B;

(4)相同条件下的挥发性:

稀盐酸_浓盐酸。

2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很多种:

方法Ⅰ:

【电解水法】将两个电极置于水中,通电制取氢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方法Ⅱ:

【光解水法】在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

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获得氢气,微观过程可用如图示意图表示(图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1)光解水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

(2)上述光解水法微观示意图并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___________

23.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农作物的秸秆可作为造纸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1)纤维素属于_____(填“糖类”、“油脂”、“蛋白质”或“维生素”);

(2)纸张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造纸产生大量含氢氧化钠的废液,氢氧化钠中阳离子符号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三氧化二铋(Bi)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4.

(1)煤、_________和天然气称为三大化石燃料,煤燃烧会释放S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形成酸雨,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填字母序号);

a.大理石塑像b.铝制门窗c.玻璃d.花草树木

(2)要想把上述中的SO2变废为宝,把该废气、石灰石、空气、碳酸氢铵、氨气和氯化钾等为原料可以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酸钾等物质。

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①写出反应II的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

②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

③反应II的温度需控制在60~70℃,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④从复分解反应的角度看反应III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

三、(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25.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1所示,图2是实验室制氧气常用的装置。

(1)图1六种制氧气途径中D跟其他五种途径有本质区别,则D的原料是_;

(2)绿色化学倡导节省资源和节能环保等理念,根据“绿色化学”理念,通常_(填字母代号)途径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佳方法;

(3)写出装置中仪器的名称:

a_;

(4)小明同学选择图1中的途径B制备并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他应在图2中选择的装置_;

(5)若使用图2中E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则验满的方法为:

_______;

(6)在实验室里加热3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25.4g。

求: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

26.由128g硝酸钾、60g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温度(℃)

10

20

3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硝酸钾

20.9

31.6

45.8

64

110

169

246

氯化钠

35.8

36

36.3

36.6

37

38.4

39.8

(1)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________;

(2)操作1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以外还有___________;

(3)请定量描述晶体1的组成(忽略操作中的误差)__________;

(4)溶液2为_____(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

(5)关于溶液1和溶液2中溶解的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

溶液1____________溶液2(选填“>”、“<”或“=”);

(6)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

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

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溶质质量相同

27.使燃料充分燃烧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条件下蜡烛燃烧的情况:

【查阅资料】蜡烛燃烧时,生成的CO2与CO的浓度比越大,蜡烛燃烧越充分。

【进行实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所用传感器分别为O2、CO2、CO浓度传感器)

实验

序号

容器情况

蜡烛位置

O2起始浓度

CO2与CO的

浓度比

熄灭时O2浓度

1

敞口

(模拟通风环境)

如图1

21%

1205.1

持续稳定燃烧,保持

在20.4%左右不变

2

半敞口

(模拟有烟囱的环境)

如图1

21%

1202.2

持续稳定燃烧,保持

在20.3%左右不变

3

密闭

如图1

21%

223.7

约16%

4

密闭

如图2

21%

255.6

约16%

5

密闭

如图3

21%

270.6

约16%

6

密闭

如图3

22%

344.9

约16%

7

密闭

如图3

23%

X

约16%

【解释与结论】

(1)蜡烛燃烧时会生成CO2和CO,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元素;

(2)检验蜡烛燃烧有CO2生成,可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但乙同学认为此时石灰水浑浊不一定能证明有CO2产生,其理由是_;

(3)对比实验2和3,蜡烛在_条件下燃烧更充分(填“半敞口”或“密闭”);

(4)对比_(填实验序号),可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蜡烛的位置越分散,燃烧越充分”;

(5)实验5、6、7的目的是_;

(6)X_344.9(填“>”、“=”或“<”);

【反思与评价】

(7)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蜡烛燃烧可以消耗尽密闭容器内氧气

b.蜡烛充分燃烧,可减少污染

c.实验1中氧气浓度基本不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d.燃料在氧气浓度较高的富氧空气中燃烧,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方案一】甲同学按图一进行实验:

(1)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反应发生,化学方程式为_;

【方案二】乙同学取一定量稀盐酸,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用传感器测溶液的pH曲线如图二:

(2)40s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为_(写溶质化学式,不考虑指示剂);

(3)请你根据图二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依据是_;

【方案三】丙同学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三所示的实验:

(4)能证明酸和碱反应的现象是_;

【拓展探究】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盐酸与10mL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蓝色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消耗硫酸铜溶液5mL,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试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反应。

(5)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和结论)_。

29.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查阅资料】①加热MgCO3和Zn的混合物,产生三种氧化物;

②氯化亚铜溶液吸收CO会产生红色固体Cu2Cl2(CO)2·2H2O,氨水能加速这一反应;

【提出问题】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实验步骤】①如上图所示,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

②打开弹簧夹,通入适量氮气,目的是___;

③关闭弹簧夹,点燃A、B两处酒精灯;

④观察实验现象,B处现象是_________;D处出现红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⑤熄灭两处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

【实验分析】

(1)步骤③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B处固体质量逐渐减小

b.D处现象证明A、B处都发生了反应

c.必须在E处加一只点燃的酒精灯

(2)已知A处参加反应的MgCO3质量为3.36g,C处得到沉淀质量为2g,从环保角度考虑D中CuCl质量最少需______g(精确到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