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11环境、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向解读】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产生原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3.流域的特征、开发条件、开发与治理措施及其影响。
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
(1)自然原因
①地形原因:
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
②气候原因:
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③土壤原因:
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④植被原因:
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⑤河流原因:
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系。
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
(2)人为原因: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
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
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
如:
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如:
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
(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
如: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等。
例1、(2016•上海卷)(十六)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3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分)
3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6分)
3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分)
3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4分)
3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4分)
【答案】
3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3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
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4、原因:
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
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3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
(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
,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考点】考查荒漠带成因。
(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造成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考点】考查荒漠化治理。
(4)原因分析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草原气候过渡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的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中已给出引用树种特性,分析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当地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即要选用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树冠大且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
【考点】考查自然带及森林作用。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11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考点】考查荒漠的治理。
【变式探究】[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111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
(1)~
(2)题。
图111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6、D
【解析】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
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
在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
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命题热点突破二】区域矿产资源开发
1.一般的分析思路
→
→
→
2.具体的分析内容
(1)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
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如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但水源不足。
(2)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的经历,其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等。
(3)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要有两大途径: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二是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例2、(2015•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
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T业基地的条件是▲。
(3分)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2分)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利▲。
弊▲。
(4分)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4分)
【答案】(13分)
(1)煤、铁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任答3点)
(2)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易造成京津地区大气污染位于水源地的上游,易造成京津地区水源污染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任答2点);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能源、交通压力(任答2点)
(4)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大科技投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环境保护
【解析】
(3)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是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大量的煤炭,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大能源、交通运输压力。
(4)河北省可以通过调整钢铁工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继而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变式探究】读图116,完成问题。
图116
(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
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若图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根据石油扩散的方向判断其会对受影响国家的哪种产业部门造成直接危害。
【答案】
(1)有利条件:
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浅海大陆架,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
不利条件:
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
(2)海洋渔业(或海洋捕捞)。
【命题热点突破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明确调配原因:
主要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
2.识记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
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
3.了解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
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生态问题。
4.建立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的答题模板
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促进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3、[2015·广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图118为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图118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提高工业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及水资源循环使用水平;加强对沿岸工业发展的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
【变式探究】
读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图119),回答6~7题。
图119
6.图中①⑤所示资源调配路线的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渍化
D.土壤盐渍化、空气污染
7.下列有关图中②所示资源调配路线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改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
B.沿途将经过河南、河北等省级行政区
C.调出区是从长江干流直接取水,水量丰富
D.该项目对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均能产生积极效应
6.【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知,①为西气东输路线,②和③分别为南水北调路线的中线和东线,④和⑤分别为西电东送
的中部和南部通道。
①所示资源调配路线的资源调出区为我国新疆,⑤所示资源调配路线的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广西地区,它们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命题热点突破四】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分析流域开发地理条件的思路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从流域内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如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有:
流域内地势起伏较大;亚热带气候,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系发达,大部分河段可通航,但河流较大的落差和不稳定的水量对航运有不利影响;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19世纪后期的掠夺式的开发,造成流域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我国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主要有:
流域内地貌千姿百态,多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流域内水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森林、旅游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两岸和四川盆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分析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具体内容包括: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和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美国为进行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流域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
其主要措施有:
①防洪,兴建水库,形成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②发展航运;③梯级开发水电,并发展火电、核电等;④防治污染,保护水源涵养林,提高水质;⑤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⑥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
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
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
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在上游地区重点是水能资源的开发(如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同时进行水土流失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在中游地区重点是洪涝灾害的防治,主要措施有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和河道、搞好分洪工程(荆江分洪工程)建设、营造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修建水利工程等;在下游地区重点是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3.评价水利工程影响的基本方法
首先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运用综合的观点,即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影响。
评价水利工程的利多从发电、航运、供水、灌溉、养殖、旅游、防洪等方面进行,评价水利工程的弊多从工程本身的缺陷和对库区的影响、对上游的影响、对下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
例4、(2016•新课标Ⅱ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发过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
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5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
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4分)
【答案】
(2)①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②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本小题共5分)
(3)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本小题共4分)
【解析】
(3)“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拥有重要的作用与权力,此题可以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的管理局的建设的原因。
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和土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有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们的利益,河流流经地区较多,开发和整治困难较大,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一个统一的机构作为保障,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考点】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变式探究】[2015·上海卷]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20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250米3/秒减少到2450米3/秒。
材料二 500多千米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图1110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解析】
【命题热点突破五】区域景观图
例5、[2015·广东卷]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
图1112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图1112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C
【判读技巧】
区域景观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主要有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人文景观有人种、城乡风貌、名胜古迹、古今建筑、工农业生产情景等。
判读时应注意:
1.结合材料和图名判读:
准确判断景观图表示何种地理要素或要说明哪种地理现象。
根据景观图表示的景观性质,将景观图进行归类,并与区域特征相联系。
2.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
细心观察景观图中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3.根据设问用地理知识作答:
根据景观图中信息,提取与设问相关的部分,联系景观图所反映的区域的知识,挖掘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景观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用地理概念、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
【变式探究】
读我国传统民居景观图(图1113),回答
(1)~
(2)题。
图1113
(1)图(a)所示民居可反映出该地( )
A.地势平坦B.气候湿热
C.人口众多D.经济发达
(2)图(b)所示民居可反映其所在区域( )
A.交通便利
B.畜牧业发达
C.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D.土壤垂直节理发育
【答案】
(1)B
(2)D
【高考真题解读】
(2016•海南卷)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
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7—9题。
7.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
8.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
9.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7.C 8.C 9.B
【解析】7.从材料提取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
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
故选C。
8.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
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
故选C。
9.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
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
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
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
故选B。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2016•上海卷)(八)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
15.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16.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5、A16、B
【考点】考查我国的经济带。
(2016•浙江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7、8题。
7.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8.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7.B8.A
水平低于江苏,C错;从X轴信息看,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错。
答案选B。
8.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对;广西最低,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B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错。
答案选A。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2016•新课标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