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1088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docx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经济学常识》学案专题五第1课时doc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第1课时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背景及其作用,正确看待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增强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历史问题的理解。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要巩固这一成果,必须发展________,尽快建立起完整的______________。

2.建国初,我国经济结构______、物质基础______。

在此情况下,我国参照______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__________体制。

3.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国家运用________计划,直接掌握、控制__________;权力主要集中在______,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______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_________项目

的顺利完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体系,实现了国家的__________独立,巩固了国家的______________独立。

2.抑制了多年的恶性________________,稳定了物价,增加了______________。

3.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__________,实现了__________。

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1.所有制结构过于______,公有制经济“__________”,阻碍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2.政企不分,忽视___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不利于__________的合理流动,不利于______________的发展。

3.分配中的__________严重,严重影响人们____________的发挥。

角度

阐释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②当时只有苏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①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

②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①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②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影响

①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②使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

③造成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1.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性

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广泛发展,用集中统一的计划来指导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难以奏效。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从根本上说,传统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端是:

第一,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第二,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第三,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第四,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这些缺陷,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这些表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对这种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而不能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但决不是要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已经证明:

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因为,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总体而言还不发达,具有多层次性,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所有制关系的多样性。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的经济状况是(  )

A.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B.已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C.已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打破了外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

2.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体制属于(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有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

C.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3.对计划经济体制特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控制人财物资源

B.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C.平均分配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知识点二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4.对计划经济体制认识正确的有(  )

①计划经济权力集中在中央,便于集中有限资源保证国家重点建设 ②计划经济下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计划经济曾经起过重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④计划经济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应坚持下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我国参照苏联的模式,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计划经济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②抑制了当时的通货膨胀,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④使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6.“一五”时期,我们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

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经济独立

B.改变了我国落后的经济面貌,满足了人民生活需要

C.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D.国民经济条块分割,促进了资源合理流动

知识点三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其影响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之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

由于不允许个体餐馆存在,出门吃饭,只能到国营饭店和集体饭店。

这表明(  )

A.我国的生产资料结构过于单一

B.公有制经济“越大、越公、越纯”越好

C.出门吃饭到国营饭店,方便了人民生活

D.我国的生产力高度发达

8.1978年,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8%,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比重的19.2%,两者加起来,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00%。

这主要反映了(  )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比较完善

D.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

9.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过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认识正确的是(  )

A.在当时没有任何意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B.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C.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

D.有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10.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的原因有(  )

①认为所有制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②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 ③认为我们已是高度的社会化大生产 ④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越纯越好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村集体劳动,按出勤计工分,按工分分配,结果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

这说明(  )

A.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B.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C.缩小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值得推广

D.扩大了人们的收入差距,应该纠正

12.改革开放以前,某冶炼厂不能直接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对面的电缆厂,电缆厂用铜也不能直接从对面的冶炼厂购买,而要到相隔数千公里的南方去运。

这是(  )

A.地方保护主义的体现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

C.两厂家激烈竞争的体现

D.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体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综合提升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在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在城镇,除了部分集体企业以外,其他企业都是国营的,连吃饭、理发、照相这样的事情也只能到国营的单位去完成。

(1)材料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有何特点?

 

(2)这一社会现实对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有何影响?

 

14.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国有经济唯一的经营主体,国家是千万个国有企业唯一的经营者,千万个企业都要根据这唯一经营者的计划和审批决定生产什么,向哪里投资,全国就像是一个超级大企业。

各个生产单位之间是这个超级大企业内前后工序的分工关系,并不构成独立的主体。

(1)上述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什么弊端?

 

(2)这一弊端的危害是什么?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工业 国民经济体系 2.简单 薄弱 苏联 计划经济 3.指令性 人财物资源中央 计划

二、1.重点建设 国民经济 经济 政治 2.通货膨胀 财政收入 3.生活需要 社会公平

三、1.单一 一统天下 社会生产力 2.商品生产 市场社会资源 社会化生产 3.平均主义 工作积极性

课时作业

1.A [本题考查我国建国之初的经济状况。

B、C两项是“一五”计划完成后的经济状况,D项不符合当时国际环境,只有A项正确。

]

2.A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

3.A

4.A [④是讲到了优越性,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已不适应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答案选A。

]

5.B [本题考查计划经济的作用。

计划经济满足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③说法不准确;④是新中国建立的标志,是政治成就,排除。

故选B项。

]

6.A [本题考查“一五”取得的成就。

C、D两项观点错误;B项说法不对,并没有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

A项是“一五”时期的巨大成就。

]

7.A [B、C、D三项虽都涉及所有制问题,但不是材料所指向的问题,因此不选。

]

8.D [材料主要反映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从二者的比重之和来看,占到100%,说明我国经济成分单一,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

A项说的是我国的国家性质,B项是经济体制类型,C项说法错误。

]

9.B

10.C [③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选C。

]

11.A [B项观点错误,C项态度错误,D项不符合事实,答案选A。

]

12.B [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典型表现,是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体现。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

13.

(1)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这种体制的特点: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这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14.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弊端。

(2)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扼制了竞争这一企业进步的原动力,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认识。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多个方面,该题考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弊端;从国家、企业、职工三个方面回答弊端。

教材题解

1.

(1)从当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看,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国家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呢?

提示 

(1)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尽快建立起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这一任务”是指发展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物质基础薄弱。

在此情况下,发展工业需要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突出工业这一关键和重点。

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完成这一任务。

2.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过哪些积极作用?

提示 

(1)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使我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进而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2)抑制了多年来一直困扰我国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3)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的直接控制,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3.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2)这一社会现实与我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吗?

提示 

(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2)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我国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4.

(1)真正把两家企业“隔开”的是什么?

(2)这一社会现象与社会化生产的要求适应吗?

提示 

(1)真正把两家企业“隔开”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体制下,政企不分,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

两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产品销售和原料采购也都由管理部门包揽,导致两家企业“对面不相识”,隔绝数十年。

(2)不适应。

社会化生产要求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使商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能自由流通。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5.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什么影响?

提示 

(1)上述材料反映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

在农村,社员凭工分参与年终分配,收入差距很小;在城镇,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2)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