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061036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docx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会上的讲话文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为底线、整治村庄环境为重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的思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县人居环境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主要做法是:

  一、践行绿色理念,高位推进人居环境改善

  我们始终站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高度,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积极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谋划、高位推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x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各乡镇、村组分别建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专职人员,构建了县级领导包抓、县直部门分类主抓、乡镇承担主责、村组具体实施、村保洁员专职负责的五级联动格局。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

始终遵循“设计美学”,立足于保存记忆、留住乡愁、彰显特色,突出空间立体性、风貌整体性管控,有效避免了无序建设,先后完成x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为人居环境改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突出示范带动。

率先实施“一池两改三化”工程,科学合理确定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先后创建省、市级示范村x个、县级整洁村x个、庄天二级公路沿线等示范带x条,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围绕改善条件,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优先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把解决群众“出行难”作为重点来抓,x个建制村全部建成沥青(水泥)路,贫困村所有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或砂砾路,农村公路里程达x公里。

率先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坚持“养路先养水路”的原则,常态化高质量开展养护工作,我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二是大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探索创新出“易地搬迁型、旧村改造型、灾后重建型”等新村建设模式,累计建成各类新村x个,配套建设水电路渠、绿化亮化、文化广场和村阵地等基础设施;采取“五保之家统建、易地搬迁点多户联建、危房维修加固自建”等方式,累计完成五保之家x户、危房改造x户、易地搬迁安置点x个x户。

全县有x万户x万人住上了新房,农村砖房率达到x%,基本实现了“有新村、有新房、有新貌”。

三是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新建行政村幼儿园x所,行政村4G网络、乡村舞台、农村安全饮水和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完成自然村巷道硬化x万平方米,安装路灯x盏,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同时,统筹抓好农村电网、村村通、信息化服务等工作,力求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便捷舒适生活。

  三、突出重点领域,综合施策系统整治村貌

  我们紧紧围绕“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危房拆除”等重点求突破,循序渐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初步彰显了宜居宜游“清水印象”。

一是率先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

在全面打赢存量垃圾“清零战”的基础上,以创新垃圾分类处理为抓手,大力实施增量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县被评选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围绕垃圾分类收集,为农户配备“三筐一桶”进行户内收集,按照“不可回收、可回收、有害垃圾和可腐烂垃圾”进行分类,农村垃圾源头减量达x左右。

围绕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完善了清运和处理体系,对不可回收垃圾,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清运处理,农户或保洁员将垃圾投放到村级存放点后,由企业负责运往垃圾焚烧站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对可回收垃圾,采取“废品收购人员上门回收+村级回收点+乡村小卖部兑换生活用品+村保洁员变卖”等多种模式进行回收利用;对有害垃圾由村委会定期收集缴企业统一处理;对可腐烂垃圾由农户自行清运至垃圾沤肥点,熟化后还田;对建筑垃圾随产随清,由农户直接运送至村建筑垃圾场进行填埋处理。

实现了所有的垃圾都分类收集、清运、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目的。

围绕解决乱堆乱放问题,每村都开展了“两点三场”建设,利用村庄公共空闲地带,组织群众就地取材、投工投劳,在每个自然村建设了不可回收垃圾存放点、可腐烂垃圾沤肥点和柴草堆放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建筑材料杂物存放场。

“两点三场”的设置,既减少了大量垃圾中转和处理难题,又使柴草等杂物整齐归场、摆放有序,切实解决了村庄巷道、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实难题。

二是积极实施厕所革命。

立足村庄基础条件和设施配套情况,推广“四种模式”新建或改造农村卫生厕所。

在供水方便、有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站的易地搬迁新村,以村为单元新建水冲式卫生厕所x座,通过管网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全程实现了无污染排放。

在污水管网未覆盖的山区村,一部分以户为单元新建或改造成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生厕所,通过两个瓮池二次密封发酵分解处理,粪液由农户直接运送至田间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一部分以户为单元改造成卫生旱厕,通过安装干封式蹲便器,实现了清洁卫生、无蝇蛆、无臭味,粪液由农户自行定期清运至田间地头进行埋土发酵处理。

同时,还采取“卫生厕所+”的模式,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户浴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室多用,让农村居民既用上了卫生厕所,也洗上了热水澡。

至目前,已建成各类农村卫生厕所x座、公共厕所x座,全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

三是有效治理农村污水。

初步推广建设污水处理站和生物降解工艺处理两种模式,我们与XXXXX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签订了代建代管协议,在黄门小河村建成黄门镇区域性污水处理站;在白沙赵沟村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质稳定达标。

在部分山区村庄,合理建设污水排放沟渠和沉淀池,采取生物降解工艺建成污水处理站,对收集的污水经过三级沉淀发酵处理,基本达到无害化排放,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统一集中治理。

四是稳步拆除危旧房院。

针对塌房烂院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围绕“搬迁后的旧宅、常年无人居住的“空心院”、部分有安全隐患的房院”三类情况,启动实施了农村拆危专项行动,按照每户补助x元拆除费的标准,由村上与农户签订拆迁协议后,统一组织施工队拆危复垦。

目前已拆除危旧房院x处,有效解决了安全隐患和视觉差乱的问题。

  四、强化机制保障,巩固提升村庄环境质量

  始终把农民生活幸福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根本目的,建立健全机制,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持续增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建立长效保洁机制。

相继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制度》《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大力推行“巷长制”、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十户轮流值班”和“日扫日清”等环卫制度,有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规范运行。

依托村级服务性岗位,组建了乡村组保洁队伍,实行全天候清扫保洁,农村环境面貌由往日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整洁美”。

二是多元保障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环保污染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和省级专项债券等项目资金,同时采取“财政专列、项目整合、部门帮扶”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了人居环境改善工作顺利推进。

三是严格兑现考核奖惩。

制定了《垃圾治理考核办法》《环境卫生整治奖惩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成效显著、实绩突出的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奖励;对推进不力、工作滞后的采取发放“黄牌”的形式予以惩戒,先后“黄牌”警告5乡镇,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面形成。

四是层层开展督查问效。

坚持日常督查、暗访调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县级实行“一督查二警告三通报四问责”、乡级实行“一督查二整改三通报”、村级实行“一巡查二整改三评比”机制,将督查现场图片、视频随时发至各级微信工作群,晒“成绩”、晾“不足”,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五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将农村环境卫生、乡村管理等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加强文明意识教育,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幸福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着力培育“讲卫生、知荣辱、明礼仪、扬善德”的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乡风文明共创共建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