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302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docx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学校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

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考试的非科学性,而不是考试本身。

由于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些人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否定考试。

针对这一错误认识,本文将具体阐述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问题。

当考试的评价内容与方法是科学的和全面的,并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时候,考试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引导着教学双方朝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前进。

然而,当考试的评价内容和方法是不科学或欠科学的或不全面甚至背离教育目的的时候,尽管教学双方也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考试的评价功能,为追求好的考试评价,教学双方仍不得不牺牲受教育者的发展,而去追求片面的考试评价。

那么,在这种错误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将与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

素质教育呼唤考试制度改革,正确认识考试地位与作用,改革当前考试方法的主要弊端。

本文将主要阐述如何实施教育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并且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相应的改革方法措施,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质量观,建立合理的素质教育结构,打破高考、升学“独木桥”模式。

最后本文将呼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使素质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考试素质教育考试制度考试改革

 

目录

一.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3)

(一)当前考试制度与方法的主要弊端

(二)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否定和取消考试

(三)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二.如何做好的考试制度改革-------------------------------------------------(5)

(一)以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改革为考试方法改革的突破口

(二)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

参考文献---------------------------------------------------(8)

 

小议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但是目前我国学校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

本文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制度改革。

一.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目前我国学校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很多学校更多注重的是考试结果,把考试结果看作是评价学生以及评价教师的唯一的凭证,从而使教学过程远离素质教育的目的。

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考试本身,而是是考试的非科学性。

那些抹杀考试积极作用、脱离实际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地方,不但素质教育没有抓好,还造成了教育质量的滑坡。

自上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在全国进行了实验和推广。

十几年来,由于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些人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否定考试。

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一)当前考试制度与方法的主要弊端

当前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的有机统一。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导向作用。

但纵观当前的考试制度及方法还存在种种弊端,主要表现在:

(1)在考试内容上:

“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

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死记硬背,突出应付考试的方面上,“抱住一本书,包打天下”。

(2)在考试方式上:

“重考试、轻考查”;“重期末、轻平时”。

平时放松要求,期末考试一卷定乾坤;不分课程主次,一律采用期末考试,使学生平时松松垮垮,期末穷于应付。

(3)在考试形式上:

“重笔试、轻口试”;“重闭卷,轻其它”。

不分课程性质、特点,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形式,基本上延续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形式。

(4)在学生学业的考核与评价上:

“重分数、轻素质”;“重全面、轻个性”。

在对学生学业的考核与评价上,基本上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并且评优、推荐、选拔,以至毕业的最重要依据。

因此学生仍然是以争高分或保毕业为根本目标。

平均使用力量,个性特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素质教育与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是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应试教育”将考试异化为教学的目的,以致带来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

(二)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否定和取消考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有扎实、宽厚、系统的基础知识,辩证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个性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创造能力,一定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评价,否则,由于对教育对象缺乏足够的分析,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保持连续性和有效性。

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习结束时可以检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优点和不足,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

考试虽然不是最完美的评价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和公平的方法。

人们之所以将考试置于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是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确实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

目前,我国学校的考试制度,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均具有明显的选拔性,对学校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具有导向功能,导致整个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

因此,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素质教育的出路不是废除考试而是改革考试制度。

而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还远未达到“各取所需”的程度,素质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试和升学。

面对素质教育,我们不能放弃考试,就必须改革考试,就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考试制度。

我认为,这才是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科学地研究和实施考试,就要将考试与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二者之间相得益彰。

(三)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素质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素质教育通过帮助人的个性自主发展和潜能的最佳完善来提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素质教育虽然是晚近才提出的,但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长期存在于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之中。

从根本上说,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思想是马克思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继续与发展,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

全面发展教育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道德和审美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促进人的各方面的才能、兴趣和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素质教育同样强调促进人的个性的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全面主动地、和谐统一地发展。

但素质教育更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

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我国现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素质教育是在对现行教育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

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潜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反映了即将到来的21世纪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更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如何做好的考试制度改革

为了使当前的教育更好的适应时代的步伐,所以针对现有的考试存在的弊端,以及素质教育的优越性,一定要做好考试制度的改革。

(一)以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改革为考试方法改革的突破口

现在实行的考试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种类:

按考试形式可分为口试、笔试和操作考试;按考试目的可分为诊断性考试、达标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按命题范围可分为学科考试和综合考试;按考试时间可分为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按考试规模可分为全国性统考、地区性统考、校内班级考试等等。

改革现行的招生制度和考试制度是改革考试方法的突破口。

目前已有一些地方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他们的具体做法:

1.改革考试办法,还学生一片晴朗天空,陆续改革招生制度,取消升学考试。

毕业考试命题权逐步下放,命题难度要求和考试科目只限语文和数学;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考试,取消期中考试,试题难度不得超过教科书题目的难度,并由单纯的文化知识考试改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考核。

这些改革措施驱散了笼罩在升学竞争中的阴云,把学生从升学竞争中解放出来。

2.改革招生办法,着手招生制度的改革。

他们在逐步缩小重点学校招生范围的基础上,实行推荐保送、统一择优录取与定向分配名额录取相结合的办法。

“保送生”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推荐保送,免试入学;“统一择优生”是升学考试后依据全体考生成绩排序,按一定比例,统一择优录取;“定向分配生”是在保送和择优后,各校按分得的名额,在余下的考生中选择升学考试成绩达到本校录取线的学生。

3.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为了克服“片追”倾向,促使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升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实行全省升学考试由省教委统一组织命题与各市选用的办法。

命题坚持以纲(教学大纲)为纲,以本(教材)为本,紧扣教材,同时适当考虑重点和各类学校选拔新生的情况,力求在高分数段有适当区分度。

命题还要求在大多数学生及格的基础上,易、中、难题分别占70%、20%和10%,坚决杜绝出偏题、怪题、超纲题。

考试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试方法的改革。

学校内的考试,一般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

不论是考查或考试,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优劣的唯一质量标准。

因此,制定好教学目标是保证考试方向的关键。

教学目标一般包括知识和技能技巧、智力和能力、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属于基础学力方面。

此外,还要考虑学生个性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特长”的人才,考试的“指挥棒”才能保证指向素质教育。

如上所述,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的教育领域内,考试仍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选拔的工具,仍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考试不是造成应试教育的原因,取消考试也不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科学态度,“文革”期间废除考试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的危害不应被忘记。

考试问题不解决,最终将影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科学地对待考试,研究考试,在批评、取消升学教育模式下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的同时,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才能真正扭转普通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状,最终确保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二)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

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首先必须解决以下两点:

(1)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质量观,并以此为指导,确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价值观。

素质教育改革首先是一场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要在社会(包括教育界)扭转升学教育模式下陈旧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质量观,树立素质教育模式下的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质量观,明确素质教育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针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发展各自的潜能和特长,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

“五育合格,学有所长”即为人才,成才之路是座“立交桥”,并非只有高考一座独木桥;21世纪的人才需求是多层次、多结构的;社会和学校的人才衡量标准也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的培养途径应是多层次、多结构的,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是多元的,升学率不应是评价普通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升学考试分数也不应是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

   

(2)建立合理的素质教育结构,打破高考、升学“独木桥”模式。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立体交叉型的升学考试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如上所述,考试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升学竞争在短期内不可能消除,升学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也将长期存在。

科学的态度应该是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利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学双方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前进。

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已成为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深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不改革这种片面评价制度,基础教育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就不能最终转向素质教育。

”最后本文将呼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考试制度,使素质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7页。

[2]刘玉:

《“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1996年6月4日。

[3]柳斌:

《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精要》,1997年7月版,第104页。

[4]江泽民: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求是》,1997年第18期,第17页。

[5]江泽民: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2年10月12日,第3版。

[6]柳斌:

《四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人民教育》,1997年第6期,第6页。

 

学生(签名):

单树亚

2007年10月25日

 

 

 

 

学生(签名):

年月日

(可另附页)

 

初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答辩主持人

答辩(评审)

小组成员

秘书

答辩(评

审)日期

答辩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情况

1.

 

2.

 

3.

 

4.

 

5.

 

6

 

7

 

8.

 

答辩评审小组评语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答辩(评审)成绩

 

答辩主持人(签名):

年月日

电大分校初审意见

 

分校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省电大专业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