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162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7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docx

安徽省定远县炉桥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测考卷

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高一地理测考卷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某三个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示意图,读图判断(  )

A.图中城市①等级最高,②等级最低

B.城市①所在地区人口环境容量最大

C.图中城市③比②等级更高

D.城市②服务种类最齐全

【答案】C

【解析】商业中心服务人口越多,等级越高,由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

读某城市东南方向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点交通最便捷的是(  )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3.③处最有可能形成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

【答案】2.C3.A

【解析】试题解析:

2.地租水平受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便捷程度的影响,③离市中心较远,但地租水平高于周边地区,说明该地交通较周围便利,故选C。

3.③地距市中心较远,地租水平高于周边地区,应布局付租能力较高的商业区,故选A。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的长江两岸城区商品房均价与住宅土地均价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对比商品房均价和住宅土地均价两条曲线可知(  )

①两条曲线的起伏均较大,并呈现阶梯状变化②长江西北区比长江东南区商品房均价总体水平高③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中心商业区④商品房均价为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该城市应是(  )

A.重庆B.武汉C.南京D.上海

【答案】4.B5.B

【解析】试题分析:

4.读图,东南住宅区土地均价起伏较小,且并非呈阶梯状变化,①错。

该城市长江西北区的商品房均价总体比东南区高,②对。

商品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有可能靠近该城市地价最高的中心商业区,③对。

分别读出各地的房价和地价可知,各处的商品房均价并不都是住宅土地均价的三倍,④错。

B对。

A、C、D错。

5.由图可知,该城市的城区分布在长江两岸;且该城市西北有汉江、东南有东湖,判断是湖北省的省会—武汉,B对。

重庆、南京、上海不与汉江相临,A、C、D错。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区域定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ABC分别代表(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7.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D.地形平坦

【答案】6.C7.A

【解析】试题分析:

7.M处不在市中心,但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反映地租较高,故判断可能是由于有交通干线经过。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点评: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城市周围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并结合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布局的影响分析即可。

注意经济因素对地租水平的影响包括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9.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0.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规模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的数量

【答案】8.C9.B10.C

【解析】

8.本题考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但城市化速度较快,目前我国正处于努力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即大城市和郊区城市化过程。

据图可知,阶段一城市人口密度大,表示大城市化过程;阶段二城市人口密度减低,郊区人口密度增大,表示郊区城市化过程,①②正确;而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阶段,③④错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郊区城市化的原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随着第一阶段大城市化的过程,大量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导致城市污染加重,加上交通条件的改善,好多人开始往环境好的郊区迁移,出现郊区城市化。

同时城市中心地价昂贵,郊区地价便宜,致使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密度下降,②③正确;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且接近商业中心,①④错误。

故选B。

10.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等都是城市化的表现,但通常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故选C。

下图是200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11.2000年我国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  )

A.75%和5%B.23%和7%

C.25%和23%D.7%和75%

12.促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错误的是(  )

A.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B.医疗卫生工作得力

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D.人口迁移导致生育优化

13.我国人口增长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B.人口出生率过高

C.人口基数过多,净增数量大D.人口增长缓慢,劳力不足

【答案】11.B12.D13.C

【解析】

1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三角坐标图在读图时需要找准坐标轴和平移轴。

读图分析可知,2000年我国0-14岁的人口比重约为23%,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约为7%,故答案选B项。

12.导致这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以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等,导致自然增长率降低,而人口迁移对生育优化影响不大,故答案选D项。

13.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使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

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故选C。

点睛:

三角坐标图是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地理统计图。

一些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它的正确判读方法,很容易失分。

其实,这类统计图的判读关键在于掌握以下阅读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1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1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注意:

在图1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

在图1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46岁为73﹪;65岁以上为4﹪。

下表为2010年世界最大移民接收国和输出国,人口迁移数量(单位:

万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根据上表,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国(  )

A.多为发展中国家B.多为发达国家

C.均为南半球国家D.均为西半球国家

15.菲佣是指来自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

菲佣有文化、懂英语,素有“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

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是菲佣的主要分布地。

影响菲佣迁往上述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语言优势B.文化水平高C.经济差异D.国家政策优势

【答案】14.B15.C

【解析】试题分析:

14.根据表格分析,世界人口接收国主要有美国、俄罗斯、德国,都是发达国家,B对,A错。

美国位于西半球,俄罗斯、德国位于东半球,C、D错。

15.根据材料,菲佣的素质高,文化水平高,懂英语。

作为家政服务人员,到各地工作属于人口迁移。

懂英语,有文化,交流方便,可以算优势,但不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B错。

政策优势也不是人口迁移最主要因素,D错。

这种人口迁移是自发性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造成的,C对。

考点:

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下降B.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④时期人口总数达最少D.③与⑤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17.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④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德国B.日本C.加拿大D.美国

【答案】16.B17.A

【解析】

16.②到③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大于零,所以人口总数上升;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人口总数还在下降;③的人口总数大于⑤人口总数。

17.读图可知④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四个选项德国人口增长出现负增长,所以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④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德国。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区地租上涨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9.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

A.位于湖泊附近,环境质量好B.远离中心城区,地租低廉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答案】18.A19.A

【解析】试题分析:

18.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

故A正确。

19.住宅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两类,高级住宅区入住的为高收入阶层,位置应选择在环境好地方,与文化区、高坡相联系,图中甲地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工业区,临近湖泊,环境优美,适于建设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内城,与工业区、低地联系。

故A正确。

考点:

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住宅区的分化及原因。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20.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住房价格B.环境因素C.产业外迁D.农村工业化

21.由表格可知自2000年以来,该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最突出问题是()

A.就业压力增大B.社会治安变差

C.交通拥堵加剧D.人均绿地减少

【答案】20.A21.C

【解析】试题分析:

20.根据表格数据,该地区常住人口变化较小,就业人口增长快。

郊区人口迅速增长,最主要因素是城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太快,郊区价格较低,A对。

产业外迁、环境因素、农村工业化与郊区人口增长关系不大,B、C、D错。

21.根据表中数据,城区常住人口少,就业人口增长快。

郊区常住人口多,就业人口少。

说明每日往返于城区与郊区的人口数量大。

交通拥堵加剧,C对。

就业人口超过常住人口,说明就业压力不是主要问题,A错。

材料不能表示人均绿地减少,社会治安变差,B、D错。

【考点定位】郊区人口变化的原因,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22.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内,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各地民居体现了当地特征。

下列民居景观中,最能反映长江三角洲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A.B.

C.D.

【答案】B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