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8286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docx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

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

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内阁制建立于18世纪早期,均早于工业革命爆发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故排除A、B、C三项。

工业革命期间,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急需摆脱政治上无权的地位,故于1832年进行了议会改革,获得了政治权利。

本题应选D项。

3.“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

这说明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

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

4.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但并无意发动激进的变革,如改朝换代或建立共和国。

而从法理上,在否定了詹姆斯二世晚年所生的儿子的继承权(因为信仰天主教)之后,詹姆斯二世的大女儿玛丽就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

因此拥戴二人为王有助于加强所建立的君主制政权的合法性。

故选D。

其它选项决不是目的。

5.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在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仍然是国家的象征,按照宪法规定,没有国王的印章的文件是不合法的,因此,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拒绝支付的事,这体现了英国宪法至上的施政理念,故选D。

AB表述错误,C项曲解了题意。

6.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这些修正案()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用“批准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本国的宪法进行修改或补充,甚至是对原有条款的否定。

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并不完善,存在缺陷,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这些修正案并未取消各州的立法权;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美国2/3以上的州可以联合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

这些修正案并未赋予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选项错误,这些修正案是对各州的限制,与联邦政府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7.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

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

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

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

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内阁成员是因为腐败而被迫辞职,与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无关,A项错误;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秉持相同的阶级立场,B项错误;当时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原则,议会并非权力的中心,C项错误;据材料“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可得出当时美国民主党利用控制的众议院制衡共和党,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D项正确。

8.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

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

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A.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B.提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C.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D.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答案】C

【解析】以违宪为由对政府官员的政令进行否决的应该是最高法院,A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参议院没有权利弹劾州长,州长的弹劾只能由州议会,B错误;总统是军队最高统帅,可以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C正确;总统没有权力要求州议会弹劾州长,D不正确。

9.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

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

它反映()

A.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美国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故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故B选项错误;立法与行政之争,属于三权分立的表现,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10.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

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

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

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C

【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

而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择C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要限制地方的权力,因此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

11.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

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

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选项排除。

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

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

12.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解析】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D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C错误。

14.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

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

材料反映了()

A.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

B.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

C.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等信息可知,法国国王提出征税,须经高等法院登记,这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制约”,因此可判断,B正确;据材料“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等信息可知,贵族的抵制、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等措施并不是“反封建”,A错误;据所学可知,三级会议的召开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C错误;据材料“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可知,是国王的“强权做法”,而不是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D错误。

15.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中“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的信息说明德国君主立宪至具有专制主义的色彩,符合这一趋势的是皇帝拥有立法和行政大权,故D项正确。

A属于选举;B中议会立法体现民主性;C说法错误,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16.1689年颁布的《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1694年颁布的《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规定,国王所做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同意该项决定的枢密院的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英国上述法案的颁布突出表明()

A.责任制内阁正式建立

B.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C.国王的立法权被剥夺

D.国王真正成为“虚君”

【答案】B

【解析】材料中通过议会立法的原则逐步限制国王的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逐步走向完善,B正确;A是18世纪初期;C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之后。

17.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体现了一会对王权的限制,这一政治理念是君主立宪,故C正确;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权利,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民主共和指的是国家元首有选举产生,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权力制衡指的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

18.“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

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

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

”这段文字反映了()

A.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

B.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

D.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

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可知,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故C正确;光荣革命前国王掌握实际权力,不可能出现“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议会的力量更大了”,排除A;威廉和玛丽是光荣革命后登上王位的,此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是逐渐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的,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司法权独立的问题,排除D。

19.从英国历史的发展轨迹看,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对英国议会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国家扼守渐进和非暴力的道路。

但1832年10月25日的《贫民卫报》则指出:

“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而是为了从中等阶级那儿获得一支准贵族增援军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是高度民主制度

B.英国议会始终被少数大贵族控制

C.遏制民主的举措却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D.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提出改革法案的人,不是想推翻,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可以看出,这是一项想要“遏制民主的举措”;根据材料中“1832年改革法……标志着从贵族寡头制度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转变”可以看出,改革法案最终的结果是“促进了民主的发展”。

综上所述,C项能够准确、完整的表达材料的原意。

故答案为C项。

A项,该项表述与“甚至也不是为了改造贵族制度”矛盾,排除;B项,“始终”一词表述太绝对,且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更多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获取了更多的议席,英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都获得选举权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20.19世纪30年代,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

在一次庆典中,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

C.专制王权曾一度出现复辟

D.君主立宪制仍在发展之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英王威廉四世曾经多次解散内阁和议会,他还三次为大臣制订正式提案”“他不听从其政治顾问而允许使用自己的名字,以对上议院中一次关键的投票施加影响”可知,这时期英国国王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依然很大,说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还没有完善,依然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故D选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已经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材料只是体现了这时期英国国王的影响力,而不能体现国王依然是国家权力中心,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只能体现这时期国王的影响力依然很大,但不能说内阁和议会受到国王控制,故B选项错误;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后已经不是专制制度,且没有复辟过,材料无法体现专制王权复辟,故C选项错误。

16.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

戏剧节期间,城里的一切事务都要停止,甚至妇女、奴隶、囚犯都可以出来看戏。

为了能让穷人也看得上戏,自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开始给看戏的穷人发放看戏津贴。

这些做法旨在()

A.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

B.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

C.实现全体居民的平等

D.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雅典的做法主要是借戏剧活动宣传城邦至上的观念,从而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故B正确;允许妇女看戏,不等于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排除A;C项说法错误,是雅典公民平等,不是全体居民的平等,排除;该做法主要体现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增强雅典城邦凝聚力,而不是促进人文思想的传播,排除D。

17.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都是明确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尤其是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同时少部分条文属于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公法”。

近代法国拿破仑最引以为傲的,是其颁布并成为后世典范的“民法典”。

这反映了()

A.私权保护与契约构筑社会规范

B.西方法律轻视国家利益的保护

C.罗马法被延用并不断发展到近代

D.注重条文的大陆法系更具优越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和拿破仑“民法典”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根据材料,《十二铜表法》的大部分条文,尤其强调契约缔结及财产私有,注重私权保护和契约;而拿破仑的“民法典”对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巨大影响,起到了立法规范的作用,两者反映了私权保护与契约来构筑社会规范,A项正确;B项“轻视”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排除。

故选A。

18.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

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

A.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B.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

【答案】A

【解析】“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说明对于外邦人也承认罗马公民权,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扩大罗马统治基础,A正确;依据材料罗马后期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有利于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增强凝聚力,B错误;材料中没有比较希腊与罗马公民权更加广泛的信息,排除C;依据所学知识,D项中所述实现了罗马疆域内的公民平等,显然不符合事实,故排除。

19.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

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

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

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

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答案】C

【解析】“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主要是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主与法治精神”,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不是自然法,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排除D。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

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

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

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言不详,有的竟毫无踪影可见。

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

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吏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

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

(1)背景:

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2)特点:

注重礼仪,忽视实务;流于形式;难成体系。

成因:

封建专制制度下重视等级、权威观念;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束缚。

(3)影响:

罗马:

稳定社会秩序;强化司法精神。

中国:

强化君主专制;阻碍经济发展;固化等级观念。

【解析】

(1)从材料一中“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等信息可概括出,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是罗马的扩张、多民族的融合和罗马法基本原则获得认可。

(2)从材料二中“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和“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的信息可概括出,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是注重礼仪、忽视实务;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和“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的信息可概括出流于形式、难成体系。

根据所学知识,导致这些原因的出现是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