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6847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Word版含答案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下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春节B.清明C.端午D.中秋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2.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  )

A.老子B.庄子C.张陵D.汉明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道教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在民间兴起。

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张陵。

老子、庄子和汉明帝不符合题意,张陵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

3.下列对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描述准确的是(  )

选项

时间

情况描述

A.

西汉

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

魏晋

篆书、隶书转化为楷书

C.

唐朝

柳公权是成就最大的书法家

D.

宋元

雄浑敦厚的草书盛行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故A错误;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故B正确;唐朝,颜真卿是成就最大的书法家。

故C错误;宋元时期盛行的书体是行书,故D错误。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4.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二十一条”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这三幅浮雕反映的史实依次是(  )

A.南昌起义、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B.五四运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南昌起义

C.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D.南昌起义、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的这三幅浮雕中中间的浮雕有青年学生,应是五四爱国运动;左边的浮标是南昌起义,那么右边的浮雕是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A符合题意,故A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6.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

①北京②延安③南京④重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伐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7.中共七大提出:

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中国要选择的发展道路是(  )

A.社会主义B.新民主主义C.民族主义D.共产主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由此可见,中共七大提出:

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中国要选择的发展道路是新民主主义。

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8.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

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申报》B.《民报》C.《南风报》D.《万国公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

掀起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因此,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报刊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

《万国公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ABC不符合题意。

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

9.如图拍摄于1951年,结合图片内容给它起一个符合实际的名称(  )

A.人民解放军攻占布达拉宫B.西藏和平解放办法签订仪式

C.人民解放军和平进驻拉萨D.西藏僧、民欢迎解放军进驻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0.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

题文材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B不能在题文材料中体现。

故AB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11.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  )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有力地保障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了前提。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13.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④⑤①③②B.④⑤③②①C.⑤④①②③D.⑤④③①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祖国统一的史实。

根据所学知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

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

⑤④①②③排列顺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14.新航路开辟后的300年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是(  )

A.西班

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人教版九年级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  )

A.能源动力B.通讯技术C.交流工具D.机械设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

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成为机器生产的动力之源。

蒸汽机的首先应用于棉纺织部门,并推动了其他部门(冶金、采矿、交通运输业)采用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从此,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由此可见,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开启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区分它们主要是根据能源动力。

A符合题意,故A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6.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7.列宁没有参与的革命或探索活动是(  )

A.俄国二月革命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制定新经济政策D.成立“苏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列宁有关知识的认识。

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人民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列宁领导下,苏联成立。

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8.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

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美国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故A不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华盛顿会议不是。

故B不是共同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故C是共同点;巴黎和会没有限制英国和日本,故D不是共同点。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

A.持续时间长B.波及范围广C.破坏性大D.来势猛烈

【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1938年,慕尼黑会议上割让给德国的是(  )

A.奥地利B.捷克C.斯洛伐克D.苏台德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前夕,在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上,德意英法四国不顾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ABC不符合题意,答案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工开物》封面和插图

材料二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

此书和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

(1)材料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3)说明《天工开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

【答案】

(1)宋应星.

(2)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3)资本主义萌芽.

(3)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有关知识。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

手工工场是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因此,《天工开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22.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

他们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提出了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民主、科学”等主张。

他们的探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渐深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从材料的政治主张中,选出两个标号并指出它代表的政治派别。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选出的政治派别为中国近代化做出的积极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

【答案】

(1)材料②:

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③:

资产阶级革命派.

(2)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当时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通过学习西方,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3)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分析材料的“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一刻也未曾停留。

他们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他们的探索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逐渐深入,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寻求近代化途径的共同之处是通过学习西方,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三、简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3.列举1953﹣1954年,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方面进行的努力。

分析当时我国面临的有利和不利的外部因素。

【答案】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方面进行的努力: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年﹣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面临的有利的外部因素:

苏联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我国面临的不利的外部因素:

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24.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简述两个法令除解放“奴隶”以外的内容。

分别说明当时亚历山大二世和林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答案】亚历山大二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俄国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林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美国的统一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

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俄国l861年改革中颁布法令,法令规定: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规定使农民笑了,地主哭了;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亚历山大二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俄国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林肯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美国的统一问题。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