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61785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docx

初中思政九年级提纲

1、雅尔塔会议

时间:

1945.2地点:

苏联克里米亚半岛

目的:

加快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人物:

(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

雅尔塔体系——以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为组要的表现形式。

2、冷战

背景:

雅尔塔会议;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苏联的力量也有较大发展,双方实力均衡。

标志(东西方对峙格局):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集团的出现。

1949,美《北大西洋公约》,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1955,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建立抗衡北约的军事集团,华约。

形成:

冷战政策拉开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3);

开始:

“杜鲁门主义”,(1947.3)。

3、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地点:

印度尼西亚万隆

人物:

周恩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

意义:

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的参加下

万隆精神: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十项国际关系原则

周恩来:

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

4.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过程:

20世纪40年代,越、中、朝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印度独立产生巨大冲击

非洲独立年:

196017国独立

殖民时代终结标志:

1990纳米比亚独立

七十七国集团:

196477个发展中国家《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5、巩固新生政权

①抗美援朝

时间:

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序幕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

意义:

保卫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人民反帝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出了军威、国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②土地改革

时间: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

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解放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③肃清国民党旧政权的残余武装和土匪

④西藏和平解放(各族人民大团结)

6、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时间:

1956年底

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化;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经济结构、主要任务、政权性质发生变化。

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活动

1大跃进

时间:

1958年核心:

大炼钢铁

2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春

内容:

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政社合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后果: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原因: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8.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发动标志: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

发动原因:

党内“左”倾思想持续发展的结果;过分严重地故此了我国阶级斗争形势

破坏: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过程:

1971年,“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反党集团被粉碎

结束标志: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华国锋、叶剑英)

评价: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运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是一场灾难。

9.“铁人精神”“两弹一星”

铁人精神:

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王进喜)

两弹一星: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原子弹(1964.10.16)

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1970)两弹元勋:

邓稼先

核爆炸(1966.10)

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时间: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内容:

确定了①马克思主义路线②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③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④实行改革开放

11、改革开放

①改革

对内改革:

从农村开始。

1979年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②开放

对外开放政策市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12、一国两制

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13、三条外交原则: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权利

一边倒: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14.中美建交:

1972年美总统访华,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

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2.28《联合公报》

1979.11《中美建交公报》

1982.8.17《八一七公报》

美国售武器给台湾,违背中美《三个公报》精神。

15.APEC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16.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17.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我国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2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出发点

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兴国之要,我们党、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我们党、国家生存发展和的政治基石。

25.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26.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7.公民>人民

28.综合国力:

(经济、科技)和平与发展中,有利的外部条件。

29.小康:

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使“经济更发达,民主更健全,科技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

 

1、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整体。

“发展是硬道理”

2、人口是关键因素。

世界人口问题(发的国家、发展中国家);

问题的影响(过快、过慢)

3、自然资源:

可再生(生物、土地、水),不可再生(矿产)。

自然资源是人类安生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自然资源休戚与共的关系。

4、环境问题:

农业社会——气象灾害;工业社会——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

“三废”(工业废气、废水、废渣)。

土地荒漠化——美国“黑风暴”事件(生态环境).

5、我国人口特点:

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整体:

身体(足球)和文化素质较低;老龄化概念:

P61

6、我国资源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很少,资源分布不均匀。

加剧资源短缺的原因:

人口增加,利用率低、破坏与浪费严重。

7、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

生态问题:

水土流失,荒漠化;

环境污染:

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

制约、影像、危害、威胁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

8、计划生育,唯一正确的选择。

基本国策: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体素质。

首要任务: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关键:

提高人口素质。

成就:

减缓了人口过快增长,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9、资源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的命脉,生存之本,安生立命,休戚与共。

治理:

综合措施,全方位解决。

方法:

科学技术。

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发展“废弃物资源化”新兴产业;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立法。

节水标志P73

10、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内容P74)。

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

生态环境:

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开展治沙工作;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环境污染:

水体污染,酸雨和大气污染。

11、可持续发展战略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公平性:

同代人、不同种群、不同国家和地区。

持续性:

共同性(全球性问题,全球的整体协调)。

1、人权

个人人权:

生命、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集体人权:

民族平等权、民族自决权、民族发展权、环境和平全。

1776.7.4美国《独立宣言》“天赋人权”;1789.8.26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记入宪法:

1948.12.10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

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与各国国情相结合。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妇女选举权:

英国

五一劳动节:

美国芝加哥

马丁路德金:

被种族之一杀害

2、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中国人民拥有广泛、公平、真实人权。

人权观:

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权要主权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3、争取人权——专制→民主;共产党执政,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公民>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利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政府的概念

派出所——户口登记税务部门——纳税

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工商部门——营业执照

政府作用:

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

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加国家管理;听证会是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一种形式),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5、年满18周岁,选举权,重要的民主权利,合乎法律程序行使权利。

(最高判15年;无期→有期20年)。

6、民主制度中最大的权威是法律,权威来自人民。

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宪法:

民法、刑法、行政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具有中国国籍的人。

珍重公民称号(国家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明确规定,公民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

8、公民在享有权利和自由同时,遵守宪法和法律。

(游行,依法向公安部门申请)在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保护妇女、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保护,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对维护公民平等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注。

 

1、自然经济:

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商品经济:

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

市场经济:

主要是由市场来调节。

作用:

市场机制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优化配置资源。

市场通过价格,传递信号“看不见的手”,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

2、市场的弱点:

无法提供某些产品和服务;不能任由市场调节;滞后(上市了才能发现)、自发、盲目、麻木。

看得见的手——政府

3、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区域经济,提高整个国家和世界的总产量,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4、自主选择,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知情权,公平交易条件,遵纪守法。

5、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社会效益)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科学生产技术,技术产生科学。

第一次科技革命:

18世纪中后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末,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6、农业经济:

使用手工工具的劳动密集型经济

工业经济:

使用机器的资本密集型经济

知识经济:

使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知识密集型经济(知识和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和文明程度的高低。

7、“知识就是力量”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型社会:

人人必须学习,事事都要学习,处处皆可学习,时时都能学习。

8、第七届六中全会——文化产业人们的观点不断更新;商品等价交换,平等意识(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竞争意识——开拓进取、法制观念

19世纪三大科学成就——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价值取向——“绿色奥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9、市场调节是自发的。

(伪劣产品、有害气体、排放污水)

科技阴影(核能、克隆羊、黑客、精神污染)

厚德载物——加强法制建设、继承传统美德、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成果。

 

1、以计算机网络未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作用与日俱增,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

根本改变了时空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交往和生活方式。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

核心:

跨国公司的活动。

3、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经济全球化,产生一系列问题:

跨国犯罪、武器扩散、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等。

共同关注的许多问题:

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富国要把其年总产值的0.75%拿来援助穷国。

图瓦卢现象1997年12月,149个国家日本东京《京都议定书》;2001年美国退出“破碎的地球”。

4、国际格局走向多元化——政治多元化

俄罗斯——军事

日本——经济

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欧盟——1993年,欧洲联盟(经济实体走向经济——政治实体世界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有利于:

有利于揭露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

5、联合国:

一个各国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

1945.6.26《联合国宪章》(中、苏、美、英)。

10.24生效,联合国诞生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原则

道路曲折——侵朝:

长期剥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苏美争霸,动用否决权。

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乔的笑”。

1945年4月25日,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

6、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1.1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经济联合国”基本职能:

制定和监督执行多变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

倾销的概念P159中美矛盾

7、独特的文化传统本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P162“奥运“世博”

8、全球化不可能是某一固定模式的全球化,全球化的过程,一定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9、世界遗产——幸运与责任

我国有40处世界遗产,居世界第三。

 

1、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鼓励竞争,调动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参与、学会竞争,自信、自立、自强。

2、有规则、有秩序的竞争,保证公正、公平,“优胜劣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3、竞争——创新,敢于有创新的精神,善于创新,有自信心,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和勇于面对失败的精神;创新是不懈的动力。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传统是民族延续的血脉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革命: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建设: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今后,与时俱进

当代中国青年最主要的社会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5、人是能动的,认识和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黄河、长江

古印度——印度河、恒河

古埃及——尼罗河

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6、以史为鉴,少走弯路(“日本”)

7、学会生存、学会相处、学会做人

 

1当代主题:

和平、发展

三个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两个战略:

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我国的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7.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出发点

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是兴国之要,我们党、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我们党、国家生存发展和的政治基石。

1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12..少数民族自治区域——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3..公民>人民

14.综合国力:

(经济、科技)和平与发展中,有利的外部条件。

15.小康:

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使“经济更发达,民主更健全,科技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

 

七上

比例尺

实地范围

图上内容

海峡:

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

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我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我国领土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濒临的太平洋

台湾岛是中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为第二大岛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方便。

中国: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