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毕业班高考模拟热身题及答案解析.docx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毕业班高考模拟热身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毕业班高考模拟热身题及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冲刺全国通用最新高考总复习语文毕业班高考模拟热身题及答案解析
2018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热身题
本试卷共8页。
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差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做答。
漏涂、错图、多涂的,答题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河畔/绊倒角隅/丰腴雇佣/佣金
B.沏茶/堆砌挟持/携手果实累累/罪行累累
C.沉疴/坎坷囹圄/揶揄症结/症状
D.践踏/饯别怂恿/悚然弹冠相庆/沐猴而冠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你们有我们不曾有的机遇,但也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挑战。
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标准,很多人把信仰、理想、道德都当成交易的筹码,我很担心,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
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固步自封,变成钱理群先生所言“精致利己主义”,世故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A.泛滥B.筹码C.心灰意冷D.固步自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分析,三精制药目前这种“广告+开会”的营销模式面临着众多挑战,未来能否实现业绩提升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B.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我国立即派出了包括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工兵团40人、武警总医院10人在内的62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C.《朝日新闻》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0%的日本受访者认为安倍政权的执政姿态有损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比去年上升9%。
D.我们大家都知道,人的需求是有不同层次的,生命如果沉湎于欲望的层次,那么人的理想境界是无法真正开掘出来的。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才会有效遏制住当前频频发生的非伤即亡的暴力征收拆迁事件
②而且,依法执政本就是行政机关的天然职责
③只有追究非法拆迁人背后的雇主责任
④才能使本就是出于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担当起职责
⑤他们不能为了避免与被征收拆迁人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就私下把职责转给开发商或拆迁公司
⑥而不是让那些直接施暴者当替罪羊了事
A.③④⑥①②⑤B.③⑥④①②⑤C.③④①②⑤⑥D.②⑤③⑥①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张汉卿,字元杰,仪封人。
正德六年进士。
授魏县知县,征拜刑科给事中。
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
不报。
武宗将南巡,偕同官伏阙谏。
世宗嗣位,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①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
以汉卿言,并发十三万□大同。
屡迁户科都给事中。
嘉靖元年冬,与同官上言:
“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
敕自正德以后投献及额外侵占者,尽以给民。
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
近者给事中夏言、御史樊继祖、主事张希尹勘上涿州薰皮厂、安州鹰房草场,诏旨留用。
所司执奏,迄不肯从,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
皮厂起于马永成,鹰房创于谷大用,皆夺民业为□。
今马俊、赵霦恃籓邸旧恩,妄求免革,是复蹈永成、大用故辙也。
乞尽还之民,而严罪俊、霦,为欺罔者戒。
”后父陈万言请营新第,既又乞庄田,内官吴勋等请督苏州织造,汉卿皆极谏。
不纳。
应天诸府大旱,帝将鬻淮、浙余盐及所没产,易银振之。
汉卿言:
“易银缓,非发帑金不可。
”帝为发银十五万。
未几,复偕同官言:
“今天下一岁之供,不给一岁之用,加□水旱频仍,物力殚屈。
陛下方躬行节俭,而中官梁栋等奏营造缺珠宝,是欲括户部之银也。
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今东南洊②饥,民至骨肉相食,而搜括之令频行,臣等窃以为不可。
”报闻。
已,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
帝方眷书甚,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
初,兴献帝议加皇号,汉卿力争,至是,又倡众伏阙。
两受杖,斥为民。
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天下遗贤,及汉卿,终不召。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
【注释】①帑金:
指国库所藏②洊:
屡次,接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巡抚李铎言从:
率领
B.非所以全大信昭至公也全:
保全
C.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乖:
乖巧
D.驿召为礼部尚书,不罪也 罪:
罪行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并发十三万□大同
②皆夺民业为□
③加□水旱频仍,物力殚屈
A.①于②之③其B.①于②之③以
C.①之②乎③以D.①之②乎③其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B.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C.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D.梁政等又以蠲免三分之数/欲行京仓拨补/是欲耗太仓之粟也/夫内库不足/取之计部/计部不足/取之郡邑小民/郡邑小民将安取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年间,张汉卿与同僚一起上书,建议皇帝下令从正德以后接受进献和额外侵占的田地,全部要还给百姓。
B.张汉卿曾极力向皇帝进谏,反对为皇后的父亲陈万言修建新宅第,又反对太监吴勋等担任苏州织造,但皇帝并没有采纳。
C.应天等府发生旱灾,皇帝打算出售淮、浙两地剩余的盐以及所罚没的产业,换得银两赈灾。
张汉卿却认为卖东西换得银两太慢了,要赶紧从国库中拨银赈济。
D.张汉卿曾因席书赈灾违规而上疏弹劾他,请求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治他欺君罔上之罪。
皇上却非常眷顾席书,不仅没有治罪,还让席书担任礼部尚书。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①尝陈杜侥幸、广储积、慎刑狱三事,深切时弊。
(4分)
②王言一布,天下孰不诵陛下之仁!
(3分)
(2)张汉卿为官不畏权贵,心系百姓,请结合具体事例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3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入若耶溪
[南朝]梁王藉
余艎①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入若耶溪
[唐]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②向馀景。
[注释]①艎(huáng):
大型渡船。
②桡(ráo):
桨。
(1)两首诗的第三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结合崔颢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3分)
(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
(《论语》)
(2),。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曦之《兰亭集序》)
(3)此时相见不想闻,。
鸿雁长飞光不度,。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
(陆游《书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据说,普法战争结束的时候,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指着面前走过的学生,对身边的一群政要说:
“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不是因为我们的士兵,而是因为我们的学生。
”我之所以会突然想到这句话,是因为最近读了一批有关西南联大的书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以及私立南开大学奉教育部命在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2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迁入滇,4月抵达昆明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1946年7月31日,西南联大三校各自返回平津,宣告结束,历时9年。
作为战时中国最高学府(也是战时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之所以能在战火纷飞中弦歌不辍,进而书写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除坚信中国不会亡、中国人能够站起来的民族自信心和抗战决心外,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战时教育政策以及联大师生书生报国的炽热情怀。
与“一战”中英美各国以及“二战”中苏联征召大批大学生入伍充军战后却深感失策不同,中国政府打一开始就坚持“战时须作平时看”。
教育部认定:
“抗战既属长期,各方面人才,直接间接均为战时需要。
我国大学,本不甚发达,每一万国民中,仅有大学生一人,与英美教育发达国家相差甚远。
为自力更生抗战建国之计,原有教育必得维持,否则后果将更不堪。
至就兵源而言,以我国人口之众,尚无立即征调此类大学生之必要。
”1939年3月4日,蒋介石在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上讲话时,再次重申战时教育的大政方针是:
“总而言之,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就丢却了基本。
我们这一战争,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中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
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当看到战后。
”基于此,当时教育部的基本方针是“战时须作平时看”,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只是在课程设置上略微调整了一下,加重了军事课、体育课的训练,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为保存“读书种子”以及为日后建国储备人才,当局表彰热血青年投笔从戎,但不做硬性规定。
正是因此,八年抗战中学者教授及大学生牺牲很少。
以西南联大为例,西南联大纪念碑上刻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参军人数834人,牺牲仅5人。
读书人何以报国,这大约是每一个身处非常时期的知识分子都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前线冲锋陷阵、浴血奋战是爱国,在后方坚守书斋、矢志学问、传承学术薪火、保存文化血脉同样也是爱国。
正是出于读书人的天职,费孝通教授在炮火连天中翻译成《人文类型》;正是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西南联大常委蒋梦麟先生在躲避空袭的间隙,冒着生命危险写成了日后被誉为一代名著的《西潮》。
对于西南联大教授们的这种以学问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冯友兰先生曾有过精辟而独到的论述。
他说:
“从表面上看,我们好像是不顾国难,躲入‘象牙之塔’。
其实我们都是怀着满腔悲愤无处发泄。
那个悲愤是我们那样做的动力。
金先生的书名为《论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个陈旧的名字。
金先生说,要使它有中国味。
那时我们想,哪怕只是一点中国味,也是对抗战有利的。
”对于读书人而言,书生报国惟以学。
窥一斑而知全豹,仅一个西南联大我们就知道了战时中国的大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八年抗战,中国大学不仅没有被战火摧毁,而且比战前还强大。
抗战中中国大学的整体水平没有下降,相反很多专业领域还有了明显的提升。
回到俾斯麦那句话,一个国家之所以强盛,关键在于教育而不是军队。
一个用知识、思想和文化武装起来的民族是永远打不垮的。
(选自《2012中国年度杂文》中史飞翔《读书人与理性爱国》一文)
12—13题为选择题。
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西南联大书写了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战时教育政策以及联大师生书生报国的炽热情怀。
B.“一战”中英美各国以及“二战”中苏联征召大批大学生入伍充军战后却深感失策。
C.抗战期间,教育部的基本方针是“战时须作平时看”,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课程安排没有改动。
D.八年抗战中学者教授及大学生牺牲很少,因此当局表彰热血青年投笔从戎。
E.所谓理性爱国,对于读书人而言,书生报国惟以学。
13.下列表述不能证明理性爱国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民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在抗美援朝时期带领剧社义演上百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
B.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战的解放区简陋的土窑里创作出《黄河大合唱》。
C.1948年,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身患重病,但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D.1937年,杭州告急。
为了坚持学业,并为国家保留一批知识分子,时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毅然率领全体师生踏上西迁流亡办学的艰辛征程。
14抗战中中国大学的整体水平没有下降,相反很多专业领域还有了明显的提升。
请结合文意概括原因。
(4分)
15.抗战期间,我国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郑振铎留在上海,有人因此怀疑他对抗战的态度。
1958年8月,郑振铎在《光明日报》上表露心迹,“假如有人问我:
你这许多年躲避在上海究竟做了些什么事?
我可以不含糊地回答他说:
为了抢救并保存若干民族的文献。
”“我心里也想走,而想走不止一次,然而我不能走,我不能逃避我的责任。
”请结合文意分析。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围城·冬夜
钱钟书
①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
“你是个懦夫!
懦夫!
懦夫!
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
”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
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②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
“你狠,啊!
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
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
”走近门大声说:
“我出去了!
”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
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③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
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
“完了!
完了!
”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
左颊忽然星星作痛。
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
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
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
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④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
“方先生,是你!
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
这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
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
”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
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
⑤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
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
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
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
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
“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
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
”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
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
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
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⑥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
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
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⑦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
“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
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选自长篇小说《围城》,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注:
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
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
16.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4分)
17.请简要概括方鸿渐进卧室之后情绪变化的过程。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分)
18.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走我自己的路
李泽厚
①谈起我的治学道路,必须从我的母亲开始。
②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顿陷困境。
做小学教师的母亲为供我兄弟二人上学,惨淡经营,备尝艰苦。
当时有人说,等儿子长大,你就可以享福了。
母亲回答:
“只问耕耘,不求收获。
”此话今犹在耳,却不幸竟成谶语。
每念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免泫然涕下。
当年春节,亲戚家大鱼大肉,热闹非常;而我们母子三人,冷冷清清,相依为命。
鲁迅说: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我初中时所以酷爱鲁迅和冰心,大概也与自己的家境和母爱有关。
鲁迅教我冷静地、批判地对待世界;冰心以纯真的爱和童心的美给我以慰藉和温暖;而母亲“只问耕耘”的话语,则教我以不求功名富贵,不怕环境困苦。
我现在觉得,这个孤独、清醒、敏感的少年时期为我日后选择治学方向埋下了伏笔。
③1945年秋,我初中毕业,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那个时代进步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时局日趋动荡,学校却充满复古气氛,死气沉沉,保守到连《大公报》都少见。
我只好每星期天,到城里的书店站上一整天,饿着肚皮贪婪地翻阅着各种杂志、书报,其中主要读物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新书。
我的社会科学基本知识,就是在书店里站着读、在课堂上偷着读、甚至冒险读着“禁书”得来的。
在这样的阅读中,我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不喜欢人云亦云,比较注重科学上的争议、论辩,这恐怕要追溯到自己的这个时期。
④1948年,我在一师毕业,1949年,我当上了乡村小学教师。
1950年,我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
大学时期,我生活仍然非常穷困;加上得了肺结核,我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了。
我独住在宿舍顶楼的一间“阁楼”里,利用藏书极为丰富的北大图书馆,翻阅、抄录和整理了许多原始资料。
我1979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还利用了当年所作的资料卡片。
⑤我虽已发表不少文章,但面临的环境压力很大,非议颇多。
下乡劳动和工作,我是单位里时间最长的一个,身体上、精神上所受的折磨也是最多的一个。
这使我抑郁和孤独的性格一直延续下来,但也让我学会了思想不受外界影响。
我沉默而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信念,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
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
“文革”时我在干校,读书非常困难,只能偷偷阅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972年回家后,我便利用在干校时偷做的笔记暗暗写起来。
因为我坚信政治灾难终会过去,只要一念及“只问耕耘”的话,我就会坚持干下去。
1976年发生地震,我就在条件简陋的“地震棚”里写完了《批判哲学的批判》一书。
⑥有人说,在《批判哲学的批判》和《中国近代思想史论》里,我的好些思想远没有充分展开,只是点到为止。
其实,“语焉不详”的还包括我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美学三题议》等。
因为我喜欢先画一个“粗”线的轮廓和框架,等有时间和机会再去“工笔细描”。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可夺也”。
我也曾搞过“小”的试验,结果愈积愈细,不能自拔,与我的兴趣、个性颇不合。
治学之法有多途,各人宜择性之所近。
“见木不见林”和“见林不见木”虽都有偏颇,但毕竟要有所偏重。
科学事业需要大家分工合作,不能一人独揽,不妨各就性之所近,发挥所长。
⑦也有人说我“杂”,说我又搞中国思想史,又搞外国哲学,又搞美学等等。
今天固然不可能再出现像如亚里士多德那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科学分工愈来愈细。
但也要看到,如今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融合。
社会科学亦然。
中国文史哲素来不分,就是好传统。
当今学界主要问题,恐怕也不在于杂。
古今中外,第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都是知识极为广博,能多方面著书立说的。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982年4月1日
(节选自《二十世纪名人自述·学人自述》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有删改)
19.如何理解文中母亲所说的“只问耕耘,不求收获”的含义?
(4分)
20.从第⑥段和第⑦段可以看出李泽厚的治学特点是怎样的?
请简要分析概括。
(5分)
21.联系全文,探究影响传主治学道路的因素有哪些?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在下面空白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卡普尔在谈到成为一个优秀雕塑家的秘诀时曾说:
“
(1):
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对此,他进一步作了解释:
“鼻子大眼睛小,才能留下修改的余地。
你想想看,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
(2)。
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如果眼睛一开始雕大了,也就没办法改小了。
”卡普尔的雕塑心得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生活中,(3),否则,很容易让自己走入死胡同。
23.学校打算为即将到来的家长会设计一块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展版,内容包括对孩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请你再为这个展版写一则结语。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大学举行自主招生报名,要求有意向的同学发送一张自己最美的照片。
有的同学发送了一张自己以前的照片,有的是现在的照片;有的是一张登记照,有的是一张休闲时的照片;有的是很本真的照片,有的是通过“美图秀秀”等手段加工而成的照片。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C.沉疴kē/坎坷kě,囹圄yǔ/揶揄yú,症zhēng结/症zhèng状。
(A.河畔pàn/绊bàn倒,角隅yú/丰腴yú,雇佣yōng/佣yòng金;B.沏qī茶/堆砌qì,挟xié持/携xié手,果实累léi累/罪行累lěi累;D.践jiàn踏/饯jiàn别,怂sǒng恿/悚sǒng然,弹guān冠相庆/沐猴而冠guàn)
2.【答案】D
【解析】“固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用“随波逐流”较为合适,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3.【答案】A
【解析】B.句式杂糅,“包括……组成的”句式杂糅,应改为“由……组成的”。
C.成分残缺,“比去年上升9%”前缺少主语。
D.语序不当,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如果”应放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