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314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部分项目概论

1.1项目名称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

1.2项目性质

社会事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3建设地点

成都市锦江区牛王庙巷37号(如图1-1所示)

(图1-1: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区位示意图)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位于锦江区牛王庙巷37号,一环路东四段内,东大街紫东楼段旁,成都市第十七中学现址内。

1.4项目建设目的

通过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可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快城区配套中小学校的建设,构建标准化、均衡化的城区教育体系。

首先能够有效改善成都市第十七中学目前教学楼饱和、功能室严重不足的现状,进一步提升该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增强招生能力和办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切实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提高该片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同时,项目业主成都市兴锦教育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本项目的运作,可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快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国际化的推进步伐。

1.5项目业主

成都市兴锦教育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与范围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3、《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成都市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5、《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国际化十年行动计划》;

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8、《成都市城区配套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成教计[2003]44号)

9、项目业主单位和委托单位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编制原则

1、项目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和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2、项目建设,应坚持方便师生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同时,注意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条件,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做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

3、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过度集中。

4、项目建设,应符合国家现有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三)编制范围

我公司受成都市锦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对该城区范围内的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条件、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运作、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

1.7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目前,锦江区通过不到5年的教育现代化探索之路,已基本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均衡教育,但区内还有部分中小学不仅规模小,而且分布不均衡,同时还存在一些薄弱学校,不能较好地满足市民子女“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因而锦江区提出通过对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合并以及公建配套学校建设,将全区学校布局按照城市居住区生源分布进行重新调整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建设由“小、弱、散”向“大、强、精”格局的转变,按照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全面推进锦江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品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2、多年来,锦江区坚定不移地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改革,实现了教育服务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契合。

在成都市明确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下,锦江区提出了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的目标。

区域的发展定位瞄准了国际化和现代化,教育理所当然应该紧跟区域发展的步伐,主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大力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建设人才。

下一步,锦江区将继续围绕“学在锦江,品质教育”,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政府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着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迈进。

3、教育机构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当前,在“转方式、保民生、促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大力度推动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教学质量上乘的教育机构建设,对于降低居民教育成本、方便和促进适龄青少年就学,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

这是本项目实施的重要背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的建设是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国际化建设步伐的重要环节,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2、成都市第十七中学现有教学楼和原有的功能教室等已严重饱和,教学实验设备陈旧老化,不能适应周边日益增长的适龄青少年对入学学位的需求和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需要。

3、本项目的实施可有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增强社区居民的居住归属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8项目实施工期

本项目实施工期为8个月,即从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

1.9项目建设方案

(一)拆除和新建教学楼部分

拆除现有学校大门及进校门右侧400平方米原有建筑物,在拆除后的空地新建教学楼,将学校大门改建至学校北侧。

新建教学楼规划总计建筑面积4220平方米。

根据项目拟建地所处区域的特定地理条件和《成都市中小学灾后重建项目设计要求》,设计方案如下:

项目用地950平方米,建筑物占地840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剪结构,地上5层,按8°抗震设防进行设计,总建筑面积3110平方米。

(二)原教学楼外立面改造

根据新建教学楼外立面效果,采用相同的高级外墙涂料,绿、灰色调的结合及明亮的装饰构架,使原有教学楼与新建教学楼外观形成有机的统一。

1.10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经测算,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项目总投资约为1409.16万元,全额由成都市兴锦教育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自筹解决。

1.11结论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来看,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改扩建是有效改善目前教学楼饱和、功能室严重不足,进一步提升该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增强招生能力和办学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切实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提高该片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快锦江区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国际化建设推进步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从项目建设的可能性来看,本项目的实施有着一系列良好的条件:

区位条件优越;学校招生生源潜力巨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导。

这些条件的具备,为本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证。

从项目建设后的预期效果来看,通过项目建成运营,一方面可促进项目业主成都市兴锦教育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自身发展,增强企业作为政府国有投资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该区域及周边群众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从项目本身来看,该项目指导思想明确,技术可行,符合项目设计的规范和要求,前期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综上,本项目的实施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2部分项目业主

2.1项目业主简介

为创新发展投入机制,解决锦江区教育发展资金瓶颈制约,搭建教育投融资平台,2007年4月6日,经锦江区政府批准、由区国资办按《公司法》相关法律规定投资组建了成都市兴锦教育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主要职责是:

负责锦江区教育项目投资及资产管理。

公司于2007年6月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本5000万元。

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公司同时设立监事会对公司运营进行监督,监事会成员由5人组成,其中三人由区国资办委派,另外两人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公司成立时,为保证公司正常规范运营,按国资办要求制定了一套内部规章制度,3年来公司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需要正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确保公司正常规范运营。

公司下设:

工程部、开发部、财务部、行政部等四个职能部门及二个控股公司。

其一为成都三幼树基学前教育有限公司,控股55%;其二为成都市锦城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控股55%。

公司本部现有职工总人数18人。

员工人数编制及工资总额接受区国资办定额管理。

作为锦江区标准化学校建设及教育土地资源整合的投融资的平台,在“十一五”期间公司紧密围绕《锦江区“十一五”教育基本建设规划》,狠抓全区20余所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实,为锦江区教育现代化作出了自已的贡献。

截止2010年8月底,公司融资总计6.79亿,其中公司直接融资5.19亿,通过成都锦江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贷款1.6亿元。

自2007年7月始到2010年8月底,公司共计已完成39个项目建设,其中包括七中育才中学、天涯石小学等20所学校改扩建项目、8所公建配套学校装修项目、9个新增项目及2所学校校舍加固,正在实施4所学校建设及2所学校加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9974万元(实际支出金额),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5.9亿元。

公司将秉承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进一步推进锦江区科教兴区的战略实施,促进锦江区城乡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努力把锦江区打造成教育强区而贡献力量。

第3部分项目所在地概况及其相关发展规划

本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办事处交子社区,属于成都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市政公共配套设施的重点项目;同时,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发改项目[2010]1273号)关于下达2010年第二批储备项目工作计划的通知将本项目列为精包装项目。

因此,有必要对项目所在地——成都市锦江的概况及成都市教育发展规划做出简单介绍。

3.1项目所在地概况

(一)成都市锦江区概况

以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濯锦之江冠名的锦江区,是成都市的中心商务商业区。

自唐宋以来,便因“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

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南部,西北与青羊区相连,西部位临锦江、府河与武侯区相望,东与成华区毗邻,东南与龙泉驿区接壤,南与双流县相依。

区域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

16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

督院街街道办事处、盐市口街道办事处、春熙路街道办事处、书院街街道办事处、合江亭街道办事处、水井坊街道办事处、牛市口街道办事处、龙舟路街道办事处、双桂路街道办事处、莲新街道办事处、沙河街道办事处、东光街道办事处、狮子山街道办事处、柳江街道办事处、成龙路街道办事处、三圣街道办事处。

锦江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雨量充沛;年无霜期大于300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日照时数1239小时,年日照率为28%,相对湿度82%。

(二)锦江区水井坊街办事处概况

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01年11月22日,位于府河、南河交汇处水井坊畔,两江环抱,风景秀丽,是成都市水陆交通要道。

辖区内有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古窖、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的发源地—交子街,有传统的水陆交通码头—九眼桥、保存川西民居特色的千年古街道—锦官驿街、传说中诸葛武侯的练兵场—点将台、较场坝,还有陈毅元帅的母校—锦官驿小学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

辖区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口11231户,30750余人,社区居委会2个(交子社区、水井坊社区),共有35条路、街、巷,主要以开发水井坊片区旅游、休闲资源和发展商务、餐饮为区域特征。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所处的锦江区水井坊街办交子社区位于成都市中区东面,一环路内侧,南起芷泉街、牛王庙上街,北至蜀都大道东风路段,东临一环路东四段,西达府河东门大桥与东风大桥段,辖区内有传说中诸葛武侯的练兵场——较场坝、点将台;有北宋年间在中国历史中享有深远影响的纸币发源地椒子街(现名均隆街)。

辖区总面积约为0.55平方公里,大小街道18条,各种大小单位、企业、商家200余家,是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型社区。

社区现有常住户5200余户,实有常住人口15000多人。

(三)成都市锦江区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锦江区围绕现代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成都环球贸易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百扬大厦、明宇金融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群光大陆百货、仁恒置地广场、航天科技大厦、花样年·喜年广场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围绕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民生,培育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增长,依托商贸核心区优势,举办“时尚锦江购物月”、“锦江购物欢乐送”等系列活动刺激消费,倾力打造中西部业态最丰富、品质最优、人气最旺“购物天堂”品牌;围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新增各类总部企业20家,全区各类企业总部已达105家;楼宇经济效益初显,出台《关于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楼宇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了“1+5”楼宇服务团队;启动楼宇经济数据库建设,完成18栋楼宇经济数据普查;加快优质税源型企业引进和置换入驻步伐,楼宇税收落地率和单位商务面积产出率进一步提升。

截至目前,全区投入使用商务楼宇89栋,建筑总面积421万平方米,实现税收25.6亿元。

其中,时代广场、华敏翰尊·王府井、爱家丽苑等属地纳税超亿元楼宇3栋,东方广场、香格里拉、银海芯座等属地纳税5000万元以上楼宇3栋,万达·锦华城、世都大厦、仁和大厦、川信大厦、财富中心、人保大厦等属地纳税3000万元以上楼宇6栋。

2010年,锦江区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稳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

一是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有新突破。

按照现代服务业总体空间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依照产业功能分区,设置五大功能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区域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企业的协调服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发展,剥离了街道的经济管理职能,整合强化了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能,基本形成了适应现代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新体制。

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新进展。

创新项目融资方式,用市场化方式引进社会资金23亿元实施土地一级整理;积极发挥区属国有投资公司投融资平台作用,筹集资金25.8亿元,实施菱窠路、高威2号线等5条重点道路建设和七中育才、46中等学校改扩建工程。

制定了《区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区属国有投资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进一步加强,配置资源利用效率和贷款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财政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

三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新成效。

全面完成全区农村集体土地的调查、实测和确权颁证工作。

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协议和挂牌出让5宗集体建设用地。

破解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难题,完成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5.5亿元。

围绕建设“翡翠宝地”目标,以市场化方式高品质推进“198”区域建设。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架构,制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十八条意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低风险、高效益的经营项目。

锦金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加快“云绣花田”项目建设。

四是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有新举措。

建立健全了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民主管理、经费保障等“五大机制”,在全区60个社区全面系统推行社区治理机制改革。

制定了《锦江区关于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大力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鼓励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充实300名专职工作人员到社区公共服务站。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形成了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互动、行政性公共服务与自治性公共服务互补、政府支持与社区资源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区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2010年,锦江区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成果惠及城乡群众。

一是社会保障富有成效。

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实施红星路35号青年(大学生)创意园·创业园、银海·音泰思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设立80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帮助1030名青年(大学生)实现就业。

建立健全“一户一档”家庭就业信息管理平台,创立“创岗联盟”,落实各类就业政策补贴745万元,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485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

在全市率先实行低保及低保边缘困难家庭临时救助、全额资助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贴标准,完成对企业退休人员和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资工作。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探索实施“自主改造”模式,完成932户低洼棚户区改造,通过廉租住房补贴、实物配租、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方式为1852户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

新居工程竣工24万平方米,安置群众8000余人。

二是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入资金3亿元对成师附小等17所学校实施改扩建,启动全区学校危旧校舍达标改造工作。

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推进优质教育链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受到高度肯定。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购买服务,大安桥等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一户一卡、一人一档”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建设,建立了全域锦江医疗服务体系和转诊制度,甲型H1N1流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

全面推进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建设。

实施“城乡体育工程”,建成“1+2”惠民健身工程4个、社区综合健身室6个、安装全民健身路径22条,成功举办区第三届运动会。

文化事业稳步推进,建成50平方米以上、设施设备齐全的社区文化活动室60个,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80余场,成立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糖画技艺”获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鸟铜奖。

创新“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优生健康检查”一站式服务方式,被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称号。

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4‰以内。

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开展“五帮五送”,完成登记13.21万人,暂住管理服务12.88万人。

连续6届获得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被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

应急管理、国防教育、兵役、司法、统计、外事、保密、档案、地方志、民宗、侨台等工作持续开展。

三是平安创建持续深入。

认真落实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全面推行维稳工作责任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信访逐级负责制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和息诉息访率大幅提升,一批重大涉稳问题得到妥善处置。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行为,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西博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刑事案件发案总数连续7年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3.2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国际化十年计划(2010-2020)简介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有效互通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跨国教育合作模式,密切中外教育和中外师生交流,实现锦江教育与“精品城区”和“核心功能区”建设同步,与世界教育发展的融合与同步,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锦江教育,培养具有丰满人格、民族精神、世界眼光及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扎实高效地推动锦江教育国际化进程,切实提升锦江教育品质,特制定本区教育国际化计划。

(一)锦江教育国际化的背景

1、教育国际化是我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教育高水平发展的内在需要。

近年来,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使区域教育实力显著增强。

我区作为全市乃至西部地区教育强区的地位日益凸显,特别在推进教育均衡化方面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

锦江教育的高水平发展越来越需要融入国际教育元素,与国外教育“对话”,以适应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教育国际化更是教育主动服务区域发展的具体表现。

区委召开的五届九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锦江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态型精品城区”,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功能区,为成都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区委提出,我区在发展水平上要充分地体现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努力建成成都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国际型城市的样板。

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培养“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建设者,我区适时提出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正是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现代化、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3、教育国际化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在这社会重要的变革和转型期,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对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加紧迫。

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是办让人民满意的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特征的基础教育的现实需要。

4、教育国际化也是教育主动服务学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已有部分外籍人士子女进入我区中小学就读;本区市民对于培养具有国际适应能力的人才也有了新要求,对子女接受国外教育和自身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需求正逐渐增大。

教育的国际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举措。

5、教育国际化还是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

教育国际化作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不是简单的对外来文化的被动消化,而是中外教育全面双向互动且逐步融合并外显的过程。

“越是民族,才是世界的”,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有选择地吸收外来优秀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更需要将这些教育成果与我区教育全面对接与融合,并始终如一地保持传统的特色。

只有这样,才会使中国教育传统得以传承,教育软实力得以提升,才会使中国教育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二)锦江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教育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区呈现出整体稳步推进,局部积极先行的教育国际化格局。

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育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

每年有许多国家的不同层次的教育考察团来我市访问,我区也派出包括教育行政领导、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育团组赴国外考察交流。

通过互访交流了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国外基础教育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

二是引智教育稳步发展。

目前,在我区教育领域共有6名外籍教师任教于中小学和幼儿园,这些外籍教师对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强化部分学生与国外教育的对接和适应能力。

三是选送优秀教师赴欧美发达国家培训的力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我区先后选派多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赴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世界上发达国家开展教育管理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专业培训。

四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通道,我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眼光不再仅限于国内的升学道路,而转向跨进国外的大学之门。

但根据我局对收集的资料和对我区学校的调查,我区教育国际化水平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是教育国际化在我区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的地位不明显,缺乏系统规划和制度引领;二是学校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观念还比较淡薄,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意识还不强烈;三是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局限在个别学校且形式单一,仅仅停留在建立友好国际学校、接待来访等简单形式;四是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内涵不足,国际教育课程开发严重滞后;五是在语言教学中,有弱化母语教学、淡化民族文化意识教育的倾向,有抹杀民族文化特征和个性之嫌;六是外语教学的单一化倾向比较明显,英语教育在外语教学中占有明显压倒性地位,大有以英语教育取代外语教育的势头;七是不少学校盲目聘请、引进外教,缺乏有效管理和质量把关;八是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非常紧缺,以致有些机构以次充好,影响汉语推广质量。

整体而言,我区教育国际化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偏低与我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地位不相适应的状况亟待改变;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偏低与我区新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