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60626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宋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代文学.docx

《宋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代文学.docx

宋代文学

一、宋代文学

陈寅恪: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宋代文学概说

两宋(960-1279)

自后周恭帝元年(960),赵匡胤在陈桥驿(今开封东北陈桥镇)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到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宋统一中国,宋朝共统治中国300余年。

历史上称宋高宗南渡(1127)以前为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南渡以后为南宋,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

宋朝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

宋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

先后存在的政权:

辽(907-1125)

西夏(1032-1227)

金(1115-1234)

大理(938-1254)

高昌、蒙古等。

1、宋代社会特点

(1)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冗官、冗兵、冗费)

(2)重文轻武(杯酒释兵权)

(3)宋代对外战争屡败(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严重,对外战争十战九败)

(4)激烈尖锐的党争

北宋:

革新与保守庆历新政(范仲淹/吕夷简)

熙丰变法(王安石/司马光)

南宋:

议和与抗战

绍兴和议前后以秦桧和岳飞为代表

隆兴和议前后以汤思退和张浚为代表

嘉定和议前后以史弥远和韩侂胄为代表

南宋末年以贾似道和文天祥为代表。

5.经济极为发达:

宋代的经济十分发达,这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势必使文人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从而提高文学创作的品味和水平。

⑴经济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四大书院:

白鹿洞、石鼓、应天和岳麓;四大书: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⑵对文学发展,特别是对市民文学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两宋的大城市规模宏伟、居民稠密,大量供城市居民贸易和消遣的瓦肆(也称瓦、瓦子),也应运而生。

在瓦肆中又设许多专供艺人表演用的“勾栏”。

2、宋代文学状况:

宋代是继唐代之后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1.各种文体异常繁荣

⑴诗、词、散文、话本小说

⑵词最为发达,堪称一代之文学

⑶话本等市民文学的兴盛,在文学史上也有划时代的意义。

2.名家辈出

⑴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王安石、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杨万里、姜夔等

⑵西昆派、江西诗派、江湖诗人等一大批非常有特色的作家和作家群

⑶创作了大量富有宋调的作品

3.作家、作品数量惊人

⑴宋代词人及作品分别为唐五代词人及作品20倍和50倍;

⑵宋代诗人及作品,宋代别集及散文数量亦都数倍于唐人。

4.文学批评发达

⑴大部分作家都对文学理论有一些自觉的论述,

⑵诗话、词话等专著

⑶文学创作进入更理性化时期

3、宋代文人特点

1.宋文人关注现实

2.对世态及人生看得较透,多能以旷达、冷静、恬淡、爽朗态度应对人生变故

3.奢侈逸乐之风盛行(寇准:

将相功名终若何?

不堪急景似奔梭。

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尊前听艳歌。

4.宋人文化修养远高于前代

【注:

1、尤为关切朝政、吏事和兵机;文人、政治家、官僚三位一体;宋人的喜谈政事与汉唐人又不同(汉唐:

气魄恢弘,充满自信;宋:

缺乏一股内在的自信、热情,以及锲而不舍的坚韧;总流露出可望而不可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惆怅与叹喟。

2、得力于禅学与老庄哲学;宋人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平生诗句多山水,谪官谁知是胜游(王禹偁《听泉》);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欧阳修《黄溪夜泊》);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4、宋代文学精神

宋代文学具有高度的现实精神,其强烈性、广泛性、一贯性都超出前代。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是能及时而广泛地反映政治斗争与政治事件

二是掀起了爱国文学的高潮。

三是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及民风民情、民间疾苦。

5、宋代文学的分期:

宋代文学可分为六期,即北宋初期、北宋中期、北宋末期,南宋初期、南宋中期、南宋末期。

其中,北宋中期与南宋中期成就最高,好像处于两个波峰;而北宋初期与南宋初期都对前一期文学进行了总结和革新,并为两个高峰的到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相比之下,北宋末期与南宋末期沿袭大于创新,总体成就较差。

二、宋词

专以言情(宋词专以言情(艳情为主),宋诗好以言理)

1、词适于言情

1、儒家重视诗文伦理教化功能

2、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婉形容之。

(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3、然宋人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

(沈雄《古今词话》)

2、宋词繁荣的情况

1、自上至下的普及(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全都雅好词章)

2、新词调大量出现(至北宋后期,所唱的大都是宋时新声)

3、流派众多(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李清照)、朱希真体、稼轩体(辛弃疾)、介庵体(赵彦端)、白石体(姜夔);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大约词体以婉约为正。

故东坡称少游(秦观)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张綖《诗余图谱》))

3、宋词的流派

(1)婉约词(柔婉)

内容:

儿女风情、离愁别绪

风格:

结构深细縝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含蓄蕴藉

代表词人:

晏殊、张先、欧阳修、柳永、秦观、晏几道、李清照、贺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晏殊、晏几道为父子,称“二晏”;

北宋的周邦彦和南宋的姜夔被称为格律词派;

柳永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被称为“第一个专业词人”,以“俗”与晏、欧的“雅”相对。

有《乐章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

北宋前期,以小令为主

(2)豪放词(阳刚)

内容:

不受拘束、视野宽广

风格:

气象恢弘、豪迈奔放

代表词人:

苏轼、辛弃疾(字幼安)

“词至东坡而位始尊”

辛派词人:

陆游、陈亮、刘过、刘克庄

(3)柳永词:

宜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

(4)苏轼词:

宜关西大汉,铜琵琶、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俞文豹《吹剑续录》)

4、词风与派别

婉约派:

词之正格,也称「格律派」。

豪放派:

词之变格,不拘词律。

「词家正宗」:

周邦彦

「词中之帝」:

李后主(李煜)

「词中之龙」:

辛弃疾

「词家三李」:

李白、李后主、李清照

晏殊

1、概况:

七岁号称神童,十五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一生仕途得意,被称为富贵宰相、太平宰相;

善于发现人才,范仲淹、欧阳修、韩琦等名臣贤相皆出其门。

晏殊的词:

擅长小令,多表现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离愁别绪;

词风闲雅有情致,语言温润秀洁工丽;

有《珠玉词》及《晏元献遗文》。

2、艺术成就

⑴善于以淡雅之笔写富贵之态,以清新之笔写男女之情

⑵善于捕捉对自然景物敏锐而纤细的感受,并善于抒发由此而产生的深蕴凄婉的感情

⑶善于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对人生所持的理性态度,抒发对人生所持有的旷达之情,意境高远

⑷音律和谐,语言精美

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借惜春抒发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伤。

2、艺术特点:

语言凝练含蓄,圆转流丽;意蕴虚涵深广,富含哲理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⑴花落燕归、夕阳西下,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惋惜留恋也无济于事;而燕归来又给人以欣慰。

⑵事物不断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⑶落花之去,燕子之来,既是衰亡,又是新生,既是无情,又是有情,作者在努力化解心中惆怅。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⑴香径,照应花落去。

⑵独徘徊,对所见所感所思进行深沉的反省与思索。

4、拓展阅读:

晏殊的词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宴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

泪湿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

(伤春伤逝的情怀)

欧阳修

1、概况:

(1)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

(2)博学多才,诗词文兼长,史学、经学也卓有成就

(3)词承南唐余绪,仍写传统的离别相思,但摆脱对服饰的描写而转向细腻的内心刻画,使词进一步摆脱歌者之词的地位转向文人的抒情之作

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力(自然风光、仕宦遭遇、人生感慨、豪迈性格、怀古)

(4)风格婉丽,时有疏隽放旷气息

2、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上片写景,闺妇登楼远眺游冶章台的丈夫,但见庭院深深,杨柳堆烟,帘幕重重,她望而不见。

(“庭院深深”,写的是环境,亦是深锁大院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

下片抒情,借闺妇伤春写美人迟暮之感。

(人无情,花亦无情,她倍感失意与孤寂。

“伤春”“春”:

实指春天;象征青春;隐喻爱情;象征一切美好事物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⑴掩门寂寞、失望、惆怅。

⑵问花痴人痴情痴语

⑶虽然执意留春,无奈雨横风狂。

佳人的青春、爱情象暮春的落花,终随风雨飘零。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无可挽回地匆匆离去。

在伤春的背后,隐含着深沉的人生况味。

艺术特点:

婉曲层深。

(1)用一系列的悲凄意象(深院、烟柳、帘幕、雨横、风狂、门掩黄昏、落花)层层渲染春归,衬托人的孤寂,特别是结尾“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

谓非层深而浑成邪?

(清.毛先舒《古今词论》)

(3)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刘熙载《艺概》)

3、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片,马上行人思亲,以春水喻愁

下片,楼头闺妇怀人,以春山念远

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王世贞《艺苑巵言》: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4、拓展阅读:

欧阳修的词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永叔(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

风月,特寄情,而非即情,语超然。

(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

以遣玩之意兴挣脱沉痛之悲慨

《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柳永

1、宋代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又称柳七、柳屯田。

精通音律,会自度音调填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第一个专业词人(晏殊称填词为呈艺,欧阳修聊陈薄技);

第一个大量写作长调慢词,开创铺叙手法。

词史上里程碑似人物;

有词集《乐章集》。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仁宗:

“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且填词去。

”三变由此自称“奉旨填词”

2、对词的贡献

⑴创作态度及社会影响上的贡献

Ø将词从士大夫圈中解放出来,走向市民和世俗

⑵柳永词之“俗”“真”(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⑶内容上的开拓:

羁旅行役与都市风情词

⑷词艺:

慢词;铺叙手法;雅俗结合

3、《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上片:

写登高临远所望之深秋暮江雨景。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Ø花叶凋零,众芳摇落,眼前江水无语,寄托词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

Ø物华——消逝,惟有江水——永恒

▪下片:

写登高临远所生之情——羁旅行役之苦。

体现:

Ø“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Ø“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Ø“想佳人,妆楼顒望。

——思家乡、念亲人、叹仕坎坷、萍踪无定。

《八声甘州》艺术特点:

1.铺叙写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境界开阔,气势沉雄,情调悲凉。

▪悲秋:

人生迟暮、贫士失职志不平、羁旅无友。

Ø时令:

清秋、黄昏

Ø景:

暮雨、江天、霜风、关河、残照(夕阳)、当楼、红衰、翠减、长江水¡ª¡ª旷远、阴沉、凄寒、寂廖

Ø情:

迟暮之苦、贫士失职之叹。

2.抒情委婉曲折

“不忍”句:

直接抒发羁旅之苦、思乡之切

“想佳人”句:

转换角度,驰骋想象,写彼之思己。

“争知我”句:

由己之思彼而结。

4、《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罗大经《鹤林玉露》)

▪金主完颜亮:

Ø“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谢驿:

Ø“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苏轼

1、⑴为人处世上,原则性很强,不苟世取容。

Ø政治生涯坎坷,夹于新旧两党中左右受制

Ø“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⑵生活上,亲和力强,富于情调。

⑶文学艺术上,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无所不通

⑷政治上,实干家,政绩卓著。

⑸受儒、释、道思想影响。

逆来顺受、乐观旷达的苏轼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望湖楼醉书》)-熙宁五年(1072)在杭州所作。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何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初到黄州》)-元丰二年(1079)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绍圣二年(1095)贬谪岭南所作。

▪“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纵笔》)-绍圣元年(1094)贬谪惠州所作。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元符三年(1100)渡琼州海峡时所作。

2、对词的贡献

1.认识上的突破:

有意识地提高词的地位

2.内容上的突破

⑴抒情:

突破男欢女爱离愁别怨

■爱国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从政之情:

入仕与归隐的矛盾

■怀古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伦之情:

兄弟、师生、夫妻、朋友

Ø《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⑵咏物,《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⑶农村风光

3.风格上的突破(豪放、旷达、婉约)

4.音律上的突破:

不谐律

5.词至东坡而位始尊。

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Ø上片写太守出猎英姿和猎场盛况

Ø下片抒发猎后感慨,表达请战决心

艺术特点1.词风豪迈奔放,气势雄伟。

2.借代、比喻、倒装、用典,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含蓄、典雅,形象鲜明。

4、从政之情:

入仕与归隐的矛盾

《沁园春》: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神宗闻此词,不能平,乃贬坡黄州,且言教苏某闲处袖手,看朕与王安石治天下。

(《东坡乐府笺》))

《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报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词之婉约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Ø词写思妇之所思所念

Ø构思新巧别致

■把月照梁上燕,看成月中嫦娥只垂爱双栖之飞燕而不顾怜空闺人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Ø眼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Ø自然之风雨-人生之风雨(宦海之风雨)

Ø旷达、乐观;归隐之思

Ø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水调歌头》)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旷达超脱情怀)

苏轼·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柔对曰: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柔奴身处逆境却安之若素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李清照

1、概况:

(1)生于北宋,年长朱熹46岁,山东济南人。

生在学者家庭,多才多艺,受到充分文化教育。

(2)与夫赵明诚志同道合,校勘金石,鉴赏书画,唱和诗词;

(3)靖康之变后,仓皇南渡,流寓江南,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再婚、离异,晚年凄凉孤苦。

(4)文、诗、词兼长,尤以词著称,有词集《漱玉词》

Ø前期词,写闺阁之愁

Ø后期词,写国破家亡之愁

Ø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以动作写心理,把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刻划得栩栩如生。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摹写娇态,曲尽如画。

-赵世杰《古今女史》

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

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沉痛、百无聊赖、伤感孤凄的晚境。

—元宵节的反衬对比之中,渗透着深沉的故国之思、今昔盛衰之叹。

2、艺术成就

1.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多愁善感、缠绵凄惋)

2.清新朴素而又精美的表现手法(比兴、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叠字)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可谓憔悴支离矣。

此非深于闺恨者不能也。

(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

3、拓展阅读: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辛弃疾

1、概况:

(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2)有出将入相之才,无奈其乃北人南来入仕,且其抗战恢复之论和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被闲置二十多年,抑郁而终。

(3)辛词慷慨纵横,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又加以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充沛的创作力,其词风格多样。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内容分析

上片写登临所望之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壮美的秋色图,气象阔大,生气盎然,笔力遒劲。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岑:

小而高的山。

目:

看)

上句写水,下句写山,山水相映,衬出词人俯仰河山之感,表现山河沦陷之悲。

主客反衬,极写千里江山之美,反衬词人愁恨之深。

移物及情,词人看到沦陷区的远山,想到那里人民的苦难而愁恨,却说是远山在“献愁供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断鸿:

(1)失群的孤雁

(2)自喻身世飘零,心境孤寂

吴钩:

泛指刀剑。

“看”“拍”,是登临遥望心有所感而引起的动作、行为。

写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痛苦和愤慨及不被理解的孤独。

下片重在用典抒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Ø后人称思乡和归隐为莼鲈之思。

Ø反用张翰莼鲈之思典,表示自己不能归隐

Ø辛弃疾的家乡早已沦陷,眼下是有家难归,亦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激。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Ø典故:

刘备责备许汜不关心国家安危而只顾为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