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626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50

一、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庄重)。

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杂乱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漠然 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

“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

“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

“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

“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

________

炙热:

________  

(3)段①和段⑦在刻画母亲形象时,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描写的。

(4)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

用直线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5)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不少于30字)

【答案】

(1)庄重;凌乱;漠然

(2)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4)“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感动原因:

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

因此,她强忍着干渴,也不离开半步。

(5)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庄重:

严肃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凝重:

沉重;沉稳庄重。

凌乱:

杂乱而无条理,多用于细碎的,零散的东西。

杂乱:

因多而乱,可用于声音、局面。

漠然:

冷淡地对待,不关心。

肃然: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写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感动的理由。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庄重;凌乱;漠然

(2)守望:

指母亲坚持站在烈日下看守、瞭望孩子

炙热:

指当时的天气像火烧烤一样的热。

(3)神态、外貌、动作、语言

(4)“母亲在烈日下只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感动原因:

母亲此时虽然干渴难忍,但她的心中只有儿子。

因此,她强忍着干渴,也不离开半步。

(5)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孩子能考出一个好成绩,守望的是孩子能早日凯旋,守望的是孩子能有一个辉煌、灿烂的前程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答案不唯一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现代文阅读。

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①有一个小男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偏瘫,嘴角畸形,左耳失聪,讲话和微笑时嘴角歪向一边。

   ②为了矫正口吃,这个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

“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

“妈妈,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

才变成的。

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最终,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口吃,能流利地讲话了。

   ③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为了获取知识,他默默地承受着别人嘲笑的话语和讥讽的目光,全身心地沉浸在书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①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源源不断地汲取力量。

在学习上困难时,他从不退缩,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谢牌”通过发奋学习,他顺利中学的学业,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赢得了人们的②敬重。

   ④1993年10月参加全国总理大选时,他的成长经历打动了无数选民,他的竞选口号“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一只美和的地,一经提出,就深入人心,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人们纷纷把选票投给了他,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

   ⑤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蝴蝶总理”。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如饥似渴:

________   ②敬重:

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在努力矫正口吃的同时,他还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在文中的作用是(   )。

①点明中心       ②总领全文     ③承上启下     ④首尾呼应

(3)请你根据文意写出“每一只蝴蝶都是冲破束缚它的茧.才变成的”这一句中

“茧.”指的是:

________

(4)从哪里看出让·克雷蒂安真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5)从让·克雷蒂安的故事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恭敬尊重。

(2)③

(3)是指束缚我们自身发展的各种阻碍,有散漫、懒惰、贪玩等等习性

(4)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

(5)坚强,不向命运低头、有毅力(从生活学习两方面答)从生活学习、发奋学习。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故答案为:

(1)①如饥似渴:

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②敬重:

恭敬尊重。

(2)③(3)是指束缚我们自身发展的各种阻碍,有散漫、懒惰、贪玩等等习性

(4)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这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

后来,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因为他的勤奋和善良,他中学毕业时,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还获得了良好的人缘,1993年10月,他参加全国总理大选.使他以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再次获胜,连任总理。

(5)坚强,不向命运低头、有毅力(从生活学习两方面答)从生活学习、发奋学习。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词典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轻看一小步

   8岁那年,伯森·汉姆不小心从(  )树上掉了下来,从此,伯森·汉姆患上了恐高症。

伯森·汉姆的曾祖母——94岁的格瑞斯听说了孙子的情况后,一着急,竟然从一百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了过来。

格瑞斯的这一举动无意间创造了(  )近百岁的老人徒步百里的吉尼斯纪录。

   一位记者问格瑞斯:

当你徒步而来的时候,你是否因年龄关系而动摇过?

老太太笑着说:

“小伙子,(  )气跑一百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的。

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格瑞斯的这句话,深深震撼了伯森·汉姆幼小的心。

他开始给自己制订了(  )训练计划,决定一步一步挑战曾经不敢逾越的高度。

伯森·汉姆先是在附近的楼房训练,第一天,他爬了10个台阶,第二天,他爬了11个台阶,半年后,他就已经能够轻松地爬上四楼的阳台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伯森·汉姆在爬楼梯锻炼中,竟然喜欢上了攀爬这种运动。

1983年,他徒手登上纽约帝国大厦,在创造了吉尼斯纪录的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称号。

   有人问伯森·汉姆,成功的诀窍是什么?

伯森·汉姆微笑着说:

“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

所以,我战胜的只是无数个一步而已。

(1)将下面表示数量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一棵  一口  一个 一位

(2)画线句子中的“这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

(3)对作者在本文中述说得出的道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说自己患有恐高症,再说自己制订攀爬计划,最后说自己成功了。

B. 先由曾祖母的“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在伯森·汉姆身上发挥作用,最后得出“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

(4)在你身上有过“别轻看一小步,成功,不过是无数个一步”的经历吗?

请结合实际的例子简要地说一说。

【答案】

(1)一棵;一位;一口;一个

(2)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3)B

(4)我在爬山下的一处陡峭岩坡时,开始很害怕,在同学的鼓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终于一步步走了下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谈自己的看法,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一棵;一位;一口;一个

(2)只要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3)B

(4)我在爬山下的一处陡峭岩坡时,开始很害怕,在同学的鼓励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终于一步步走了下来。

【点评】

(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温暖的小刀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

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

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

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

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藏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

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

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什么东西。

   然而,我们错了。

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

愧怍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着:

“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

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

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

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

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

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地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

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

”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

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然而,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

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

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

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

①说实话,那一刻,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

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

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

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

那位女老师笑了,说:

“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

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斯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

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

②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不超过30字)。

(2)文中画线句①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文末画线句②写得隽水而生动,耐人寻味。

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赏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温暖的小刀”的作用。

【答案】

(1)女老师用小刀帮助左手残疾的女生裁纸片,保护她脆弱的心,令人倍感温暖。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来“我”心中的感受。

表达了“我”对女老师的赞美之情。

(3)把“冰冷”和“温暖”进行对比,揭示出一个善良举动的感染力;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4)是全文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生动地突出爱心带给人的温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分析】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把女老师(本体)比作一尊佛(喻体),是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此题属于“题目作用题”,解答此类题,分两步,第一步:

指出内容和结构上作用。

第二步:

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

(1)女老师用小刀帮助左手残疾的女生裁纸片,保护她脆弱的心,令人倍感温暖。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来“我”心中的感受。

表达了“我”对女老师的赞美之情。

(3)把“冰冷”和“温暖”进行对比,揭示出一个善良举动的感染力;画龙点睛,升华了主题。

(4)是全文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生动地突出爱心带给人的温暖;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本题考查对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

5.阅读短文。

母爱的力量

   那年,小妹因为受伤住进了医院,我去陪护。

   同病房有一个女孩,她是因为车祸住进来的。

自住进来的那天起,她就一直昏迷不醒。

女孩在昏迷中不时地喊着:

“妈妈,妈妈!

   女孩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病床前,神色凄楚地看着女儿痛苦地挣扎,不知该如何帮助女儿,只是不停地哀求医生:

“救救我女儿,救救我女儿!

   他不知道,医生该用的药都已用了,而病人,有时候也是要自救的。

能不能活下,既要看她对这个世界是否充满生的希望,也要看她的造化。

   一个护士问那个男人:

“孩子的妈妈呢?

你为什么不叫她妈妈来?

   男人埋下头,低低地说:

“我们离婚很久了,我找不到她。

   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地坐下来,轻轻握住女孩凉凉的手,柔声说:

“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

   男人抬起头,吃惊地看着护士,少顷,脸上流满泪说:

“谢谢,谢谢!

   女孩唤一声“妈妈”,护士答应一声,而护士与那个女孩差不多年龄,还没结婚。

   女孩像落水者抓到了一根稻草般死死攥紧护士的手,呼吸慢慢均匀下来。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病床前,握着她的手,跟她说话,讲故事,轻轻地唱歌……直到那女孩完全醒来。

   医生说:

“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女孩说:

“我感觉到妈妈用一双温暖的手,一直牵着我,一直牵着我,把我从一个黑黑的冰冷冷的井里拉上来……”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

“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拯救一切。

(1)联系短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手     ________地挣扎

________地看着   ________的目光

(2)这位女护士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3)“女孩苏醒是个奇迹”,请问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

(4)歌颂母爱的名言或诗句很多,请你写一句:

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想对这位女护士说些什么呢?

【答案】

(1)凉凉(温暖);痛苦;凄楚;赞扬

(2)女护士假装自己是小女孩的母亲,将女孩从死亡中拉回来。

(3)是母爱的力量让小女孩苏醒。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略

【解析】【分析】

(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2)、(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凉凉(温暖)、痛苦、凄楚、赞扬

(2)女护士假装自己是小女孩的母亲,将女孩从死亡中拉回来。

(3)是母爱的力量让小女孩苏醒。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略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搭配能力,这些词语都是短文中的,只要对短文中的词语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6.课文阅读吧。

灰椋鸟

徐秀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惊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

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伴忽然喊道:

“灰椋鸟!

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文章脉络清晰,先写了________,又写了________。

(2)灰鸟是怎样归林的?

请写出来。

(3)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在“我”眼中,灰惊鸟一开始是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

从“我”的态度变化可以看出“我”对灰惊鸟的________之情。

(5)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来写树,请你写出两处写树的句子,并思考:

文章主要写灰鸟,为什么还要大篇幅地写树呢?

【答案】

(1)“我”想看灰鸟归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2)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3)灰椋鸟的羽毛在晚霞的映射下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它们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它们在树林中幸福地歌唱着,舞蹈着,在作者眼里,这就是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4)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没什么好看的;穿上盛装翩翩起舞的少女;喜爱

(5)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鸟儿生活在树林里,正是因为这儿树林郁郁葱葱,吸引了无数的鸟儿,所以“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